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总结.docx
- 文档编号:9192186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6.62KB
学校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总结.docx
《学校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总结.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学校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学校(英语:
School),是指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
名称起源于民国。
本站站今天心准备了学校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总结,有所帮助!
学校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网络和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兴媒体日益成为思想、信息和社会舆论的主要集散地,尤其是微傅、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兴起,使社会舆论形成、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基本形态都发生深刻变化,一幅“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是麦克风”的社会图景己经呈现在我们而前。
在此背景下,高校师生的思想空前活跃,有着很强的话语能力。
这迫切要求我们加大工作创新的力度,更加讲究策略和方法,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首先,主动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提高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水平。
一方面,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网络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借力新媒体新平台,主动融入师生关注度高、使用频繁的网络社区;另一方面,必须建设和掌握可信、可管、可控的网络阵地,这样才可能在丰富思想内涵、引领价值追求、提升审美品位、增强文化底蕴上下功夫,为高校党委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与领导权奠定基础。
要主动走到意识形态工作前沿,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话语为青年学生答疑解惑,更好地向他们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高度重视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充分用好各类网络平台,建好网络阵地,通过平等对话和高质量的发言,引导青年,赢得
学校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青年。
其次,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升青年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而对不良信息时的“免疫力”。
北京大学通过整合管理实践和教学科研等各方面资源,规划建设全校性的“网络教研室“,着力推动网络素养教育进入课堂教学,将其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在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加以考量。
一方面“系统讲授“,通过课堂教学的传统形式,全面、系统、深入地解读网络社会的各种新现象、新问题和新规律;另一方而“深度启发”,通过课堂互动、案例讨论、小组报告、课外实践等多种途径,使学生深刻理解课堂讲授要点,以加快养成网络社会中健康发展的基本技能和素质。
第三,进一步健全舆情综合防控体系,完善工作机制。
包扌舌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舆情搜集机制、分析研判机制、应急预警机制、应对处置机制和总结评估机制等,切实提高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应对能力,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控能力。
近年来,北京大学建立了24小时舆情报送值班制度,设立专门队伍,使学校能在第一时间掌握舆情动态,第一时间研究对策,第一时间开展工作,牢牢掌握了工作主动权,力争先行一步,尽早采取措施,确保有效控制和减少负面言论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第四,正确区分政治问题与学术问题、政治问题与具体利益诉求问题,采取不同的应对思路和策略。
近年来,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网络上推波助澜,把学术问题和群众的个别利益问题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联系,最终把矛头指向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对网络舆
论和社会思想共识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对此,要沉着冷静应对,引导广大师生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
对学术问题,要实事求是,加强引导,注意处理好学术与政治、淡化与泛化、堵与疏的关系。
对社会问题,要客观全面,具体分析,不能把由个别利益诉求引起的群体性事件一概说成是敌对势力的煽动和破坏。
对政治问题,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对触及党和国家的原则、底线的言行,要及时、有效、坚决地进行斗争。
学校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为全而贯彻于20_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探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由中国社会科学院x研究院、广西师范学院、广西x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广西师范学院研究基地联合主办的”20_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于20_年10月26日-27日在南宁市举行。
来自全国2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8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期刊的专家学者120_参加了研讨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X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邓纯东,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海荣,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工委副书记莫锦荣,广西师范学院党委书记莫诗浦、院长李丰生等出席研讨会和开幕式。
邓纯东在开幕式上致辞并作了重要讲话。
清华大学教授刘书林、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淑芹和中国社会科学院x研究院研究员余斌分别作了主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x研究院研究员李春华、教育部社科中心教授郝清杰、广西师范学院x学院教授曾令辉、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梅萍等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作了主旨发言。
与会专家学者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与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发展“等主题展开了研讨。
一、当前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意义
邓纯东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对宣传思想工作作过重要论述。
的“819”重要讲话继往开来,表现岀中国x者的理论风采。
该讲话对于当前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意义进行了深刻阐述,这对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以及实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的重要讲话是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巩固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宣传思想工作、全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要努力贯彻的讲话精神,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在党的全部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要按照讲话的要求,在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中,坚持以x为指导,坚持用x及其中国化成果教育人民,引导人民,帮助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
切实改变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努力防止和克服工作中存在的“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
要努力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在全社会覆盖面不够的状况。
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巩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巩固x在整个社会的指导地位,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
要重视对人民群众的正而教育、正面引导、正面灌输;对于错误的思想和理论观点,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批评,并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
对于有些重要的观念,要以X为指导,阐发清楚诸如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个人行使权利与国家管理的关系等。
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必须与党的优良传统的创新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学界有义务、有责任通过研究批驳各种错误思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
与会代表从多维视角探讨了如何加强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问题。
大家一致认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精心设计、稳步推进。
广西大学教授陈洪涛指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需要重视顶层设计,要加强意识形态的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和主旋律建设,完善意识形态的体制和机制。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书越认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是单兵突进,而是要与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的改革相配套。
暨南大学教授程京武指出,意识形态建设要注意理论的价值问题和社会现实的价值问题,从价值取向层而、制度结构层而和实践层面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正视当代中国文化融合的现实,充分认识到文化融合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
曾令辉认为,要巩固X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关键在于构建起X当代大众话语体系,其核心在于实现两个转化和两个对接:
一是把X文献话语转化为适合人民大众语言习惯的大众话语,实现文献话语与大众话语对接;二是把X理论话语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大众话语,实现理论话语与实践话语对接。
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内容体现为树立起“三个自信“,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与会者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与“三个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问题展开广泛讨论。
梅萍提出,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经济体制等转型带来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危机,尤其是意识形态多元冲击着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认同。
面对政治认同的困境,需要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加强宣传,坚定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与自信。
大同大学副教授张莉从多个方面畅谈“三个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即道路自信与理想信念教育的关系、理论自信与思想文化教育的关系、制度自信与政治信仰教育的关系。
二、以“819“重要讲话为指导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刘书林在其主报告中指出,的重要讲话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以的重要讲话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发展,需要在唯物辩证法的统领下处理好若干主要关系:
一是把握好科学性与时效性的辩证关系,防止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倾向。
只有那些具有科学性,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内容,才能作为教材教育的内容。
二是把握好包容多样与坚持思想斗争的辩证关系。
包容多样是在人民内部,在大是大非一致的基础上的团结和统一战线。
在原则问题上,只有进行旗帜鲜明的思想斗争,才能扫清错误思想和敌对势力散布的阴霾,明辨意识形态的主流导向。
三是把握好创新发展与坚持根本的辩证关系。
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创新。
只有在创新工程中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东西,才能使这些基木的东西扎下更深的根子。
四是把握好坚持民族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世界认同的辩证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既能够代表现代中国的现实,又能够对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文化,是最有价值的民族文化。
在世界文化认同方而,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的极端倾向。
五是把握好批判错误思潮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研究的辩证关系。
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特别是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研究,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得到足够的发展动力,才能在更大范围内产生实效性。
六是把握好坚持导向与创新方法的辩证关系。
把握导向,掌握动向,批判错误倾向,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生命力。
增强正而教育的感染力,注重探讨对于针对性原则的运用,深入浅出地阐释教育的内容,以及把握时、度、效的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新的突破点和重点。
七是把握好认真读书与提高实践工作水平的辩证关系。
只有抓紧读书学习,才能真正提升实践工作的水平。
三、深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石。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多元化发展形成许多新问题,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内涵。
厘清概念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础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依据。
王淑芹在主报告中提出,要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概念。
过去的研究主要是从主客体关系方而来理解,极易导致单向性的灌输模式,己明显不适应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单纯主客体研究的范式己相对滞后,必须借鉴“主体间性”理论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在平等的基础上主动对话,达成共识。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关注教育活动,也要重视教育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要使个体认同主流价值,个体行为合乎社会要求。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李艳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与思想政治教育边界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她提出,理论创新不是无的放矢,理论创新要注意学科边界。
确定学科边界有利于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木质和特征,把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诉求。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必须遵循三个统一:
在思想政治上遵循政治性与文化历史性的辩证统一、在理论上遵循反思性与选择性的辩证统一、在教育上遵循目的性与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与会代表还广泛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机制、价值选择、教育功能、教育主体、教育方法创新等问题。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王荣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涉及教育内容和教育任务的恰当定位,而且涉及教育对象接受逻辑机理的准确分析和把握。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理包括社会导向机制、内在接受机理和内化机理。
四、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初步建立了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学科体系,形成了一系列木学科的概念、范畴、范式、理论、方法。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而临的挑战与困境。
与会者广泛探讨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困境及发展思路。
李春华从X整体性的研究视角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应对挑战,坚持X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坚持X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坚持X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统一,坚持X各个发展阶段(坚持与发展)的统一,坚持X在政坛、论坛、讲坛上的统一。
河海大学教授孙其昂提出,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进行系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价值或文化维度的整合、价值系统之内的整合。
要了解和梳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理念,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合理定位和定义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建立系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起点。
中山大学教授王仕民探讨了在X—级学科目录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困境。
他认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存在三类“误读”,权力误读和学术误读、他误读和自误读、无意误读和有意误读。
”误读“的后果带来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个性的丧失和优势的丧失、X理论学科优势的丧失。
深圳大学教授XX山提出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科属性、学科基础和学科领域拓展。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学科,其学科基础包括政治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哲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的拓展不是无止境的,它应当止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其基础学科之间的交叉地带。
五、结合新时代特征研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系统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导致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许多困难,教学实效性不佳。
与会者从不同视角出发,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问题展开广泛的探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理解和解读教材是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的基础。
因此,教材本身首先应保证理论的正确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余斌针对20—年版《X基木原理概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翔实的分析和评论,如,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等问题,从x文本的角度作了解读。
他强调,阅读x原著对于理解教材、增强理论的科学性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新媒体的出现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挑战。
结合新时代的特点,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管理的变革,己经成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而。
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变革,与会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扬州大学教授芮鸿岩提出要重视对当代大学生的历史教育。
他认为,传统的历史教育模式和现代媒体的宣传忽视了历史感的传递,人为地造成历史演变缺乏连贯性和严肃性。
要重新审视历史教育,历史教育要唤醒历史意识、建构历史理解、生成历史自觉,并在历史教育中凝练出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
南开大学教授徐曼在谈到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时指出,对当前盛行的流行文化不能听之任之,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组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及对大学生文化观和主流价值观的引导。
山西财经大学副教授王素萍提出,主体间性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教学的内在要求。
学生与教师共同作用于课堂教育实践而成为相互依存的主体,即“教师-教育实践活动-学生”模式,促进彼此的和谐沟通和平等交流,实现学生从被动向主动的转换。
江南大学副教授侯勇针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改革遭遇“实效弱化”、“情绪极化“、“信息乌托邦”等现代性困境,提出要从整体体系层而加强多方而的建设,即教育内容的时代化、教学方式的生活化、教学主体的主体间性化、教学环境的”文化化“、教学体系的系统化。
学校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流是好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表明了党和国家对高校的信任和支持。
但同时也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结合首都高校和青年学生特点,我们认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还存在以下不适应的问题。
2.学校各级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程度与首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而临的严峻形势不适应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对外开放程度高,对外交往频繁,这为首都高校科学文化发展面向世界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同时,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情况也不断加剧,外来文化特别是敌对势力的渗透影响日趋复杂。
在这方面,高校各级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程度与面临的严峻形势仍不适应。
2.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与新形势下的任务要求不适应
由于长期以来对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重视有所欠缺,表现在工作上就是体制、机制方而存在薄弱环节,与不断提高的工作要求不适应。
一方而,在学校总体工作中,意识形态工作没有上升到突出地位,存在平时看不出来、关键时刻跟不上去的现象;另一方面,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局而没有形成,存在意识形态工作部门单打独斗的现象。
3.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与青年学生的需求不适应
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教师队伍年轻化程度不断提高。
据20_年的有关调查,全国高校40岁以下年轻教师的比例为63.3%[1],己经成为教师队伍的主要力量。
由于年轻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欠缺,直接导致他们在强化思想育人方而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年轻化程度高,其中辅导员队伍绝大多数是毕业5年以内的30岁以下的年轻人,由于他们缺乏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际工作经验,导致其而对年龄差距不大的青年学生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足。
4.传统工作方法与H益发展变化的网络新媒体不适应
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人们获取资讯的手段和交流、交往的方式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青年学生接受新事物速度快、能力强,迅速成为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的主要使用者和受益者,他们借助于虚拟空间获得的信息和服务己经远远超过现实空间。
而我们在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域采取的主要方法仍然是借助于课堂、讲座、会议、活动等传统方式,这些方式所传达的信息容量有限、形式相对呆板,工作的时效性必定大打折扣。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
阵地意识是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保障,掌握主阵地是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的关键。
从现实和虚拟的角度来说,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应该包括-有形空间阵地和虚拟空间阵地两大类,我们必须在这两个方而做好阵地建设。
1•巩固有形空间阵地
有形阵地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传统阵地。
从现实空间上来说,高校的所有场所都是我们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阵地,也都会发生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但是,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明确工作的着力点,也就是要在工作的主战场、主阵地发力,牢牢掌控主要矛盾,才能确保意识形态工作基木任务的完成。
一是用主流价值观的各种实现形态和现实载体强化校园环境建设。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物质空间,也是接受教育的场所,环境在学生成长中具有直接、实时、贴近的影响,发挥环境育人功能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手段。
要认真研究主流价值观的实现形态和现实载体,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学校优良传统等浓缩固化,并用雕塑、标语、校训、文化墙、宣传栏、校史展等形式表现出来,在校园、教室、饭堂、运动场、宿舍楼宇等场所张挂,使学生在充满主流价值观的环境中受到熏陶。
二是强化课堂教育和管理的针对性。
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文化素质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活动和人格力。
这其中,两课和业余讲座等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
当前,必须明确,在讲授涉及思想及意识形态领域方而内容的课堂教学,特别是两课教学时,必须以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为根本要求,决不允许散布与此相违背的错误理论,并以此作为教师的根本要求和课堂纪律,加强课堂的严格管理。
三是加强对传统媒体的管理。
校报、校刊、杂志、校园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作为舆论的喉舌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传统媒体的生存受到挑战。
但是,其对大学生的影响仍然不能低估,由于其受众较多,一旦出现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也是巨大的。
当前,部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部门受人员编制限制,把校刊、校园广播、电视等交给学生,由他们负责承办,这使得学校对这些阵地的管理弱化,监督缺失。
面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峻形势,学校必须加强传统媒体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不发生问题。
2.拓展虚拟空间阵地
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运用,网络新媒体等虚拟空间正在逐渐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战场,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使之成为我们的主阵地。
一是采取措施提升校园网的教育功能。
校园网作为学校对外发布信息、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的手段己经成为学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学生的工作学习离不开校园网,对校园网的依赖程度很高。
但是,校园网在发挥教育功能方面存在教育资源不足、新闻点击率低等问题。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必须高度重视校园网的作用,要容纳汇集多种形式的教育资源,包括网络公开课、教学名师讲堂等,使校园网成为师生接受教育的阵地,要采取措施提高校园新闻的点击率,使校园网成为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渠道。
二是创建并用好网络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平台。
当前,微信、微博等互动交流平台深受青年学生喜爱,绝大多数学生使用这些新媒体方式获取信息、交流沟通,新媒体的使用对学生产生了重大影响,对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但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做好工作的机遇。
北京工商大学党委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对学生的影响,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先后建立了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以党支部和班级为单位建立了微信群,定期发布工作信息,随时与学生互动交流,使新媒体成为深入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平台。
畅通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渠道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畅通主渠道,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全校各部门和院系共同参加、上下协调一致、
学校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政令畅通的工作格局。
1•学校领导班子在意识形态工作上要高度一致
学校领导班子作为学校工作的领导核心,对全局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决定性作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于校级领导班子明确职责,统一认识,协调一致。
一是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
学校党委要强化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班子成员特别是书记校长,要切实提高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自觉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工作来抓。
坚决杜绝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二是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顶层设计。
学校领导班子要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每年研究制定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和教职工宣传思想工作要点,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体制机制、队伍建设、经费支持方而提供保障。
三是班子成员要明确工作责任。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明确意识形态工作方而的工作职责,把日常分管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有机结合,把促进分管工作与监督检查分管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有机结合,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2.学校各部门在意识形态工作上要明确任务
建立意识形态工作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关键是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通过统一的工作部署和协调一致的工作步骤,同时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工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校 意识形态 网络 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