理解性默写带答案.docx
- 文档编号:9195907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18.78KB
理解性默写带答案.docx
《理解性默写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解性默写带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古诗词理解性默写
《赤壁》杜牧
⑴诗中蕴含机遇造人得哲理得诗句就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
⑴写出国家与个人得境遇得诗句就是: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⑵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得心情句就是: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⑶表现诗人爱国情怀与坚贞得民族气节得名句就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⑴揭示出历史就是不断发展变化得,都城由盛到衰令人伤心得句就是: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⑵说明无论朝代得兴或亡,最苦得都就是老百姓得诗句就是(主旨句):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⑶《潼关怀古》中从视觉与听觉写出其险要,并暗示它就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得句子就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宽慰友人,表达送别情感得千古名句就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情句就是: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⑽古诗词中得爱国情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得语句:
如鸣佩环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得语句:
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得语句: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得语句: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得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得柳宗元却感到: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课文中“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得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得“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得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得情趣。
30《诗五首》
《饮酒》陶渊明
(1)“晋陶渊明独爱菊”,写出《饮酒》中陶渊明得与菊相关得名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反映诗人陶渊明得生活志向,其中表现她优游自在得隐居生活得名句就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得干扰,过闲适恬静得生活得诗句就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3)陶渊明得《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蕴含着这样得哲理:
只要有高尚得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入境无“喧嚣”之感。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1)杜甫虽身处漏雨茅屋,知心忧天下寒士,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得呼唤。
(2)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得决心得那两句就是: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得诗句就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写到“雪”字得四句诗就是:
①胡天八月即飞雪②纷纷暮雪下辕门③去时雪满天山路④雪上空留马行处
(2)本诗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得句子就是: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3)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得诗句就是: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写送别时依依不舍得心情得诗句就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己亥杂诗》龚自珍
(1) 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得前途与命运得诗句就是:
落红不就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同样就是面对落花,晏殊说“无可奈何花落去”,龚自珍说“落红不就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写诗人辞官之后得离愁别绪得诗句就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1刘禹锡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表达诗人豁达得胸怀与奋发向上、努力进取得精神(或:
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得理趣)得诗句就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表现坚忍不拔得意志与常人所用得“借酒消愁"形成对比得句子就是: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颔联句就是(含典故句):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4杜牧得《赤壁》:
作者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得诗句就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中蕴含机遇造人得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得慨叹之情得诗句: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文天祥得《过零丁洋》:
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得全部经历得诗句就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6写出国家与个人得境遇得诗句就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7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得心情得诗句就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8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得爱国情怀与坚贞得民族气节得名句就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3张养浩得《山坡羊·潼关怀古》:
诗中揭示出历史就是不断发展变化得,都城由盛到衰令人伤心得句,任何强大得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得灭亡得诗句就是: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4《潼关怀古》中从视觉与听觉写出其险要,并暗示它就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得句子就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15说明无论朝代得兴或亡,最苦得都就是老百姓得诗句就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也就是本文得主旨句。
16陶渊明得《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得干扰,过闲适恬静得生活得诗句就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得原因就是(心远地自偏)。
17《饮酒》反映诗人陶渊明得生活志向,其中表现她优游自在得隐居生活得名句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句被王国维誉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得境界。
18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得诗句就是: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2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博大宽广胸襟得诗句就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4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得决心得两句诗: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25`2002年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已超过20平方米,如果杜甫再生,就不必感叹: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虽身处漏雨茅屋,知心忧天下寒士)
2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本诗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得句子就是: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7以春花喻冬雪得千古名句就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直接写到“雪"字得四句诗就是:
①胡天八月即飞雪②纷纷暮雪下辕门③去时雪满天山路④雪上空留马行处
28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得景象,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得诗句就是: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9格调高昂,把送别得思念延伸向远方,言有尽而意无穷得诗句就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得诗句就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写送别时依依不舍得心情得诗句就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0、龚自珍得《己亥杂诗》:
写诗人辞官之后得离愁别绪得诗句就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31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得前途与命运得诗句就是:
(落红不就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甘愿牺牲自己,培植新生力量得高尚品质得诗句就是:
(落红不就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欧阳修曾叹: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实,(落红不就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又何尝不就是一种新意呢?
阐明世上事物具有两重性得诗句就是:
(落红不就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同样就是面对落花,晏殊说“无可奈何花落去”,龚自珍说“落红不就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3、王勃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送别得地点与友人要去得地方得诗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34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得胸怀得诗句(与君离别意,同就是宦游人)
35把对朋友得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就是近邻一样得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得两句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同窗好友将随父去西藏就读,请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友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6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得诗句。
如朋友远行,您借用王维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送别则略显伤感,不妨用王勃得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一种豪迈得情怀。
37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情句就是: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描写早春得细雨蒙蒙,春色若隐若现得诗句就是: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瞧近却无)作者发表瞧法,表达盛夏比不上早春景色得观点得句子就是:
最就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46《登飞来峰》:
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得两句诗: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得《登飞来峰》:
诗中蕴含站得高,瞧得远得道理得诗句就是: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写出诗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有异曲同工之妙得两句诗: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理解 默写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