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B卷.docx
- 文档编号:9158585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444.90KB
南宁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B卷.docx
《南宁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宁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B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宁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B卷
南宁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3题;共6分)
1.(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关注自我感受而漠视规则约束,强调个体价值而忽略奉献他人,那种雷锋式的高尚精神在某些人的观念里已经是大音希声了。
B.他虽然没读过几年书,却能管中窥豹,从别人的一言一行中揣摩到他们的心理,这种洞察力令人叹服。
C.新一届中央领导三令五申地强调,官员要率先垂范,坚决杜绝公款浪费,尤其要遏制住一些机关年底突击消费的歪风。
D.不滥施刑罚,不以言获罪,即使一人犯法,也不搞朋坐族诛,这才是法治社会应有的基本准则和精神气度。
2.(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蕴藉的美感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B.《成都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经成都市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并颁布。
常委会就地铁的运营安全、票价制定等内容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C.“人肉搜索”不再是普通的网络行为,它已经给某些当事人带来了物质和精神的损伤,这与传统的暴力事件性质接近,自然就进入了法律监管的范围。
D.京广高铁于2012年12月26日全线开通运营,这条大动脉连接的大都是主要的金融中心和大型城市。
3.(2分)依次填入下边三段话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1]无论鸟类、螽斯或蟋蟀,能鸣只有雄,雌是不能鸣的,这全是性的现象,雄以鸣音诱雌。
。
[2]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的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
。
[3]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
。
①它们的鸣,和南欧人在恋人窗外所奏的夜曲同是哀切的恋歌。
②南欧人在恋人窗外所奏的夜曲,和它们的鸣同是哀切的恋歌。
③两只四脚蛇伏在巨石上,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④巨石上伏着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⑤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往往是人们自己对“度”把握不好造成的,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
⑥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往往是人们自己对“度”把握不好造成的。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8分)
4.(6分)(2016高三上·思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佛教在两汉之际由印度传入的外来文化。
传来之初,人们对它了解甚浅。
汉末、三国时期,佛经已渐有翻译。
迨至东晋时期,则开始了大规模佛经传译的工作。
这时,东来传教的高僧日多,本土的出家僧众也激增,其间有不少的饱学大德,因此,佛教在社会上的影响迅速扩大。
东晋南北朝以来,随着佛教影响的扩大,随着本土人士对佛教教义的深入了解,佛教这一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就暴露出来了。
由于当时中国本土文化以儒、道为代表的格局已经形成,所以佛教与本土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就表现为佛、道与佛、儒之间的矛盾冲突。
佛教与道教的矛盾冲突,有因教义上的不同而引起的斗争。
道教主张长生久视、肉体成仙,而佛教则宣扬诸行无常、涅槃寂灭,这样两种根本相反的解脱观,自然是会发生冲突的。
但佛道两教之间的冲突,更多的却是发生在争夺社会地位上。
从南北朝至五代,先后发生过四次较大规模的灭佛运动。
其中前两次的灭佛运动,即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和北周武帝建德二年那两次,则又是与道教的争夺统治者的崇信,确立其社会的正统地位直接有关。
唐武宗会昌五年的那次灭佛运动,其中也有道教人士参与劝谏。
只有五代后周世宗的废佛运动,未见有道教的掺入。
佛教与儒家的冲突,最直接的是佛教的出世主义、出家制度明显有违于儒家提倡的伦理纲常等礼教。
所以两家斗争的焦点,也就主要集中在佛教的出世出家是否违背了中国传统的孝道和忠道。
在这一斗争中,坚持儒家立场者,激烈抨击佛教的出家制度教人剃须发、不娶妻、不敬养父母等,完全违背了孝道;而出世主义的不理民生、不事王事、不敬王者等,又完全违背了忠道。
因而极贬佛教为夷教胡俗,必欲消灭之而后快。
站在佛教立场者,为求得在中国的生存,则竭力采取调和态度,辩明其不违中国礼俗之根本。
当时佛教与儒、道的斗争主要集中在神的存灭、因果报应等问题上。
成佛是佛教徒的最高理想,对此问题,当时的中国佛教徒提出了一种“神明成佛”的理论。
当时的儒、道学者则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形神相即”、“形质神用”、“形死神灭”等观点。
又,佛教讲因果报应,强调自己种下的因,自己承受其果报。
而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则盛行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的教训。
即祖先积善或积不善,由子孙去承受福或祸,而主要不是本人去承受。
在佛教与儒、道发生矛盾冲突的同时,更值得注意的是佛教与儒、道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佛教传入之初,为使中国人理解这一外来宗教的思想,借用了大量的儒、道所用的传统名词、概念来比附译释佛教的一些名词、概念。
然而,由于佛教传入初期,人们对其了解不深,这种名词、概念的借用,也就给一般人带来了不少的误解。
而这种误解,也就使儒、道的思想渗入了佛教之中。
在中国儒、道思想的影响下,原印度佛教的许多特性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至隋唐时期,佛教完成了形式和理论上的自我调整,取得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协调,形成了一批富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
佛教终于在中国扎根,开花,结果。
佛教的影响也不断地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衣食、语言、思想、文学、艺术、建筑,乃至医学、天文等各个方面。
至此,佛教文化已成为整个中国文化中可以与儒、道鼎足而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节选自楼宇烈的《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有删改)
(1)
下列有关佛教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佛教不是中国本土产生的传统文化,是在两汉之际由印度传入的外来文化。
B.佛教传来之初,人们并不了解这一外来文化。
随着佛经的翻译,人们才开始深入了解佛教教义。
C.东晋时期,外来传教的高僧、本土的僧众日渐增多,还出现了许多饱学大德,佛教在中国的影响扩大。
D.佛教与本土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主要是与儒、道教之间的矛盾冲突。
(2)
下列有关佛教与儒、道之间矛盾冲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佛教与道教的矛盾冲突,主要是因教义上的不同而引起的斗争,也有争夺统治者的崇信,确立其社会的正统地位的斗争。
B.坚持儒家立场者,认为佛教完全违背了孝道、忠道。
站在佛教立场者,则运用极端手段竭力辩明其并未违背中国的伦理纲常。
C.在理论方面,佛教与儒、道的矛盾冲突,主要集中在神的存灭、因果报应两个问题上。
关于神的存灭,其观点是相对的;关于因果报应,其观点是相同的。
D.佛教作为外来文化与本土产生的儒、道之间有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中又达到与儒、道的相互吸收和融合。
(3)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借用儒、道所用的名词、概念来比附译释佛教的一些名词、概念,带来了不少的误解。
而这种误解,也就使儒、道的思想主动地融合到佛教之中。
B.佛教文化对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也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它们在形式和理论上自我调整和发展更新,形成中国特色的宗派。
C.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至隋唐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以儒家为主体、儒释道三家共存、互融互补的局面。
D.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撇开佛教是无法理解中国文化的多彩丰富,更是无法全面深刻把握中国文化的真正精神的。
5.(12分)(2017高三上·长春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七岔犄角的公鹿
(鄂温克族注)乌热尔图
“你,你别打啦!
”我两眼盯着他,一串泪珠滚出眼窝。
“喊啥,小崽子?
你整天待在帐篷里,靠我养活!
”他吼着,举起熊掌似的大手,又朝我打来。
“我去打猎,给我枪——我爸爸留给我的猎枪。
”
他愣了一下。
我挺着胸脯站在他面前,好像一下子长大。
我爸爸早死了,妈妈为了过活跟了他,没过几年,妈妈也病死了,我就只好和他在一起熬日子。
我从未叫过这位继父一声“爸爸”,只喊他的名字:
特吉——部落里的人都这样叫他。
“给,小崽子。
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
你有这个胆子吗?
”
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我撞个跟头。
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
“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
”
“先别吹!
”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地喝起来。
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
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的,子弹袋和猎刀是爸爸用过的。
我要靠这些,再加上我自己的勇敢,成为一个猎手,一个让全部落人都服气的猎手。
我慢慢地攀上山顶。
这是一个漂亮的山峰,它的背上长满松树和桦树。
这里准有野兽。
等了大半天,果然没叫我失望,桦树林里有什么的影子在晃动。
我咬紧牙,瞄准黑影。
枪响了,野兽晃了晃,踉跄着奔出树林。
是一头健壮的公鹿,它头上顶着光闪闪的犄角,犄角分成了七个支岔,很有气势。
鹿一眼瞥见我,扭头叫了一声。
顿时,又从树林里跑出五只受惊的野鹿,有母鹿,有小鹿。
公鹿一瘸一拐地跟在最后面,不时扭头戒备而憎恶地瞅着我。
看得出来,它在保卫鹿群。
转眼间,它们消失在密林里。
这时,太阳已经溜到山尖,树林变得黑森森的,我想今天是撵不上它了。
晚上,坐在火堆旁,“今天,我打了个鹿。
是七岔犄角的公鹿,可大啦!
它流的血真多,要不是天晚了,我真……”我对特吉说。
他不喝酒的时候,脸上没有凶相,但总是阴沉沉的。
“嘿,傻小子。
这能算你打了鹿?
打鹿的人,先把鹿腰子拿回来,让大家尝尝……鹿可不像你,碰一下就哭。
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
懂吗?
”
我好像被灌了一脖子雪,心里又气又恼:
“明天,我会拿鹿腰子让你尝的。
”
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赶到昨天打猎的山坡,沿着伤鹿留在雪地上的蹄印追着。
不知什么时候,雪地上多了一行奇怪的蹄印。
突然,从左侧山脚的桦树林里传来咔嚓咔嚓的响声,六只野鹿在那里惊慌奔逃。
我认出那头被我打伤的公鹿,它瘸了一条腿,跑在鹿群后面。
一只狼在后面拼命地追赶。
公鹿扭头瞅瞅,撇开鹿群,一瘸一拐地直奔山坡跑来,它跑上山顶,到石崖前放慢脚步,一步一步蹬着石崖。
看起来它很费力,忍着痛。
快点,狼追上来啦!
我被这头危难中的受伤的鹿吸引了,忘记了自己狩猎的使命。
猛冲过去的狼一口咬住鹿的后腿,几乎就在同时,鹿猛地一蹬,狼怪叫一声,滚了下来。
我看见鹿的后腿连皮带肉撕下一块。
啊,真有一手,竟甘心让它咬去一块肉。
可惜那一蹄没踢在狼的脑壳上。
狼打了个滚,弓着腰,咧着嘴,发疯似的朝石崖冲去。
鹿低下头,把粗壮、尖利的犄角贴在脚下的石头上,沉着地等待着。
啊,这只狼真坏。
它借助跑的冲力腾空朝鹿扑去。
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
就在狼对准鹿的脖子下口的一刹那,鹿猛地扬起低垂的犄角,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跌进山谷。
鹿胜利了。
它骄傲地扬起头,把漂亮的犄角竖在空中。
“呦——”七岔犄角的公鹿站在崖顶呼唤同伴。
我躲在它的下风,着迷地瞅着它。
它那一岔一岔支立着的犄角,显得那么刚硬。
我想起特吉的话:
“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
”
公鹿疲倦地走过我的眼前,还是那么骄傲。
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它似乎觉察出什么,停下步来。
我觉得自己的心被撞击了一下,我不是看热闹的孩子,而是一个猎手。
我的眼睛转向鹿腿上的伤口:
一处是我的猎枪打的;另一处是狼咬的,血淋淋的。
在这个时候想补它一枪真是太容易了,我下意识地摸了摸枪栓,看着它一瘸一拐的身影……(有删节)
【注】鄂温克族: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和黑龙江讷河等地,传统上多从事农牧业和狩猎业。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鄂温克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具有独特民族心理的猎人、猎区大森林的自然风光,构成鄂温克族作家乌热尔图短篇小说的一个独有的世界。
B.小说中有“我”和继父、“我”和公鹿、狼和公鹿等多方面的冲突,使小说中的形象在冲突中互相映衬,互相补充,也使小说展现出一波三折、曲折动人的特色。
C.在狼鹿恶战的过程中,小说通过“我”的心理描写,通过对狼凶残行为的描述,侧面烘托出紧张气氛,塑造公鹿勇猛机智、骄傲善良的形象。
D.在小说中,作为善良、纯朴、骁勇、坚毅等美好品质的化身,鹿寄寓着鄂温克人对于人生信念的肯定;另一方面,鹿也象征鄂温克人对于自身人格品质的肯定。
(2)小说以“我”与特吉的冲突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结尾写到“我”下意识地去摸枪栓,那么“我”会再向公鹿开枪吗?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由。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6.(11分)(2016高三上·钦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洽字元德,临江之清江人。
洽少颖异,从朱熹学,自《六经》传注而下,皆究其指归,至于诸子百家、山经地志、老子浮屠之说,无所不读。
熹嘉其笃志,谓黄干曰:
“所望以永斯道之传,如二三君者不数人也。
”
时行社仓法,洽请于县,贷常平米三百石,建仓里中,六年而归其本于官,乡人利之。
嘉定元年中第,授松滋尉。
湖右经界不正,弊日甚,洽请行推排法,令以委洽。
洽于是令民自实其土地疆界产业之数投于匮,乃筹核而次第之,吏奸无所匿。
其后十余年,讼者犹援以为证云。
改袁州司理参军。
有大囚,讯之则服,寻复变异,且力能动摇官吏,累年不决,而逮系者甚众。
洽以白提点刑狱,杀之。
有盗黠甚,辞不能折。
会狱有兄弟争财者,洽谕之日:
“讼于官,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
”辞气恳切,讼者感悟。
盗闻之,自伏。
郡守以仓廪虚,籍仓吏二十余家,命洽鞫之,洽廉知为都吏所卖。
都吏者,州之巨蠹也,尝于仓不获,故以此中之。
洽度守意锐未可婴,姑系之,而密令计仓庾所入以白守日:
“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若以罪胥吏,过乃可免。
”守悟,为罢都吏,而免所籍之家。
知永新县。
一日谒告,闻狱中榜笞声,盖狱吏受赇,乘间讯囚使诬服也。
洽大怒,亟执付狱,明日以上于郡,黥之。
洽自少用力于敬,故以“主一”名斋。
平居不异常人,至义所当为,则勇不可夺。
居闲不言朝廷事,或因灾异变故,辄颦蹙不乐,及闻一君子进用,士大夫直言朝廷得失,则喜见颜色。
所交皆名士,皆敬慕之。
(节选自《宋史·张洽传》)
(1)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B.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C.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D.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人/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注是指用来阐释经义的文字,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解说古言使人容易通晓。
B.浮屠是印度古文字梵文的译音,有佛教、佛教徒、佛塔等不同意义,文中指佛教。
C.仓廪在古代是指储藏谷物的仓库,它是专为灾荒之年用于赈济百姓而设立的。
D.黥,文中指古代的一种刑法,即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因此也称作“墨刑”。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洽潜心学问,深得老师赏识。
他探究《六经》传注等典籍的奥妙,阅读诸子百家、山经地志等书;他跟从朱熹读书,志向坚定,得到朱熹的赞赏。
B.张洽善于变革,百姓因而受惠。
当时施行社仓法,他向县里请求,借米三百石,在里中设立粮仓,乡里人因此受益;他推行推排法,解决了土地分界不清的弊端。
C.张洽坚守正义,办事讲究策略。
在袁州期间,他亲自审讯翻云覆雨的大冈犯和狡猾的盗贼,将二人杀掉;他运用计策惩办了贪婪的都吏。
D.张洽敢于担当,为朝廷分忧。
凡是遇上按义理应当去做的事,他就奋勇向前;凡是遇到灾异变故,他就闷闷不乐;而当听说士大夫们直陈朝廷得失,他就喜形于色。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讼于官,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
②都吏者,州之巨蠹也,尝干于仓不获,故以此中之。
四、默写(共1题;共5分)
7.(5分)(2017高三上·广东期中)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有一句诗说: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与此诗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2)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且认为后天学习可以改造人,因此他的《劝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劝勉人们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劝人为“善”,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8.(7分)(2019高二下·仙桃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怀秦髯
李彭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
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
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①听流莺。
【注释】①日边:
指天子近旁或国都,此处表明所苦忆的友人秦髯在京都。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先写雨过天晴,空气清新,再点明时序,显得曲折有致,波澜顿生。
B.颔联采用拟人手法,既具体刻画盎然春意、明媚景象,又写出人们的欢愉心情。
C.颈联出现转折,写诗人虽年事渐高,病体拖累,无法饮酒,但游兴不减,心情欢畅。
D.尾联运用“日边”典故,既切合诗题“春日”,又形象明丽,意境丰富,表现了友情之深。
(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试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9分)
9.(4分)(2016高一下·襄阳期中)阅读下面出自《红楼梦》的一段话,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这段话中,说话者①________(人名)不仅称赞了林黛玉,还间接②________,表现了她善于③________的性格特点;但是,若单纯从交际语言角度看,我们又不得不佩服她④________。
10.(5分)(2020高一上·渭滨期末)文学鉴赏的过程,就是在作品提供的艺术形象基础上再创造的过程。
越是内涵丰富的作品,越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解读。
请仿照示例,在以下三篇文章中任选一篇,从两个不同角度解读。
(备选)《书愤》《边城》《陈情表》
(示例)在《祝福》中,我们既看到了以鲁四老爷为统治者的宗法制度对祥林嫂的迫害,也读出了社会底层普通劳苦大众的冷漠与不觉醒。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1.(5分)(2017高二下·鸡泽期末)读下面小诗《秋实》,按要求作文。
秋天,成熟的果实低下了头,不是在自我陶醉,它是在想——我是怎样变得成熟?
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枝头。
不是雨,我怕早已枯落山沟。
不是光,我怕早已灰暗苍白,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悴丑陋。
感谢风吹雨打,给了我成熟的筋骨,感谢光照日晒,给了我成熟的俊秀。
要求:
以“秋实的沉思”为话题作文。
注意:
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8分)
4-1、
4-2、
4-3、
5-1、
5-2、
5-3、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6-1、
6-2、
6-3、
6-4、
四、默写(共1题;共5分)
7-1、
7-2、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8-1、
8-2、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9分)
9-1、
10-1、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1-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宁市 高一上 期中考试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