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峡时代三峡地区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docx
- 文档编号:9167896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73KB
新三峡时代三峡地区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docx
《新三峡时代三峡地区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三峡时代三峡地区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三峡时代三峡地区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
“新三峡”时代三峡地区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
三峡是我国乃至世界的瑰宝,每年吸引着数以千万计的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极大的推动着当地旅游和经济的高速发展。
随着2009年,库区蓄水达到175米,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全体完工,三峡旅游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旅游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伴随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旅游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要在“新三峡”时代取得更大的成就需要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策略。
在分析影响三峡地区旅游发展各个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新时期关于当地旅游业发展策略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新三峡;三峡工程;旅游格局;旅游业;发展策略
1新时期影响三峡旅游业发展的几方面因素
1.1三峡工程对三峡地区旅游开发的深远影响
(1)部分景点在库区蓄水后被淹没或失去原有的游览价值。
受三峡工程的影响,库区蓄水水位达到175米时,受淹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有的景点被淹没,永远地失去了原有的风貌。
据测,受影响景点合计39处,约占三峡库区旅游资源的13%,对三峡的整体面貌有很大影响,旧三峡留给人们的印象正慢慢淡去。
(2)三峡工程催生了一些新的景观、景点,改善了各景区景点之间的交通联系。
蓄水完成后形成从宜昌到重庆绵延650公里的大面积连片人工湖泊以及峡谷、岛屿、溶洞等新景观,据测,新增添的旅游景点有37个峡谷,11个湖泊群和14个岛屿及半岛,共同构成了“高峡平湖”的新三峡美景。
另外由于水位的提高大大改善了沿江及其他一些景区的开发条件,长江主航线和乌江、大宁河等其他支流的通航条件得到改善,部分旅游景区的进出更加方便、畅通,更有利于这些景区的开发。
(3)三峡大坝已然成为新三峡旅游的特色资源。
三峡坝区总面积为15.28平方公里,作为独一无二,世界第一的水利工程,三峡大坝对游客有着更大的吸引力,每年参观坝区的游客人数超过200万,并且连续5年平均保持20%的游客增速,从而使原来流水线状旅游带变成以大坝为中心的驻地旅游区,游客的停留时间更长,住宿率大为提高,三峡大坝已经成为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又一增长点,给库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1.2三峡库区移民的影响
规模空前的三峡移民工程为三峡库区的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百万移民的安置问题让世界的眼光又一次聚焦到了中国的三峡,这个世界级难题在2009年库区蓄水达到175米时得到了初步解决,“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移民三步走战略已成功的实现了它的第一步。
百万移民曾今给三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现在的三峡却因为这个举世瞩目的难题得到了全世界更多的关注,引来了更多的国际游客,为三峡旅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于1993年正式实施,到2009年基本完成,移民人数总计113万,它不仅仅是百万人口的简单重组,它所引发的巨大社会变迁,绝不亚于三峡自然景观的沧海桑田变化,专属于中国三峡的移民文化也随之产生。
古老三峡的十年巨变,向世人证明:
中国人不仅能修建世界一流的水利工程,还能够完成世界上难度最大的水利移民工程。
另外,主体建筑面积14100平方米的三峡移民纪念馆已在万州建成,年接待游客量在30万人次以上。
它作为国内一流、库区惟一的移民专业性纪念馆,主要展现破解百万移民世界级难题的艰辛历程、库区人民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全国对口支援库区建设的辉煌成就,同时为三峡旅游增添了新的看点。
1.3库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峡重庆库区能源、交通、通讯、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全国各大省市的大力支持。
仅“十五”期间,就有渝万高速公路、万州机场、达万铁路、渝怀铁路等重大交通工程相继投入使用。
广东省为改善巫山县的电力、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
辽宁省从省财政资金中挤出2000多万元,帮助改造渝巴公路奉节段。
河北省和接受对口支援任务的10多个地市,两级财政共筹集资金2000多万元,援助丰都县完成学校、医院等单位及贫困居民搬迁。
四川省为解决开县至重庆公路中一段“瓶颈”,优先安排计划并补助建设资金600万元。
云南省支援石柱县石沱镇淹没公路复建,山东省支援忠县长江大桥建设等。
1992年至2005年,重庆库区共实施对口支援基础设施类项目305个,到位资金40亿元。
其中重点建设了万州长江大桥、涪陵长江大桥、奉节长江大桥、忠县长江大桥、万州港红溪沟码头、达万铁路、万州五桥机场、渝万高速公路、双通水利等项目。
大坝全部建成后,长江中上游的险滩将永远消失,水流流速减缓,万吨级船队可直抵重庆,年单向航运能力将比目前增加5倍多,航运成本降低约35%。
周边地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会给三峡旅游市场扩大客源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也给库区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为新三峡旅游格局的转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畅的三峡将是吸引游客和商机的另一个”工具”。
2“新三峡”时代旅游格局的转变
2.1三峡库区旅游空间结构模式、旅游活动的空间布局和旅游产品的变化
(1)传统的“一轴”空间模式向“双核”空间模式转变。
传统的“一轴”模式主要是依托长江水道,在重庆与宜昌之间形成“一轴”线性旅游空间。
随着三峡大坝的落成,宜昌作为三峡旅游重要的结点城市拥有了一个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吸引物,且旅游景观分布密集,将发展成为库区东侧新的一级独立核心旅游区。
重庆仍然依靠其作为西部中心特大城市的地位,以重庆都市区及其都市区周边环带为旅游地而形成库区西部另一级独立核心旅游区,库区旅游活动从而形成以重庆、宜昌为中心的“双核”分布模式。
在宜昌,将是以从奉节至夷陵的三峡峡谷和三峡大坝为核心的线性水上组织模式;在重庆则是以中心城为核心的放射性陆上组织模式。
(2)三峡旅游产品空间布局呈现出集聚化、圈层分布的局势。
除资源密集分布的“双核”将形成旅游活动中心外,随着三峡腹地水陆交通状况的改善,将大大提升库区其中数量庞大的原有景点和新增景点的营销和开发的和可行性,逐步形成以大城市和重要旅游吸引物为中心的集聚化、高密度旅游景点空间分布。
(3)旅游产品由单一游船观光转变为水陆并举的多功能复合产品系列。
传统的三峡旅游产品主要是三峡峡谷和沿岸的游船观光旅游。
三峡大坝建成后,水位的上升使旅游者从水路直达某些景点,也可以通过区域旅游道路观赏大量新增的优质景观,旅游产品通过水陆结合的交通网络进行空间组织。
在进出口岸和方式上,万州机场和达万铁路的开通,沿江高速公路网的逐渐形成,使三峡旅游多口进出的格局开始显现,国内游客可在重庆、涪陵、万州、宜昌等多个口岸进出、多方式游览三峡。
在游览方式和旅游功能上,三峡旅游将由单一的游船观光游向水陆结合游、观光与度假结合游等复合旅游形式转变。
三峡旅游将形成以游船环湖观光为主,专项旅游为辅,集休闲度假、水上运动、会议商务、科考探险、文化教育等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
2.2游客旅游方式的转变
(1)以游船为载体的观光游将变为“观光+休闲”模式。
对于当今城市人来说,随着收入的提高和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旅游已经不再是一个奢侈的选项,每年都可能有多次的出行机会,各个景点对他们的吸引度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大了,视觉上的享受也许已经成了每次旅行的例行公事,现在他们会越来越关注周边的娱乐休闲配套,旅游目的地已经成了很多人出门找乐子的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对于三峡旅游而言,过去传统单一的游船观光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游客日益多元化的旅游需求,休闲娱乐成为了游客关注的焦点,他们更愿意为“观光+休闲”的旅游模式买单,这种更有效率的模式正在成为三峡旅游的主流趋势。
(2)自驾游模式日益火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增多和库区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近年来自驾游的潮流日益风靡,三峡库区周边城市的游客往往会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出行,进行一到两天的短途旅游。
这种方式灵活自由,不仅开辟了三峡旅游新的客源通道,还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丰富了三峡地区旅游的元素。
(3)自助游的兴起。
现代的年轻人喜欢追求新颖、刺激的元素,崇尚自由,不拘泥于传统的旅行方式,邀约上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背上背包,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完成旅程。
三峡雄伟的自然景观对这些喜欢徒步探险的“背包族”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自助游也逐步成为了三峡旅游的热门方式。
旅游方式的转变能够反映出游客的需求在日益个性化、多元化,他们不再局限于单调的自然观光,而是希望从中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旅游方式,满足各自不同的需求。
业内人士分析,旅游需求将在经历了初期的探险、观光旅游后,慢慢向休闲度假旅游过渡,而最终走向专题性、参与性、个性化和生态化等的特色旅游。
而随着这个进程的发展,就会使旅游方式的多元化,和旅游产品的多元化。
3新时期三峡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策略
3.1突出“新三峡”的旅游资源特色,构筑并完善“大三峡旅游圈”
新三峡旅游是三峡工程的延伸,也是国家三峡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国家旅游局等六部委联合出台了《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对大三峡旅游经济圈作出了新规划。
《纲要》中提出了“突出‘新三峡’,立足‘大三峡’,针对三峡工程建设所产生的一系列新变化对未来旅游发展的影响,整体推进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的三峡旅游发展的基本原则。
这些新的变化集中体现在了“高峡”、“平湖”和“大坝”这三个方面上,这三点已然成为了新三峡旅游的核心特色资源,如何将其效用最大化是新三峡旅游发展的关键。
首先应将“高峡出平湖”作为新三峡的形象定位,通过各大媒体的良好宣传,扩大其影响力;其次就要整体创新,运用科技手段给游客以强大震撼力;最后必须强化大坝的正面效益,弱化其负面效益,对坝区进行科学的规划,使其起到游客集散、中转的作用。
三峡是中国的三峡,更是世界的三峡,它不单属于宜昌或者重庆,为了实现整体的发展,作为大三峡旅游经济圈的两个重要极点城市的宜昌和重庆必须联合起来,对三峡旅游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开发。
两市均应将三峡作为本地旅游业发展的重点资源,对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布局要相互协调,科学论证,统筹安排,发挥整体优势,兼顾双方、地区乃至国家的共同利益。
此外,两市还应该大力支援三峡周边地区,带动其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三峡地区的旅游资源配套升级,共同构建起区域功能互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大三峡旅游经济结构圈,树立“大三峡”国际旅游品牌。
3.2确保库区移民稳定致富,提高移民综合素质
旅游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催生的产物,作为行为主体的人对旅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库区移民不仅是三峡旅游业重要的参与者,更是三峡旅游产品的一部分。
三峡旅游是借助其特有的景区及配套设施向游客提供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的总和,其品质不仅取决于景区及相关设施的质量,还取决于旅游服务质量和社区居民态度。
无论是作为旅游从业人员还是作为社区居民,库区移民对旅游业的支持态度,将直接影响到三峡旅游的品牌和质量。
同时,移民稳定致富不仅有财力参与到旅游开发中去,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产品,还能为三峡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因此移民致富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新三峡旅游业发展的又一关键:
(1)把库区移民致富与三峡旅游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积极开拓移民参与库区旅游经济建设并逐步致富的有效渠道;
(2)结合库区新农村建设推进旅游移民示范区试点工作,开展三峡移民旅游就业培训,鼓励、支持发展移民乡村旅游,引导游客深入三峡移民社区,从而增加移民就业渠道,促进库区脱贫致富;(3)大力开展对口支援,促进库区经济全面发展,使移民从中获益;(4)将旅游业作为库区富民产业,在政策上给与大力扶持,并建立重大工程反哺库区发展的机制。
3.3跟上游客需求的变化,实现旅游产品的多元化
三峡旅游格局的转变和交通条件的改善给予了游客更多的选择,游客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逐步体现了出来。
“以人为本”的思想仍然是指导三峡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纲领,着眼于游客,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是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本质。
本着这样的精神,新三峡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传统产品——自然观光旅游、文物古迹旅游和民俗风情旅游,它们仍然是新三峡旅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自然景观,旧景翻新和新景拓展是产品开发的重点;文物古迹则要做到精心的维护和统筹的管理,它们是华夏文化的传承;对于当地的民俗风情,在做到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打造大型的民俗风情村来展现三峡的人文气息。
其次要看到娱乐休闲产品的重要性。
娱乐休闲已经成为游客不可或缺的需求,是三峡地区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大力发展如度假村、避暑山庄等娱乐休闲产品以及升级配套设施是新时期三峡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另外还可以开发的旅游产品有:
如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大型博览会,高档酒店等商务旅游产品,攀岩、漂流,科考探险等体育旅游产品以及影视旅游产品等。
当然,在强调产品多元化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其品位的提升。
三峡是中国旅游的品牌,产品一定要从高端定位,突出文化艺术性,注重游客的参与体验和娱乐休闲性,把三峡建设成全国最大的风景区和世界最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3.4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促进三峡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把三峡库区建成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首先,要大力开发库区生态观光、森林生态养生、游船休闲度假等生态旅游产品,鼓励和引导建设一批生态旅游景区,探索库区旅游循环经济,提高旅游业开发的生态内涵。
其次,旅游经济发展的动力要从以往的工程拉动型转变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和旅游管理创新上来,积极推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联动开发,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旅游商品加工业、现代旅游服务业,增强旅游业对一、二、三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实现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
最后,要积极倡导绿色旅游生产和消费,积极推进生态旅游城市、生态旅游村镇建设,鼓励创建一批绿色饭店、绿色景区、绿色游船和绿色旅行社,引导旅游者进行绿色旅游消费,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旅游行业的具体行动中去。
生态旅游是当今世界的潮流,三峡必须站在世界的前沿,扬长避短,打造全球最大且最富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区。
参考文献
[1]蒋克美.三峡库区发展旅游业的swot分析[j].农业与技术,2008,28
(1).
[2]阚如良.后三峡工程时代库区旅游业战略转型研究[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9,29
(2).
[3]吴殿廷,郭来喜,葛全胜等.论三峡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4]张立明,赵黎明.旅游目的地系统及空间演变模式研究——以长江三峡旅游目的地为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峡 时代 地区 旅游业 发展 策略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