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修工艺42.docx
- 文档编号:9109953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9.93KB
检修工艺42.docx
《检修工艺4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修工艺4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检修工艺42
中心锚结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列车时速200km/h区段,中心锚结检修的技术标准、检修周期、检修作业程序、检修方法、缺陷处理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京广提速区段正线接触网检修
2检修标准
2.1中心锚结的位置要使两边接触悬挂的补偿条件基本相同。
接触线和承力索的中心锚结辅助绳均不得有断股和接头,两边的长度和张力力求相等,不得松弛。
接触线中心锚结所在的跨距内接触线不得有接头和补强。
中心锚结线夹处的接触线高度比两侧高出20~60毫米。
2.2中心锚结为两跨式中心锚结安装和检修标准:
2.2.1承力索中心锚结辅助绳的最低点应不低于该跨承力索最低高度。
2.2.2承力索辅助绳在腕臂处分别在水平腕臂两侧用三个相互倒置的钢线卡子与承力索固定,最内侧两个钢线卡子距腕臂100毫米,其它依次间隔75毫米,钢线卡子应紧固、无锈蚀、各种垫片齐全,螺纹部分涂黄油。
2.2.3承力索辅助绳的材质规格应与承力索相同。
2.2.4接触线中心锚结辅助绳采用2根长4.5米的不锈钢丝绳,分别安装在腕臂的两侧。
2.2.5每根接触线中心锚结辅助绳的一端压接中心锚结线夹固定在接触线上,另一端用两个相互倒置的钢线卡子与承力索固定,最内侧钢线卡子距承力索辅助绳钢线卡子100毫米,两个钢线卡子间距75毫米,辅助绳在钢线卡子外留头50毫米,端部用φ1.5毫米镀锌铁线绑扎3圈,钢线卡子应紧固、无锈蚀、各种垫片齐全,螺纹部分涂黄油。
2.2.6中心锚结绳应适当拉紧,拉力不宜过大,以保证中心锚结线夹处导高与其所在的定位点高度相同,中心锚结绳两边张力应相同。
2.2.7中心锚结线夹安装应铅垂无偏磨,线夹内无杂物,各螺栓紧固,垫片齐全、完好,螺纹部分涂黄油。
2.2.8在另一支水平腕臂上安装的用于悬挂承力索辅助绳的悬吊滑轮应转动灵活,定位环紧固、无锈蚀,螺纹部分涂黄油。
2.3软横跨防窜中心锚结安装和检修标准:
2.3.1承力索中心锚结辅助绳用一根长约500毫米材质规格与承力索相同的绞线制成。
2.3.2承力索辅助绳由承力索悬吊滑轮下边穿过,悬吊滑轮两侧用分别2个相互倒置的钢线卡子与承力索固定,最内侧两个钢线卡子距悬吊滑轮125毫米,两个钢线卡子间隔75毫米,辅助绳在钢线卡子外留头50毫米,端部用φ1.5毫米镀锌铁线绑扎3圈,钢线卡子应紧固、无锈蚀、各种垫片齐全,螺纹部分涂黄油。
2.3.3接触线中心锚结辅助绳安装和检修标准同两跨式中心锚结。
3检修周期12个月。
4准备工作
4.1人员组织:
接触网工10-12人。
4.2提报检修计划,开工作票:
该工作需停电进行,填写第一种工作票,提前一天向供电调度和生产调度提报检修计划。
4.3准备工具:
梯车或作业车、滑轮、大绳、正面器、皮尺、合尺、钢丝刷、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安全、防护用具。
4.4准备材料:
辅助绳、中心锚结线夹、钢线卡子、φ4.0铁线、φ1.5绑线、黄油等。
5检修步骤
5.1确认停电,接好地线做好防护。
5.2检查锚结绳两边受力是否相等、有无断股、散股,钢线卡子是否紧固。
5.3测量接触线中心锚结绳两中锚线夹处的导高是否符合要求。
5.4检查中心锚结线夹工作状态是否良好,螺栓是否紧固。
5.5各种螺栓紧固、涂油。
6缺陷处理
6.1调整接触线辅助绳两边张力:
6.1.1将松弛辅助绳的外测固定钢线卡子松开;
6.1.2用螺丝刀撬动两钢线卡子中间的辅助绳,使之鼓起;
6.1.3紧固外测钢线卡子,松开内侧钢线卡子,使将鼓起的辅助绳由留头处拽出;
6.1.4检查两根辅助绳张力,如张力相同,则紧固钢线卡子并涂油;如张力仍不相同,则重复上述动作,直至两侧辅助绳张力相同。
锚段关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列车时速200km/h区段,锚段关节检修的技术标准、检修周期、检修作业程序、检修方法、缺陷处理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京广提速区段正线接触网检修
2检修标准
2.1非绝缘锚段关节:
2.1.1非绝缘锚段关节转换柱之间两接触线的水平距离应为200毫米。
非绝缘锚段关节中心柱处,两支接触线距轨面连线应等高;垂直距离200毫米,转换柱处非工作支接触线应高于工作支接触线200~250毫米;
2.1.2非绝缘锚段关节垂直、水平距离允许偏差±20毫米。
中心柱接触线等高。
2.1.3接触线非支与工作支定位管、器间隙不小于50毫米。
2.1.4非绝缘锚段关节内两悬挂各部分(包括零部件)之间距离在设计选取的极限温度下应保持50毫米以上。
2.1.5电连接器与接触线、承力索及馈线之间的连接必须保证电接触良好。
2.1.6电联接线夹安装牢固,并保持铅垂状态,线夹内无杂物。
2.1.7电连接线无烧伤、散股、断股。
2.1.8支撑定位装置、补偿装置等安装符合标准,各部零件安装紧固有油,定位管无卡滞。
2.1.9转换柱两定位器能够分别随温度变化自由移动,不卡滞。
2.2绝缘锚段关节
2.2.1绝缘锚段关节采用四跨式,绝缘锚段关节跨距不大于45米。
2.2.2绝缘锚段关节两悬挂间的有效绝缘距离须大于450毫米。
转换柱处两悬挂的垂直距离:
采用悬式绝缘子分段时应保持450毫米,采用绝缘杆件(直径150毫米及以下)分段时应保持350~400毫米接触线分段绝缘子或绝缘杆的下裙边应高于工作支接触线100毫米以上。
两接触线工作转换点的高度应尽量一致,允许偏差±20毫米。
2.2.3接触悬挂垂直、水平距离允许偏差±50毫米,中心柱接触线等高。
2.2.4四跨关节中心柱内两接触线等高处,转换柱处的绝缘子串距悬挂点的距离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50毫米,承力索、接触线的绝缘子串中心应对齐,允许偏差±50毫米。
2.2.5绝缘锚段关节的转换柱的位置应在最外道岔岔尖50m以外。
2.2.6转换柱两定位器能够分别随温度变化自由移动,不卡滞,
2.2.7绝缘锚段关节直线绝缘转换柱,当两悬挂共用一个腕臂时,承力索分段绝缘子距腕臂上的悬吊轮在平均温度下应保持1000~1500毫米。
绝缘锚段关节转换柱处分段绝缘子末端距承力索支撑线夹或锚支定位卡子间距离不小于1000毫米。
2.2.8绝缘锚段关节内两悬挂各部分(包括零部件)之间的距离在设计极限温度下应保持350毫米以上。
2.2.9电连接器与接触线、承力索及馈线之间的连接必须保证电接触良好。
2.2.10电联接线夹安装牢固,并保持铅垂状态,线夹内无杂物。
2.2.11电连接线无烧伤、散股、断股。
2.2.12支撑定位装置、补偿装置等安装符合标准,各部零件安装紧固有油,定位管无卡滞。
2.2.13承力索、接触线的绝缘子串中心应对齐,允许偏差±50毫米。
2.2.14转换柱两定位器能够分别随温度变化自由移动,不卡滞。
3检修周期12个月。
4准备工作
4.1资料查阅:
查阅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安装图和安装曲线,静态检测记录和设备巡视记录及其他有关设备鉴定资料,掌握设备状态,实施有针对性的检修。
4.2人员组织10-12人。
4.3该工作需停电进行,填写第一种工作票。
4.4准备工具:
梯车(或作业车)、滑轮组、大绳、水平尺、道尺、线坠、正面器、手搬葫芦、承力索和接触线紧线器、电力紧线器(或双钩紧线器)、断线钳。
4.5准备材料:
定位器、吊弦线夹、定位环、支持器、锚支定位卡子、承力索支撑线夹、铁线、绑线、油漆、黄油等。
5检修步骤
5.1确认锚段两端停电,并接好地线。
5.2检调转换柱及中心柱处两支悬挂及各部件间的垂直、水平距离是否符合标准。
5.3检查支撑定位装置转动是否灵活,螺栓是否紧固、有油。
5.4检查工作支、非工作支接触线的导高、拉出值是否符合要求。
5.5检查电连接、开关各部件是否良好。
6检调方法
原则:
在调整垂直、水平距离时,一定要保证工作支的导高、拉出值、定位器坡度、偏移、跨中偏移,然后才可调整。
完毕后要检查各部件紧固有油,必要时可适当增加吊弦或改变悬挂方法使之符合要求。
6.1两支悬挂间的水平距离不够时
6.1.1测该处定位的拉出值,首先将工作支拉出值调整为设计值。
6.1.2调整非工作支,使两悬挂水平间距符合标准。
6.1.3调整承力索步骤符合标准。
6.1.4调整方法:
6.1.4.1用滑轮组或电力紧线器使定位环线夹或承力索支撑线夹卸载。
6.1.4.2松开定位环,或承力索支撑线夹,调整拉出值或承力索支撑线夹的位置,使距离符合规定。
6.1.4.3复测水平间距数值符合规定。
6.2抬高不符合规定
6.2.1首先将工作支导高调整为设计值。
6.2.2调整非工作支高度使之符合要求。
6.2.3调整方法:
a)调整吊弦或斜拉线长度。
b)当定位器坡度不能满足规定时,将定位器卸载,调整定位管高度。
c)当非支承力索抬高不符合标准时,左右调整平腕臂上套管双耳的的位置,调整平腕臂的仰高量。
6.2.4在转换柱处,当分段绝缘子距锚支定位卡子(或承力索支撑线夹)之间的距离小于1000毫米时
6.2.4.1用手搬葫芦、紧线器,使绝缘子卸载。
6.2.4.2断线钳截去适当长度的接触线(或承力索)。
6.2.4.3重新作接触线(或承力索)终端线夹。
6.2.4.4连接绝缘子,拆除手板葫芦和紧线器。
6.2.4.5测量绝缘子距锚支定位卡子(或承力索支撑线夹)间的距离。
6.2.4.6曲线区段中心柱处两支接触线在水平面上高差的计算方法:
A=(X/L)×h
X——两支接触线水平距离
L——轨距
H——为外轨超高
A——高差
七跨式分相绝缘锚段关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列车时速200km/h区段,七跨式分相绝缘锚段关节检修的技术标准、检修周期、检修作业程序、检修方法、缺陷处理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京广提速区段正线接触网检修
2检修标准
2.1在每个转换柱处工作支和非工作支接触线的水平、垂直距离为450毫米,允许偏差±50毫米。
2.2中心柱处,两支接触线距轨面连线应等高,允许误差20毫米,水平距离450毫米,允许偏差±50毫米。
绝缘锚段关节内两悬挂各部分(包括零部件)之间的距离在设计极限温度下应保持350毫米以上。
2.3转换柱处分段绝缘子末端距承力索支撑线夹或锚支定位卡子间距离不小于1000毫米。
2.4各处拉出值符合设计要求,在任何情况下跨中偏移值不得大于400毫米。
2.6电连接器与接触线、承力索及馈线之间的连接必须保证电接触良好。
2.7电联接线夹安装牢固,并保持铅垂状态,线夹内无杂物。
2.8电连接线无烧伤、散股、断股。
2.9支撑定位装置、补偿装置等安装符合标准,各部零件安装紧固有油,定位管无卡滞。
2.10各种分相标志符合要求,字迹清楚,安装位置正确,符合设计要求。
2.11自动过分相的地面传感器的纵向距离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1米。
2.12自动过分相装置分段处的绝缘子串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50毫米,承力索、接触线的绝缘子串中心应对齐,允许偏差±30毫米。
2.13分相中性区的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中性段距离不得大于190米,允许偏差+500毫米。
3检修周期12个月。
4准备工作
4.1资料查阅:
查阅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安装图和安装曲线,静态检测记录、设备巡视记录及其他有关设备鉴定资料,掌握设备状态,实施有针对性的检修。
4.2人员组织:
接触网工10-12人。
4.3该工作需停电进行,利用两供电臂重合天窗,填写第一种工作票。
4.4准备工具:
梯车(或作业车)、滑轮组、大绳、水平尺、道尺、线坠、正面器、手搬葫芦、承力索和接触线紧线器、电力紧线器(或双钩紧线器)、断线前。
4.5准备材料:
定位器、吊弦线夹、定位环、支持器、锚支定位卡子、承力索支撑线夹、铁线、绑线、油漆、黄油等。
5检修步骤
5.1确认锚段两端停电,并接好地线。
5.2检调转换柱及中心柱处两支悬挂及各部件间的垂直、水平距离是否符合标准。
5.3检查支撑定位装置转动是否灵活,螺栓是否紧固、有油。
5.4检查工作支、非工作支接触线的导高、拉出值是否符合要求。
5.5检查电连接、开关各部件是否良好。
5.6检查各种标志安装是否整齐、规范,字迹是否清晰。
6检调方法
原则:
在调整垂直、水平距离时,一定要保证工作支的导高、拉出值、定位器坡度、偏移、跨中偏移,然后才可调整。
完毕后要检查各部件紧固有油,必要时可适当增加吊弦或改变悬挂方法使之符合要求。
6.1当两支悬挂间的水平距离不够时
6.1.1测该处定位的拉出值,首先将工作支拉出值调整为设计值。
6.1.2调整非工作支,使两悬挂水平间距符合标准。
6.1.3调整承力索步骤符合标准。
6.1.4调整方法:
6.1.4.1用滑轮组或电力紧线器使定位环线夹或承力索支撑线夹卸载。
6.1.4.2松开定位环,或承力索支撑线夹,调整拉出值或承力索支撑线夹的位置,使距离符合规定。
6.1.4.3复测水平间距数值符合规定。
6.2抬高不符合规定
6.2.1首先将工作支导高调整为设计值。
6.2.2调整非工作支高度使之符合要求。
6.2.2.1调整方法:
6.2.2.2调整吊弦或斜拉线长度。
6.2.2.3当定位器坡度不能满足规定时,将定位器卸载,调整定位管高度。
6.2.2.4当非支承力索抬高不符合标准时,左右调整平腕臂上套管双耳的的位置,调整平腕臂的仰高量。
6.2.2.5在转换柱处,当分段绝缘子距锚支定位卡子(或承力索支撑线夹)之间的距离小于1000毫米时:
a用手搬葫芦、紧线器,使绝缘子卸载,拆开终端锚固线夹。
b断线钳截去适当长度的接触线(或承力索)。
c重新作接触线(或承力索)终端线夹。
d连接绝缘子,拆除手板葫芦和紧线器。
e测量绝缘子距锚支定位卡子(或承力索支撑线夹)间的距离。
f曲线区段中心柱处两支接触线在水平面上高差的计算方法:
A=(X/L)×h
X——两支接触线水平距离
L——轨距
H——为外轨超高
A——高差
7安全注意事项
7.1七跨分相绝缘关节范围内所有设备的检修、调整均必须在两供电臂重合停电天窗点内进行。
7.2检修七跨分相绝缘关节时必须在中性锚段接触线上加挂地线。
7.3必须采取措施,使三个锚段均接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检修 工艺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