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坑底隆起监测.docx
- 文档编号:9155402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0.18KB
基坑坑底隆起监测.docx
《基坑坑底隆起监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坑底隆起监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坑坑底隆起监测
****公司
【基坑坑底隆起监测】
作业指导书
文件版号:
2014年版副本控制:
(不)受控类
编写人:
编号:
审核人:
分发号:
批准人:
持有人:
2014年11月10日
****公司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第A版第0次修改
修订页
第1页共1页
生效日期:
2014年12月10日
修改记录
版号
章节号
修订次数
修订内容
批准人
日期
****公司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第A版第0次修改
基坑坑底隆起监测
第1页共9页
生效日期:
2014年12月10日
1.目的
在基坑内部,底板位置处布置监测点,利用分层垂直位移监测系统〔沉降磁环、沉降仪、沉降孔〕或沉降标加水准测量系统,对测点进展开挖前、开挖中和开挖后的测量,以掌握基坑底板深度处土体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发生的隆沉变化量值
2.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
(2)"建筑变形测量规*"JGJ8-2007
(3)"岩土工程勘察规*"DGJ08-37-2002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1999
(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GB12897-2006
(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GB50497-2009
3.适用*围
基坑底部受开挖大量卸载影响导致坑底发生回弹的监测工程。
。
4.基坑坑底隆起监测
4.1仪器设备
土体分层垂直位移监测系统、分层沉降监测系统、沉降标、水准仪。
4.2测点布置
1〕在基坑中央和距坑底边缘l/4坑底宽度处及特征变形点处应设置测点,方形、圆形基坑可按单向对称布点,矩形基坑可按纵横向布点,复合矩形基坑可多向布点,地质情况复杂时应适当增加测点数量;
2〕测点宜按剖面布置基坑中部;
3〕监测剖面间距宜为20m~50m,数量不应少于2个;
4〕剖面上监测点间距宜为10m~20m,数量不宜少于3个。
4.3测点安装、埋设
测点安装、埋设坑底回弹监测孔的钻探方法可参照“监测孔钻探方法〞。
沉降标安装埋设考前须知:
1〕钻孔深度应低于沉降标设计深度1.0m,钻孔完成后应下放护筒至孔底;
2〕沉降标顶部为凸球状,带有与钻杆逆向螺纹,最底端钻杆与沉降标顺时针拧紧后,放进
****公司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第A版第0次修改
基坑坑底隆起监测
第2页共9页
生效日期:
2014年12月10日
护管内下放;
3〕逐根接长钻杆,将沉降标下至孔底后后,压入设计深度;
4〕护筒外回填粘土,回填应密实;
5〕管口设置必要的保护装置。
。
4.3监测方法
1〕测试方法本工程至少在基坑开挖前、开挖后各测试一次。
基坑开挖前测试,需待沉降标埋设完成,稳定后确定开挖前沉降标埋设标高。
a.首先利用水准仪测得沉降管口绝对高程;
b.利用测尺测量沉降标到管口距离,测尺前需挂重锤;
c.重复上一步骤2~3遍,取均值得沉降标到管口距离。
基坑开挖过程中及开挖至底板位置后,需将地面高程引至基坑内,对截断后沉降管或沉降标高程进展测量。
2〕沉降绝对高程计算沉降标的绝对高程计算公式为
Hc=Hg-h
式中:
Hb—沉降标绝对高程,单位:
m;
Hg—管口绝对高程,单位:
m;
h—沉降标到管口距离,单位:
m。
同一测点处,开挖前、开挖后沉降标绝对高程的差值,即为本沉降标附近土体在基坑开
挖前、开挖后的累计变化量。
3〕坑底隆沉监测考前须知
a.坑底隆沉监测点需要一定时间才能稳定,故测点要提前布设;
b.基坑挖至测点处,监测人员应加强现场巡视,防止测点遭到施工机械破坏。
****公司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第A版第0次修改
基坑坑底隆起监测
第3页共9页
生效日期:
2014年12月10日
5.监测周期
变形观测周期确实定应以能系统地反映变形体的变形过程、且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
根据变形体的变形特征、变形速率、观测精度及外界影响因素等综合确定。
变形观测过程中,变形发生显著变化时,应及时增加观测频率。
6.质量控制与成果归档
6.1监测工程文档保存路径及命名原则
1.监测工程文档100%覆盖监测工程执行过程中电子版和纸媒版文档资料。
2.所有纸媒版文档按保存路径进展分类顺序放置,并全部扫描为对应电子版〔pdf格式〕进展保存。
3.监测工程文档总文件夹约定为电脑D盘或E盘〔严禁为系统安装盘符C盘〕根目录下。
4.监测工程完毕,按本文件规则对本工程所有电子版资料进展刻盘归档。
5.文件夹命名原则
(1).根目录下,监测工程文档总文件夹命名原则为“工程合同编号+工程名称简写〔5~8字〕〞;
****公司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第A版第0次修改
基坑坑底隆起监测
第4页共9页
生效日期:
2014年12月10日
(2).一级目录及以下目录中文件夹命名原则详见下表;
****公司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第A版第0次修改
基坑坑底隆起监测
第5页共9页
生效日期:
2014年12月10日
(3).对下表中未明确约定,但工程实际发生的文档〔如监测方案/报告待审核稿等〕,可视文档性质,存放于相应级别目录下的“其他〞文件夹内。
6.文档命名原则
(1).文档命名应简洁、明了,同一文档的不同版次,文字命名应保持一致性;
(2).按时间顺序发生类文档〔如原始记录、监测报表、监测日志等〕,命名〔3~5字〕除表达文档核心内容外,宜明确表达日期或流水顺序号。
序
号
一级目录
二级目录
三级目录
四级目录
1
技术
业主提供资料
监测方案
阶段分析
总结报告
技术交底
管线绿卡
相关规*
公司技术文件
2
质量
周围环境调查报告
监测材料进场验收登记
表
测点安装记录表
现场监测原始记录表
报表形成与数据整理
电子版原始记录〔含自动或人工记录〕
测斜原始数据
数据处理计算表〔方法应统一规整〕
监测报表
监测数据累计汇总〔含历时变化曲线)
****公司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第A版第0次修改
基坑坑底隆起监测
第6页共9页
生效日期:
2014年12月10日
培训
监测日志
监测月志
工程照片
工作备忘
签收表
3
HSE管控
工程平安交底
4
本钱控制预计
工程预算
本钱节约方案
本钱控制
各类支出、消耗
测点安装回收
工程决算
5
人员管理
考勤表
各类评价处理记录
6
设备管理
申领单
设备校准检测有效证明
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设备故障损害处理记录
i角期间核查记录
7
公共关系
商务文件
合同、委托单等
工程联系单
报验
公司、人员、仪器设备资质报验
监测方案报验
监测材料报验
测点安装报验
工程各类会议纪要
外部文件
公司工程例会纪要
公司通知
公司体系文件样表
通讯录
工程通讯录、现场通讯录
6.2监测总结报告框架构造及说明
****公司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第A版第0次修改
基坑坑底隆起监测
第7页共9页
生效日期:
2014年12月10日
1.监测总结报告编制根本原则
1〕监测报告主要分为两局部:
工程实施总结和监测数据总结。
2〕监测报告是对监测方案实施结果的总结,工程实施总结应覆盖“人机料法环〞诸要素,监测数据总结应覆盖所有监测科目全程监测数据。
3〕监测数据总结局部可依据工程特点进展针对性描述,做到全面覆盖,有详有略。
4〕监测工程执行过程中与监测方案中不同处应据实进展阐述。
二监测总结报告框架构造基坑监测工程应参考以下框架构造进展总结。
1.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建立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勘察单位等单位名称
1.2基坑特点〔基坑等级、围护、支撑、面积、开挖深度、降水、加固和分区施工等信息〕
1.3周围环境特点
1.3.1周围建〔构〕筑物
〔位置、构造、根底形式和层数等〕
1.3.2周围管线
〔地下管线种类、位置、材质、埋深、埋设年代和管径、管线接头形式〕
1.4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土层、性质、埋深、厚度、潜水和承压水等〕
1.4.1工程地质条件
1.4.2水文地质条件
1.5基坑实际施工进度总结
〔工程桩、围护构造、降水、每道支撑施工、每层土开挖、地下构造、每道支撑撤除和地下构造出±0.00等,典型过程工况实拍照片〕
1.6监测*围和监测保护等级
****公司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第A版第0次修改
基坑坑底隆起监测
第8页共9页
生效日期:
2014年12月10日
2.监测难点、重点和对策
2.1监测难点
2.2监测重点
2.3监测对策
3.监测目的和依据
3.1监测目的
3.2监测依据
4.监测工作
4.1监测期限
4.2监测内容
4.2.1监测工程和测点布置原则
〔工程、测点数量和监测工作量,如存在与监测方案不符项,需单列说明并阐述原因〕
4.2.2测点布置
〔各监测工程测点安装、补埋、报废等情况〕
4.2.3监测报表
〔分监测工程列表汇总进展监测报表数量汇总〕
4.3监测方法
〔测量控制网、监测原理、监测方法、计算方法等〕
4.4监测设备
〔仪器设备型号、精度、量程、管理编号和校准等〕
4.5监测材料
〔监测材料品牌、主要技术参数、使用数量、回收数量等〕
4.6监测人员
〔监测分析人员+证书编号、监测量测人员+证书编号、辅助人员、人员变动等〕
5.监测频率
****公司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第A版第0次修改
基坑坑底隆起监测
第9页共9页
生效日期:
2014年12月10日
6.监测报警值
7.监测成果分析
〔逐项进展总结〕
7.1正负号约定
〔各监测科目监测数据正负号含义约定〕
7.2报警分析
〔每次报警情况经分类后,综合论述;可考虑对同一时间、空间区域发生的报警进展论述〕
7.3监测数据总结
〔区分监测科目、结合工况、测点代表性,采用总分总、有详有略等方式进展阐述,需兼顾以下三点:
1.阐述代表性测点选取依据;2.绘制代表性测点过程线;3.结合工况对曲线,逐条进展分析。
〕
8.结论与建议
9.附录
9.1监测控制网定期检核数据汇总图表
9.2各监测工程特征变化曲线图
9.3各监测工程监测成果汇总表
9.4监测点实际布置示
7.附表
(1).基坑坑底隆起监测原始记录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坑 隆起 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