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复习要点.docx
- 文档编号:9135551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5.04KB
环境监测复习要点.docx
《环境监测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复习要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监测复习要点
环境监测复习要点
一、优先污染物
优先污染物一般是指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高、具有生物积累性、毒性较大的化学物质。
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
二、优先监测原则
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用来确定监测项目)
三、环境监测的要求
1、代表性
2、完整性
3、可比性
4、准确性
5、精密性
四、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
1、化学分析
2、仪器分析
五、基准物质
1、基准物质是指能用于直接配制或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称为基准物质或标准物质。
2、基准物质应符合的四个条件
(1)纯度高
(2)组成恒定
(3)性质稳定
(4)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
3、常用的基准物质:
主要有纯金属和纯化合物。
用于酸碱滴定的有:
十水合碳酸钠(Na2CO3.10H2O)、硼砂(Na2B4O7.10H2O)、草酸(H2C2O4.2H2O)、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等;
用于络合滴定的有:
金属锌、碳酸钙(CaCO3);
用于沉淀滴定的有:
硝酸银、氯化钠;
用于氧化还原滴定的有:
重铬酸钾(K2Cr2O7)、草酸(H2C2O4.2H2O)或草酸钠(Na2C2O4)、金属铜以及溴酸钾等。
六、标准溶液的配制
1、直接发
2、间接法(掌握那些用直接法配制,那些用间接法配制。
)
七、准确度
准确度是指分析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八、精密度
精密度是指几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
九、空白实验
空白实验(空白测定)是指除用水代替样品外,其他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均与样品测定相同的操作过程。
十、校准曲线
校准曲线是用于描述待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相应的测量仪器的响应量或其他指示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曲线。
十一、误差的分类
1、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
3、过失误差
十二、系统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克服方法
1、产生原因
(1)方法误差
(2)仪器误差
(3)试剂误差
(4)人员误差
(5)环境误差
2、克服方法
(1)校准仪器
(2)空白试验
(3)对照试验
(4)回收实验。
十三、随机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克服方法
1、产生原因
(1)偶然因素(室温,气压的微小变化);
(2)个人辩别能力(滴定管读数)
2、克服方法
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取其平均值,可以减少随机误差。
十四、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
1、化学性污染物
(1)无机无毒污染物;
(2)无机有毒污染物;
(3)有机无毒污染物(需氧有机污染物);
(4)有机有毒污染物;
(5)石油类污染物;
2、物理性污染物
3、生物性污染物
十五、水质指标
描述水质质量的参数就是水质指标。
十六、水质指标的分类
1、物理性水质指标;(温度、浊度、色度、臭、悬浮物、电导率、放射性。
)
2、化学性水质指标;
3、生物性水质指标。
十七、溶解氧(DO)
指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气。
十八、化学需氧量(COD)
指水样在一定条件下,氧化一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表示。
十九、河流监测断面的设置
1、背景断面
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完整水系污染程度。
2、对照断面
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
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1)设置目的:
了解流入某一区域(监测段)前的水质状况,提供这一水系区域本底值。
(2)设置方法:
(位于该区域所有污染源上游处,排污口上游100~500m处)
a.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
b.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或回流处
(3)断面数目:
一个河段区域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有主要支流时可酌情增加。
)
3、控制断面
为了解监测、评价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
(1)设置目的:
监测污染源对水质影响。
(2)设置方法:
(设置在主要排污口下游,污水与河水基本混匀处)根据主要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河水流量和河道水力学特征确定。
一般设置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
因为在排污口下游500m横断面上的1/2宽度处重金属浓度一般出现高峰值。
对特殊要求的地区,如水产资源区、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与水源有关的地方病发病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球化学异常区等的河段上也应设置控制断面。
(3)断面数目:
多个。
根据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
4、削减断面
(1)设置目的:
了解经稀释扩散和自净后,河流水质情况。
(2)设置方法:
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处。
(左中右浓度差较小的断面。
小河流视具体情况)
(3)断面数目:
1个。
二十、采样点的设置
1.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废水排放口设置采样测定第一类污染物。
2.工厂废水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采样测定第二类污染物。
3、已有废水处理设施的工厂,在处理设施的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
如需了解废水处理效果,还要在处理设施进水口和出水口同时设采样点。
4、在排污渠道上,采样点应设在渠道较直、水量稳定、上游没有污水汇入处。
5、某些第二类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尚不成熟,在总排污口处布点采样监测因干扰物质多而会影响监测结果。
这时,应将采样点移至车间排污口,按废水排放量的比例折算成总排污口废水中的浓度。
6、生活污水和医院污水采样点设在总排污口,对污水处理厂,应在进、出口分别设置采样点采样监测。
二十一、水污染源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1.监督性监测
地方环境监测站对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每年不少于1次,如被国家或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列为年度监测的重点排污单位,应增加到2次~4次。
因管理或执法的需要所进行的抽查性监测或企业的加密监测由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生活污水每年采样监测二次,春夏季各一次,医院污水每年采样监测4次,每季度一次。
2.企业自我监测
废水按生产周期和生产特点确定监测频率。
一般每个生产日至少3次。
排污单位为了确认自行监测的采样频次,应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的一个生产周期内进行加密监测。
周期在8h以内的,每小时采1次样;周期大于8h的,每2h采1次样,但每个生产周期采样次数不少于3次,采样的同时测定流量。
根据加密监测结果,绘制污水污染物排放曲线(浓度—时间,流量—时间,总量—时间),并与所掌握资料对照,如基本一致,即可据此确定企业自行监测的采样频次。
根据管理需要进行污染源调查性监测时,也按此频次采样。
二十二、地下水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1、背景井点每年采样1次。
2、全国重点基本站每年采样2次,丰、枯水期各1次。
3、地下水污染严重的控制井,每季度采样一次。
4、在以地下水作为生活饮用水源的地区每月采样一次。
5、专用监测井按设置目的与要求确定。
二十三、水样容器的材质要求
1、化学性质稳定;
2、不吸附欲测组分;
如:
玻璃吸附痕量金属(可装有机物、微生物);
塑料吸附有机质、磷酸盐和油类(可装金属、无机物、放射性)。
3、易清洗并可反复使用;
4、大小和形状适宜、材料易得且成本较低,并能严密封口易于开启。
二十四、水样的类型
1、瞬时水样(随时、随地、随机)
2.混合水样
3.综合水样
二十五、废水样品的类型
1、瞬时废水样
2、平均废水样
3、单独废水样
二十六、流量的测量方法
1、流速仪法
2、浮标法
3、溢流堰法
4、容积法
二十七、水样变化的原因
1.生物作用:
细菌、藻类及其他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会消耗水样中的某些组分,产生一些新的组分,改变一些组分的性质,生物作用会对样品中待测的一些项目。
如溶解氧、二氧化碳、含氮化合物、磷及硅等的含量及浓度产生影响。
2.化学作用:
水样各组分间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了某些组分的含量与性质。
例如溶解氧或空气中的氧能使二价铁、硫化物等氧化,聚合物可能解聚,单体化合物也有可能聚合。
3.物理作用:
光照、温度、静置或振动,敞露或密封等保存条件及容器材质都会影响水样的性质。
如温度升高或强振动会使得一些物质如氧、氰化物及汞等挥发;长期静置会使A1(OH)3,CaCO3及Mg3(PO4)2等沉淀。
二十八、水样的保存方法
1、将水样充满容器至溢流并封闭。
2、冷藏。
(2-5℃)
3、冷冻。
(-20℃)
4、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
5、水样的过滤或离心分离。
二十九、挥发分离法
挥发分离法是基于某些污染组分挥发度大,或者将欲测组分转变成易挥发物质,然后用惰性气体带出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三十、蒸馏法
蒸馏法是利用水样中各污染组分具有不同的沸点而使其彼此分离的方法。
三十一、萃取法
溶剂萃取法是基于被分离组分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把被分离组分从一种液相(如水相)转移到另一种液相(如有机相),进行组分的分离和富集的一种方法。
三十二、空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
1、气态污染物;
2、气溶胶污染物(粒子状态污染物)。
三十三、总悬浮颗粒物(简称TSP)
按我国现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规定,一般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0μm的液体或固体微粒。
其中,直径在10μm以下的微粒,称为可吸入微粒,有时也叫飘尘,简称PM10。
三十四、空气标准体积的计算
V0——标准状况下采样体积,L;
Vt——在温度为t(℃),大气压力为P时的采样体积,L;
t——采样现场的温度,℃;
P——采样现场的大气压力,Pa。
例:
已知现场监测时气温为32℃,气压为100.6kPa,TSP采样流量是100L/min,采样时间为90min,试计算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
解:
现场监测TSP的采样体积是:
Vt=100×90=9000L
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为:
三十五、布设采样站(点)的原则和要求
1、在监测区域的高中低三种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均需设置采样点。
2、在污染源集中主导风向明显时,污染源下风向作为主要监测范围,上风向布设少量点作为对照。
3、工业密集或污染物超标地区,可增加采样点,郊区、农村或污染物浓度低,可减少样点。
4、采样点周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不大于30°。
测点周围无局部污染源,避开树木及吸附能力强的建筑物。
5、各采样点的设置条件要尽可能一致,使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
6、采样点高度(视监测目的而定):
如研究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采样口应在离地面1.5-2米处(即人的呼吸带)。
三十六、采样站(点)布设方法
1、功能区布点法
适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
方法:
按功能区划分来布点,根据具体污染情况(在污染集中的工业区和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可多设点)和人力物力等实际条件在各功能区设置采样点。
功能区:
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和居住混合区、交通稠密区、清洁区等。
2、网格布点法
适用于有多个污染源,且污染源分布均匀的地区。
方法:
将监测区域划分成若干均匀网状方格,采样点设在方格中心或直线交点处。
网格大小视污染源强度及人力物力等实际情况而定。
另下风向可多设采样点。
3、同心圆布点法
适用于多个污染源构成污染群,大污染源较集中的地区。
方法:
以污染群中心为圆心画若干同心圆,从圆心作若干条放射线,将放射线与圆周的交点作为采样点。
如:
同心圆半径分别取4、10、20、40(千米),从里向外各圆周上设:
4、8、8、4个采样点。
不同圆周上的采样点数目不一定相等或均匀分布。
4、扇形布点法
适用于孤立的高架点源,主导风向明显的地区。
方法:
以点源所在位置为顶点,主要风向为轴线,在下风向地面是划出一个扇形区作为布点范围。
扇形角度:
45-90度,10-20度设一条线
每条弧线上设3-4个采样点,且每条弧线不宜等距离划分。
必须要根据污染物的扩散规律,找到污染物浓度最高的点位(主要与源高、气象条件和地面状况有关)。
5、平行布点法
适用于公路等线性污染源。
方法:
距离公路两侧1米左右设置采样点,然后在距公路100米左右的距离设点与前面对照。
三十七、环境空气采样方法
1、直接采样法
(1)条件:
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监测方法灵敏度高,表达的是瞬时浓度。
(2)常用的采样容器:
a、注射器采样:
当天分析
b、塑料袋采样:
聚四氟乙烯袋、聚乙烯袋、聚酯袋,尽快分析
c、采气管采样:
100-500ml管式玻璃容器
d、真空瓶采样:
瓶内压力小于1.33KPa
2、浓缩采样法
(1)条件:
被测组分低浓度,更具代表性,表达采样时段的平均浓度,但分析方法灵敏度不够高。
(2)常用的采样容器:
a、溶液吸收法
b、填充柱阻留法
c、滤料阻留法
d、低温冷凝法
e、静电沉降法
f、扩散法
g、自然积集法
三十八、采样仪器组成
1、收集器
2、流量计
3、采样动力
三十九、SO2的测定方法
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俗称对品红,简称PRA)分光光度法。
四十、实验室配试剂的计算
C1V1=C2V2
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错误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监测 复习 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