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辽千亿斤粮食项目投标文件技术部分.docx
- 文档编号:9180988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44
- 大小:141.38KB
双辽千亿斤粮食项目投标文件技术部分.docx
《双辽千亿斤粮食项目投标文件技术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辽千亿斤粮食项目投标文件技术部分.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双辽千亿斤粮食项目投标文件技术部分
6设计实施方案
6.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双辽市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2015年田间工程建设项目
2、项目建设内容
土地平整90亩、路下涵2座、机耕路88公里、水源井及配套设备483眼,供电线路12.35千米、农道桥8座等。
6.2设计说明
6.2.1设计思路
1、总体要求
通过再次核实项目区范围和工程,对项目初步设计中确定的工程布局方案进行细化和优化,确定项目区各单项工程设计标准。
充分考虑历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土地适宜性、水资源供需情况、整治潜力等因素,保证各行业相互协调,避免重复建设和用地冲突。
2、分析项目影响条件和项目建设条件
根据初步设计报告,进一步分析项目区及周边自然条件、经济社会状况和土地利用情况,分析土地利用结构、规模和布局,新增耕地来源,并根据相关设计规范,对项目区的各项因素进行详细踏勘和分析。
3、编制工程规划
按照土地的自然环境适宜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将需要的各类用地合理配置并落实到具体地块上。
合理安排田块、林地等布局;做好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等工程布局。
4、工程设计
依据新增千亿斤粮的政策法规、新增千亿斤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评审与批复意见、工程布局图及其说明,按照国家和吉林省有关新增千亿斤粮方面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对新增千亿斤粮各项工程进行设计。
5、单体设计
主要包括田块工程设计图(土方工程图、典型田块设计图、土方调配图);新建沟渠、道路、管道应绘制横、纵断面图,机井工程应绘制柱状剖面图;其他工程设计也应配套单体图(如农桥、涵管等)。
6.2.2设计原则
严格按照全国千亿斤粮专项资金投资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合理配置工程内容,科学安排项目资金。
通过现场踏勘及对相关资料分析研究,充分掌握项目区地质、经济等多方面情况,注重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1、因地制宜原则。
在编制规划方案时,坚持因地制宜,以自然、社会经济、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和工程建设实践经济为基础,合理划定工程类型区,考虑生产、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方向和限制性因素,结合土地开发整理的建设目标,确定不同区域内的工程模式、体系和建设等级。
2、科学性原则。
坚持科学性原则,尊重科学,以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基础,兼顾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做到技术先进、规划设计合理、安全适用。
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为前提,节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土地利用布局与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4、实用性原则。
规划要符合实际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规划符合当地实际,切实方便村民生产生活,材料选用当地天然材料和当地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符合当地地质、地形条例和施工水平。
5、坚持集中成片与综合整治相结合的原则。
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田、水、路、林综合治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前迈进。
6.2.3设计依据
1、土地开发整理工程
《基本农田建设设计规范》(2006)
《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NY/T310-1996
《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309-1996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16453.1-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16453.2-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16453.3-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16453.4-1996
《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TD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NY/T2148-2012
2、供水工程
《供水水文地质勘探规范》(GB50027-2001);
《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SL320-2005);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CJJ10-86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99
《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
《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68
《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
《泵站施工规范》SL234
《泵站安装及验收规范》SL31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器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2009
3、水利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SL73-95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防洪标准》GB50201-9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4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T246-1999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
《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20203-2006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J85-85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95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DJ21-785
《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SD145-85
《浆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91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DJ218-84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
4、道路工程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
《固化类路面基层和底基层技术规范》CJJ/T80-98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5、环境保护工程
《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77.1-200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L204-98
6、建设工程
《工程测量规范》(GBJ50026-9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7、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编制
《水利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1—2007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
《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第五章工程清单
8、其他相关国家、行业现行标准及地方规定。
6.3建设项目总体规划
本项目为双辽市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2015年田间工程建设项目,项目总体规划是按照吉林省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10-2020)》任务指导意见,完善田间工程建设,目的在于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升土地整体产出能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综合开发、科学利用农业自然资源,搞好农田生态系统建设,保持良性循环,发展循环可持续性农业,使农田建设逐步达到规模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生产出数量多、质量好的粮食产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市场需求,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建设和谐双辽打下社会基础。
本项目规划的目标为:
提高耕地质量,提高灌溉水利用率,节约农田灌溉成本,优化田间交通系统,完善田间道路设施。
6.4勘察、设计技术路线
图1技术路线图
6.5勘察、设计工作内容
1、项目区测绘
对项目区内的地形;耕作区内的零星建筑物、废弃地、闲散地,田坎、设施农用地;现有水源、灌溉排水渠系、管道、水工建筑物;宽度大于2m的混凝土路面和素土路面等要素进行测绘。
2、了解项目概况
(1)自然条件
分别从双辽市的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水文地质、生物资源和天然建筑材料等角度,分析该区域自然条件,数据以双辽市地方志、水利志等相关文献资料为准。
(2)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搜集双辽市区域定位和产业方向方面的材料。
核实项目区所涉及到的村庄名称及各村庄人口数量、户数、劳动力人口、产业类型和结构、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分析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
数据以最新当地统计年鉴为准。
(3)土地利用现状
对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进行梳理,寻找项目区土地利用特点及问题,明确千亿斤粮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需的重点解决的问题;对周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调查,了解当地耕作制度和种植的作物,为规划设计中作物的选择参考。
(4)土地权属状况
从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结构、周边农业种植结构等角度分析土地利用情况。
理清项目区权属状况,征求当地政府对权属调整的意见,必要时作为权属调整的依据。
(5)基础设施条件
分别从灌排、交通、电力等方面,分析灌溉用水来源、现有灌溉设施、灌水方式、输水方式等基本情况,项目区道路交通现状条件,项目区内高、低压线的分布情况。
3、项目区建设条件分析
(1)基础设施条件分析
实地踏勘掌握基础信息,分析项目区内现有的交通设施状况、灌排设施状况、电力保障以及其他的基础设施情况,为规划农业基础设施布设提供必要的分析支撑,形成科学可行、经济合理的规划方案。
(2)土地利用限制性因素分析
土地利用限制性因素分析主要从土壤条件、水热条件、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农田基础设施等因素入手,深入了解项目区土地利用存在的瓶颈、制约,在规划设计中提出完善的措施或解决的途径,以达到高产稳产、高效利用的目标。
(3)水土资源分析
该部分主要包括水资源平衡分析和土地适宜性评价。
1)水资源平衡分析
主要包括供水量分析、需水量预测以及总体的水资源平衡分析,供水量分析主要从地表水和地下水两方面入手。
查阅当地水利志等相关资料,获取历年降水量、可用于项目区灌溉的毗邻河流径流量等数据,汇总分析月均降水量,得到月份间的降水规律;地下水资源情况也可通过查阅当地水利志等资料,确定项目区适宜灌溉的地下水埋深、矿化度等主要参数。
综合地表水、地下水的可供水量,即为项目区可供水量。
需水量预测需要通过实地踏勘,确定项目区适宜作物和习惯作物,了解作物的灌溉制度,根据吉林省农作物灌溉定额标准,计算农作物不同生长时期所需要的单位用水量同时综合考虑田间水利用系数等影响因素,计算项目区总需水量。
对比分析供水量与需水量的关系,判断项目区水资源是否能够满足灌溉需求,规划设计中还应满足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灌溉水的需求,因此需要注意不同月份间的供水量与需水量之间的差异。
2)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主要参考《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结合相关规范,按照当地的实际,将选定的现状参评因子与所确定的耕地评价指标进行匹配比较,确定每个参评因子的适宜性等级,然后采用最大限制因子法评定各评价单元的适宜性等级,即以各参评因子中适宜性最差(或限制性最大)的参评因子的适宜性等级作为该土地评价单元的适宜性等级。
(4)公众参与分析
公众参与是社会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
公众参与方法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促使项目的相关群体积极地、全面地介入事物的过程的一种方法。
有效的公众参与,使得社会评价更加全面、完整和更具有针对性,并使得所编制的规划耕易于被当地人民所接受,为项目的成功运营创造良好条件,有利于提高项目参与各方的责任感,减少社会矛盾和纠纷。
4、工程设计
4.1项目区工程布局
项目区工程布局是设计工作的关键过程,工程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区的建设,甚至造成返工或工期延误。
因此,务必将初步规划方案中涉及到的所有单项工程去现场再次一一核实,不能使工程变成“纸上谈兵”,一定要将工程落到田块中,提前预见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与乡镇、村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确保各项工程能顺利实施。
4.2农田水利规划设计
排水沟、塘坝、桥涵、机井、水工建筑物、地埋管、电力等都包含在农田水利部分,既要考虑整个规划设计效果,又要考虑当地百姓的耕作习惯和自然条件,还要考虑当地水资源等。
因此,需要详细踏勘现场,认真结合群众及专家意见,合理确定每一条路、每一条渠的规格,设计合理的纵横断面图。
4.3保护和增强土壤肥力
项目区在土地平整时,应注意表土保护,若土地平整后表土恢复不完全,造成表土层不均匀、生土多、养分减少,个别工程甚至需要重新回填基土层,并增施有机肥,才能恢复地力,这将极大的影响农民群众对土地平整工程的认可程度。
因此,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尽量减少对原有耕作层的破坏。
4.4施工机械选择难度大
施工机械的选择不仅需要考虑工程量、工程施工标准等相关,还需秉承经济合理、效果最优原则,在选择时难以定夺。
因此,需要在进行机械选择前进行周密计划、合理估算,并充分了解各类机械性能,选择经济适用的施工机械。
4.5周全考虑与不可预见因素
在项目区整治过程中,遇到需要砍伐树木、迁移坟地或者修路占地等情况,需要制定好补偿标准,避免农民阻止施工,耽搁项目区的工期。
项目从踏勘、测量、设计、评审、招投标到最后资金拨付周期较长,一旦错过农闲季节,新增千亿斤粮工程施工将受到雨季等许多不利因素影响,合同工期难以保障。
6.6单体建筑物结构设计
6.6.1机井
1、机井设计
(1)井位确定
选择水源井位以保证水量为主,考虑有利于管理、配电等因素为原则。
水田井位置基本设在地块相对较高处,以利于自流灌溉。
旱田抗旱井位置设在交通条件较好(运水方便)、靠近电力线路方便,均匀分布在干旱多发的岭地上。
(2)井孔直径的确定
井孔直径采用下式计算:
式中 Dk—井孔直径,m;
Q—设计取水量,m³/s;
Lg—过滤器长度,m;
Vj—允许井壁进水流速,m/s。
允许井壁进水流速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K—开采含水层的渗透系数,m/s。
非填砾过滤器,井孔直径应大于井管外径100mm;
填砾过滤器,取水含水层为中、粗砂时,井孔直径应大于井管外径200mm;取水含水层为粉、细砂时,井孔直径应大于井管外径300mm。
(3)井深
设计机井深度参考《双辽市水文地质图》,结合实际调查资料并以附近现有机井为参照,综合考虑水质、出水量等因素最后确定设计机井深度。
(4)单井控制面积计算
式中:
F0—单井控制面积,亩
Q—单井出水量,20m³/h
—设计灌水周期
t—灌水高峰期井泵日工作时数
—群井干扰系数
—灌溉水利用系数
m设—设计灌水定额
(5)井距的确定
按方形排列布井,井距计算公式:
式中:
L0—井距,m
F0—单井控制面积,hm2
6.6.2路下涵
1、设计方案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的规定,公路桥涵的设计安全等级,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和严重程度划分为三个设计等级,即一级、二级和三级。
公路桥涵结构的设计安全等级
设计安全等级
桥涵结构
一级
特大桥、重要大桥
二级
大桥、中桥、重要小桥
三级
小桥、涵洞
根据本项目建设的涵洞为路下涵,根据其使用功能和规模,确定项目设计的路下涵安全等级。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本项目路下涵建设所在机耕路参照四级公路,为田间机耕路。
参照《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规范》SL482-2011,本项目路下涵按农桥-1汽车荷载设计,车道荷载在公路Ⅱ级车辆荷载基础上再乘0.8,车辆荷载在公路-Ⅱ级车辆荷载基础上再乘0.7。
2、流量计算
过流能力验算:
Q—路下涵管流量,m³/s;
m—流量系数取0.36;
—侧收缩系数,取0.95;
B—涵洞直径0.6米;
H—为上游水位,取0.5米
—为计入行近流速水头的堰上水头;
—修正系数取1.05;
g—重力加速度取9.81;
6.6.3农道桥
1、设计标准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的规定,公路桥涵的设计安全等级,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和严重程度划分为三个设计等级,即Ⅰ级、Ⅱ级和Ⅲ级。
公路桥涵结构的设计安全等级
设计安全等级桥涵结构
Ⅰ级特大桥、重要大桥
Ⅱ级大桥、中桥、重要小桥
Ⅲ级小桥、涵洞
2、水利计算
Q=AC(Ri)1/2
式中:
Q—渠道设计排水流量(m³/s);
A—渠道断面面积(㎡);
R—渠道水力半径(m);
C—谢才系数,按下式计算C=1/n•R1/6。
6.7配套设施设计
6.7.1输电线路及变电装置设计
设计输电线路主要为机电井提供电力。
1、输电线路设计
线路布置:
根据变压器布置位置,高压线就近从项目区已有线路接入,低压线从变压器引出接至各机井处,低压线最长不超过500m。
导线选择:
经计算,同时满足机械强度、允许载流量、电压偏移要求,高压为10kV,高压线采用绝缘线35²型、绝缘线95²型、LGJ70²型、LGJ95²型;低压为380V,低压线采用绝缘线35²型、绝缘线70²型、绝缘线120²型和电缆线。
电杆布置:
高压线杆每隔50m一根,型号为φ190/12m。
低压线杆每隔50m一根,型号为φ190/10m。
2、变电装置设计
根据潜水泵型号,确定每眼井选配电机,依据配套电机的有关参数及变压器邻路布设,并且位于供电范围负荷中心,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N-变压器计算容量,kVA;
-各动力设备组的总功率,kW;
-照明电器的总负荷,kW。
6.8技术要求及标准
6.8.1设计标准
规划标准和技术方案是在满足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劳动技术水平以及劳动者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制定的,能够为项目的实施起到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既切实可行,又经济合理,节省投资,为当地农民所接受,有利于各种工程技术实施的维护和长期使用。
经过整理后的耕地应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土肥沃、高产出的标准。
具体工程建设标准如下:
1)土地平整工程
土地平整工程指为满足农田耕作、灌排需要,以及一定的肥力条件而进行的田块修筑和地力保持措施。
包括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和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
双辽市地处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力较好,田块规格和平整度应以满足大规模农业机械化生产要求为准。
田块大小不低于200亩,条田长度宜为400~800m,条田宽度宜为l00~200m。
经过规划设计后,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不高于8%。
耕作层厚度达到30cm以上,有效土层厚度达到60cm以上,土壤理化指标满足作物高产稳产的要求。
2)灌溉与排水工程
优化完善灌溉与排水工程,合理利用水资源,形成“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灌排体系,采取节水灌溉措施,增加有效灌溉面积。
充分利用水资源,灌溉保证率70%-80%,排涝标准不低于20年一遇。
排水标准的设计暴雨重现期原则上不低于20年一遇,一日暴雨三日排至田面无积水。
通过确定排涝模数和排渍模数,得出排水沟流量,进而设计排水沟横断面。
3)田间道路工程
开展田间道路工程,构建便捷高效的田间道路体系,实现田块之间和田块与居民点保持便捷的交通联系,满足农业机械化生产、安全方便的生活需要。
为满足农机作业需要和方便农田管理,项目区布置田间道、生产路两级道路,规划田间道与村庄和项目区外道路相连,生产路与田间道相通,在原有的道路基础上建设。
设计田间道为水泥路面或泥结碎石路面,路面宽宜3m~4m;生产路面为砂石路面或泥结碎石路面,路面宽宜2m~4m,田间道与通村或主要道路;生产路与田间道相接。
6.8.2技术要求
1、机井
(1)机井施工工艺流程为:
钻孔——下管——填砾——封闭——洗井——抽水试验。
(2)钻孔
开钻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平整场地,放线定桩位,挖泥浆池、沉淀池或排浆池,接通水、电,安装水泵,准备必要数量的粘土,制配符合要求的护壁泥浆。
设备安装完毕,要检查钻孔中心、转盘中心、开车,使三者在一条垂线上。
当准备好后,用第一钻杆接好钻机,徐徐放下至土面,先空转,然后慢慢钻入土中,每钻进一节吊杆,即接下一节以便迅速继续钻进,直至符合要求深度为止。
泥浆池水位应高于钻孔水位。
钻进过程中要加强检查,发现偏斜及时纠正,可将钻头提升至开始偏斜处慢速扫孔削正。
随时注意钻机操作有无异常情况,如发现摇晃、跳动、钻进困难,可能遇到硬层或一边软一边硬土层碰撞摇动所致,此时要放慢进尺,待穿过硬层或不均匀层后方可正常钻进。
在钻进过程中,应随时补充泥浆,调整泥浆比重。
(3)下管
采用钢丝绳托盘下管法。
所需设备托盘、销钉、绞车、钢丝绳等必须满足施工安全要求。
操作方法:
下管时,采用四根兜底绳、钢筋砼或木制托盘,先将四根吊重用的钢丝绳分别绕于绞车上,在其另一端编好钢丝套,分别从托盘的四个穿孔插入,使四个绳套同心重叠对准托盘的销钉孔。
将销钉表面涂上黄油,插入销钉孔,销住四根兜底绳。
销钉要伸到穿孔以下15cm左右,浅了易脱销,深了不易拔出。
把销好兜底绳的托盘放于预先安置在孔口上的垫板上,即可开始安装井管。
安装井管时,先将托盘上沿涂上灰砂沥青,而后使井管垂直托盘的针口,在接口处缠3~4圈塑料薄膜,用6~8根竹篾均匀地围在接口处,如果是木托盘应将竹篾下部穿孔,钉在托盘上,再用8号铅丝于接口上下各绑3~5道,使井管与托盘连接牢固。
将中心绳放松8~10米,盘旋套进井管内,以防意外抽动中心绳拔出销钉。
起托盘和沉淀管,待兜底绳吃力时,将垫板抽掉,再徐徐下降,把托盘和第一根井管送入孔内,至井管上口超出基台1米左右,停止下降,即开始安装第二根井管,如此往复,直至井管下完。
托盘下到孔底,井管安装完毕,校正无误后,应将管身固定,不使摇摆。
然后将兜底绳放松,即
可起拔中心绳。
销钉拔出后,再用绞车拔兜底绳,待兜底绳拔出,即可回填砾料。
下管时应注意,仔细检查绞车、钢丝绳、进管、托盘、销钉的质量,使之合乎要求。
下管时要保持井管位于孔中心,并缓缓降下,四根钢丝绳的下降速度必须一致。
井管在孔内应注意避免倾斜,每个接头必须接好,检查合格后始得下入。
下入井孔的全部井管,必须经过敲击鉴定,将最好的井管放在下部。
绝不允许井管的全部重量超过井管的抗压强度。
操作绞车人员,必须精力集中,听从指挥,在停止下降井管时,必须紧紧刹住车把,否则容易发生事故。
井管接口,必须严密、牢固,防止不符合取水要求的地下水流入井内污染。
(4)填砾
填砾的填筑规格、砾料质量、填砾方法均应符合规范要求。
滤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双辽 千亿 粮食 项目 投标 文件 技术 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