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docx
- 文档编号:9130372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2.34KB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docx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1.内容: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P56—P70
2.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即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着重给出的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
梯形在这里是第一次正式出现,教材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注意说明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
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难点:
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四、教学措施
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
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为学习而设计教学,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这一单元中涉及的知识点:
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等,一方面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另一方面,经过三年的数学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最重要的因素。
为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学生出发,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或补充一些内容。
2.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教学的重点。
由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旧知识中孕育着新内容,新知识又是原有知识的扩展。
教学时,要善于理清知识间的联系,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内容的容量、密度和教学的重点,有机地联系单元、全册,乃至整个年级、整个学段的教学内容加以研究。
如果把“平行与垂直”这一内容放到整个教材体系中,就不难发现它的学习既需要直线及角的知识做基础,同时又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
3.注重学用结合,就地取材,充实教材内容。
尽管教材在素材的选材上尽可能地提供一些现实背景,设计了一些学以致用的习题,如借助于运动场景里的一些活动器材引出垂直与平行的内容,要求学生思考和讨论怎样测定立定跳远的成绩、怎样修路最近等。
但由于教材的容量有限,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必要的充实和拓展,使学生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用途,增强应用意识。
4.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这一单元涉及到许多作图的内容,如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等,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这些都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要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五.本单元用7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平行与垂直
一、教学内容:
平行与垂直P56-P57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难点:
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位置关系的界定的前提是在同一平面内,且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纸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回忆直线有什么特点?
想一想在任意画两条直线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
(二)探索发现
第一环节:
平行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画一画,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汇总。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4、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
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
可以分成几类?
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用铅笔摆图形,分组讨论。
学生在全班汇报,补充说明。
5、尝试把画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
6、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重点讨论第3幅图,直线向两头无限延伸,因此应该是相交的)
总结:
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
相交和不相交。
相交又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的情况。
7、我们把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这里我们要强调一定是在同一平面内,举出反例异面直线也不相交的反例,但不是平行的关系。
)
8、你能说一说生活当中在哪里见过平行的位置关系吗?
第二环节:
垂直
1、师黑板上把毛线拉,表示直一条直线,再拿出另一条毛线拉直,表示另一条直线,并与第一条相交。
想一想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
各是什么角?
(如第4幅图)
2、如果教师转动其中一条直线,使∠1变成直角,那么这其余三个角会变成什么角?
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
(这里要再次强调是在同一平面内,举出异面垂直的关系)
4、你能说一说生活当中在哪里见过垂直的位置关系吗?
(三)巩固发散
1、教材P57做一做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平行与垂直(在同一平面内)
平行:
a∥b垂直:
a⊥b
六、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垂线的画法
一、教学内容:
垂线的画法P58-P59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2、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难点:
准确的画出垂线。
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四、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线吗?
2、怎样画垂线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
板书教学内容:
垂线的画法
(二)探索发现
1、先思考:
画垂线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
(三角板或量角器)
2、阅读教材P58内容,想一想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独立完成做一做第一幅图
4、先小组内交流画法,再指名展示。
教师总结:
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的顶点是垂足)。
强调:
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
5、怎样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呢?
独立思考后在P58上例2练一练。
6、先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展示。
7、教师总结画法。
强调不要忘记标垂足。
8、仔细观察,过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线段可以画几条,看P59页内容,自己再尝试画出几条线段,再比一比这些线段,哪一条最短?
你怎样知道的?
这条垂直的线段有几条?
我们说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
9、自读P59页例3
(2)的内容,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生:
两条平行线间的垂线段长度是相等的。
10、教师总结:
同一平面内,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三)巩固发散
1、P58做一做剩余的内容(投影展示,学生演示画法)
2、P59做一做1独立完成后,教师指导:
求的最短距离就是垂线段
3、P59做一做2独立完成后,教师总结:
这就是人眼的误差,实际上是两条平行线。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垂线的画法
六、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练习课
一、教学内容:
练习十P61—P63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对平行与垂直的认识,巩固画平行线、垂线的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3、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夯实作图基本技能,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P61—1独立完成后相互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教师指导:
利用三角板测量直角,可以判断是否垂直;利用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判断是否平行。
2、P61—2独立摆完后相互说一说你的发现。
教师指导:
平行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3、P61—3独立完成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折的?
教师指导:
利用的是平行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的原理。
4、P61—4独立完成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教师指导:
利用三角板测量直角,可以判断是否垂直;利用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判断是否平行。
5、P61—5独立判断后说一说你的理由。
教师指导:
利用的是平行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的原理。
6、P62—6独立思考后互相说一说你的方法。
教师指导:
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来测量。
7、P62—7独立思考后互相说一说你的方法。
教师指导:
利用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二)指导练习
1、P63—11独立完成后互相说一说你的方法。
教师指导:
点到直线的距离,以及平行线间的垂线段最短。
2、P63—12
(1)独立完成后互相说一说你的方法。
教师指导:
先测量。
长方形的长和宽再补充剩余部分即可。
独立完成第
(2)幅图,指名说一说画法。
3、P63—13独立思考后互相说一说你的发现。
教师总结: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独立再画出几组同位角,看一看是否相等。
4、P63—15独立完成后互相说一说你的方法。
教师指导:
利用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再延长线段,看哪两条直线不相交。
(三)检测评价
1、P62—8
2、P62—9
3、P62—10
4、P63—14
独立完成后,教师指导,并订正练习。
(四)板书设计
练习课
第四课时:
认识平行四边形
一、教学内容:
认识平行四边形P64—P65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并会画高。
2、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全过程,掌握它的特征。
3、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并会画高。
四、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三年级时我们认识过平行四边形,请你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平行四边形?
(出示教材P64)你能指出哪里有平行四边形吗?
同桌互相说一说。
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
(二)探索发现
1、出示教材的平行四边形P64,自己借助三角板和直尺动手研究,看看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2、小组内交流后,指名汇报。
3、教师总结:
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我们把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板书概念)
4、那么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怎样画高呢?
自学P64教材后,独立在例1的第一个平行四边形上画高。
5、画好后小组内交流画法,指名上台汇报。
6、教师总结画法及平行四边形高的定义。
学生修改自己的练习。
7、过一点能做平行四边形的几条高呢?
(两条)
8、教学例2
(1)用吸管做一个长方形,然后用手拉动这个图形,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2)总结:
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
(3)思考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做什么呢?
(教材P65图)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实例?
(三)巩固发散
1、P64做一做选出平行四边形后,过指定的点做平行四边形的高。
(展台展示)
2、P65做一做1摆完后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内交流
指导:
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易变形。
拓展延伸:
三个小棒摆三角形又会出现几种图形?
你又有什么发现?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P65做一做2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说一说你是怎样检查的?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认识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高
对边相等
不稳定性
底
六、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认识梯形
一、教学内容:
认识梯形P66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梯形的概念及特征,认识梯形的底和高以及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
知道什么叫等腰梯形以及等腰梯形和梯形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认识梯形的底和高的意义和画高的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理解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
四、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忆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什么是平行四边形?
它有什么特征?
怎样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指名回答)
2、今天我们认识另一种特殊的四边形。
(板书课题)
(二)探索发现
1、出示主题图P66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指名汇报)
2、总结:
我们把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3、你会画梯形的高吗?
自己动手尝试。
(P66例3主题图第二个)指名汇报画法。
4、教师介绍梯形的上底、下底、腰、高
5、生活中会有特殊的梯形,如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自学书本P66
6、思考:
直角梯形的高怎样画,自己动手画一画后你发现了什么?
(直角梯形中的成直角的腰就是高)
7、思考并总结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都是四边形,都有平行的对边
不同点:
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
8、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四边形?
(小组交流总结,并说一说每一种四边形的特征)
(1)指名汇报学过的四边形
(2)思考:
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
(3)思考:
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4)教师总结: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5)那么四边形怎样分类呢?
像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另一类是不规则四边形。
(6)在特殊的四边形里按照对边平行的情况分成两类: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梯形)
(7)出示P66例4图
(三)巩固发散
1、P66做一做,想一想一个梯形里可以画出几条高。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认识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上底等腰梯形
腰
腰
高
直角梯形
下底
六、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
练习课
(一)
一、教学内容:
练习十一P67、P68、P69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四边形分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理解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2、通过练习,认识到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熟练说出梯形的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良好的作图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掌握四边形分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认识到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会画平行四边形及梯形的高。
四、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三角板、长方形纸、剪刀
五、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P67—1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教师总结:
利用的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P67—2独立尝试后同桌交流,指名上台演示。
教师总结:
利用的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3、P69—11独立尝试后同桌交流剪法,指名上台演示。
4、P67—5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教师总结:
梯形要求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
(二)指导练习
1、P69—12独立尝试后指名汇报。
教师总结:
利用的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教师同时总结,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P67—6独立画出剪法后,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总结:
利用平行四边形及梯形的特征。
3、P67—3独立测量后说一说发现。
教师总结:
平行的四边形对角相等。
(三)检测评价
1、P67—4独立完成后同桌检查
2、P68—7独立观察后指名汇报
3、P68—9独立观察后指名汇报
4、P68—8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强调第
(2)(3)题,梯形与平行四边形不相交。
动手剪一剪长方形即可。
(四)板书设计
练习课
(一)
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
第七课时:
练习课
(二)
一、教学内容:
练习十一P68—P69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充分感知四边形内角和为360°这一规律。
2、通过动手测量,使学生经历充分感知四边形内角和为360°这一规律的全过程,并渗透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思想。
3、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神奇和奥妙,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感知四边形内角和是360°这一规律。
四、教学准备
课件、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P69—14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再指名订正。
教师总结:
平行四边形两个,梯形9个
2、思考: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有哪些。
(对边相等且平行、对角相等)
(二)指导练习
1、P68—10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1)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发现。
(2)自己任意画一个四边形验证结论。
(3)教师总结:
任意一个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三)检测评价
活动:
P69—13
以小组为单位按书中要求拼摆图形,教师组内巡视并予以指导。
最后展台交流。
(四)板书设计
练习课
(二)
任意四边形内角和是36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单元 平行四边形 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