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
- 文档编号:9161198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6.95KB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
单元导学
第一单元教材指导
阅读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选择》
选择
如果我是一片云
我会放弃高高在上
我选择化作一滴小雨飘落人间
你要问我为什么
请看看那些郁郁葱葱的生命
那,我的答案
如果我是一条小河
我会放弃奔流到海
我选择化作甘甜注入麦田
你要问我为什么
请听听农民伯伯喜悦的笑声
那,是我的答案
如果我是一株灵芝
我会放弃长命百岁
我选择倾斜一滴药汤入人口中
你要问我为什么
请看看那位康复病人的微笑
那,是我的答案
如果我是一块矿石
我会放弃平静安逸
我选择溶入炉中化作滚烫钢水
你要问我为什么
请看看那一座座的高楼大厦
那,是我的答案
如果我是一只白鸽
我会放弃自由嬉戏
我选择永不停息的把橄榄枝衔到战争国度
你要问我为什么
请看看那些饱受战争痛苦的儿童正在快乐玩耍
那就是我的答案
人生是一篇做不完的选择题
向前,向后,往左,往右
如果你已迷失方向
请看看心中的真善美吧
那,就是你的答案
同学们,我们读了这首小诗,除了感觉到这位同学在想着别人,想着大家,同时还想致函战争给人带来了些什么,他渴望着自己不间断的把和平的消息(永不停息的把橄榄枝衔到战争国度)传递到世界的角落,因为战争阴云一直笼罩在全世界的人的头上。
那么同学们,我们如何对待战争,如何战争中发生的事情,如何用真善美的标准来衡量战争。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单元。
既然战争的阴云一直笼罩在世界的上空,硝烟和战火从未从地球上逝去,你是怎样看待战争?
看待战争中的人呢?
单元学习重点
1、通过阅读,审视自己内心深处对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两个方面的认识,一方面看到正义战争的魅力,正义战争中突显出来的真善美,一方面也看到非正义战争的罪恶,非正义战争中的强盗野兽行径。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能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3、通过比较认识:
同为记叙文,因为作者的写目的不同,因而形式上也有所不同。
本单元主要篇目:
略
新闻两则
毛泽东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新闻特点。
2、体会中国革命胜利的不易。
重点难点:
1、了解新闻特点
2、学会统筹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记叙文的六要素吗?
知道新闻也同样有六要素吗?
请同学们读课后第一题和《学习与评价》第一页,了解新闻有关知识。
新闻知识:
二、自学检查
1、动画演示:
(多媒体演示)
2、字词掌握
三、读课文,思考
学生听范读,思考,然后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要求独立完成
1、新闻的六要素是什么?
这两则新闻的六要素是什么?
2、新闻的结构是什么?
这两则新闻的结构是什么?
四、小结:
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朗读比赛
本文是新闻,是当时在广播上向全国民众进行广播,我们今天要了解其课文的主要内容,首先还是要读通课文,所以我们先进行一次朗读比赛。
每位同学就把自己想象成当时的这位播音员,想着毛泽东这则新闻的目的,朗读这篇课文,比一比,其它同学都是评委。
目的:
通过比赛,训练学生语感,同时在朗读中强化对文的理解。
二、我来指挥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把这条线当作长江,请同学们在长江上标出人民解放军的兵力部署的渡江情况。
目的:
培养学生全局意识
方式:
找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合作完成,其他学生以四人为小组合作完成。
教师演示动画。
三、品味语言
1、新闻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这两则新闻在语言上符合这个特点吗?
目的:
体会新闻语言特点。
方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上面两个问题。
教师引导参照课后第二题进行学习,体会新闻语言“准确、生动、鲜明、通俗”的特点。
四、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了解了那些信息,初步了解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
芦花荡
孙犁
教学目标:
1、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之上体会作品飘逸精巧的叙事特点,浓烈深沉的爱国之情。
2、通过阅读发解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向侵略者讨还血债的英雄行为
(1)思考两个孩子的行为
(2)体会作者塑造的“老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3、学习课文中对人物的描写:
语言、肖像、动作等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发解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向侵略者讨还血债的英雄行为
(1)思考两个孩子的行为
(2)体会作者塑造的“老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2、学习课文中对人物的描写:
语言、肖像、动作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白洋淀吗?
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发生在白洋淀中的故事。
二、自学检查
1、作者简介
见《学习与评价》第3页。
教师辅助介绍,多媒体演示。
2、字词
3、复述故事
要求:
思路清晰,人物故事鲜活,能让听者感动
方式:
再读课文,每组推荐一人参与比赛复述。
方法:
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
三、感知人物
默读课文,从角色扮演的角度去理解文中的人物,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目的:
与文本对话,与人物对话,理解课文。
方法:
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对三个主要人物的描写,用一句话归纳对人物的理解。
例如:
我认为老头子是一个的人。
学生自由回答。
四、小结
本课我对文章的理解是什么?
学习到什么方法?
第二课时
一、品读人物
本文塑造了三个抗日战争时期的几个鲜活而有个性的人物,他们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来刻画这些人物的呢?
目标:
突破重难点1
方法:
1、教师借用多媒体名师指点导学。
2、回忆刻画人物的方法有:
3、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分别画出语言、外貌、动作;环境等描写。
4、以四人为单位,对这些话或行为或环境进行互相提问式讨论,理解作者如此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5、小组推荐进行分析。
二、体会战争背后的诗情画意
战争不仅仅是血腥与残酷的,它也有温情的一面,就像本文中所写一样,你体会到了吗?
请找出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小结:
通过学习我对课文的理解是什么?
我学到了什么方法?
蜡烛
西蒙诺夫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复述故事,体会人物形象。
2、了解通讯的常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战争发生的地方,就一定会有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就像我们刚刚读过的《芦花荡》,这发生在我们中国,外国呢?
也一样,也同样有英雄的行为。
今天我们走行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文章,感受一位伟大的南斯拉夫母亲的伟大行为。
二、自学检查
1、作者简介
2、生字词
3、复述故事
三、文体了解
教师介绍本文文体:
通讯,并介绍通讯的特点。
四、听朗读,感受文章
目的:
这是一篇通讯,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让学生在听范读和自己体会读中感受通讯的特点,同时感受西方作家的创作特点。
方式:
教师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然后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五、小节
我对本文有了这样的了解,加深了对什么的学习?
第二课时
一、体会人物形象
目标:
突破难点,体会人物形象
方法:
再读课文,每个人用一句话表达:
这是一枝的蜡烛。
目的:
围绕课题,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文本,体会文中蜡烛和老妇人两个形象。
方式:
自读课文,归纳,展示自己的结果并说明理由,教师板演。
二、小结
本课中的蜡烛和老妇人的什么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从中学到了什么方法?
板书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
雨果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雨果对英法联军这种强盗行径的谴责。
2、讨论一下:
一个法国人对圆明园的赞美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
教学难点
法国人对圆明园的赞美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
课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翻开词典,查查什么是“文明”,什么是“野蛮”?
今天,我们共同走近法国著名作家果先生,聆听他是如休诠释“文明”和“野蛮”的。
二、自学检查
1、作者简介
2、生字词
三、自学讨论,突破难点
任务:
思考问题:
(1)在法国人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怎样的?
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2)对英法联军,雨果是如何评价的,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方式:
自学讨论,名家导学
目的:
通过朗读,认识圆明园在世人眼中的地位,正确认识我们如何看待历史,同时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拓展
给学生设置一个小辩论:
正方:
修复圆明园;反方:
不必修复圆明园。
目的:
训练学生去搜集并整理资料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小结
通过本课我了解了圆明园是怎么样的一座园林?
我了解到了雨果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初次认识到如何来看待历史及其事件?
我学到了什么方法?
亲爱的爸爸妈妈
聂华苓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人们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和平幸福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人们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和平幸福的向往
教学设想
学生朗读自学
课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每一次叫“爸爸”或者“妈妈”的时候会怎么样呢?
会得到他们送上的关怀和欣赏,可是,有这样一篇文章中却写着一群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呼唤声中残遭杀害的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听听他们发出的最后的呼唤,想一想,今天,我们如何看待战争。
二、自学检查
1、作者了解
2、生字词
三、朗读感受
1、朗读课文,给这篇文章每一部分一个小标题。
2、读完这篇文章引发我们什么样的感触和思考?
目的:
训练学生信息提取和归纳能力,训练学生主动去思考历史,自由表达能力。
方式:
自学,自由朗读交流意见(学生们前后随意交流,但不得走出本座位两个座位。
)
四、小结
通过本文我了解了那些历史史实,对这些历史史实有什么样的看法?
我对战争有了怎样的认识?
板书:
纪念馆
演出
座谈
“爸爸妈妈”
综合性学习——战争知多少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了解更多关于战争的历史史实、名人秩事、诗词,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3、引发对战争的思考,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任务目标:
1、查阅有关战争的历史资料,例如史上著名战争,世界战争数据,一战、二战数据等。
2、查找有关战争的古诗文,名人秩事,著名将领等。
3、查找战争遗址。
4、关于战争的文学人物形象,成语故事等。
活动设计:
主题:
战争知多少知识竞赛
活动过程设计:
主持人两名:
一名主挂孝唷,一名一黑板上记分。
参赛人:
全班同学。
(同学们可把搜集的资料带上)。
1、默写竞赛:
限定时间,看谁默写的有关战争的诗词数量最多。
(默写一条给5分)
2、背诵竞赛:
按座位顺序每人背诵一句关于战争的名句,不得重复。
(答对得分10分)
3、抢答题:
主持人事先准备好题(不少于10道),如其中无人能答,主持人要公布答案。
(每答对一题10分)
4、讲故事:
主持人事先准备好卡片(关于战争的成语)。
让同学抽签,抽到什么讲什么。
(讲得完整、流畅得10分,生动形象给10分,共20分)
5、总结评比。
评出得分最高的8人为优胜奖,2位风格奖。
活动小结:
通过这次口语交际活动,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获得了许多关于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开阔了视野,并且对战争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活动注重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锻炼了创新思维能力。
口语交际——辩论
战争只能带来灾难PK战争促进科技发展
活动目标:
1、通过辩论,使学生对战争有进一步的了解,积累更多关于战争的知识。
2、锻炼学生准确表达自己思想在能力和听话分析应变能力能使用文明得体的语言对他人进行反驳和自信的表达自己观点。
活动准备:
1、在进行战争知多少知识竞赛之后。
2、活动人选预定,活动程序组织。
活动开展:
一、主持人开场白
二、宣布本次辩论会参赛选手、评委、要求。
三、宣布辩论赛开始
1、请正方一辩阐述本方观点,限时3分钟。
2、请反方一辩阐述本方观点,限时3分钟。
3、请正方二辩针对反方观点及反方一辩作出反驳,并进一步辩明本方观点。
4、请反方二辩针对正方观点及正方一辩、二辩作出反驳,并进一步辩明本方观点。
5、请正方三辩针对反方观点及反方一辩、二辩作出反驳,并进一步辩明本方观点。
6、请反方三辩针对正方观点及正方前三辩作出反驳,并进一步辩明本方观点。
7、自由辩论:
每一方限时6分钟,全班可自动分成两大阵营参与,但参赛选手只能代表本方。
8、反方四辩作总结发言。
9、正方四辩做总结发言。
10、主持人结语。
11、老师作点评。
12、评出最佳辩论手一名,评出辩论胜利方,所有参赛选手给予小奖励。
资料
战争数据(沙路)
古今战争次数统计
从古到今,世界上究竟发生过多少次战争,大致有以下几种统计数据:
据不完全统计,在有记载的5560年的人类历史上,共发生过大小战争14531次,平均每年2.6次。
从1740年到1974年的234年中,共发生过366次,平均每年1.6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包括现在仍在进行着的,就有87次之多,平均每年2.3次。
其间,29次在亚洲,26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欧洲。
据瑞典、印度学者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这5164年中,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513次,只有329年是和平的。
这些战争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灾难,使36.4亿人丧生。
损失的财富折合成黄金可以铺一条宽150公里、厚10米、环绕地球一周的金带。
据前苏联学者统计,从公元前1496年到公元1861年这3357年间,人类有3130年在打仗,只有227年是和平的。
据匈牙利一位教授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里,世界上爆发470余起局部战争。
在世界范围内,无任何战争的日子只有26天。
据美联社调查报告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爆发了大约300场局部战争,大约有1000万人死于战火。
中国历史上发生战争次数
我国是战争频繁之国。
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乃至近代,人民起义、人民革命战争频繁;历史上统治阶级内部以及诸侯之间争城掠地的战争更是难以计数。
见诸史籍,有些眉目和头尾的战争,从夏朝至明代大约有3300余次,清代有400余次,近代也有数百次之多。
我国历史上大约发生战争4000~5000次之多,约占世界历史上战争总数的1/3左右。
第一次世界大战统计数据
第一次世界大战先后卷入33国15亿人口。
军事行动涉及的领土达400万平方公里,战线长度有2500~4000公里。
1914年,英、法、俄三国(含殖民地)总人口7.045亿,动员完毕时陆军兵力达977.7万人;德奥两国(含德国殖民地)总人口为1.3亿人,动员完毕时陆军兵力为634万人。
战争期间,协约国总计动员军队4218万余人,损失2210万余人,其中死亡515万余人;同盟国总计动员军队2285万人,损失1540万余人,其中死亡338万余人。
交战双方直接战费约为1863亿余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损耗统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历时4年又3个半月。
参加战争的有6个大洲的33个国家,卷入人口达15亿多人,交战双方动员的兵力达6000多万人,其中伤亡3000多万人,因战争而死于饥饿和其他灾害的达1000万人左右,各交战国经济损失约为2700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参战国军队伤亡人数统计
德国
177.4
421.6
115.3
714.3
64.9
1∶2.4
奥匈
120
362
220
702
90
1∶3
土耳其
32.5
40
25
97.5
34.2
1∶1.2
保加利亚
8.7
15.2
2.7
26.6
22.2
1∶1.7
同盟国合计
338.6
838.8
363
1540.4
67.4
1∶2.5
俄国
170
495
250
915
76.3
1∶2.9
法国
135.8
426.6
53.7
616.1
73.3
1∶3.1
英国
90.8
209
19.2
319
35.8
1∶2.3
美国
5.34
20.4
0.5
26.2
5.5
1∶3.8
意大利
65
94.7
60
219.7
39.1
1∶1.5
其他国家
41
34.3
28.8
104.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参战国参战兵力及减员率
国别
死亡(人)
负伤(人)
被俘(人)
失踪(人)
合计(人)
占总动员兵力(%)
死伤比例
苏联
7000000
3450000
5750000
──
16200000
60
2∶1
美国
292000
671000
119000
29000
1111000
6.8
1∶2.3
英国
398000
480000
331000
98000
1307000
22.2
1∶1.2
法国
211000
400000
140000(包括失踪)
──
751000
17.9
1∶1.8
德国
2850000
7250000
1600000(包括失踪)
──
11700000
68.8
1∶2.5
日本
1553000
305000
303000(包括失踪)
──
2161000
22.3
5.1∶1
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
第二次世界大战共有5700多万人死亡。
其中:
前苏联:
死亡2060万人,是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
被纳粹军队俘虏的前苏联士兵575万人中有330万人死于战俘营。
波兰:
死亡600万人,是受纳粹摧残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仅奥斯威辛等三个集中营被杀害的就有290万犹太人。
德国:
死亡730万人,其中有士兵370万人。
法国:
死亡81万人;南斯拉夫:
死亡170万人;美国:
死亡38万人;匈牙利:
死亡42万人;意大利:
死亡33万人,罗马尼亚:
死亡37万人;荷兰:
死亡21万人;希腊:
死亡16万人;芬兰:
死亡8.4万人;保加利亚:
死亡2万人;挪威:
死亡1万人。
此外,欧洲各国被希特勒分子杀害的犹太人和其他人种有500万~600万人;吉卜赛人被杀害50万人。
在亚洲战场,中国:
死亡1200万人;日本:
死亡180万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八 年级 上册 语文 第一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