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中的人口问题.docx
- 文档编号:9159119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2.90KB
科学发展中的人口问题.docx
《科学发展中的人口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发展中的人口问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科学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张汉湘: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口宣教中心主任
前言
各位学员大家好!
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的问题是科学发展中的人口问题,我想今天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
第一是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第二个问题我想探讨人口问题是科学发展中的基本问题;第三个问题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
《共产党宣言》指出: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的《资本论》把未来的新社会直接称为自由人联合体,并且认为这是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同时马克思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描述未来的社会时,在保证社会劳动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
在中国古代,孔子的仁者爱仁,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儒家的民本思想,以及老子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辩证思想,都贯穿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
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党的宗旨,更加体现了我们这个党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我的奋斗的工作的最终的目标,也是我们发展最终的目的。
这表明,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的智慧的结晶和经验的总结。
以人的全面发展来取代过去片面追求GDP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它是以转变增长方式,优化结构减轻资源环境的压力。
这一协调发展战略来缓解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以社会发展来促进经济的繁荣,以全面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来促进社会和谐,我想这是我对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理解。
以人为本的发展,它追求的是人的全面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劳动生产力的发展,这里面包括人的劳动技能、生产的能力。
第二个层面是人的素质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第三个层面就是人的个性的发展。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它对人类发展历史进程做过这样的描述,它说:
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点上发展着。
这是马克思概括的第一种形态或者是初级形态。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个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人力体系。
这是第二个形态。
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在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的生产能力成为社会财富的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
根据马克思的论述,实际上我们可以概括人的全面发展的三个层次:
满足人的基本的合理的需求,衣食温饱,健康,快乐,包括生活的富裕。
人的素质的提高,这里包括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人的潜力和能力的发挥。
这三个层面构成现代人格。
人的基本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它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可以用生活质量的指标来衡量。
人的素质的提高包括健康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现代人格。
而人的潜力和能力是指人们认识、理解有意识的合理的影响和规划现实世界变迁的能力,以及认识理解有意识的合理的调整自身变迁的能力。
这些能力又突出的表现为思维的创造性、实践的创造性,这就是人的个性的发挥。
人的全面发展,从人的素质和人的能力的发挥来看,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人的个性的发挥,它的创造力的发挥。
只有在每个人的个性、每个人的创造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时候,这个社会它才真正是充满活力和生机的;才是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的。
根据人的全面发展的三个层面英格尔斯提出现代化的十项标准,英格尔斯实际上是对人的现代化做了系统研究。
这十项指标涉及人文的指标就有八项:
(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2)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非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的比重。
(4)大学生占20到24岁年龄人群的比重。
(5)人口净增涨力。
(6)平均的预期寿命。
(7)平均多少人当中有一名医生。
(8)成人的实力。
根据这个英格尔斯提出的现代化的十项指标,人口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也分为三大项,十个指标。
第一个大的方面是适度的人口总量。
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这里面包括两个指标:
一个是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第二个指标就是女性初婚年龄,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早婚早育还是晚婚晚育的问题。
第二大项就是优良的人口素质。
这里面包括婴儿的死亡率,平均预期寿命,成人失职率,在校大学生占同龄人口的比例,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年限。
第三类指标就是合理的人口结构。
这里包括出生性别比,就是出生婴儿当中男性和女性的比例;总抚养系数,这里实际上主要讲的是对老年人的抚养系数,社会中年轻人对老年人的抚养系数;非农劳动者占社会劳动者的比重,主要讲的是城市人口,特别是二三产业占劳动人群的比重。
在这个基础上,引申出人类发展指数。
这是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入研究,形成人类发展的一个指标体系。
它包括按照实际购买力平均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预期寿命和失职率,这三项指标是衡量人类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构成一个重要的指标体系,在三项指标里面又分了细的指标,这是三个大项指标。
1994年我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当时在全球174个国家中,我们排在108位,1995年我们排到111位,到2005年我们跃升到81位,06年还是81位。
总体来说,我们是处于中等人类发展水平之列。
人类发展指数是国际上衡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除了经济发展之外,它综合社会发展的因素,特别是人的发展的状态,人的生存的状态。
二、人口问题是人全面发展的基本问题
之所以说人口问题是人全面发展的基本问题,是因为适度的人口增长才会有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口太少难以抵御大自然的力量,特别是自然的灾害,特别在经济发展的时候,你人口规模太小,很难形成活跃的市场。
但是如果人口太多,增长太快,它也会走向反面。
它就会跟自然,跟我们的环境形成一种矛盾的关系,形成一种紧张的关系。
同时,过快的人口增长也会拖累经济发展的,尤其是在人口增长的一定阶段。
也就是说,在孩子出生到未成年,还没有成长为劳动力这个阶段,它会要增加社会的负担,会延缓经济的发展。
同样,当它退出劳动年龄以后,老年人这一块,实际上进入老年以后,失去劳动能力以后,实际上也在一个方面也形成社会的负担。
所以只有适度的人口增长,才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与社会发展产生一种和谐的关系。
具体到适度的就业人口,它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可能我们大家感受的很明显,中国连续30多年经济的高速增长,有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们的劳动力资源非常充足,而且很廉价,这是我们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但是同时,现在就业人口太多,我们也感到就业的压力。
尤其最近这几年,感觉压力是越来越大。
现在大学生、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毕业以后出来都很难找到工作,当然这个跟我们的教育,人才培养的结构有关系,也与大量的农业人口转向城市也有关。
但是总体上来讲,我们就业的人口应该是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之内的,因为在一定的经济发展的阶段,就业的人群数量是相对稳定的。
除非你向国外输出劳动力资源,因为我们的就业人口太多,当然我们现在也有,但是现在是受到一些限制的,而且我国外输出劳动力的人口都是属于比较低层次的、低技能的。
帮助人家去种田,到外面去打打工,洗碗、洗盘子,但也有高端的人才,但是很少,比例很小。
人口问题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问题,还是因为适度的人口数量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实际上它跟前面说到的人口增长有关系。
(一)人口对社会的影响
1.人口数量对社会的影响
人口太多,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除了就业之外,就医、入学、看病、交通以及现在包括我们每个资源的占有,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它直接影响到这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同时合理的人口结构,它能够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的互动。
人口结构简单的说,就是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这么一种比例,具体说是到每一个年龄组,它在总人群当中占多大的比重,同时包括男女性别的结构。
如果说一个国家的劳动力非常丰富,它的经济通常来讲,经济指数是很活跃的,就业的需求很高,因此它也会促进经济的发展,生产门类的发展。
但是如果这个社会进入老龄化的国家,甚至老龄化的程度很高,这个国家经济可能就会进入一个缓慢的发展阶段,甚至进入一个衰退的阶段。
因为老年人可能需要社会给它更多的抚养,它给社会带来一些负担。
同样的,如果婴幼儿这块的比例太大,这一段时期,这个几年之内、十几年之内,孩子生的太多,那也是要增加社会的抚养,这里不仅仅是家庭的负担,社会的负担。
要建学校,要建医院以及相应很多的服务设施。
性别结构在后面的内容中也会讲到这个问题。
男女的性别结构是要保持在一定的自然的平衡状态,如果打破了这种平衡,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2.人口质量对社会的影响
优良的人口素质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重要前提。
我们现在开始,特别是最近这几年我们已经开始关注到这个问题,就是人的素质,人的现代化在一个国家,在振兴、在强盛的过程当中,尤其在它的可持续的发展过程当中,它是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的。
尤其是作为一个经济大国,要支撑它的持续、稳定的发展,要持续它经济在全球的久远的影响力,它需要文化的支撑,需要人的素质来支撑。
没有全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
哪怕在短时期内,你的经济增长,你的GDP能够在世界的前列,这也是不能持久的。
现在很多的专家、学者,包括商业人士都意识到这个问题:
中国光靠出口旅游鞋,光靠这种低廉的劳动力输出是无法使中国强大起来。
它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输出中国的价值观,要有中国的文化的特色和品位。
中国独特的价值观、独特的文化靠什么?
它的基础是人的素质的提高。
同时这个当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口素质我们通常片面的理解为我们的学历程度,我们国家培养多少大学生、多少博士,我们有多少专家,多少技能,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素质就是人的行为,人的行为的现代化。
你的言谈举止,你的生活习惯,你的接人待物是不是有修养,通常说是不是有涵养?
包括我们的生活习惯,以及每个人的心理的素质,这一点往往容易忽略。
如果你的行为、你的言行举止不能跟你社会的经济发展的层次相匹配的话,可能在我们大家的印象当中所谓的少数暴发户,很有钱,但是涵养不够,迈着四方步,哼者小曲,张嘴就大声说话、骂人,这样一种生活,包括其它的一种生活习惯。
问题在于我们是要融入到国际化的大环境当中。
你是要跟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要打交道,要被大家所认同。
我们这样一种行为习惯它不能被这个世界所公认的价值取向所接受的话,实际上我们到一个地方,它不会受欢迎的,这直接涉及到我们将来的经济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3.人格、心理素质对社会的影响
现代人格、心理的素质这个就更重要了。
现在社会发展节奏很快,压力很大。
为什么现在各种怪病都有,自杀倾向的也挺多,抑郁倾向的、精神病的人群很多,是缺乏一种良好的心态,没有一种好的心理素质。
我们传统的文化当中在跟社会交往层面,以及对我们个人内心的心理调节方面我们有一些传统的观念是跟现代的观念是不相吻合的。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这里也实际上包含了人口素质方面,我们的心理素质,现代人格、行为,这些细节的东西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振兴。
总的来说,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2006年12月发出的《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当中提出的。
(二)严峻的人口问题
简要的回顾一下世界人口发展的历史,在100万年以前,世界人口不到2万人,到公元元年2.5亿人,1988年50.4亿人,现在已经是接近70亿了。
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用的时间:
最早增长10亿人口用了300多万年,现在,从1987年到1999年这个当中,从50亿到60亿这个中间只用了12年的时间,人口增长的速度太快了。
预计从60亿到70亿13年,70亿到80亿16年,到90亿可能要22年。
从总体上来讲,今后几十年当中,从总的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来讲,它是减缓的。
这里面有很多的因素,包括战争、灾害、计划生育,还有经济的发展。
其实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展实际上是最好的避孕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在发生转变,不愿意多生孩子。
所以现在城市人的生育观念和农村就存在一个距离、一个反差。
城市的年轻人现在不想多生孩子,甚至还有丁克家庭,就是不要孩子,现在这样的是越来越多。
但是农村特别是是贫困落后的地方,它还得要靠多生孩子来增加劳动力,来增加它养老的资本。
中国人口的发展,基本上也是跟世界人口的发展是同步的。
在公元前5000年,这个是根据历史记载的,当时中国不到500万人,到西汉时候,出现了一个人口增长的高峰,到了6300万,到到唐代,唐玄宗,天宝14年,这个时候是8775万人。
到清代,咸丰年达到了4亿多人。
中华民国元年也就是1912年这个时候是4.4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时候是4.6亿到4.7亿,这个当中中国的人口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徘徊,因为战争、饥荒、疾病。
但到了70年,一下就增到8亿2千多万人,新中国建立以后,经历了三次人口出生的高峰。
特别是第一次人口高峰,就是在50年代,这个时候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死亡率下降,人口出生率急剧的增长。
到70年代,又是一次高峰,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是一次高峰。
到2005年中国的人口是13.0756亿人。
(三)控制人口增长的三个阶段
中国现在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中国的国情,中国政府采取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作为一项基本的国策。
从70年开始,中国就开始全面的推行计划生育,其实在60年代的时候就在城市推行,70年的时候就在城乡所有的地区推行,整个中国的计划生育的政策或者方案的实施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通过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第一个阶段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阶段,就是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到1991年。
在这个阶段当中,1980年中央发出了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公开信实际上是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里程碑,带有重要意义的文件。
这封公开信只是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同时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但是后来这个被国际社会一直到现在一直理解为中国的一孩化政策。
我们面对的国际上很多的记者也好、学者也好、官员也好,一直在提这个问题。
实际上这个里面肯定也包括有文化的因素,因为我们本身在执行过程当中,确实是有一些地方有一孩化的倾向,至少在城市来讲,最后变成了只生一个孩子,但是总体上来讲,我们国家不是一孩化的政策。
我们国家是比较注重这个词的,提倡和推行每个词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内涵是不一样的,但是人家理解就是一孩化的政策。
在1982年十二大把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并且写入了宪法。
1991年中共中央做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这是第一个阶段,就是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阶段,也叫降低生育率的阶段,这一个阶段,这一个时期,正处在中国人口增长的第三次高峰,同时,又是处在我们现代化进程最关键的三步走的阶段,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经济的发展跟人口的增长的矛盾是相当大的。
经济的发展最终的一个检验指标是人均GDP的增长,从总体上来讲,人口增长的过快人均GDP就下降了,你的总量再多,你始终不能达到一种富裕的程度。
在这一个阶段因为实行了比较严格的生育政策,也因为广大干部,特别是广大群众的参与,这一阶段计划生育工作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的转变,人口再生产类型也就是说,我们由过去的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的“三高”变成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这是两个人口增长的类型,这种转变是带有历史性的。
从这个图表我们可以看出来,我们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红线代表死亡率,死亡率从70年开始一直到现在是比较稳定的。
绿线代表自然增长率,在60年代到70年代起伏是很大的,到77年开始又下降到了一个低谷,然后到84年,实际上88年、89年的时候有一个高峰的增长,然后逐步的下降,到1998年降到了千分之十以。
紫线代表出生率,从91年开始,出生率就开始降到20以下,现接近10,大概在13、14左右,从1970年到2000年这30年当中,由于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全国少生了4亿多人口,出生的人数,如果说不实行计划生育,按照通常的,我们总的出生的可能要达到3700多万。
我们实际上减少的这块出生的人群,按照每年这块出生,平均下来,我们一年减少的出生将近有1000多万。
少生4亿人,创造了一个40年左右的人口红利期。
所谓的人口红利期是指老年人和少儿的抚养比例,与劳动年龄人口抚养比例。
老年人和少年儿童婴幼儿这块抚养的比例最低的时候,也就是说,年轻人这块最多的时候,这块它的抚养比是最低的,就是说,就业的人口在这块是最多的,相应来讲,社会负担的人群就小。
因为计划生育这个因素,减少了孩子的出生,减少了孩子的出生,在这个区间有一个过程,在孩子成长为劳动力,还没有进入老龄化的阶段的时候,它是劳动就业人口,孩子减少了,年轻人多了,劳动力多了,老年人原来相对来讲还保持一个原来的比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最佳的抚养比。
在这样一个区间,大概可以维持40年左右,就是在40年左右,我们的劳动力是最充足的时候。
相对来讲,两端它的人口比重比较小,这样在人口学方面讲叫人口红利期,这一段时期是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的,也是因为人口的控制,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好的人口的环境。
2.第二阶段稳定生育率控制人口增长
第二个阶段就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阶段。
这个是从2000年到2006年,中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出台了《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然后在2003年,原来的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它的职能扩展了,这个阶段它的重要的特征,因为第一个阶段严格控制人口的阶段,把人口的出生率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所以我们保持了一个比较低的人口增长的态势,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人口的结构。
进入这个阶段以后,怎么样把这个生育水平稳定下来,它重要的就是说稳定我们现行的生育政策,不是说继续的追求生育率越低越好,同时完善我们的制度体系、法律体系和服务体系,拓展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的领域。
也就是说,由过去单纯的降低生育率逐步转为更多的关注人口的结构、人口的素质以及相关的人口问题。
从这一个图表上面大家可以看出来,就是从这个91年开始,中国的综合生育率就开始进入这个更替水平,逐步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
综合生育率实际上就是平均的每一个夫妇生育的孩子数,简单的说就是这样,那是从整个社会来讲的。
平均每对夫妇生2.1个孩子,从整个社会来讲,这个社会的人类的繁衍就保持一个更替的水平。
实际上是我们人类发展更替水平的一个正常状态。
高于这么一个水平,可能人口就过了,就会增长,低于这个水平,它的人口数量就会下降,人口的总量就会下降。
现在我们的更替水平已经降到了1.8左右,发达国家它的综合生育率就更低,1.5到1.6,而且是很长一段时间一直维持这个水平。
从这一张表上也可以看出来,从1978年到2005年我们人均GDP的变动。
我们在1990年人均GDP才2000元,到2005年1.4万元,除了经济增长的因素之外,还有人口控制的因素在里面。
这30年的计划生育不仅是降低了生育率,人口的总体素质也有所提高,平均的预期寿命现在达到了72岁,50年代的时候是60多岁,这是刚解放的时候,51年的时候当时是67岁。
这个人均预期寿命是增长的比较快的。
昨天我看到一个报道,现在上海的人均预期寿命是84岁。
15岁以上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达到了8.3年,这也是增长得很快的。
再就是人类发展的指数显著上升,2004年排至第81位,05年也是81位。
人均GDP排在了第90位,那是在全球的排名。
因为少生了4亿人口,从另一个方面增强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包括减少粮食的消耗,少生4亿人口,减少消耗的粮食是1710亿公斤,这是根据我们专家的测算;同时少占用耕地5.7亿亩;少消耗水资源1867亿立方米;少占用生态空间5.7亿公顷;同时减轻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占20%以上。
这是我们多数院校的组织的一个联合的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课题研究得出的一个结论。
同时婴幼儿的死亡率和孕产妇的死亡率也不断的下降,孕产妇的死亡率到2004年已经降到了十万分之四十多,02年降到了十万分之四十,中间又回升了;婴幼儿的死亡率是直线下降的,现在降到了千分之二十。
3.第三阶段稳定低生育率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第三个阶段就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阶段。
这算是从2007年开始,2006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把统筹人口的数量、素质、结构以及人口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作为整个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从这个时候开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就不是一个单纯的控制人口数量,它要综合考虑人口的素质、人口的结构、人口的分布以及人口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三、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什么说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因为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我们现在有13亿多人口,按照我们现在的生育水平,将来预计要达到15亿。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当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绕不开这个问题,也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好,我们才能实现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
人口问题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当中一个基本的问题,也是我们一个最基本的国情,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口的因素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当中,都占着非常重要的比重。
30多年的计划生育工作,使我国的人口实现了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有效的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
但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人口问题更加复杂化、多元化。
虽然生育率下降了,但是人口其它方面的问题,在逐步的显示出来。
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无不与人口的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密切相关。
在人口问题上,任何失误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
首先由于中国人口的基数太大,所以庞大的人口数量仍然将持续的增长。
根据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的预测,按照我们现在的综合生育率1.8左右的预测,中国人口的总数在2030年前后,或者说2030年到2035年之间,可能达到最高峰值,接近15亿,这是按照我们现在的生育水平。
如果按照2.0的生育水平,就是平均每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我们中国人口的总数在2050年之前,要达到16亿,也就是还要增加3亿人口。
现在美国2亿多人口,在今后几十年我们还要增加一个美国的人口还要多。
同时,劳动年龄人口的总量仍然保持在一个比较大的规模的水平上,到2020年到2030年之间,这个时候我们15到64岁年龄段的人群将达到10亿左右,15到59岁的人群将达到9.3亿,这就是我们劳动年龄峰值的人口,这样的话,将来会给我们的就业产生一种持续的压力。
(一)我们面临的人口问题
1.中国进入老龄化
老年人口急剧的增加。
从2000年开始,我们已经进入到了老龄社会。
60岁以上的人口,到2050年将达到4.5亿;65岁以上的人口将接近3.5亿,在3亿左右;80岁以上的人口会接近1亿,老龄人口的规模是相当庞大的,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可能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当中是前所未有的。
中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是非常严峻的,这么庞大的老龄人群,不仅仅是要增加社会的抚养,包括对老龄人口的服务的设施的建设,以及对老龄人口的健康、生活各方面的关照,政府这方面的投入以及家庭的负担都将加大,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个社会将来会出现一个社会的转型,针对对老年人的服务,包括观念。
国际上通常来讲,应对人口老龄化,就是到人口老龄化到来之前,它的高峰期到来之前,要有30年的准备期,包括政府的财政储备、对老年人的服务设施,但是我们实际上是在很仓促的情况下进入到这个老龄化的,我们的社会保障的体系并不健全。
我们的服务设施,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的服务设施还很脆弱。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养老的观念问题,就是由过去的家庭养老到社会养老。
社会的养老观念不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学 发展 中的 人口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