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的话》读书感悟作文范文10篇.docx
- 文档编号:9131775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2.47KB
《多余的话》读书感悟作文范文10篇.docx
《《多余的话》读书感悟作文范文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余的话》读书感悟作文范文10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多余的话》读书感悟作文范文10篇
《多余的话》读书感悟作文范文10篇
《多余的话》读书感悟范文一
刚刚看完瞿秋白的《多余的话》,感悟如下:
1、做学问的人,还是不要参与到政治中来为好。
什么层次的天分,就适合做什么层次的事情,不匹配,就可能产生遗憾或悲剧。
既然做学问的天赋高,其政治天分很可能就不高,最起码可能是大大低于其做学问的天分。
而一旦陷入政治,再想回头做自己喜欢的学问,可能就难了。
钱伟长、黄万里的个人悲剧就在于,他们做学问的天分,天下聊聊无几,他们的政治天分也许很高,但他们却自认为其政治天分与自己做学问的天分同样高,从而陷入政治而不拔,误了学问。
但不参与政治并不等同于不爱国,钱学森即是如此。
2、当社会处于大动荡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不论你是什么人,适合不适合搞政治,都将被卷入到政治中去。
瞿秋白就是这样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卷入到政治大潮之中,其他人也不例外。
3、“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匹夫”,在某些时候,可以指每一个人;但有时,在某些范畴内,却并非如此。
这“责”,也并不是每个人都一模一样。
4、瞿秋白对政治早已厌倦,对共产党在中国的胜利也早已失去信心,对共产主义也自认为并不真懂,但他相信共产主义,也绝不愿意对此背叛;这就是他的人品。
任何时候,任何时代,无论你有着什么样的理念与信仰,是参加共产党还是参加国民党,都无可非议,关键是你的人品如何。
77级里的某些地痞无赖,让我很是厌恶,不是因为他们的理念,而是因为他们的人品。
5、当时的共产党内,象瞿秋白那样对政治厌倦,对共产党在中国的胜利已失去信心的,应该很多很多,林彪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应该不是当时少数人的心态;由此更可见识到毛泽东之艰难毛泽东之伟大。
是毛泽东,给了他们坚持下去的勇气、给了他们奋斗的方向,带领他们走出迷茫走出艰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外一个胜利。
毛泽东的出现,是天佑中华之所为!
6、瞿秋白对政治早已厌倦,回头做学问亦不可能。
于是,生命对于他已毫无意义;他对死亡已毫无畏惧,甚至可能是充满向往。
但对死亡充满向往并非不留恋人生;临别人生,还孜孜不倦地向还要继续在人世的人们推荐应该看的书;而那最后的一句话“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
”,更让人回味无穷。
“活着真好”!
毕业30周年时,曾经希望自己能活得很长很长,因为,当时自己感觉,能参加毕业100周年活动,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而当我感觉77级里居然可能也有汉奸时,很是伤心,不是为自己,是为77级伤心;并由此对参加毕业100周年活动是否还有意义产生了怀疑。
曾经有同学说“老而不死为贼”,虽然我仍然感叹“活着真好”!
但此时的心态可能与瞿秋白那最后的心态已经越来越接近了吧。
7、蒋介石为什么要杀瞿秋白?
百思不得其解。
如果是毛泽东,应该会留其一命。
《多余的话》读书感悟范文二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读高中时学鲁迅的杂文,很为鲁迅“匕首与投枪”的杂文所折服。
那时同学议论,鲁迅的一些文章其实是瞿秋白写的,因为瞿秋白那时是党的领导人,以公开的名义不能在国民党稽查的刊物上发表,就以在党外的鲁迅的名义发表。
这些议论是否真实不说,但因了这杂文,对瞿秋白确是崇拜和敬仰的。
但说瞿秋白是“叛徒”,他在狱中写下的《多余的话》就是他向国民党的自首书。
那以后,瞿秋白成为我心中的一块阴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渐吹散了笼罩在瞿秋白身上的乌云,还其洁白之身,我心中这块阴影得以消除。
其实,对瞿秋白,中央早就有过肯定的评价。
1945年4月2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指出,“瞿秋白同志,是当时党内有威信的领导者之一,他在被打击以后,仍继续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主要是在文化方面),在1935年6月也英勇地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之下”,他的“无产阶级英雄气概,乃是永远值得我们纪念的”。
1955年6月18日,陆定一在瞿秋白遗骨迁葬仪式上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瞿秋白同志生平的报告》中说,“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和宣传家”,“瞿秋白同志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无限忠诚的战土。
他献身革命直到最后一息。
他的高贵品质和毕生功绩将活在人民的心里,永垂不朽!
”是那场可诅咒的“”颠倒了黑白。
结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开始审核浩劫中的冤假错案。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了“中纪委第八组”,负责对瞿秋白被捕就义的复查工作。
198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纪委《关于瞿秋白被捕就义情况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
瞿秋白被捕后“拒绝劝降”,“坚持了党的原则,保持了节操,显示了视死如归、从容就义的英雄气概。
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可歌可泣的革命先烈。
”1985年6月18日,中共中央举行《瞿秋白同志就义50周年纪念会》,中央政治局委员杨尚昆代表中共中央对瞿秋白作出了全面、科学、公正的评价:
“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中国的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人民也没有忘记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仅在1978年到1998年二十年间,发表的论文、资料达1200多篇;同期出版的瞿秋白文集、专集、选编、单篇计30种;瞿秋白研究专著、编著、译著、合著、论文集、回忆资料和普及读物计60种。
瞿秋白烈士拒绝敌人劝降、坚持革命操守的高贵品质,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毕生功绩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我以前没有读过《多余的话》。
但有时也想,这《多余的话》中怎么就成为判处瞿秋白政治死刑的判决书呢?
她真有“自首”之嫌吗?
最近我有时间和机会读了几遍。
读过之后,感动不已,以致心情多日不能平静。
特作文以记之。
《多余的话》读书感悟范文三
很久之前,就读过瞿秋白的遗作《多余的话》,近日重读此篇,不禁唏嘘不已。
许多人都认为,此文格调低沉婉转,瞿在文中所表达的是一种懊悔之情,懊悔自己当年参加了中共的政治活动,懊悔革命中断了自己的文学生涯,初读此文时我也持此种观点。
但是,如果仔细揣摩作者在文本中体现出的深意,不难看出瞿秋白在就义前所表现的另外一面——对革命理念的坚持和对自我的严格剖析。
这是本文所要分析的主要内容。
瞿秋白,他还有另一个名字——瞿霜,古语有云:
“女悲春,士悲秋”,他的名字似乎预示了他那悲剧的命运,也让后人从他的名字里凭空感知了些许悲凉。
从一个典型的江南书生成长为共产党的领袖,瞿秋白的一生也许称不上波澜壮阔,但却极富“戏剧性”,其中争议最大的可能要算是他的遗作——《多余的话》了。
对瞿秋白的历史问题,中共中央曾经进行了十年的调查,并于1964年10月作出了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但因为毛泽东的干预,瞿秋白与李秀成一样都被列为“晚节不终”的“叛徒”,直到1979年陈铁健《重评〈多余的话〉》在《历史研究》上公开发表,官方对瞿秋白的评价才峰回路转。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多余的话》都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罕见的自我剖析的标本,作者把自己理想主义的心路历程毫无保留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其真诚与坦率跃然纸上。
文章开始,作者称自己最初卷入革命洪流,而且“从一九二五年到一九三一年初,整整五年。
我居然当了中国共产党领袖之一,最后三年甚至仿佛是最主要的领袖”,这只是一个“历史的误会”,有人说,瞿秋白在文中表现的基调是颓废消极的,是一种对参加中共革命的懊悔,但是只要仔细分析文本就可以看出,他其实并不是觉得懊悔,而是一种马克思主义式的严格的自我剖析。
首先,他想要让自己文字能够保留下来,肯定要注意策略,即不能太强调自己所坚持的革命理念,否则国民党当局很可能会销毁他的手稿,但作者的巧妙之处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剖析自己的弱点,这样就显出了些许“颓废”,但却容易使国民党当局接受。
但是,即使在那些“颓废”的语言中,也可以看出他革命理念的坚持,他明确的写道:
“要说我已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也是不确的。
如果要同我谈起一切种种政治问题,我除开根据我那一点一知半解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推论以外,却又没有什麽别的方法。
”他对党和对生活是相当留恋的。
他在文中深情的呼唤着:
“永别了,亲爱的同志们!
”,文章的结尾更是意味深长:
“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
永别了”!
但是,文中更多的是一个革命者对自己的严格剖析。
他在文中鲜明的指出:
“文人”是中国中世纪的残余和“遗产”——一份很坏的遗产。
我相信,再过十年八年没有这一种知识分子了。
”的确,所谓“文人”正是无用的人物。
”,他对“文人”的批判占了很长的一节,而且贯穿全篇,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文人积习是持一种批评的态度的,而不是一种留恋,更不是一种“向往”,他对自己的文人气质感到非常不满,这在文中是很明显的事实。
瞿秋白因为自身的性格和身体的孱弱等原因,确实在文中流露出一种消沉的气息,但总体上看,他对这种消沉是不满意的,他在文中总结了自己一生的教训:
“从我的一生,也许可以得到一个教训:
要磨练自己,要有非常巨大的毅力,去克服一切种种“异己的”意识以至最微细的“异己的”情感,然后才能从“异己的”阶级里完全跳出来,而在无产阶级的革命队伍里站稳自己的脚步。
否则,不免是“捉住了老鸦在树上做窝”,不免是一出滑稽剧。
”
瞿秋白的消沉只是表明他最终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合格的革命者,而不是认为中国革命本身是错的,更不会为自己投身革命的选择而懊悔,他举了很多例子对自己进行严格的解剖,比如,他在文中说道:
“我却因为对组织尤其是军事非常不明了,也毫无兴趣,所以只发表一般政治主张,其余调遣人员和实行的具体计划等,就完全听组织部军事部去办。
”雾里看花的隔膜的感觉,使人觉得异常地苦闷、寂寞和孤独,很想仔细地亲切地尝试一下实际生活的味道。
譬如“中央苏区”的土地革命已经有三四年,农民的私人日常生活究竟有了怎样的具体变化?
他们究竟是怎样的感觉?
我曾经去考察过一两次。
一开口就没有“共同的语言”,而且自己也懒惰得很,所以终于一无所得。
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消沉的根源来自于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本身的不理解和无助。
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依靠力量是底层民众,但出身书香世家的瞿秋白虽然能够从书本上读懂一些马列主义的原理,但在面对工农和实际斗争时却显得手足无措。
另外可以作为佐证的是他的被捕之后的表现。
在被叛徒出卖到就义的将近3个月的时间内,瞿秋白没有出卖过同志,使敌人一无所获。
他在长篇笔供中,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和苏区,揭露了蒋军的烧杀“围剿”。
他身系囹圄,但坚持革命信念,还向看守他的一些官兵宣传革命道理。
在最后走向刑场的路上,他以微弱的声音唱《国际歌》、《红军歌》,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大概是多年养成的习惯,《国际歌》他是用纯熟的俄语唱的。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瞿秋白仍然是一个标准的革命者。
瞿秋白的一生是苦闷的,但他的苦闷是一个不合格的革命者的苦闷,他在长汀狱中写就的《卜算子》一词算是对自己一生的评价:
“寂寞此人间,且喜身无主。
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
花落知春残,一任风和雨。
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
”
《多余的话》读书感悟范文四
有两种喜爱,一种是由于对一个人产生了兴趣,然后找他的作品来读,后续甚至会爱上他的作品;另一种是不做任何准备就爱上一个人的作品,逐渐对这个人产生兴趣,然后故意去了解这个人,以后可能会很喜欢作者。
这两种喜欢的结果大致相同,第一可能是作者的人格与社会影响较大,第二种可能是作品相对于作者本人更具吸引力,对于我来说,瞿秋白和他的《多余的话》属于前者。
瞿秋白,一个形象好气质佳的政治家,文笔出众,在中共党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透过这些标签和一些史实,我渐渐对瞿秋白感兴趣起来,于是,找来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读了起来。
这本书以“多余的话”命名,并把多余的话系列作为开篇系列,不得不说,就我而言,我更愿意看到“多余的话”出现在书的最后,因为这一系列尽是对自己选择的这条道路的怀疑和否定,当我们有了这种先见时再去读他之前的一些作品,很难产生纯粹的信服感。
鲁迅和瞿秋白是好朋友。
如果瞿秋白不是政治家而是学者,那么他的影响可能不会低于鲁迅。
这是人们所知道的,这是人生道路选择的问题。
仔细追索的话,可能会想,瞿秋白在路上有点“逼上梁山”的感觉,他是被推着走,而不是发自内心的革命热血使然。
如果不是他资金短缺他就不会学俄文,如果不是俄文能手短缺,他不会被送到苏联,如果不是政治急于用他,也许是从未接触或被接触到马克思主义。
作为为数不多的研读者和宣传者,他是中国共产党的高位是自然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一定是适合这个职位,所以我们看到所以我们看到他的政治生涯中那份隐性的疲惫,多余的话中也已说明。
但是我们看到他的一生,也只是隐忍,勉强接受这一切,他没有说不,这就是性格中的软弱了,性格决定命运。
瞿秋白和王剑虹、杨之华的爱情很为人乐道,至于最初他是否和丁玲两情相悦、他为何在王剑虹去世没多久就和杨之华成婚我们已经无法得知,我们只能心里有一个自己的解释。
《多余的话》读书感悟范文五
抢在死神到来之前,瞿秋白完成了他的那篇《多余的话》。
正如他自己所说“光明和火焰从地心里钻出来的时候,难免要经过好几次的尝试,试探自己的道路,锻炼自己的力量”。
是啊,借助于自己手中的笔,秋白将自己深刻而又平静地剖析了一遍,势要在光明定论的背后,找到一点暗淡或阴暗的蛛丝马迹。
他自己是从旧文人走向革命的,他自己也说过旧文人今后将不会再有了。
于是,他以笔为刀,硬是将自己做为解剖的典型,将自己在新旧斗争中煎熬改造的过程,将自己在文学爱好与政治责任煎熬抉择的过程,如实的记录了下来。
他不但剖析了自己的灵魂,还在《多余的话》嘱托,死后请解刨他的身体,因为他是一个常年患肺病的人。
在他盘腿而坐,从容赴死的那一刻,已是高山仰止,当我们再看他解剖自己之时,他更是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
人们常说,作为党的领袖,应该是又红又专,彻底的鲜红,而他却坚持说:
不,我是一个多重色彩的人。
是啊,秋白是一个如白纸般的坦荡君子,本是柔弱书生,却凭着一腔热血与无限忠诚,肩挑起国家与民族的千斤重担。
这也许就是秋白初心的颜色吧,洁白的底色衬托着耀眼的殷红。
初心是什么颜色?
她是蘑菇云升空的烟白,是监狱墙壁上留下的埋葬反动派的誓言,从罗布泊到渣滓洞,数不清的无名英雄,默默牺牲,燃烧自己,当照亮国家和民族的前行之路时,却化作一阵烟白,本是英雄却甘于平凡,深藏功与名。
初心是什么颜色?
她是毛乌素沙漠里的阵阵碧涛,是三北防护林漫山的浓绿,从黄土高坡到三江源,多少黝黑铁汉,硬是凭着一锹一镐,智伏了肆虐的沙魔,一滴一滴的汗水,浇灌了这披绿的万里江山。
他们守护的,不仅仅是现在的绿水青山,更是为子孙后代筑起了一道绿色的钢铁长城。
初心是什么颜色?
她是黄橙橙的“南瓜汤与红薯饭”,是炎黄子孙共有的肤黄,从井冈山到华夏大地,数不清的中华儿女,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用一代人接一代人的持续奋斗,方才铸就了属于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辉煌。
就像这乘风破浪前行的中国大航船一样,青春的奋斗呐喊永不停息。
初心是什么颜色?
是红黄白绿,是数不清的中国共产党人,共同绘就的一幅姹紫千红的民族复兴的美丽画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多余的话 多余 的话 读书 感悟 作文 范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