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第12期.docx
- 文档编号:9120677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4.87KB
机械制造工艺第12期.docx
《机械制造工艺第12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工艺第12期.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制造工艺第12期
机械制造工艺
2010第12期[总第194期]
要目
时政要闻中央召开2010经济工作会议
中机联要闻全国机械工业科技大会召开张德江副总理、万钢部长发来贺信
王瑞祥会长讲话
时政要闻科技部召开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高层专家座谈会
科技部召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座谈会
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年终寄语回顾与展望
征文选登构建新一代大锻件工艺与质量控制系统
会员园地二则
协会动态中机艺协兴旺发达2010会员发展壮大
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主办
时政要闻中央召开2010经济工作会议
12月10-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
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是:
一、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二、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要抓紧研究提出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
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
要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五、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会议指出,在明年经济工作中,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与稳定外需结合起来,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均衡性;把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大力拓展发展空间;把推动自主创新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创新发展;把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会议强调,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坚决贯彻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成效,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取得新进展。
全国机械工业科技大会召开
张德江副总理、万钢部长发来贺信,王瑞祥会长讲话
全国机械工业科技大会于今年11月16日召开。
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科技部部长万钢分别给大会发来贺信。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副总理张德江在贺信中说: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
贺信说: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械工业肩负着更加光荣、神圣的历史使命。
希望机械工业战线的广大职工继续发扬优良传统,站在新的起点上,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结构为主攻方向,继续坚持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注重质量提高,注重标准建设,全面提升机械行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全面完成“十二五”各项任务,早日实现装备制造业强国再立新功。
”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贺信中说:
“近年来我国机械工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在新形势下,机械工业领域的科技需求更加迫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使命个神圣,任务更艰巨。
”万钢对机械行业科技创新和中机联科技工作提出三点希望:
把科技创新作为机械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切实提高机械行业发展的质量和
效益;围绕重大科技专项及重大科技支撑计划的实施,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以及满足我国其他行业对精良装备的需求;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产学研合作,组建和完善行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为持续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瑞祥会长做了以“坚持科学发展为建设装备制造业强国而奋斗”为题的讲话[摘要]
王瑞祥会长的讲话,总结了10年来机械行业科技创新取得的优异成绩,分析了行业协会推动科技创新、促进行业企业增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有效经验与途径,阐述了国际装备制造产业最新发展趋势和科技工作面临的国内形势,提出了“十二五”机械工业科技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抓手。
他在“国内机械工业科技发展新形势”中说:
科技创新成为机械工业振兴发展的主旋律,科技创新将不断创造新的知识资源和知识需求,创造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工艺、新服务、新产业、新市场;科学技术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深刻地决定着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对行业发展的先导作用将更加突出。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引领着产业的发展方向,决定着产业的发展前途,在创新密集的时代,其先导作用尤为突出。
机械行业只有依靠科技的力量,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环节,着力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集中解决重大技术装备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与基础技术与主机发展失衡的矛盾,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才能根本改变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科技创新将成为行业调结构、转方式的有力支撑。
要注重产业和企业内部的结构优化升级,下功夫在企业生产组织结构、内部管理、产品质量、生产工艺、售后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调整力度,推动行业、企业步入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
科技创新将成为机械产品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保障。
他在“机械工业科技工作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中提出要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基础工艺技术和重大装备核心技术;着力加强产业基础和共性技术研究,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装备自主化;着力推进创新体系建设,提高标准有效性和标准化服务水平,加强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
“十二五”期间,行业科技工作的总体目标是:
攻克一批先进制造基础共性技术,形成较强的创新能力;形成以机床为代表的基础制造装备、大型自控及精密测量仪器的自主开发能力;形成汽车车身、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开发能力,满足节能、环保、安全要求;基本解决农业现代化装备短缺的矛盾,主要田间作业设备基本立足国内;基本形成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科技、标准、质量支撑及服务体系,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服务体系,整体科技水平显著提升,部分领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标准化管理体制,以一批重大技术装备为标志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产品标准体系,主要行业的相关国际标准采标率超过90%;
主要产品质量、可靠性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国产设备市场满足率达90%,主要产品90%以上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重点产品整体水平显著提高。
力争用10年时间,机械工业产业整体步入世界产业强国之列。
对机械行业科技工作,他提出了七个方面重点任务与措施,即:
1、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
2、持续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强化科技发展根基;
3、突破重点领域科技创新,支撑行业发展方式转变。
要围绕国务院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和“两个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科技专项,进一步凝练主攻方向,创新机制,系统推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发展方式转变的主体,要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和支持力度,引导帮助企业建立以低排放、低消耗、可循环、高效率、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特征的创新性驱动发展模式,依靠体制、机制、技术、管理的全方位创新,形成内生动力,为行业的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支撑;
4、加速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促进产业产品优化升级。
倡导鼓励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和工艺手段,积极发展再制造工程,支持和引导发展节能、节水、节材、智能化的高附加值产品。
要加快推进清洁生产,从研发设计、工艺流程、标准制修订、贯标达标、质量检测、品牌评定等各个环节,体现节能、降耗、绿色、环保要求;
5、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6、继续加强科技基础工作,发挥资源能力优势;
7、切实做好“十一五”、“十二五”工作衔接,保持连续性;
王会长在通篇报告当中,前后共十二次用到了“工艺”和“基础工艺”这一名词,指出了工艺技术在当前历史时期的重要地位。
(摘自《机经网》2010.11.17.)
时政要闻科技部召开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高层专家座谈会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实施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和人才规划纲要,推进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科技部于11月邀请30名活跃在科研一线的科技前沿领域专家研讨我国未来五年的科技发展大计,他们分别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界。
在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代表规划起草组介绍了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的有关考虑;七位专家就工程材料、低碳能源、信息技术、量子通信、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前沿问题做了主题发言,结合分析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态势,对我国科技规划战略重点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如加强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的前瞻部署、加强对传统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建议科技发展要体现国家需求牵引与自由探索相结合、理性看待中国科技发展总体水平、项目评审要严格实施回避制度、加强科技与教育的结合、在基础研究领域引入国际化评审机制等。
很多意见切中时弊。
李学勇副部长强调,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工作要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
我们要努力编制一个既能体现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二五”总体规划要求,又能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反映科技界和社会各界期望的规划。
这次高层专家座谈会是科技部进一步加强与科技界联系,提升重大科技战略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十二五”科技规划研究编制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或有助于让听取各方专家意见成为今后国家经济、科技乃至各个领域的一种工作制度。
科技部召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座谈会
[按:
中机艺协、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等经过筹备,在2007年工艺年会上正式发出倡议组建机械工业节能减排工艺技术及创新联盟,并举行了成立揭牌仪式。
联盟成立初期的主要成员有中机艺协、机科总院、清华大学、中国一汽铸造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山东时风集团等。
当年10月,联盟主要发起人、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机艺协副理事长(当时任副秘书长)单忠德博士入选为国家科技部“工业领域节能减排总体专家组”专家。
在翌年和随后几年的工艺年会期间,都举办了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研讨会,加强交流,并将有关课题申请进入国家相关节能减排指导目录中。
联盟工作正在不断探索实践中。
近年来科技部不断为推动这一产学研合作的新生事物作了许多推动、培育工作,使一些联盟得以陆续成立并得到不断发展。
今年科技部召开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座谈会,决定深入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大幅度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产业联盟在“十二五”期间将会得到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
机械工业节能减排工艺技术及创新联盟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当前调整产业结构战略部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求和今后节能减排长期发展方向,也会逐渐发展和壮大。
现将座谈会内容摘要刊出,供会员参阅,欢迎更多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参加进这一合作队伍中来。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
国务院刚刚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要求“结合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发展一批由企业主导,科研机构、高校积极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为了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2010年11月科技部召开了有56个试点联盟的代表参加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座谈会。
会上,八个联盟代表交流了他们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国家重点产业的技术进步问题,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链的思路、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说明试点联盟在探索中逐步规范,不断发展,在支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增强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推动了产学研在战略层面的紧密合作,有利于解决投入风险高、单个企业解决不了的一些共性技术难题,促进了科技资源围绕产业技术进步的优化配置与整合,提高了使用效率。
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指出,五年来,在部门和地方的共同推动下,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实施进展顺利,已见成效。
一批充满活力的创新型企业正在健康成长,一批具有示范性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在加紧构建,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孕育和发展,一大批创新型人才活跃在技术创新的一线。
实践证明,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正在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及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的载体。
“十二五”时期要深入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大幅度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结合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发展一批由企业主导,科研机构、高校积极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在推动联盟发展中,要围绕支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把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联盟构建的主要方向;
把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链作为联盟发展的重点任务;
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联盟发展的主要突破口;
联盟要注意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和运行机制建设;
在推进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上,李学勇提出,要
——着眼长远,做好规划。
要从“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化认识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重大意义。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尊重规律,积极探索。
深入研究企业创新的动力机制、产学研用结合的利益保障机制。
——加强协同,合力推进。
推进技术创新工程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加强部门、行业和地方的联系,统筹协调,集成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摘自2010.11.4/15.科技网站)
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按:
人才问题也是一个永恒话题。
从国家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了3.27%,……相当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年前的水平”看,反映了我国人才总体素质问题,说明差距问题决不可掉以轻心。
今天迫切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的匮乏,又何不如此呢。
今天摘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就如何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阐述,以供参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科技日报《经济大讲堂》做了题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讲话,摘要如下:
近年来我国人才工作长足发展,但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迫切要求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2003年中央召开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作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新阶段。
建设人才强国,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人才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人才队伍建设,要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各项任务,加快推进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包括:
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打造宏大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突出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加大各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和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
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建设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推进人才体制机制创新;
把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管理水平;
围绕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装备制造业、信息、生物技术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开展大规模的知识更新继续教育;建设一批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制定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为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
不断强化人才公共服务,完善政府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全国一体化的服务网络,满足人才多样化需要;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健全人才市场服务体系。
年终寄语回顾与展望
2010年还有最后几天,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首个新年钟声就要敲响。
继2009年后,2010年仍然是极富挑战的一年,不但要继续面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挑战,也要应对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玉树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
全国人民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团结一心,科学发展,艰辛地走过来了。
那与世界各国交流了经济和文化并留下精神财富的上海世博,打破了18项世界和亚洲纪录、动人心弦的广州亚运也都成功地举办了。
“十一五”将会较圆满收官。
“十一五”前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2010年若按原计划增8%计算[实际2010上半年已同期增长11.1%],五年平均增长10.5%,预计必将高于“十五”,自不待言。
“十一五”前4年,全国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年均降幅为4.15%。
由于国家将前4年单位GDP能耗累计降幅由14.38%调高至15.69%,使“十一五”能耗下降20%左右的规划指标的把握性可以大增。
回顾我们装备制造业,中机艺协许多会员企业在金融危机刚露苗头、国家正处在的市场经济艰难转变时刻,就已蓄力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改造,在加大科研投入和人才聚集等方面下了一番大功夫,所以才能在“十一五”后期取得骄人成绩:
领略在重型装备制造领域“极端制造”或者说“极端工艺”到底是个什么面貌,今年上海工艺年会上,代表在上海重机有限公司的闵行基地实地见识到了,其热加工的代表装备就是450吨电渣重熔炉、16500吨自由锻油压机和630吨-米操作机,它们可提供低氢、低铝、超低硫和化学成分均匀性控制技术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大型钢锭和锻坯,为提升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大型水电等装备所需大型高级锻件自主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临港基地生产核电核岛主设备和大型船用曲轴工厂那协配套如林的大型精密冷加工设备,也让代表们大开眼界。
东方汽轮机在大灾面前屹立不倒,在国家的全方位支持下,凭藉自己双手和智慧,用了24个月时间就在新址建成一个具有最佳流程、合理工艺布局、最低运行成本的一流汽轮机研发制造基地。
在东汽,用人机制改革也在进行,技术人员已经开始打破“一岗定终身”的制度。
中国一重已经让大型铸锻件这一老的“看家本领”,有了新的三大跃进,即:
“三代”核电AP1000核岛锻件全部研制成功;以2130毫米五机架冷连轧机等为代表的冶金高端设备研制走在世界前沿;热壁加氢反应器已研制出世界最先进的第五代产品。
太原重机集团一手抓传统产品优势,一手向新能源市场扩张,新产品贡献的份额从30%增加到40%。
为吸引海内外人才的各种“基地”、“工作站”、“创业基地”等各种平台应运而生。
为装备行业提供装备的机床工具行业,创新成果非常喜人。
沈阳机床靠开放式的创新体系建设和大批人才的支撑,达到技术上的大突破,大型龙门五轴加工中心等多台数控机床上装配国产数控系统,是数控系统核心技术达到成熟的一个证明。
北一机床与北工大共同建立了数字化实验平台,为超重型龙门复合机床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手段。
中国一拖自建厂五十五年来从未停止过技术创新和追赶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步伐,如今才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系列大型拖拉机产品和80%以上的市场分额的柴油发动机。
中国高速铁路工程技术仅用五年时间就走完了世界40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大飞跃。
今年已经完成铺轨、明年即将投运、全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速铁路,将以380公里的运营时速,仅用4个小时就把旅客从北京送达上海。
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在“十一五”期间付出的努力,功不可没。
“十一五”以来,纺织工业10项新型成套关键装备研发和产业化攻关进展突出。
大容量涤纶短纤成套设备,新型清梳联合机、机电一体化喷气、剑杆织机等设备均已实现批产,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效替代了进口。
目前,节能技术在纺织单机和成套装备中得到推广应用,国产数码印花设备为印染及服装企业节能减排、提升产品附加值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该行业原领导、我会纺机工艺分会老领导凌宝银同志十分关心工艺技术发展规划工作,在上海工艺年会前特致信我会有关负责同志,提出了他们对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意见。
我国汽车工业制造水平随着技术改造发展和登上年产1700万辆台阶,能力猛增,工艺水平达到新的提升。
新能源汽车已突破制造关,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基础零件、测试水平也有新提高。
2010年的工艺领域的科技创新活动是活跃的。
我们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在影响和制约工艺和协会发展的三个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坚持“以人为本”实践活动,积极抓好今年上海工艺年会的各项工作。
《上海电气杯》征文活动,时间虽比往年短,不仅如期完成,且收到论文160余篇,是其他年份的一倍。
这表明广大工艺技术人员在自己的工作领域进行自主创新活动活跃、内容丰富充实、总结提高和在同行交流的热情高涨。
中机艺协遵循国家“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和中机联领导对加强工艺人才队伍培育激励工作的精神,为更好地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工艺创新和“人才兴企”活动的开展,积极促进企业工艺人才发展规划的有效实施,使中止三年的优秀工艺师评选活动得以恢复和开展。
这次评选活动收到机械、电工、船舶、轻工、纺机与汽车等12个行业的26个企业、161名工艺人员先进事迹推荐资料,经审核同意为“机械制造优秀工艺师”。
他们近年来分别在产品工艺开发、技术改造与现场服务等方面,获各种奖励420项、技术成果235项、专利86项、技术成就16项,发表学术论文173篇。
他们这些创新活动为企业增强核心技术竞争力、提升工艺制造水平和企业发展与振兴做出了重大贡献。
今后,他们一定会在自己的岗位上再接再厉,为装备制造业再立新功。
在各级领导关怀、企业重视与广大工艺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机电工业必将会涌现更多的优秀工艺师和工艺大师,为企业持续发展、行业振兴和工业现代化做出新的贡献!
这次活动得到企业的积极响应,有的企业已经把“优秀工艺师”资格作为提薪升职的参考条件之一,说明这一活动符合装备制造行业情况与广大机械制造工艺人员要求,有利于激励工艺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今年开春的座谈会上,机械部老部长、我会名誉理事长何光远、陆燕荪同志语重心长,对制造业基础工艺寄予厚望,希望机械工业基础工艺技术在行业振兴中继续发挥作用,席间也谈到国家04重大专项。
后来,国家04“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技术”专项的领军人之一卢秉恒院士在上海年会上对其关键点作了生动介绍,说明项目顺利实施。
陆燕荪同志在上海工艺年会上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突破口》专题报告,谈到机电工业近年来取得的成就时,掩不住兴奋心情,他说:
机械工业这些年管理的成果很多。
《金属加工》杂志上开辟了一个“机械加工史话”专栏,把这些历史整理出来,这是正确的办法。
……我曾建议趁我们这些人都健,抓紧把我们国家装备制造发展中的重要事件以“史话”的形式编写出来,否则后人就无从知道这段有意义的历史了。
这些“史话”就登在《金属加工》的冷加工、热加工杂志上,它就编登我们这些内容。
你们(工艺协会)应该重视和抓好这件事,他是个利在后人的好事。
今年,我会顺利地进行换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制造 工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