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新版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单元测试知识点归纳.docx
- 文档编号:9159188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578.30KB
新教材新版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单元测试知识点归纳.docx
《新教材新版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单元测试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新版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单元测试知识点归纳.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新版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单元测试知识点归纳
【新教材】新版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单元测试知识点归纳
一、大象版(2017)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选择题
1.丁丁帮爸爸从冰箱中取冰啤酒时,现手变凉了,这是因为()。
A.冰啤酒上的“冷气”传到了丁丁手上
B.丁丁手上的热量传到了冰啤酒上
C.这是丁丁的错觉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
B.动滑轮不可以改变用力的大小
C.轮轴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和大小
3.下列哪种方法不是热的传递方法()。
A.热传导B.热对流C.直射
4.太阳的热是通过()的方式传到地球上的。
A.辐射B.照射C.发射
5.有的物体需要保温,这时要尽可能()热传递。
A.加快B.减慢C.保持
6.厨房内的厨具中,与人接触最多的部分多用()材料制作。
A.传热能力强B.传热能力差C.金属
7.太阳的热是通过()方式传播到地面上来的。
A.热辐射B.对流C.热传导
8.下列事例中用来避免热传递的是()。
A.热水瓶的玻璃瓶胆B.冬天室内的暖气装置
C.电熨斗的金属外壁D.汽车发动机的散热片
9.把三个同样的黑色纸带分别按和地面水平、垂直,和太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则升温最快的是。
A.与地面水平B.与地面垂直C.与太阳光线垂直
10.洗热水澡会感到热,此时热主要是以()的方式传递的。
A.热传导B.对流C.热辐射
11.冬天,我们在操场上晒太阳时,太阳传给我们热量的主要方式是()。
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
12.用酒精灯加热圆形金属片的边缘,金属片中心的温度会()。
A.下降B.不变C.上升
13.在观察金属条的热传递过程中,用凡士林把火柴粘在金属条上,用酒精灯给金属条中间加热时,最先掉下来的火柴是()。
A.金属条最左端的B.离酒精灯最远的
C.金属条最右端的D.离酒精灯最近的
14.下列选项中,()是因为热传递让物体温度升高的。
A.双手接触并反复摩擦感到热
B.晒太阳感到热
C.将橡皮在桌子上快速滑动,与桌面接触处会发热
15.如图,在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烛粘上一根火柴,用酒精灯加热,最后掉下来的是距离酒精灯()的火柴。
A.最近B.最远C.不远不近
16.热的传导一般发生在()中。
A.气体B.固体C.液体
17.热总是从温度()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A.低的物体向温度高的B.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C.不确定
18.关于热传递,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热传导的方向是从内向外。
B.热能在真空中传递。
C.把木屑放在水中,给水加热,木屑马上就漂起来
D.塑料传递热的能力比陶瓷差,但是比木头强。
19.下列事例中用来避免热传递的是()。
A.电熨斗的金属外壁B.冬天室内的暖气装置C.热水瓶的玻璃瓶胆
20.杠杆的平衡规律()。
A.动力臂=阻力臂
B.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动力
C.动力臂×动力=阻力臂×阻力
21.下面不是应用杠杆来工作的是()。
A.订书机B.钓鱼竿C.跷跷板D.螺丝钉
22.自行车上应用了多种简单机械,其中应用了杠杆原理的是()。
A.车把B.脚踏板C.车闸
23.推门的时候,推力作用在离门轴()的点,易于把门打开。
A.较远B.较近C.中间D.都一样
24.下列()的衣服会明显热起来。
A.放在衣柜B.用常温水洗过C.刚熨烫过D.压在书本下
25.下图是呈“中”字形的铁环,如果在A点加热,那么B、C、D三点蜡烛融化的先后顺序是()。
A.B-C-DB.B-D-CC.D-B-C
26.用平面镜将太阳光照射到甲地,用凹面镜子将太阳光照射到乙地,则甲、乙两地的亮度相比,()。
A.甲地比较亮B.乙地比较亮C.甲地和乙地一样亮
27.如下图,把金属汤勺放在热水里,过一会汤勺的手柄也热了,这种传热方式我们称为()。
A.热传递B.热传导C.热辐射D.对流
28.下列三个勺子,热传递本领最好的是()。
A.铝勺B.木勺C.塑料勺
29.下列物体属于热的良导体的是( )。
A.塑料B.铜C.木头
30.野餐时,小伙伴们都发现末末带来的食物保温效果最好,原来是因为末末的餐盒()。
A.是金属的,外面裹了两层塑料袋
B.是金属的,外面裹了一层毛巾再装进厚袋子里
C.是塑料的,外面裹了一层毛巾再装进厚袋子里
31.冬天,在脖子上围上围巾后会慢慢暖和起来。
这些热来自()。
A.人体B.围巾C.人体,少量来自围巾
32.冬天,我国北方地区房子的暖气应安装在房间的()。
A.上方B.中间C.下方
33.同样材料的物体,表面涂上的颜色也相同,但放置的角度不同,吸收太阳热的本领最大的是()。
A.水平放置B.竖直放置C.对着太阳光稍倾斜D.倾斜与太阳光垂直
34.冬天,我们在外面晒太阳觉得暖和,这种热主要是以( )方式传递的。
A.热对流B.热传导C.热辐射
35.有一根铝条(如图),用酒精灯进行加热,铝条上a、b、c各点上的蜡烛会先后融化,各点融化的先后顺序是( )。
A.abc
B.acb
C.bca
36.夏天用棉被把冰棒盖起来,防止融化,棉被的主要作用()。
A.保暖B.保温C.遮光
37.下列现象中,由于热传递使物体的温度升高的是()。
A.用毛巾反复擦拭皮肤感到热温B.子弹打进墙里,子弹温度升高
C.将铁丝反复弯折几次,弯折处会发热D.把手伸到热水中手会感到热
38.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热能的过程叫()。
A.热对流B.热辐射C.热传递
39.下列装置中,没用到滑轮的是()。
A.电梯B.起重机C.放风筝用的绕线盘
40.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循环流动,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
A.热传导B.热辐射C.热对流
41.关于热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A.要想端起刚盛好的热汤,可以用抹布垫着手
B.能隔热的碗或杯子之所以能隔热,是因为它们不会传递热
C.汤勺手柄部分的塑料只具有装饰作用
42.饭锅的锅把用塑料或木头制作,是为了()。
A.美观B.结实C.端锅时不烫手
43.如图,将完全相同的塑料袋放置在阳光下的同一张桌子上,升温最快的是()。
A.
B.
C.
44.把三个相同大小的纸袋按相同的摆法放在阳光下,()升温最慢。
A.绿色B.白色C.黑色
45.把一块木板放到阳光下,吸热最多的放置方式是()。
A.立放B.垂直阳光C.横放
46.物体的传热方式有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像太阳那样,不依靠其他物体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方式,叫()。
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
47.装修安装暖气,安装()吸气最合理。
A.地暖B.壁挂式C.立在窗台下D.屋顶上
48.如图所示,把铜棒固定在铁架台上,在铜棒上每隔一段距离用蜡烛油沾上一根火柴杆,用酒精灯对铜棒的一端加热,过一会儿,可以看到火柴杆掉落的顺序是()。
A.从1到5B.从5到1C.同时掉落
49.将自己的左手食指浸入凉水中,右手食指浸入热水中。
一分钟后将两个手指同时浸入温水中,左手食指感到水是()。
A.热的B.冷的
50.用勺子舀热水,热主要是通过()方式传递到勺头,然后又传到勺柄。
A.传导
B.对流
C.辐射
51.有关大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左大脑半球支配右侧身体的运动
B.右大脑半球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
C.大脑右半球偏重于管理语言等功能
52.如图,在拔河比赛中,如果这两个同学的力气差不多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同学②一定会赢
B.图2中同学①一定会赢
C.图3中同学②一定会输
D.这三幅图中的同学①都不会赢
53.不属于神经中枢的是()。
A.大脑B.心脏C.脊髓
54.支配人说话的是大脑皮层中的()中枢。
A.运动B.语言C.视觉
55.人体负责“传达命令”的是()。
A.脑神经B.运动神经C.感觉神经
56.在“研究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实验中,橡皮分别从相同高度落下砸到手背上和脚背上,最先有感觉的是()。
A.手背B.脚背C.一样
57.吴刚因为交通事故导致腰椎(腰部附近脊髓)受到了严重伤害,你认为他身体的哪些部位的感觉以及行动会受到影响()。
A.脖子以下B.胸部以下C.腰部以下
58.某病人左侧肢体出现瘫痪症状,很可能是他大脑()出现了问题。
A.左半球B.右半球C.左右半球中间
59.如图所示,神经传导的正确顺序是()。
A.传入神经→接受信号→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
B.接受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
C.接受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作出反应→传出神经
60.如图所示的实验说明()。
A.脚的反应比手快
B.手的反应比脚快
C.手和脚的反应一样快
61.下列反应信号没有经过脊髓的是()。
A.看见小鸟B.过马路C.站在路边
62.人的大脑中,左半球偏重于管理()等功能。
A.音乐B.技艺C.语言
63.人体的神经中枢不包括()。
A.大脑B.脊髓C.神经
64.()是消耗人体能量最多的器官。
A.大脑B.脊髓C.神经
65.人的神经系统不包括()。
A.脑B.脊髓C.血管D.神经
66.大脑重量占体重的()。
A.50%B.90%C.80%D.70%
67.人类神经系统的组成是()。
A.脑、脊髓B.脊髓、神经C.脑、脊髓、神经
68.我们主要依靠()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A.脑B.脊髓C.神经
69.实现感觉、思维、情绪等心理功能的系统是()。
A.神经系统B.运动系统C.循环系统
70.当人的头部受到撞击后容易造成失忆,失忆一般是因为()受到了损伤。
A.大脑B.小脑C.脑干
71.我们的身体能够做不同的事情,是()在指挥这一切。
A.心B.脑C.胃
72.当我们长时间学习一门功课后,可以()让脑得到休息。
A.适当地活动身体B.抽支烟C.打电子游戏
73.下面不属于科学用脑的是()。
A.动静结合B.适当休息C.懒于思考
D.课程交替
74.不利于保护大脑健康的做法是()。
A.课间学习
B.深夜上网C.戴头盔
75.脑神经主要分布在()。
A.躯干和四肢B.头部和四肢C.头部和内脏
76.在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中,我们用()模拟岩浆。
A.土豆泥B.番茄酱C.酒精灯
77.升国旗时,我们将国旗升到旗杆的顶端,利用的简单机械是()。
A.杠杆B.斜面C.滑轮
78.让国旗升上旗杆利用的简单机械是()。
A.杠杆B.滑轮C.齿轮D.斜面
79.既能省力,又能改变运动方向的简单机械是()。
A.定滑轮B.动滑轮C.滑轮组D.斜面
80.关于下图的这个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个装置是动滑轮B.这个装置是定滑轮C.这个装置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81.下面简单机械中,能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的是()。
A.杠杆B.动滑轮C.定滑轮
82.南京长江大桥把引桥造的很长目的是为了()。
A.桥体宏伟B.使汽车容易爬上桥C.桥下的火车容易通过
83.将一个重为10牛顿的物体从水平面上提高到一米的高度,使用下列斜面()最省力。
A.
B.
C.
84.用质地相同的斜面来抬高物体,当抬升的高度相同,斜面越长,所用的力()。
A.越大B.越小C.不变
85.下图中()可以轻松地拧进木头里。
A.
B.
C.
86.使用高度相同的斜面拉动重物,斜面越短的越()。
A.省力B.费力C.所用力量一样
87.()是人体“司令部”,主管切活动。
A.脑B.神经C.心脏
88.可以使地球表面的局部地表在瞬间发生较大变化的是()。
A.风力侵蚀B.河流的沉积C.火山和地震
89.大脑有很多皱褶,是因为()。
A.增加大脑表层面积,储藏更多信息
B.增强大脑抗弯曲能力
C.减小大脑体积和重量
90.关于地壳的运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地壳的运动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就像地震、火山
B.地壳的运动可以表现为极其缓慢的变化,就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C.自然界的风主要是因为地壳的运动产生的
91.地下熔岩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
A.地震B.喷泉C.火山
92.在做模拟火山形成的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模拟的是()。
A.地球内部的作用B.地球外部的作用C.人类的活动
93.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
A.地壳的运动B.地下的温度太高
C.人类的破坏
94.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的运动B.地下的温度过高C.地核的爆炸
95.下图的操作,模拟了地表的一种自然现象,你认为模拟的是()。
A.火山喷发B.风化C.地震
96.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岩层弯曲B.岩层断裂C.岩浆流动
97.下列不属于火山喷发物的是()。
A.火山气体B.火山灰C.岩浆D.液态水
98.从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
A.头部、内脏B.躯干、四肢C.头部、四肢
99.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大脑的分工规律是()。
A.右脑控制右侧身体活动B.左脑控制左侧身体活动
C.左脑控制右侧身体活动
100.火山喷发的熔岩来自( )。
A.地壳B.地幔C.地核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大象版(2017)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选择题
1.B
解析:
B
【详解】
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根据对热传递的认识,从冰箱中取冰啤酒时,人体温度与冰啤酒存在温度差,温度高的体温热量传递给温度低的冰啤酒,所以感觉手变凉了。
2.B
解析:
B
【详解】
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A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正确;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B动滑轮不可以改变用力的大小,错误;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C轮轴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和大小,正确;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轮轴是变形的杠杆,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和大小。
3.C
解析:
C
【详解】
热传递的方式有: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
直射是光线传播的方式,不属于热的传递方式。
4.A
解析:
A
【详解】
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热传递主要是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实现的。
热的传导主要发生在固体物中。
热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对流。
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热从发热的物体直接向周围传递出热的传播方式叫做热辐射。
太阳的热是通过辐射的方式传到地球上的,所以A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热传递的方式,要求学生掌握太阳的热是通过辐射的方式传到地球上的。
5.B
解析:
B
【详解】
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需要保温的物体用热的不良导体制成,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有的物体需要保温,这时要尽可能减慢热传递,比如保温杯、保温饭盒等,所以B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热的不良导体,要求学生掌握有的物体需要保温,这时要尽可能减慢热传递。
6.B
解析:
B
【详解】
厨房内的厨具中,与人接触最多的部分多用传热性能材料制作。
因为厨房的厨具都与做饭有关,传热性能差有利于我们不会因为厨具热而烫伤自己,这是很好的保护措施。
7.A
解析:
A
【详解】
太阳的热通过直接“发射”的方式身周围传递,这种传递的方式叫辐射。
热辐射不需要依靠任何物体,它能穿过空气、玻璃等一些透明的物体。
因为它不依靠任何物体,所以辐射即使在真空里也能穿行。
8.A
解析:
A
【详解】
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根据热传递的认识,电熨斗的金属外壁、冬天室内的暖气装置都是为了加快热传递的发生,热水瓶的玻璃瓶胆是为了避免热传递,达到保温的目的。
9.C
解析:
C
【详解】
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把三个同样的黑色纸带分别按和地面水平、垂直,和太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则升温最快的是与太阳光线垂直,所以C符合题意。
10.B
解析:
B
【详解】
热传递是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1)热传导是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至温度低部分的过程。
热传导是固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
(2)对流是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使内能从温度较高部分传至较低部分的过程。
对流是液体和气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气体的对流比液体明显。
(3)热辐射是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质直接向周围发射。
它不需要依靠任何介质。
洗热水澡会感到热,此时热主要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11.C
解析:
C
【详解】
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热传递主要是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实现的。
热的传导主要发生在固体物中。
热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对流。
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热从发热的物体直接向周围传递出热的传播方式叫做热辐射。
太阳的热是通过辐射的方式传到地球上的,所以C符合题意。
12.C
解析:
C
【详解】
金属具有导热性,并且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较低的一端,所以加热圆形金属片的边缘,金属片中心的温度会上升。
【点睛】
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热传导。
13.B
解析:
B
【详解】
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用酒精灯给金属条中间加热时,最先掉下来的火柴是离酒精灯最远的。
14.B
解析:
B
【详解】
热传递是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A双手反复擦会感到热,是摩擦生热现象。
不符合题意。
B晒太阳感到热,热主要是以辐射的方式传递的。
是因为热传递让物体温度升高的。
符合题意。
C将橡皮在桌子上快速滑动,与桌面接触处会发热,是摩擦生热现象。
不符合题意。
15.B
解析:
B
【详解】
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
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离热源最近的火柴,最先被加热,最先掉下来;离热源最远的火柴,最后掉下来。
16.B
解析:
B
【详解】
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一般发生在固体中。
17.B
解析:
B
【详解】
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8.B
解析:
BD
【详解】
选项A热传导的方向是从内向外,错误;热传导的方向是从温度高的一方传向温度低的一方,而且是向四面八方传递的;
选项B热能在真空中传递,正确;太阳的热量就是在真空通过热辐射传到地球上的;
选项C把木屑放在水中,给水加热,木屑马上就漂起来,错误;木屑不会马上飘起来;
选项D塑料传递热的能力比陶瓷差,但是比木头强,正确。
19.C
解析:
C
【详解】
热传递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
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就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并且将一直继续到温度相同的时候为止。
电熨斗的金属外壁、冬天室内的暖气装置都应用了热传递,热水瓶的玻璃内胆是避免热传递的,可以让热水瓶里的热水保温时间更长。
20.C
解析:
C
【详解】
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一般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杠杆的三要素分别是动力点、支点、阻力点。
杠杆的平衡规律是动力臂×动力=阻力臂×阻力,所以C符合题意。
21.D
解析:
D
【详解】
一根棍子,当像这样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就叫杠杆。
比如:
订书机、钓鱼竿、跷跷板、镊子等。
螺丝钉应用斜面来工作,所以D符合题意。
22.C
解析:
C
【详解】
杠杆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
它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它能帮助我们工作。
自行车上应用了多种简单机械,其中应用了杠杆原理的是车闸。
车把和脚踏板利用的轮轴的原理,所以C符合题意。
23.A
解析:
A
【详解】
由力的作用线到支点的距离叫做力臂,力臂越长力就越小。
省力杠杆,顾名思义,其动力臂较长,动力较小,所以省力。
但是通常省力杠杆省了力气会相应的费距离。
推门的时候,推力作用在离门轴较远的点,易于把门打开。
24.C
解析:
C
【详解】
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给另一部分。
让衣服会明显热起来的方法是:
放在热水中,放在火炉旁,放在暖气上,用熨斗熨烫过等,所以C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热传递,要求学生掌握热传递。
25.A
解析:
A
【详解】
热传递,是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图片的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的方式进行,B、C、D各点处蜡烛油熔化的先后顺序为B、C、D。
26.B
解析:
B
【详解】
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阳光照到凹面镜上,经弯曲的镜面反射后,会聚到一点。
这一点的光很强,温度很高。
用平面镜将太阳光照射到甲地,用凹面镜子将太阳光照射到乙地,则甲、乙两地的亮度相比乙地比较亮,所以B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光和热,要求学生掌握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27.B
解析:
B
【详解】
热量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的方式叫做热传导,主要是固体的转热方式,金属汤勺的传热方式就是这种方式。
28.A
解析:
A
【详解】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铝勺是金属,属于热的良导体,传热本领强。
木勺、塑料勺的材料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能力差。
29.B
解析:
B
【详解】
根据对材料导热性的认识,大多数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
给出的选项中,塑料、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铜是热的良导体。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新版 大象 年级 上册 科学 期末 复习 单元测试 知识点 归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