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病科方剂.docx
- 文档编号:9190023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3.19KB
肺病科方剂.docx
《肺病科方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病科方剂.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肺病科方剂
中医医院肺病科常用方剂目录
1.白虎汤(《伤寒论》)
【组成】石膏50g知母18g炙甘草6g粳米9g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
2.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
【组成】熟地、生地、归身各9g白芍6g甘草3g桔梗6g玄参3g贝母6g麦冬9g百合12g
【功用】滋养肺肾,止咳化痰。
【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
3.贝母瓜蒌散(《医学心悟》)
【组成】贝母4.5g瓜蒌3g花粉、茯苓、橘红桔梗各2.5g
【功用】润燥化痰
【主治】燥痰咳嗽。
4.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12g厚朴9g茯苓12g生姜15g苏叶6g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
5.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组成】半夏4.5g天麻、茯苓、橘红各3g白术9g甘草1.5g
【功用】化痰熄风,健脾祛湿。
【主治】风痰上扰证。
6.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组成】半夏12g黄芩、干姜、人参各9g黄连3g大枣4枚炙甘草9g
【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
7.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组成】黄芪120g当归尾6g赤芍5g地龙3g川芎3g红花3g桃仁3g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8.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各500g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
9.八珍汤(《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白芍、川芎、熟地各9g炙甘草5g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
10.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组成】黄芪18g炙甘草9g人参6g当归3g橘皮6g升麻6g柴胡6g白术9g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虚气陷证。
2.气虚发热证。
11.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组成】柴胡、陈皮各6g川芎、香附、枳壳、芍药各4.5g炙甘草1.5g
【功用】疏肝行气,活血化瘀。
【主治】肝气郁滞证。
12.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薄荷240g川芎、荆芥各120g细辛30g防风45g白芷、羌活、炙甘草各60g
【功用】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
13.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组成】柴胡15g黄芩9g芍药9g半夏9g生姜15g枳实9g大枣4枚大黄6g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14.大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大黄12g厚朴24g枳实12g芒硝9g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
2.热结旁流证。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15.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各等分(各6g)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心经火热证。
16.定喘汤(《摄生众妙方》)
【组成】白果9g麻黄9g苏子6g甘草3g款冬花9g杏仁4.5g桑白皮9g黄芩6g法半夏9g
【功用】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
17.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黄芪30g当归6g
【功用】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
18.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12g牡丹3g桃仁9g冬瓜仁30g芒硝9g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19.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9g附子12g细辛3g
【功用】温里散寒,通便之痛。
【主治】寒积实证。
20.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橘红各15g白茯苓9g炙甘草4.5g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
21.二妙散(《丹溪心法》)
【组成】炒黄柏、炒苍术各15g
【功用】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证。
22.葛根芩连汤(《伤寒论》)
【组成】葛根30g黄连5g黄芩20g炙甘草5g
【功用】清泄里热,解肌散邪。
【主治】主治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证。
23.瓜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
【组成】瓜蒌实24g薤白12g白酒适量
【功用】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主治】胸痹。
24.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组成】甘草9g小麦15-30g大枣5枚
【功用】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主治】脏躁。
25.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远志、龙眼肉、酸枣仁各3g人参6g木香1.5g炙甘草1g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
2.脾不统血证
26.桂枝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9g芍药9g炙甘草9g生姜9g大枣3枚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27.黄连解毒汤(《肘后备急方》)
【组成】黄连9g黄芩、黄柏各6g栀子9g
【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证。
28.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组成】黄芪9g桂枝9g芍药9g大枣4枚生姜18g
【功用】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主治】血痹。
29.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青蒿4.5-6g淡竹茹9g半夏4.5g赤茯苓9g青子芩4.5g-9g生枳壳4.5g陈皮4.5g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9g
【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少阳湿热证。
30.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30g半夏、白术、陈皮、厚朴、桔梗各60g藿香90g炙甘草75g
【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31.济川煎(《景岳全书》)
【组成】当归9~15g牛膝6g肉苁蓉6~9g泽泻4.5g升麻1.5~3g枳壳3g
【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主治】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
32.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
【组成】羌活、柴胡、前胡、独活、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各4.5g甘草1.5g
【功用】发汗解表,消疮止痛。
【主治】疮肿初起。
33.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金铃子、玄胡索各9g
【功用】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主治】肝郁化火证。
34.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
【组成】羌活9g防风9g苍术9g细辛3g川芎6g白芷6g生地6g黄芩6g甘草6g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35.咳血方(《丹溪心法》)
【组成】青黛水飞6g瓜蒌仁去油9g海粉9g山栀子9g诃子6g
【功用】清肝宁肺,凉血止血。
【主治】肝火犯肺之咳血证。
36.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组成】酒炒龙胆草6g炒黄芩9g酒炒栀子9g泽泻12g木通6g酒炒当归3g酒炒生地9g柴胡6g甘草6g车前子9g(原书无用量)
【功用】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主治】1.肝胆实火上炎证。
2.肝经湿热下注证。
37.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黄24g山萸肉、干山药各20g泽泻、牡丹皮、茯苓各9g
【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证。
38.六一散(《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组成】滑石18g甘草3g(为细末,每服9克)
【功用】清暑利湿。
【主治】暑湿证。
39.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
【组成】茯苓12g甘草9g干姜9g细辛5g五味子5g
【功用】温肺化饮。
【主治】寒饮咳嗽。
40.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
【组成】茯苓12g桂枝9g白术6g炙甘草6g
【功用】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
41.六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3g白术6g茯苓6g甘草3g陈皮2.5g木香2g半夏3g砂仁2.5g
【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止逆。
【主治】脾胃气虚、寒湿阻滞于中焦证。
42.理中丸(《疡医大全》)
【组成】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90g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1.脾胃虚寒证。
2.阳虚失血证。
3.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等。
43.麻黄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9g桂枝6g杏仁6g炙甘草3g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44.麦门冬汤(《金匮要略》)
【组成】麦门冬42g半夏6g人参9g甘草3g粳米3g大枣4枚
【功用】清养肺胃,降逆下气。
【主治】1.虚热肺痿。
2.胃阴不足证。
45.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5g,杏仁6g,甘草6g,石膏18g
【功用】解表清热、宣肺平喘。
【主治】肺热雍盛证,外感风邪。
46.麻子仁丸(《伤寒论》)
【组成】麻子仁20g白芍9g枳实9g大黄12g厚朴9g杏仁10g(为蜜丸,
每服9g)
【功用】润肠通便。
【主治】肠胃燥热证。
47.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苍术120g厚朴90g陈橘60g炙甘草30g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
48.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组成】青蒿6g鳖甲15g生地12g知母6g丹皮9g
【功用】养阴透热。
【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49.千金苇茎汤(《金匮要略》)
【组成】苇茎60g薏苡仁30g瓜瓣24g桃仁9g
【功用】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主治】肺痈,热毒壅滞,痰瘀互结证。
50.清气化痰丸(《医方考》)
【组成】陈皮、杏仁、枳实、黄芩、瓜蒌仁、茯苓各30g胆南星、制半夏各45g
【功用】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主治】痰热咳嗽
51.清营汤(《温病条辨》)
【组成】犀角(水牛角代)30g生地15g元参9g竹叶心3g麦冬9g丹参6g黄连5g银花9g连翘6g
【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热入营分证。
52.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组成】桑叶9g煅石膏8g甘草3g人参2g麻仁3g阿胶3g麦门冬4g杏仁2g枇杷叶3g
【功用】清燥润肺,养阴益气。
【主治】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
53.三仁汤(《温病条辨》)
【组成】杏仁15g飞滑石18g通草6g白蔻仁6g竹叶6g厚朴6g薏苡仁18g半夏15g
【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54.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各9g炙甘草6g各等分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55.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莲子肉500g薏苡仁500g缩砂仁500g桔梗500g白扁豆750s白茯苓1000g人参1000g甘草1000g白术1000g山药1000g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
56.桑菊饮(《温病条辨》)
【组成】桑叶7.5g菊花3g杏仁6g连翘5g薄荷2.5g桔梗6g甘草2.5g苇根6g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57.生脉饮(《兰台轨范》引《医录》)
【组成】人参9g麦门冬9g五味子6g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1.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
2.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
58.四逆散(《伤寒论》)
【组成】炙甘草、枳实、柴胡、芍药各6g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1.阳郁厥逆证。
2.肝脾气郁证
59.肾气丸(《金匮要略》)
【组成】地黄240g山药、山茱萸各120g泽泻、茯苓、牡丹皮各90g桂枝、附子各30g
【功用】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
60.四神丸(《证治准绳》)
【组成】肉豆蔻60g补骨脂120g五味子60g吴茱萸30g
【功用】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主治】脾肾阳虚之肾泄证。
61.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组成】当归10g川芎10g熟地黄10g白芍10g
【功用】养血调经、补血调血。
【主治】冲任虚损证。
62.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五灵脂、蒲黄各6g
【功用】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主治】瘀血停滞证。
63.桑杏汤(《温病条辨》)
【组成】桑叶3g杏仁4.5g沙参6g象贝3g香豉3g栀皮3g梨皮3g
【功用】清宣温燥,润肺止咳。
【主治】外感温燥证。
64.芍药甘草汤(《伤寒论》)
【组成】芍药12g甘草12g
【功用】调和肝脾,缓急止痛。
【主治】伤寒伤阴。
65.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紫苏子、半夏各各75g当归4g甘草60g前胡、厚朴各30g肉桂45g[一方有陈皮45g]
【功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上实下虚喘咳证。
66.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
【组成】射干6g麻黄9g生姜9g细辛3g五味子3g制半夏9g紫菀6g款冬花6g大枣3g
【功用】温肺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寒饮阻肺证。
67.三子养亲汤(《皆效方》录自《杂病广要》)
【组成】白芥子6g紫苏子9g莱菔子9g
【功用】化痰降逆、消食
【主治】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等
*68.桑白皮汤(《圣济总录》)(此方了解即可)
【组成】桑白皮5两大豆1升陈皮2两防风2两麻黄2两赤茯苓2两旋覆花1两紫苏1两杏仁半两
【主治】脚气。
通身肿满,小便涩少,上气痰壅头痛,不能饮食。
69.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组成】沙参9g玉竹6g甘草3g桑叶4.5g扁豆4.5g天花粉4.5g麦冬9g
【功用】清养肺胃、生津润燥。
【主治】燥伤肺胃阴分证。
70.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
【组成】葶苈子10g大枣10g
【功用】泻肺行水、下气平喘。
【主治】痰涎壅盛、咳喘胸满。
71.痛泻要方(《丹溪心法》)
【组成】炒白术90g炒白芍60g陈皮45g防风30g
【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
72.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半夏、竹茹、枳实各60g陈皮90g炙甘草30g茯苓45g
【功用】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主治】胆郁痰扰证。
73.五苓散(《伤寒论》)
【组成】猪苓9g泽泻15g白术9g茯苓9g桂枝6g
【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
74.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组成】金银花30g野菊花12g蒲公英12g紫花地丁12g紫背天葵12g
【功用】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主治】火毒结聚的痈疮疖肿。
75.吴茱萸汤(《伤寒论》)
【组成】吴茱萸9g人参9g生姜18g大枣4枚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
76.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组成】旋覆花9g人参6g生姜15g代赭石6g炙甘草9g半夏9g大枣4枚
【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
7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9g川芎4.5g赤芍6g牛膝9g桔梗4.5g柴胡3g枳壳6g甘草6g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78.犀角地黄汤(《小品方》录自《外台秘要》)
【组成】犀角(水牛角代)30g生地24g芍药12g牡丹皮9g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热入血分证。
79.小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柴胡24g黄芩9g人参9g炙甘草9g半夏9g生姜9g大枣4枚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
2.热入血室证。
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80.小建中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9g炙甘草6g大枣6枚芍药18g生姜9g饴糖30g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81.小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9芍药9g细辛6g干姜6g炙甘草6g桂枝9g五味子6g半夏9g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82.香薷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香薷500g白扁豆、厚朴各250g
【功用】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主治】阴暑。
83.杏苏散(《温病条辨》)
【组成】苏叶、半夏、茯苓、前胡、杏仁9g桔梗、枳壳、橘皮6g甘草3g大枣3枚(原书未著用量)
【功用】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主治】外感凉燥证。
84.小陷胸汤(《伤寒论》)
【组成】黄连6g半夏半12g洗瓜蒌实20g
【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痰热互结证。
85.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柴胡30g当归30g白芍30g白术30g茯苓30g甘草15g(为散,每服6-9g)
【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主治】肝郁血虚、脾虚证。
86.泻白散(《小儿药证直决》)
【组成】地骨皮、桑白皮各30g炙甘草3g
【功用】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主治】肺热喘咳证。
87.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g生地18-30)枸杞子9-18g川楝子4.5g(原书未著用量)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
88.右归饮(《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黄9g山药6g山茱萸3g枸杞子6g甘草3g杜仲6g肉桂3g制附子3g
【功用】温肾填精。
【主治】肾阳不足证。
89.加味桔梗汤(《医学心悟》)
【组成】桔梗10g甘草10g贝母10g橘红10g银花15g苡仁15g葶苈子15g白及10g鱼腥草30g荞麦根10g败酱草30g黄芩10g
【功用】解毒排脓。
【主治】肺痈。
90.玉女煎(《景岳全书》)
【组成】石膏9g熟地黄9g麦冬6g,知母5g牛膝5g
【功用】清胃滋阴。
【主治】胃热阴虚证。
91.玉屏风散(《医方类聚》)
【组成】防风30g黄芪、白术各各60g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
92.银翘散(《温病条辨》)
【组成】连翘30g银花30g苦桔梗18g薄荷18g竹叶12g生甘草15g芥穗12g淡豆豉15g牛蒡子18g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93.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
【组成】生地6g麦冬4g甘草2g玄参5g贝母3g牡丹皮3g薄荷2g白芍3g
【功用】养阴清肺、散邪解毒。
【主治】白喉。
94.炙甘草汤(《伤寒论》)
【组成】炙甘草12g生姜9g桂枝9g人参6g生地50g阿胶6g麦门冬10g麻仁10g大枣10枚
【功用】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主治】1.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
2.虚劳肺痿。
95.左金丸(《丹溪心法》)
【组成】黄连180g吴茱萸30g
【功用】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主治】肝火犯胃证。
96.猪苓汤(《伤寒论》)
【组成】猪苓9g茯苓9g泽泻9g阿胶9g滑石9g
【功用】利水清热、养阴。
【主治】水热互结,小便不利。
97.止嗽散(《医学心悟》)
【组成】桔梗炒、荆芥、紫菀、百部、白前各lkg甘草375g陈皮500g
【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风邪犯肺证
98.真武汤(《伤寒论》)
【组成】茯苓9g芍药9g白术6g生姜9g附子9g
【功用】温阳利水。
【主治】阳虚水泛证。
99.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
【组成】玄参30g麦冬25g生地25g大黄9g芒硝4.5g
【功用】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主治】热结阴亏证。
100.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组成】竹叶6g石膏50g半夏9g麦门冬20g人参6g炙甘草6g粳米10g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肺病 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