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合肥庐剧院发展调研报告.docx
- 文档编号:9135858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4.82KB
对于合肥庐剧院发展调研报告.docx
《对于合肥庐剧院发展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于合肥庐剧院发展调研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于合肥庐剧院发展调研报告
对于合肥庐剧院发展调研报告
—1—
关于合肥庐剧院发展的调研报告
合肥市省人大代表第一小组
一、基本情况合肥市庐剧院的前身是原安徽省庐剧团,成立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我省第一家省级国营剧团。
建国初期安徽的戏剧改革,就是从庐剧国营拉开序幕,并且在华东地区产生积极影响。
庐剧从业人员曾经为安徽的戏剧繁荣做出过应有的贡献。
1969年“文革”期间为了抓“革命样板戏”演出,省直文艺战线革委会将省庐剧团与原隶属合肥市的省京剧团置换,改隶合肥市,20__3年更名“合肥市庐剧院”,20__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1年元月改事业编制为国有企业,隶属市演艺公司至今。
合肥市庐剧院在改制之前有事业编制95名,连同聘用人员,实际有110人左右(最多时接近130人)。
2021年体制改革后,目前在职(聘任)仅演职员47人。
其中,除了少数几位乐队员和管理人员外,全部是演员。
二、创作演出情况改制以后,在合肥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文广集团等
—1—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庐剧院实行传承庐剧传统剧目与创作庐剧剧目并举,搞好城市演出与搞好基层演出并举的策略。
一方面加强青年演员对庐剧传统剧目的排练演出,如:
经典小戏、折戏《借罗衣》《讨学钱》《观画》等,大型代表剧目《休丁香》《秦雪梅》《双锁柜》等。
另一方面,大力创作反映时代精神,讴歌祖国,颂扬人民英雄的主旋律戏剧作品。
如:
反映农民工二代创业生活的,大型都市庐剧《荠菜花》,反映合肥抗日斗争的大型庐剧《东门破》,反映大别山区革命斗争题材的《等不到今生等来世》,以庐剧舞台剧《妈妈》为基础的庐剧电影《啊妈妈》等,复排了庐剧《江姐》和《梁祝》,根据含弓戏《刘二姑吵嫁》重新整理,创作演出了庐剧《小妹儿吵嫁》等。
还先后创作排练了多出小型剧目。
如《赵奢收赋》、《得失之间》、《三嫂告状》、《李大脚传奇》等。
以及参加中宣部文化部主办的20__年新年戏曲晚会。
在这些剧目的排练演出过程中,不仅庐剧院的年轻演职员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也丰富了戏剧演出市场,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
这些剧目除了在合肥市的剧院和基层演出,还参加省艺术节和各类汇演,获得了各类奖项,得到了观众和专家的较高评价。
他们先后去了香港、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海、武汉、呼和浩特、绍兴、张家港、太原、郑州和省内的铜陵、阜阳等地演出,社会反响积极。
也因为多次的巡演,让全国更多的观众了解合肥,了解“庐剧”的艺术特色。
他们还在无固定演出场所的情况下,积极开发新平台,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在安徽名人馆、天仙
—1—配大舞台、徽京剧院小剧场等场所演出。
他们的努力让更多的观众认识了“合肥庐剧”这张文化名片。
三、存在的问题1.建制不全。
合肥市于2021年初实施文化体制改革,庐剧院原属事业一类编制改为国有企业。
凡年满50岁或工龄满30年可以享受事业编制待遇退休。
这样,庐剧院的中老年骨干力量就一次性退出。
戏剧的排练和演出,是多部门协同配合的艺术创作过程。
目前庐剧院的状况是:
(1)没有导演、作曲、舞美设计、灯光设计等主创人员。
(2)乐队的弦乐、管乐、打击乐配置严重不全。
(3)没有服装、化妆、道具、音效、布景制作等演出专职人员。
(4)戏曲演员的行当不全,年龄结构单一,缺少老年和中年演员的传帮带。
一些年来庐剧的新剧(节)目创作,除了剧院青年演员参与外,其余从主创人员到乐队、舞台制作以及演出操作,都要花重金外请、外聘。
聘请兄弟剧种演员担任较为重要的角色,也时有发生。
这样,庐剧的原创能力和演出质量、艺术水准都严重危机。
2.人才流失严重。
庐剧院年富力强、中年以上演职员在艺术上最成熟的时候全部离岗,使庐剧院的骨干力量及表演艺术优势散失殆尽,优秀传统和技艺失传,新生代无人示范。
目前,合肥市1993—1997年委托培养的40名庐剧演员,改制以来相继离开,现仅剩7人还在坚守;20__7—20__年合肥市委培的39名庐剧演员,毕业后已有11人离开,另有2人在中国戏
—1—曲学院导演系深造。
3.发展压力大。
庐剧院一直是庐剧的领军院团,改制以后市场压力大,无暇顾及剧院乃至剧种的长远发展。
特别是庐剧剧种本身即有西、中、东路,流行区域较大。
音乐、语言特色的差异和融合,新剧目创作甚至剧种改革和发展的走向等,都需要由领军院团牵头,进行研究、探讨和规划。
也需要在艺术创作上做出示范。
目前,庐剧院很难有精力和能力来对这些带根本性的问题给以关注。
4.人员思想波动大。
多方面因素形成现有人员思想不稳定。
5.缺少固定场所。
没有固定的演出、排练场所,就难以留住基本观众,久而久之,就会危及庐剧生存。
何况,演员的基训和排练是必不可少的提高队伍素质和加强管理的基本手段。
6.研究传承进展缓慢。
对庐剧传统剧目的研究、整理、传承进展缓慢,随着时间的流逝,一批庐剧老艺术家相继离世,庐剧很多宝贵的遗产已经无法得到继承和传承。
四、原因分析^p1.缺少政府支持。
2021年文化体制改革没有从“非遗”保护的角度,给予庐剧长久生存的关照。
把庐剧院的基本建制彻底打散,剩下单一的青年演员队伍,难以经受任何挫折,随时都有解体的风险。
同时期,浙江、江苏、湖北、陕西等省市用各种形式保留了“非遗”剧种的公益性属性,为剧种保护人才预留空间,更在剧
—1—院建制和硬件设施上给予加强和扶持。
2.演员待遇低。
改制以后,青年演员的危机感加重,看不到事业发展的前景。
加之,基层演出任务长期繁重,待遇偏低。
3.缺少传承举措。
政府和领导部门的扶持力度虽然逐年都有增加,但经费大多用于应对市场,对剧种传承的根本性问题帮扶到位的较少。
例如健全机制,留住人才,完善保护措施以及建设演出、排练、基训综合设施等,迟迟难以落实。
五、建议1.出台地方保护条例。
传统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落实保护、传承、发展的总体思路。
实践证明,把传统戏曲推向市场,带来的生存困难和问题是多方面的。
因此,要从体制和机制上完善对传统戏曲院团的保护。
虽然已经有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各地理解和执行的力度悬殊很大。
所以,最好能够从地方立法的层面考虑,例如,多年前苏州市即已出台“昆曲保护条例”,合肥市文化界也曾连续两届在市政协会议上提案,建议合肥市人大研究出台《庐剧艺术保护和发展条例》,后来,不了了之。
因此,建议省人大在合适的时候,能够推动安徽主要戏曲剧种的地方立法保护工作,让传统戏曲抢救和保护有更为明晰的可靠保障。
2.建立发展扶持措施。
我省是戏曲大省,省里领导部门扶持地方戏曲的措施,应该向传承和发展困难较多的剧种倾斜。
真正让戏曲园地万紫千红,呈现戏曲繁荣的大好局面。
—1—3.保障戏曲人才发展。
体制保障是重要环节。
事业编制是使传承人才安心的“定心丸”。
环顾周边省市,昆曲、越剧、秦腔、婺剧等自不待言,淮剧、瓯剧、汉剧等诸多剧种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时候,都保留了事业编制。
合肥市委宣传部曾组织调研组赴淮阴市调研了淮剧的体改情况,淮剧团在体改的时候将近60人,保留了60名事业指标,近年招录和聘用人员,每年向市政府申报,也都享受事业待遇。
体制改革是需要不断完善的,庐剧院希望解决庐剧的部分事业指标,以便留住庐剧传承发展的骨干力量。
但是,事业指标撤销时雷厉风行,若想部分恢复,虽然合肥市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较为关心和支持,仍然有许多困难。
4.建立专业固定场所。
20__年,合肥市政府第六次常务会议曾有决意,建设“庐剧艺术传承中心”。
庐剧院希望尽快落实这一决议精神,以现有人员为基础,然后通过招聘、委培等逐步恢复建制,健全机制。
并完善庐剧院基础设施建设,让庐剧有固定的活动场所。
5.设立扶持专门经费。
我们感觉,改善传统戏曲剧种的濒危状况,除了体制、机制和演出设施等带根本性的扶持外,定期培养传承人才和持续的经费供给也至关重要。
—1—
关于互联网全产业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合肥市省人大代表第二小组
20__年,回顾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短视频的兴起,网络游戏的风靡,共享经济的渐趋冷静,人工智能的日渐火热,小米、映客等多家互联网公司上市……互联网产业依旧以平稳向好的态势快速发展。
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更是八次提到了互联网,报告也明确了新时代互联网发展的三大任务。
值此,安徽省十二届人大代表合肥合肥团第二小组通过对经济发达省份的调研和分析^p,并以“浙江互联网全产业链发展”为例,并对此次调研工作做了以下总结和分析^p。
下面为具体报告内容:
一、互联网行业发展对全省GDP贡献率大幅提升,并呈现良性发展势头以浙江为例,从今年5月份《浙江省互联网发展报告20__》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__年,浙江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5547.7亿元,同比增长13.1,对全省GDP的贡献率达到17.5。
电子商务总体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全省累计实现网络零售16718.8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居民网络消费
—1—8470.5亿元,比上年增长25.0。
获得如此势头的根在于,一,政府非常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网络覆盖和保障,电子信息建设、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专利等建设上均有较好的投入和支持保障;二、互联网便民惠民改革成效明显,在住房、医疗、教育、交通、文旅、养老等各领域均实现深度应用,省市县三级办事事项“最多跑一次”,“一证通办”民生事项覆盖全省63.64,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三、发展环境优势吸引大批人才流入,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基石。
四、网络安全管治体系不断调整和完善,为互联网发展保驾护航。
二、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意识与行动齐头并进,加快了产业融合的步调,获得明显成效浙江省作为全国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农村电商、制造业数字化等互联网产业发展领先省份,本身就具备很好的互联网发展氛围,自20__年将“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推动智慧应用”作为“一号工程”提出以来,数字经济为整个杭州乃至整个浙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
除了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经济企业,带动着浙江数字经济走向世界的同时,20__年,以实施浙江“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契机,浙江省还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慧物流、数字内容等新技术和新业态。
各大企业立足“大创平台+产业平台”双路径,优化整合资,聚焦互联网产业链服务,
—1—通过升级移商生态圈连接更多传统行业,这项举措作为浙江中小企业规划的重要方针,不仅带来了企业互联网转型的踊跃性,也使很多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看到了大数据红利带来的影响。
截止目前,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始终保持在两位数增长,数字经济正日益成为引领浙江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
三、良好的互联网发展环境,对人才的“吸附力”越来越大来自《浙江省互联网发展报告20__》数据显示,浙江省互联网上市企业数量占全国9.2的杭州,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第一,是“北上广深”数字经济人才流出的第一目的地。
猎聘网在大会发布《中国互联网人才发展白皮书》,通过千万级大数据样本分析^p:
杭州的互联网人才紧缺程度位居全国第一,超过北上广深;而同时,互联网工程师这个群体,在杭州的幸福感是最强的,幸福指数远超国内其他城市。
从20__年1月到20__年9月,在全国各行业的人才净流入率方面,互联网行业排名第一。
在对1000余名杭州互联网人的问卷调研中,对于“选择杭州的原因”,排名第一的原因是“互联网行业发展充分,机会多”,这表明互联网既能引才、又能留住人才,已经成为公众接受度非常高的一项职业。
与此同时,在全国互联网行业人才净流入率的城市排名中,杭州仍旧排名第一。
近年来,浙江也一直着力打造数字核心技术引领高地、数字
—1—科创平台集聚高地、数字创新企业发展高地和高端数字人才集聚高地,突出杭州、宁波的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其他地区数字科技的创新应用;打造集金融科技、网络金融安全、网络金融产业、移动支付等于一体的新兴金融中心,一直致力于加快形成以“一湾、一城、一省、多区”为框架的建设格局。
搭好了“巢穴”才能吸引更多的“凤凰”落枝扎根。
四、互联网全产业链发展中的问题以及给我省互联网发展提供的借鉴经验作为互联网大省,浙江在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等诸多领域已形成独特竞争优势,且不乏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旗舰。
但面对尚未减退的经济下行压力",互联网+"仍被寄予厚望,互联网+产业化转型推进过程依然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才紧缺也依然是这个互联网大省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另外,浙江虽然消费领域数字化转型走在国际前列,但经济领域的数字化转型相对滞后。
投融资在数字经济中发展中是非常关键的要素,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的投融资环境任务也非常紧迫。
我省自实施的《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以来,高度重视发展互联网经济,大力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但与浙江相比,我省在互联网发展仍需付诸更多的努力,无论是在经济贡献、推进互联网+企业转型融合,还是在互联网普及率、信息化基础建设、人才引进、龙头互联网企业扶持以及网络安全保障等方面,与浙江仍存
—1—在差距。
浙江在互联网+产业转型上的很多政策及实施办法,也为我省提供很多优秀的经验。
在资融合和人才培养上,要积极发挥安徽网联会、合肥互联网协会等在创新交流上的作用,为我省互联网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1—
关于我省民办基础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合肥市省人大代表第三小组
为进一步推进我省民办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针对我省民办教育发展的现状,20__年9月26日至9月27日,在肥省人大代表第三小组对省民办基础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调研采取收集资料、实地调研、召开汇报座谈会等方式,通过对合肥市寿春中学、合肥中加学校、六安金安高级中学等民办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分别听取了合肥市教育局和六安市关于民办教育发展的情况汇报。
根据调研情况形成专题报告: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坚持支持与规范并重,全省民办教育发展呈现出规模效益与质量特色并进的良好态势。
截至20__年底,全省民办学校6525所,占全省学校总数的31.5;在校生274.3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2.9;专任教师13.64万人,占全省专任教师总数的20.4。
民办技工院校15所,占全省技工院校总数的18.5;在校生3.4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6.4;专任教师1290人,占全省专任教师总数的14.3;民办职业培训机构990所,在职教职工10297人,开展社会化培训29.9万人。
民办教育
—1—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办学格局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覆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包含学历教育到技能培训各类型,丰富多样、活力迸发的生动局面,不仅扩大了教育资供给,满足了人民群众选择性教育需求,更有力助推了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成为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力。
一、我省民办教育发展情况
(一)已做顶层设计。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办教育发展,切实加强对民办教育工作的领导。
凡属民办教育领域的重大政策都经省委常委会会议、省委深改委会议或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建立了全省民办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推进民办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将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发展优质民办教育作为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注重质量导向。
省政府通过强化督查、考核等方式督促各地政府切实履行政府办好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要求各地新设的民办学校必须是优质资,引导民办学校调整定位,从满足补充性需求为主转向满足选择性需求为主,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
(三)积极引导支持。
一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鼓励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安徽省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大力发展民营
—1—经济的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在资金、项目、审批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民办学校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有效提升了社会资本办学积极性。
如合肥市把民办教育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总体发展规划,落实公办民办学校在土地供应、建设方面的税费、管理层培训、教师职称评定、评先评优、学费减免、贫困生资助等方面同等待遇。
修订《合肥市民办学校年度检查办法》、《合肥市民办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办法》,《合肥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和管理办法》、《合肥市民办幼儿园年检办法》等文件,加强民办学校过程性管理制度建设。
二是支持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都明确提出保障民办教师权益,鼓励公办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民办高校教师职称按标准评审,不受指标限制,民办高校教师培训、科研项目申报均与公办高校教师一视同仁。
三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十三五”以来,省财政通过专项划拨、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助学贷款、奖助学金等形式共投入资金近46亿元,为民办学校内涵建设提供了财力支撑。
此外,从2021年起,合肥市还设立了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每年3600万,对民办学校给予奖补,累计近3亿元。
市财政从20__年开始对全市幼儿园设立发展专项资金,累计投入5亿多元。
该市为扩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覆盖面,仅20__年市财政就就投入5100万,受惠
—1—幼儿达8.5万人次。
四是落实办学自主权。
保障民办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拓宽民办学校办学筹资渠道,开展放开营利性民办学校收费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收费自主定价等试点工作。
(四)强化管理和服务。
一是依法开展年检。
不断优化年检指标体系,规范年检工作流程,强化年检结果激励约束作用,让年检长牙、带电,成为“探照灯”“指挥棒”。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学条件、法人财产权落实、资产财务管理等作为年检的关键指标,在年检中开展审计试点。
二是加大信息公开力度。
建立民办学校办学许可、办学水平评估、财务资产管理、广告备案和信息公开等制度,在全省统一公布年度具有招生资格的民办学历教育学校和非学历教育机构,保障社会对民办教育的知情权、监督权。
三是开展专项整治。
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启动无证办学清理整顿工作,对违规招生等违规办学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四是推进放管服改革。
如《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下放承接工作的通知》精神,下发《关于明确市县两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民办高中阶段学校管理职责的通知》(合教[20__]141号),实施民办教育管理权限下放,除市区民办高中阶段学校外,其他民办教育机构全部下划到所在辖地的县(市)区,明确县(市)教育主管部门对民办高中阶段学校设立、变更等行政审批、备案事项和权限,以及学校年检、安全管理、督导考核、评先评优等日常管理工作。
进一步强化民办学校
—1—属地管理原则,让民办教育看得见、管得着、管得好。
二、我省在民办教育推行分类管理改革中的一些做法国家民办教育新法新政出台以后,我省按照中央要求扎实做好新法新政贯彻落实工作,实现了全省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改革平稳有序推进。
(一)加强学习宣传,凝聚改革共识。
通过解读、培训、专家访谈等多种形式,对新法新政进行宣传,引导行政管理部门充分认识到新法新政是中央关于民办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顶层设计,符合教育发展规律,有利于破解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引导广大举办者充分认识到新法新政从根本上保护其合法权益,旨在让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清清白白地获得政府支持,营利性民办教育坦坦荡荡地获取经济利益。
最大限度地引导全省民办教育工作者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强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制定配套文件,落实新法新政。
以分类管理改革为契机,坚持支持与规范并重,系统梳理应该出台的配套法规和政策,坚持先总后分和成熟一个、出台一个的原则,以“1+_”的形式印发实施,确保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积极稳妥、便于操作,最大程度地减少分类改革的制度性成本。
在全国各省(区、市)中率先出台了《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了《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制定了关于开展和推进放开民办教育收费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放开收费试点范围已扩大到全省民办高校、
—1—民办中职学校、民办技工院校;出台了我省《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办法》和《关于加强民办教育监督管理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试行)》;启动了《安徽省民办教育促进条例》立法程序,省人大常委会已经就《促进条例》开展了立法调研。
(三)强化督查考核,压实市县责任。
国务院《若干意见》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稳步推进,抓紧制定出台符合地方实际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措施。
我省在积极推动省级层面新法新政贯彻落实的同时,努力督促市、县政府履行职责,近几年省政府在对各市政府的目标考核中,都把贯彻落实民办教育新法新政及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情况纳入了考核范围。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与分类管理改革相配套的税收、财政等政策尚未出台。
《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关于税收的规定与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__4〕39号)中的规定有差异,例如民办学校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大类型后,原有的税收政策还未进行相应修改,特别是对现有民办学校转设为营利性学校后的涉税问题(需要缴纳哪些税种、税率与税额如何确定等)如何处理尚未明确。
(二)是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监管政策缺失。
教育部等五部门已出台了《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但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监管缺少政策依据。
存在少数民办学校办学条件
—1—不完善,办学行为不规范。
如有的地区民办幼儿园教育比重过大,收费差别大,教学质量存在良莠不齐等现象。
(三)是现有民办学校退出时的补偿、奖励标准难确定。
现有民办学校选择为非营利性后退出办学时,按照出资者出资、取得合理回报情况、办学效益等因素确定补偿奖励标准。
但是各校发展历史、办学情况等不尽相同,依法依规确定各校的补偿、奖励标准难度大,风险大。
四、关于我省民办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党的领导。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民办学校党组织书记作用,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所有学校全面贯彻执行。
要加强对民办学校领导班子的指导,确保民办教育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
(二)加强监管、服务到位。
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调查研究,完善法规和制度建设,改善民办教育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行为。
在办学条件上通过购买服务、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与政策支持。
在办学行为上要诚实守信,依法规范;建立违规失信惩戒制度及第三方质量认证和评估制度。
充分发挥好年检和“双随机,一公开”日常监督作用,净化民办教育环境,维护师生、家长及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依据国家法律及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强我省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在民办和公办教育师资培训、晋级、职称评定上享有同等待遇,指导民办学校制定
—1—教师聘用和管理制度,合理解决教师的权益和权利,改善民办学校教师来渠道,保障民办教育质量再上新水平。
今年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改革的深化之年。
办好新时代的民办教育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指导民办学校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塑造品牌强校意识,注重引导和培育民办教育的内涵性、人文性、灵活性,进一步推动我省民办教育更好、更快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1—
关于社会化养老服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对于 合肥 剧院 发展 调研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