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附doc.docx
- 文档编号:9142574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48.19KB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附doc.docx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附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附doc.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附doc
课题
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
总第课时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2
周次
21
教
学
目
标
1、回顾单元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2、总结名家名篇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
重点
1、回顾单元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2、总结名家名篇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难点
教法
指导——提问——练习
教具
多媒体
教学环节与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用时
[复习导引]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写景名篇。
文中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启发人们要珍惜春天,积极向上。
本文围绕“春”字,写了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
这三部分的顺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
春天尚未来临,热切盼望她到来;待她降临,则尽情欣赏大地回春的美景;最后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颂扬春天,深化题旨。
文章结构体现作者的思路。
文章中,作者抓住春天景物的特征,着力描绘了五幅春景图,富有诗情画意。
学习中,要体会这准确、生动的景物描写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感情,还要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此外,应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在朗读中领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品味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
《济南的冬天》
本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一篇很有人情味的散文。
文中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从山、水、城等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得天独厚的美妙景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学习中,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并学习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致的描写、怎样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的写法。
同时,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并注意领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古代诗歌五首》
本课共选了三首诗、一首词、一首曲,都是历来传诵的名篇。
《观沧海》是四言乐府诗,诗中通过描绘大海的辽阔壮丽,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了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五言律诗《次北固山下》和散曲《天净沙·秋思》抒写了羁旅乡愁。
七言律诗《钱塘湖春行》则描绘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
而《西江月》是词中的小令,描写的是丰收在望的农村夏夜的优美景色。
学习本课,要先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再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把握句面意思,尔后,应抑扬顿挫的进行朗读,在朗读中要想像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品味诗词的意境。
[典题例析]
例题:
阅读课文最后三段,完成下列问题。
1、文章结尾连用了三个比喻来形容春天,它们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
有什么深刻含义?
2、三个比喻的顺序能否颠倒?
为什么?
3、如果把三个比喻合成一段,表达效果有什么样的影响?
4、请模仿其句式为“秋”写三句话。
解析:
第1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2题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是依据春天成长的顺序来写的。
第3题考查对语言表现力的认识。
第4题则须先分析原文的句式特点:
三个比喻形成一组排比,分别写出了春的三个特点,再由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摹仿。
参考答案:
1、三个比喻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新、美、力的特点。
含义:
三个比喻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在春天里奋发向上、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2、不能颠倒。
因为它们是按照喻体的成长顺序排列的,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
最后一个比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愿望。
3、三个比喻独立成段,起突出、强调的作用。
若合成一段,它们各自表达出的春的特点就不鲜明,因此会削弱文章语言的表现力。
4、略。
[典题例析]
例题:
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响亮:
(2)……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天气,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慈善: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
所谓“语境”,就是指对词语影响最直接的上下词语、上下句子等语言环境。
这种语言环境是由词义、词的搭配、前后照应、立意、文体等因素构成的。
有时,还与词语的感情色彩是否起变化有关。
所以,解释时要注意前言后语,结合上下文仔细辨识,就可得出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
(1)指天非常晴,阳光十分强烈。
“响”有“非常”、“十分”的意味。
(2)指气候温和,合乎心意。
[典题例析]
例题:
请细读诗句,比较五首诗词思想感情的不同点。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于5首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考查学生是否真的读懂、读透了5首诗歌。
解答时特别注意,所比较的不是5首诗歌的中心思想,而只是思想感情的比较。
参考答案:
《观沧海》表达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次北固山下》表达思乡之情;
《钱塘湖春行》表达对春天西湖的喜爱之情;
《西江月》表达热爱农村、关心农事的质朴情怀;
《天净沙·秋思》表达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一、课文内容梳理
1、字词的音形义
2、文学常识
3、课文内容及主旨
4、重要语段
二、学生同桌互相提问以上内容
三、做练习,
巩固提升
练习题附于教案后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时训练]
《春》
训练一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wǎn()转酝酿()()
liáo()亮hōng()托应和()
二、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
1、涨2、散
()()
()()
3、晕4、藏
()()
三、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
3、比喻姿态优美。
()
4、舒展、活动。
()
四、阅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节):
_______春
宏观勾勒:
第二部分(第2-7节):
_______春春图(春)
春图(春)
具体描绘:
春图(春)
春图(春)
春图(春)
第三部分(第8—10节):
_______春
训练二
一、下列各句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
可别恼。
B.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C.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带着笠。
D.“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希望,有的是工夫。
二、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3、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三、古人描写景物,由于观察入微,写了许多佳句。
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
试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人体感觉的哪个角度写的。
1、春风又绿江南岸()2、两个黄鹂鸣翠柳()
3、踏花归来马蹄香()4、一枝红杏出墙来()
5、处处闻啼鸟()6、天街小雨润如酥()
训练三
一、阅读下文,回答如下问题。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酝酿”一词的原意是:
_______,本文指___________________,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________________,杨柳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整个诗句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方法,“杨柳风”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方法。
3、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形、味、声俱全。
请给本语段划分层次,并说说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观察、描写春风的?
①②③④
答:
4、这段文字突出表现了春风和的特点。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的色彩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代表色。
春的色彩是什么呢?
一出门,到处都是一片雾蒙蒙般的绿色,一山的。
一树的,一地的,一湖的。
不知是谁,把一瓶绿色的颜料掀翻了,泼撒在宣纸上,点点滴滴都是绿。
枝头最顶端的也是朦胧的绿,于是一叶绿而知天下春了。
绿色是富于生命力的,在它的感召下,各种各色的花儿盛开了,到处都是,粉色、
淡紫色、白色……
绿是生命的本色,是春的色彩。
5、选词填入文中空白处。
嫩绿翠绿草绿浅绿
6、解释下面词语。
朦胧:
感召:
7、文段中写到“春”的色彩有哪些?
最突出的颜色是什么?
为什么?
答:
8、加横线的句子是活用了别人的句子,请问原句是什么?
答:
9、加波浪线的句子和课文《春》里写春花色彩相似,但没有课文里写得具体、生动,请将课文有关的句子默写出来。
答:
*10、语段首句说“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代表色”,语段中已点明了春的色彩,在你看来,其余三季的代表色分别是什么呢?
请否谈谈你的理由。
答:
《济南的冬天》
训练一
一、从每题后面的括号中给加点字选择一个正确的注音,写在横线上。
1、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jìjíjǐ)
2、暖和安适地睡着……(zháozhuózhe)
3、好像日本看护妇(kānkàn)
4、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bóbáobò)
二、填空题:
1、《济南的冬天》一文的作者,原名,字,北京人。
他是我国代著名的、。
主要作品有小说《》、《》,话剧《》、《》等。
2、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来写。
文章第1自然段先用的写法,从自己的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图景:
一是济南的山景——分别写了:
阳光朗照下的山,突出其的特点;的山,突出其;,突出其;二是济南冬天的水,着眼于表现其的特点。
3、下面语句是一位诗人对生命与尊严的诠释,但其中漏了一句,你能否根据语境,为他补上恰当的一句呢?
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
……
三、理解下面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去掉“声”字可以吗?
为什么?
)
答:
2、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这里的“秀气”二字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
答:
训练二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⑴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⑵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A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B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水藻()贮蓄()()长枝()澄清()
2、第⑵段的描写对象是,其特征是。
3、第⑵段呼应开头,点出“温暖”之意的句子是:
4、“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此句中的“卧”字用得极妙,理由是
5、划线句A采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水写得灵气、多情。
句中“绿的精神”指的是:
。
6、划线句B是一个比喻句,其本体是,喻体是。
你能否从语段中再找出其他的比喻句?
(至少一例)如:
7、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古代诗歌四首》
训练一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ǒngzhì()()jié()石澹澹()()
萧瑟()()没马蹄()白沙堤()
二、下面各句中都有错别字,请在错别字下面划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1、幸甚至栽,歌以泳志。
()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县。
()
3、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
三、填空、简答。
1、《观沧海》一诗选自《》,作者,字,(朝代)
家、家、诗人,他的诗以见长。
他与其子、
合称“三曹”。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该诗作者为代诗人。
3、《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
,。
,。
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
。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按文后要求答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在横线上补全省略的句子。
2、这首诗选自《》,作者是代大诗人,字,晚号
。
3、这首咏西湖的诗,形象地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
作者绕湖而行,从到
最后到,对沿途景物展开描写,描写中还选择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从而突出了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4、如果在标题的“春”字前补上一个字,以准确显示诗人出行的时间,可为:
春。
5、请试说说“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渐”和“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
6、“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两句体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
*7、歌咏西湖的古诗词也不少,你能否试着写出两句呢?
(作者:
)
训练二
一、找出诗句中的错别字并订正在括号内。
1、明月别枝惊雀,清风半夜呜蝉。
()
2、枯腾老树昏雅()
3、路转溪头忽现()
二、填空。
1、《西江月》一词选自《》,作者,字,号,
(朝代)著名的词人,与并称“苏辛”,是“豪放派”的代表。
2、“西江月”是名,这首诗里写
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图。
词中作者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农村丰收景象和人们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
3、《天净沙·秋思》体裁为,“天净沙”是名,作者,代著名家。
4、接续所给的句子,完成填空。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面对夕阳,我却
三、辨别下面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四、阅读《天净沙·秋思》,按文后要求作答。
,
小桥流水人家,
,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在横线上补出省略的部分。
2、本曲可分两层。
在文中用“‖”标出,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3、全曲感情的基调是()
A、依恋B、悲伤C、惆怅D、痛苦
4、曲中能够概括全篇主旨的词语是:
5、本曲运用了的写法表现羁旅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6、本曲中在满目萧瑟的秋景中为何插入写“小桥流水人家”?
答:
训练三
一、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常常衍生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请写出不同朝代的此种文学体裁。
汉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清:
二、将下列诗题、作者、朝代、体裁用横线连接起来。
《观沧海》马致远五言律诗
《次北固山下》曹操散曲唐朝
《钱塘湖春行》辛弃疾四言乐府汉朝
《西江月》王湾七言律诗元代
《天净沙·秋思》白居易词的小令宋代
三、下列诗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是()
A、七八个星/天外B、江春/入/旧年
C、几处/早莺/争暖/树D、断肠人/在天涯
四、请找出本课五首诗词中与“水”有关的诗句。
《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西江月》:
《天净沙·秋思》: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给诗中加点字注音。
禅院()万籁()钟磬()
2、诗中有四句诗被抽取了出来,请结合诗句的内容,并运用诗歌对仗及押韵的知识,将它们排列为正确的顺序。
①山光悦鸟性②禅房花木深③曲径通幽处④潭影空人心
正确的顺序为:
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末句中“但余钟磬音”的“但”字意思为“只”。
B、这首诗以写景为主,描绘的是清晨山林禅寺的景色。
C、所写的景物如古寺、山林、曲径、深潭、钟磬等共同构成一幅幽静的图画。
D、“潭影空人心”一句的意思是说,潭水深深,让人心中的杂念都消除了,心中澄静无比。
*4、有人认为,最后一句话所写的钟磬之音未免破坏了这幽静、宁谧的氛围。
你的看法和他相同吗?
为什么?
你能否从古诗词中找出与末句写法相似的诗句?
请写出来。
答:
[综合能力训练]
普及卷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24分)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5分)
枯涸()liáo()亮zhù()蓄chéng()清栖()息
肥shuò()清liè()yùnniàng()()山岛竦zhì()
2、为下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4分)
⑴、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
A、然而B、……的样子C、这样D、对
⑵、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
A、炫耀B、展示C、表现D、显示
⑶、日光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而有点叫人害怕。
()
A、声音很大B、非常晴朗C、亮光很强D、宏大明亮
⑷、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
A、透明清亮B、灵活而不可捉摸C、十分灵巧D、空旷灵巧
3、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写跟前面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反的词语。
(4分)
许多事不必在乎。
是修养,是气度,也是睿智。
它能使我们沉迷时变得,贪求时变得,软弱时变得,骄纵时变得,颓丧时变得,愁苦时变得,对任何事也便拿得起,,甩得开。
人达到了这种境界,精神的天空晴空一碧,云卷,是多么令人神往!
4、填空题。
(7分,除特别指出外,每空0.5分)
⑴、现代诗人、评论家所写的诗歌《秋天》,以一幅幅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晚景图。
诗中以拟人化的写法,写到:
“秋天在农家里”、“秋天
在渔船上”、“秋天在牧羊女的眼里”。
⑵、《观沧海》作者是(朝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中展现大海宏伟气魄和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
⑶、《钱塘湖春行》一诗描绘了西湖早春的美好风光,请找出诗中描写莺歌燕舞的名句
,。
⑷、古诗词中为了押韵或对仗等原因,经常运用了“互文”的修辞。
请从《西江月》找出这样的诗句:
。
(1分)
5、一般说来,人们对景物特征的观察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角度来进行。
试指出下面的句子是从什么角度来观察、描写景物的。
(4分)
⑴、“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⑵、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
⑶、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
()
⑷、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下列语段,回答6-11题。
(17分)
[甲]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乙]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觉得不幸否耶?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健壮处子的皮肤。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
但我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的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6、这是两段写景的文字,甲段选自写的《》;乙段节选自鲁迅的《雪》。
(1分)
7、甲段写春花争艳斗芳、竞相开放的语句是“
”;写花味的句子是“”。
乙段中直接描写雪野之景的句子是“
”,包含作者想像的句子是“
”。
(4分)
8、甲段写花的顺序是由到(以上每空0.5分):
先写,后写;乙段写雪野之景的顺序是由到(以上每空0.5分):
先写,后写。
(除特别提示外,以上每空1分)
9、甲段主要写春花的,乙段主要描绘雪野之景的。
(2分)
10、两段文字都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1分)
11、品读所选语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6分,每小题2分)
(1)甲、乙段都用了一个“闹”字,它们的含义相同吗?
答:
(2)乙段是写雪,开篇写的却是“暖国的雨”,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
答:
(3)从乙段的哪些描写中,你能看出“江南的雪”“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
答: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18题。
(16分)
秋思
梁衡
⑴十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去。
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
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地换着时装。
这山,原该是[甲]着一件绿裳的吧,而这时,却[乙]上了一层花毯,那绒绒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烟如织,一起[丙]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
⑵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
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
你看那殷红的橡树、干红的山楂、血红的龙柏,还有那些红枣、红辣椒、红金瓜、红柿子等,都珍珠玛瑙似地闪着红光。
最好看的是荞麦,从根到梢一色娇红,齐刷刷地立在地里,远远望去就如山腰里挂下一方红毡。
此时,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
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把金色的大扫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
镜中又映出那些松柏林,在这一派喧热的色彩中泛着冷绿,更衬出这平酽酽的秋色。
金风吹起,那红波绿浪便翻山压谷地向天边滚去。
登高远望,只见紫烟漫漫,红光蒙蒙,好一个热烈、浓艳的世界。
⑶我奇怪,这秋色为什么红得这么深浓。
林业工作者告诉我,这万山一片在春之初本也是翠绿鹅黄,一色新嫩。
以后栉风沐雨,承受太阳的光热,吸吮大地的养分,就由浅而深,如黛如墨;再渐黄而红,如火如丹。
就说这红枣吧,春天里繁花满枝,秋时能成果的也不过千分之二三,要经过多少场风吹雨打、蜂采蝶传,才得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果,这其中浓缩了多少造物者的心血。
那满山火红的枫叶则是因为她的叶绿素已经用完,显红色的花青素已经出现。
这是一年来完成了任务的讯号,是骄傲与胜利的标志。
⑷本来,四时不同,爱者各异。
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
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小姐葬花之悲;秋色似水,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年级 上册 第三 单元 复习 教案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