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常用.docx
- 文档编号:9154367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77.74KB
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常用.docx
《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常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常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常用
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
氯酸钠
危险货物编号:
51030
英文名:
Sodiumchlorate
UN编号:
1495
分子式:
NaClO3
分子量:
106.45
CAS号:
7775-09-9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结晶,味咸而凉,有潮解性。
熔点(℃)
248~261
相对密度(水=1)
2.49
沸点(℃)
分解
饱和蒸气压(kPa)
/
溶解性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
1200mg/kg(大鼠经口)。
健康危害
本品粉尘对呼吸道、眼及皮肤有刺激性。
口服急性中毒,表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胃肠炎,肝肾损伤,甚至发生窒息。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助燃
燃烧分解物
氧气、氯化物、氧化钠。
闪点(℃)
/
爆炸上限(g/m3):
/
自燃温度(℃)
/
爆炸下限(g/m3):
/
危险特性
强氧化剂。
受强热或与强酸接触时即发生爆炸。
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
建规火险分级
甲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醇类、强酸、硫、磷、铝。
灭火方法
用大量水扑救,同时用干粉灭火剂闷熄。
急救措施
①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②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③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④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泄漏处置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
小量泄漏:
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注意事项
①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包装密封。
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醇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②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
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
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表6.1-1TDI(2,4-甲苯二异氰酸酯)特性表
标识
国际编号
61111
CAS号
584-84-9
中文名称
甲苯-2,4-二异氰酸酯
别名
2,4-二异氰酸甲苯酯
分子式
C9H6N2O2;CH3C6H3(NCO)2
外观与性状
无色到淡黄色透明液体
分子量
174.16
蒸汽压
1.33kPa/118℃
理化
性质
熔点
13.2℃
溶解性
溶于丙酮、醚
沸点
118℃/1.33kPa
闪点
121℃
溶解性
溶于丙酮、醚
毒性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
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与胺类、醇、碱类和温水反应剧烈,能引起燃烧或爆炸。
加热或燃烧时可分解生成有毒气体。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氰化氢
毒性
急性毒性:
LD50:
5800mg/kg(大鼠经口)LC50:
14ppm,4小时(大鼠吸入)刺激性:
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
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
11μg/kg(孕1~22天),对雄性生育指数有影响,植入后死亡率升高和每窝胎数改变。
引起呼吸道刺激。
导致眼刺激。
DNA抑制:
人白细胞2200μmol/L。
姊妹染色单体交换:
人淋巴细胞200μmol/L。
可引起粘膜刺激。
导致眼刺激。
健康危害
本品具有明显的刺激和致敏作用。
高浓度接触直接损害呼吸道粘膜,发生喘息性支气管炎,表现有咽喉干燥、剧咳、胸痛、呼吸困难等。
重者缺氧、紫绀、昏迷。
可引起肺炎和肺水肿。
蒸气或雾对眼有刺激性;液体溅入眼内,可能引起角膜损伤。
液体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引起皮炎。
口服能引起消化道的刺激和腐蚀。
急救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泄露处置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丙烷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物质名称:
丙烷英文名称:
propane
危险性类别:
第2.1类易燃气体
危险货物编号:
21011
UN编号:
1978
物化特性
熔点(℃)
-187.6
沸点(℃)
-42.1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相对密度(空气=1)
1.56
饱和蒸气压(kPa)
53.32(-55.6℃)
燃烧热(kJ/mol)
2217.8
相对密度(水=1)
0.58(-44.5℃)
外观与气味
无色气体,纯品无臭。
火灾爆炸危险数据
闪点(℃)
-104
爆炸极限(%)
上限9.5下限2.1
建筑火险分级
甲
临界温度(℃)
96.8
临界压力(MPa)
4.25
燃烧性
本品易燃。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危险特性
易燃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反应活性数据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险性:
不聚合
禁忌物:
强氧化剂、卤素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健康危害数据
侵入途径
吸入、经皮吸收
急性毒性
LD50
无资料
LC50
无资料
健康危害
本品有单纯性窒息及麻醉作用。
人短暂接触1%丙烷,不引起症状;10%以下的浓度,只引起轻度头晕;接触高浓度时可出现麻醉状态、意识丧失;极高浓度时可致窒息。
泄漏紧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运输注意事项: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严禁与氧化剂、卤素等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
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钢质气瓶。
废弃处置:
用焚烧法处置。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防护措施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300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眼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氯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氯酸钠MSDS
一、化学品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
氯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
sodiumchlorate
分子式
NaClO3
分子量
106.45
二、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第5.1类氧化剂。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本品粉尘对呼吸道、眼及皮肤有刺激性。
口服急性中毒,表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胃肠炎,肝肾损伤,甚至发生窒息。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三、成份/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份
氯酸钠
含量
CASNo
7775-09-9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患者清醒时给饮大量温水,催吐。
就医。
五、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具有强氧化性。
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
氧气、氯化物、氧化钠。
灭火方法
雾状水、砂土。
六、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小心扫起,加入水中(3%),用硫酸调节pH值至2,再逐渐加入过量的亚硫酸氢钠,待反应完后废弃。
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七、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远离易燃、可燃物。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还原剂、醇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包装密封。
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醇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八、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5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九、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工业级一级≥90%;二级≥98.5%。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结晶,味咸而凉,有潮解性。
PH
熔点(℃)
248~261
沸点(℃)
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
2.49
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汽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线%(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主要用途
用作氧化剂,及制氯酸盐、除草剂、医药品等,也用于冶金矿石处理。
其他理化性质
十、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稳定。
禁配物
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醇类、强酸、硫、磷、铝。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不聚合。
分解产物
氧气、氯化物、氧化钠。
十一、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
1200mg/kg(大鼠经口);LC50:
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无资料。
刺激性
无资料。
致敏性
无资料。
致突变性
无资料。
致畸性
无资料。
致癌性
无资料。
十二、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无资料。
生物降解性
无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
无资料。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无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十三、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十四、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51030
UN编号
1495
包装标志
氧化剂
包装类别
Ⅱ类。
包装方法
装入二层纸袋或塑料袋,袋口扎紧,再装入厚度为0.7毫米的钢桶内,容器口应密封牢固,每桶净重不超过50公斤;按零担运输时,钢桶外应再加透笼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塑料袋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露、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运输时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
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
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十五、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下列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对化学品的安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装卸、分类和标识、包装、职业危害等方面作了相应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自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根据2021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等七部法律的决定》第四次修正)、《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根据2021年12月4日国务院第32次常务会议通过,2021年1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5号公布)、《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第53号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T16483-2021)、《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12463-2021)、《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90-2021)、《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方法》(GB/T
15098-2021)、《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21)、《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21)等。
十六、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其他信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氯酸 理化 性质 危险 特性 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