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docx
- 文档编号:9137779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91.10KB
初一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docx
《初一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一、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的进化过程:
原因:
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能够用火、大脑发达、产生语言。
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生活在草地 进化
环境发生变化 现代人类
森林古猿 生活在森林进化
现代类人猿
二、人的生殖
1.概念:
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
2.生殖系统
1)男性
睾丸:
男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
卵巢:
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
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
胚胎发育的场所
3)精子、卵细胞和受精
精子:
雄性生殖细胞
卵细胞:
雌性生殖细胞,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发育初期提供营养
受精: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场所:
输卵管
3.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1)发育:
发育场所:
初期在输卵管内;随后,在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
精子在输卵管内 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分化 继续发育 分娩
受精卵 胚泡 胚胎 胎儿 婴儿
卵细胞 完成受精 在输卵管内发育形成组织和器官 怀孕八周左右发育38周
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内,植入子宫内膜,称为怀孕。
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
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
胎儿38周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2)营养:
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
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
三、青春期
1.青春期身体发育:
形态变化:
1)身高突增(显著特点)
2)第二性征:
与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和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有关
功能变化:
神经系统、心脏、肺等器官功能明显增强
生理变化:
1)现象:
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
2)月经:
与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
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
2.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1)独立意识增强与依赖性并存 2)内心日益复杂,不愿与人交流 3)先疏远、后依恋异性
3、青春期的卫生:
心理卫生:
集中精力,努力学习
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
蛋白质:
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参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
能源物质 脂肪:
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人体内;
糖类:
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水:
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非能源物质 无机盐:
含量不多,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
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维生素:
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
无机盐的作用:
营养物质
主要作用
蛋白质
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糖类
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脂肪
备用的能源物质,在体内储存
维生素
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水
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无机盐
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无机盐的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含钙的无机盐
佝偻病(儿童)、骨质疏松症(中老年人)
含磷的无机盐
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
含铁的无机盐
缺铁性贫血
含碘的无机盐
地方性甲状腺肿、智力障碍
含锌的无机盐
生长发育不良
维生素的作用:
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患病。
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维生素A
夜盲症
肝脏、鱼肝油、胡萝卜、玉米
维生素B1
神经炎,脚气病
谷类种皮、豆类等
维生素C
坏血病
水果、蔬菜
维生素D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肝脏、黄蛋、鱼肝油
二、消化和吸收
1)探究试验: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见书P27—28)
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
2)消化系统的组成
包括:
消化道和消化腺
口腔:
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初步消化淀粉
咽:
食物与气体的共同通道(消化道与呼吸道在这交汇)
食道:
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消化道胃:
(1)胃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
(2)胃腺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
(1)起始部分叫十二指肠,肝脏分泌的胆汁与胰腺分泌的胰液由此流入小肠
(2)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3)通过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大肠:
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
粪便由此排出
唾液腺:
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
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位于消化道外
消化腺 胰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胃腺:
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肠腺:
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胆汁、胰液、肠液最终流到小肠中,在小肠中完成消化
3)、小肠的结构特点: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有多种消化酶
利于消化的特点长,5-6米,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内表面具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利于吸收的特点
绒毛内有毛细血管,管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4)、食物的消化:
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胆汁的乳化作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
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唾液淀粉酶 (肠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
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胃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
蛋白质
氨基酸
胆汁 (肠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
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5)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
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与其结构有关):
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肠:
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三、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 每日三餐,按时进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1)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2)人每天摄入最多的应该是米、面等主食,其次是蔬菜、水果,摄入量最少的是脂肪食品;
(3)人在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取应当分别占30%、40%、30%。
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
3)食品安全 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热煮熟
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
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一、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道的组成:
呼吸道:
鼻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呼吸系统 作用: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肺:
气体交换的场所
鼻内生有鼻毛:
清洁空气;鼻腔内有黏膜,可分泌黏液:
清洁和湿润空气;鼻腔内的毛细血管-:
温暖空气。
痰的形成:
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有纤毛,能不停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
2)、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1)位置:
胸腔内,左右各一
(2)结构:
由无数个肺泡构成,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
气体交换
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原理:
通过呼吸运动)
(1)吸气时各部状态:
膈肌收缩,肋骨间肌肉收缩,膈顶部位置下降,胸廓上下、左右径增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压大于肺内气压,于是气体被吸入。
(2)呼气时各部状态:
膈肌舒张,肋骨间肌肉舒张,膈顶部位置上升,胸廓上下、左右径减小,胸腔容积减小,肺收缩,肺内气压增大,外界气压小于肺内气压,于是气体被呼出。
呼吸运动
肋间肌
和膈肌膈顶
胸腔
容积
肺
肺内气压
外界气体
吸气
收缩下降
扩大
扩张
降低,低于外界气压
吸入
呼气
舒张上升
缩小
收缩
增大,高于外界气压
呼出
2)体内的气体交换:
(1)原理:
气体的扩散作用
氧 气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肺泡 血液
二氧化碳
结果:
静脉血 动脉血
氧 气
(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血液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结果:
动脉血 静脉血
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1).肺泡数目多;
(2).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3).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
三、人体内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利用。
1.细胞中的呼吸作用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2.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3、呼吸全过程包括四个环节: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
(2)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4)组织处的气体交换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 成分:
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种类
形态特点
体积
细胞核
功能
病症
红细胞
两面凹的圆盘状
小
无
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低贫血
白细胞
圆球形
最大
有
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作用
高发炎
血小板
形态不规则
很小
无
止血和加速凝血
红细胞数量最多
血红蛋白:
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特性:
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液的功能:
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实验: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图片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二、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血压高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较深或较浅,“青筋”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血流速度慢,血压低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2)毛细血管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
(1)它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2)它的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3)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4)血流速度最慢。
3).三种血管比较:
(血液的流动总是从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流动)
4).通常我们输液时针刺入的是静脉。
三、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课本61页图)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心壁:
由心肌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壁右心室壁厚。
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因为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至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长。
有四个腔:
左心室 主动脉
右心房 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 肺动脉
左心房 肺静脉
瓣膜:
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心房 心室 动脉)
心脏的功能:
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能强有力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循环流动。
**心房、心室与瓣膜的活动关系:
(课本62页图39)
2) 血液循环(课本63页图)
(1)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
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管道中的循环流动。
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
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身体各处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毛细血管
---------------------------------------------------------------------------------------
肺循环:
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的毛细血管 肺动脉 右心室
冠脉循环:
体循环的一个分支,为心脏本身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
体循环
肺循环
起点
左心室
右心室
终点
右心房
左心房
血液变化
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功能
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养料,把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氧气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联系
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进行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2)出血的初步护理:
毛细血管出血:
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动脉出血:
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压迫止血;
静脉出血:
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压迫止血。
四输血与血量
1、血量:
占体重的7-8%
人体失血1200ml-1500ml时可危及生命
人体失血800ml-1000ml时头晕、眼发黑、心跳加速、出冷汗。
人体失血400ml以下,2-3周可以得到补充而恢复。
2、输血:
血型:
A型、B型、AB型、O型
1)安全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2)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可缓慢输入少量的O型血,AB型的人,可以接受少量的O型、A型或B
型血。
3)成分输血:
“缺什么输什么”如:
贫血患者,最好输浓缩的红细胞;大面积烧伤患者,最好输血浆,出现流血不止者,最好输浓缩的血小板。
,
3.倡导无偿献血
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每次献血量为200—300毫升。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排泄
概念:
人体将的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
1)皮肤:
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
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统:
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区别于:
排遗:
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
形成尿液的场所
输尿管
膀胱 排尿的通道,膀胱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
尿道
肾脏,左右各一个,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课本73页图44)
肾小球:
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单位 肾小囊:
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
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肾小管:
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三、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血液
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如:
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可以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
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形成尿液。
3.*区别:
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浆(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原尿(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和尿液(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
4.原尿中有葡萄糖,而尿液中没有葡萄糖,是因为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
5.原尿中尿素含量为0.03%,而尿液中尿素含量为1.8%,原因是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的水,尿素没有被重吸收,所以尿素含量升高。
6.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80升而排出的尿液约1.5升。
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四、尿的排出
1)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 膀胱(暂时储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2)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主要是因为膀胱能暂时储存尿液
五、排尿的意义
1)排出废物
2)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3)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
第六章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的组成
各部分的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脑
大脑
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
小脑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有专门的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脊髓
反射和传导功能,它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主要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和肌肉里,传导神经冲动
脊神经
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传导神经冲动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结构 细胞体
突起 轴突:
一条,长而分支少传出信息
树突:
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接受信息
长的突起 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
髓鞘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 神经
2)功能:
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二.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图片见书P79)
角膜:
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外膜 巩膜:
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
中膜的前部,有色素,中央是瞳孔,通光,虹膜收缩可调节瞳孔的大小
中膜
脉络膜:
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内膜:
视网膜,上有大量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内容物晶状体:
像双凸透镜,曲度可以调节,使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玻璃体:
透明胶状物质
1)视觉的形成:
(1)成像:
光线
角膜 瞳孔 晶状体 玻璃体 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
(2)形成视觉:
经折光 沿着视神经传导
外界光线 在视网膜上成像,感光细胞产生兴奋,产生神经冲动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形成视觉
2)眼的卫生保健:
三要四不看
近视:
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
戴凹透镜
远视:
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
戴凸透镜
2.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 耳郭 收集、传导声波
外耳道
鼓膜:
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1)中耳 鼓室:
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听小骨:
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半规管
内耳 前庭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耳蜗:
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声音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
沿外耳道 沿着听小骨传导 沿着听觉神经
声波 鼓膜(产生振动) 耳蜗(产生神经冲动) 大脑的听觉中枢
(形成听觉)
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的概念:
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区别于:
应激性
2.膝跳反射的实验:
P91
扣击部位:
膝盖下位的韧带
现象:
小腿以膝盖为轴,突然跳起来
感受器:
股四头肌及肌腱内的感觉神经末梢
效应器:
股四头肌及其内的运动神经末梢
神经中枢:
脊髓灰质内的膝跳反射中枢
3.反射弧的概念:
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一 下册 生物 知识点 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