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与创新社会治理应该怎么做.docx
- 文档编号:9109862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3.29KB
加强与创新社会治理应该怎么做.docx
《加强与创新社会治理应该怎么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与创新社会治理应该怎么做.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强与创新社会治理应该怎么做
加强与创新社会治理应该怎么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不仅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必须长期面对的重大课题。
黎川作为全省8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单位之一,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处理第一要务与第一责任的关系,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实现了矛盾少、发展快、社会稳的目标。
加强与创新社会治理应该怎么做
一、创新“大调解”机制,实行联调联动,解决社会管理源头性问题。
牢固树立“抓早、抓小,抓苗头、抓源头”的理念,把矛盾纠纷调解的重心前移到“源头防范”上来。
一是建立“一个中心”,整合大调解工作力量。
全县7个乡镇都新建了“和谐平安联创中心”大楼,建立由综治、维稳、信访、人民法庭、司法行政、公安派出所等部门组成的综合治理大平台,形成以“网络到位、制度健全、重点突出、措施得力”为主要特征的工作格局。
二是构建“三级网络”,推进大调解工作前移。
建立县、乡(镇、场)、村(社区)三级社会矛盾排查化解网络,坚持实行县领导挂点联系乡(镇、场)、科级干部挂点联系村组,从源头上加强防范。
积极开展“法律进农家、服务到村民、矛盾化基层”活动,深入山区、社区、厂区、矿区,变被动为主动,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
三是实行“五个一”机制,促进大调解工作落实。
采取“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办法,由县领导牵头包案调处重大矛盾纠纷,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使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化解。
四是创新“五大模式”,提升大调解工作水平。
实行三调联动、六长接访、部门联调、归口调处、首席调解等五大方式,整合各类资源,运用多种手段,不断创新社会矛盾化解的有效方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010年,全县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266起,调处1266起,调处率为100%,调处成功率达90.28%。
二、创新“大综管”机制,实行联管联控,解决社会管理根本性问题。
积极探索以村(社区)为依托平台、以民警为主力牵头、以信息资源为管理手段的社会化、信息化、人性化社会管理模式。
一是优质服务,打造便民管理模式。
通过构建电子信息平台,为社会人员提供就业、经商、住房、社保、医疗等信息,提供法律、法规和政策咨询;为各类人员提供办理、发放证件等服务。
二是精细盘点,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采取广播、展板、发宣传单材料等形式,做好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印制了《流动人口信息采集表》,采集流动人口相关信息,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工作,确保出租房底数100%清楚、房主情况100%有数、租住人员动态情况100%明白、租房区域治安状况100%掌握、警务信息100%录入的“五个百分之百”目标。
严格落实“谁用工、谁管理,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全面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三是突出重点,确保特殊人员稳控到位。
对全县“两劳”回籍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社会闲散青少年、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吸毒人员等高危人员及“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认真排查梳理,分门别类建立台账,采取“零距离、结对子、交朋友、找出路”等方式,使他们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强基固本,健全社区服务管理机构。
在社区全面设立社会服务管理站,管理站协管员按辖区流动人口500∶1的比例配备,多方筹措管理站工作经费及协管员的报酬,做到对社区重点人员、重点群体动向的及时掌握,对治安复杂地区的及时防范。
三、创新“大防控”机制,实行联防联治,解决社会管理基础性问题。
着力在强化社会治安防控的社区基点、群众防线和扩大覆盖面上下工夫,实行全社会联防联治,构建安全稳定的社会局面。
一是推进警务前置,强化防控社区基点。
投入400余万元用于科技强警,全县视频监控探头达128个,对道路复杂地段等重点部位,基本实现24小时监控的预知、预警和预防。
抓好警务进社区,把平安创建延伸至“一户、一楼、一院、一单元、一区片”,促进社区治安秩序大好转。
二是夯实治安基础,巩固防控群众防线。
建立民间综治维稳治安志愿者组织,使社区有了民警、协管员、保安员和义务巡防队,形成了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大防控”有生力量。
三是把握特殊区域,强化防控全面覆盖。
深入开展治安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把治安混乱、村班子软弱、偷盗抢严重、村霸横行的村庄逐一列出单子,制定整治计划,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三包为民”活动,彻底整治一批治安后进村庄。
同时,深入排查整治治安混乱的地区、部位和场所,特别是加强对城郊结合部、“城中村”、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周边秩序整治。
四是开展重点行动,全面落实防控措施。
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治理”,对烟花爆竹、危化品、雷管炸药等特别物资进行清查整治,严防发生安全生产案件。
开展“黄、赌、毒”现象“大排查、大铲除”,净化社会环境。
开展道路交通秩序“大排查、大整顿”,严格查处酒后驾驶、超速、超员等重点交通违法行为,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五是实行稳定风险评估,超前防范矛盾纠纷。
启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制定了《资溪县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对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重大决策、重大工程建设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力求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2010年,先后对泸溪河综合治理、人工湖、滨江新城住宅小区、新农贸市场等重点工程项目实行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超前防范了矛盾纠纷的发生,确保了各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
通过努力,全县保持了平安稳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但社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难、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难、社会治安管理难等诸多难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研讨班精神,特别是市委甘书记、市政府张市长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根本,以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做好群众工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努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着力解决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提升公众安全感和群众的满意度,为我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创造和谐平安稳定的社会大环境。
加强与创新社会治理应该怎么做
一、抓深化认识,把社会管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用中央精神和省、市的要求统一思想和行动,坚持抓社会管理,抓社会矛盾化解,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三个认识”:
一是深化了加强社会管理在现阶段是回避不了的,必须主动解决和化解的认识。
深切认识到,社会管理无小事,在矛盾凸显期解决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要。
2010年我们明确提出了“稳字为先、民字为本、好字为要、统字为高”的工作方针。
二是深化了社会管理本质就是做群众工作,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贯穿始终的认识。
深切认识到,社会管理工作是检验党委和政府工作“成色”的标尺,是群众从一个方面为工作“把脉”。
对此,我们高度关注民生,每年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不断增加。
三是深化了社会管理工作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抓社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抓发展的认识。
深切认识到,社会管理工作做好了,群众利益得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了,各级干部才能静下心来集中精力抓发展;同时,就社会管理抓社会管理肯定抓不好,必须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通盘想、一并做。
二、抓强化责任,形成社会管理工作责任体系。
在领导责任方面,先后成立了“两委两小组”机构,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安全生产委员会、县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县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
今年年初,又将“创安”工作列为全县三大重点工作之一,成立了“创安工程”领导小组,下设若干小组,按经济工作的模式细分为20个小项,每个小项均由一名县级领导负责,一个责任单位操办,并明确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
在部门责任方面,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强化了部门和乡镇的责任,实行属地管理,把信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评,实行“一票否决”,促使各级干部守土有责,人人尽职。
同时,将之延伸到村(居)和经济实体,在村(居)设立了综治暨和谐平安创建领导小组、治保会和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治安信息员、维稳信息联络员,在各类经济实体建立了民事服务组织,调解矛盾纠纷。
三、抓完善制度,建立健全与形势任务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在信访工作方面,完善了领导包案、县级领导(乡镇、部门)大接访、信访维稳联席会议等相关制度,特别是明确信访维稳联席会议为全县信访维稳最高领导机构和最高决策机构,凡是信访维稳联席会议提出的维稳措施,只要不违背政策,县委、县政府都支持,包括对领导干部的处置、责任人员的追究,确保信访维稳联席会议的同志有职有权。
在安全生产方面,强化了重点行业、重点场所、重点工序、重点企业的安全监管,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安全监管网络。
特别是加强了花爆企业的监管,公开招聘了33名安全生产特派员驻厂监管,建立远程监控系统,将花爆主产区乡镇安监站站长升格为副科级。
在社会综合治理方面,强化人防、物防、技防,健全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和群防群治长效机制。
组建了80多人的巡防队,全天候巡逻;组建了200多人的应急救援大队,提升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天网工程建设,基本实现监控系统城乡全覆盖;加强了对两劳释放人员、留守儿童等特殊人员和边缘人群的监管和帮扶;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对重点问题、重点群体、重点时段、重点人员,明确专人负责联系沟通。
在科学民主决策方面,建立健全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对拟实施的重大社会决策、重点工程项目,从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如去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后,我们决定暂缓实施三个重点项目,挤出了2000万元资金用于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得到群众好评。
四、抓“事要解决”,妥善处理社会管理问题。
把社会管理的重心放在解决问题、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上来,下大气力推动问题得到有效化解。
针对在廖坊灌渠施工中,部分群众受利益驱动的阻工事件,2010年10月下旬我们及时抽调了50名干部,组成法制宣传综合整治工作组,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集中整治,使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低保中的人情问题,我们对全县低保户进行了重新审核,形成“部门—乡镇—村(居)”三级审核制度,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管,一经举报查实,立即取消,实行动态管理。
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甘书记、张市长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县(区)的好经验、好做法,紧紧围绕“社会稳定、治安良好、和谐有序、群众满意”的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创安工程,努力营造“生产安全、生活安宁、社会安稳、政治安定”的社会环境。
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理念创新。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充分尊重民意,关注民生,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有机统一;牢固树立关口前移、源头整治的理念,尽可能使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少产生、少激化;牢固树立统筹兼顾、平等协商的理念,正确协调和处理各种利益诉求,兼顾各方面群众利益,尽可能通过教育引导、沟通疏导和协调协商的办法化解各种矛盾;牢固树立依法办事、综合施策的理念,加强法制教育,倡导依法办事、守法光荣的社会风尚,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
二是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工作机制创新。
健全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健全和完善社会矛盾排查机制,谨防矛盾升级扩大;健全和完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进一步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及时妥善解决群众信访问题;健全和完善科学发展机制,牢固树立民本理念,大力解决多数人共同关注的问题。
三是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领导体制创新。
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切实加强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注重发挥好社会力量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加强与创新社会治理应该怎么做
一、坚持以发展为纲、民生为本、稳定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得到不断夯实
1、坚定不移推进发展,不断夯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坚定不移地抓固投、抓项目,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势头。
近3年,我县经济总量由全省第91位上升到第83位,财政收入由全省第85位上升到第70位。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31.2亿元,财政总收入达4.8亿元。
今年1-4月份,我县经济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财政收入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3%,增幅均列全市第一。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了较为稳固的物质基础。
2、坚定不移改善民生,不断夯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民心基础。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我们坚持新增财力向民生事业倾斜。
“十一五”期间,全县用于民生方面的财政投入年均增长39.8%。
2010年投入到民生方面的财政资金达5.32亿元,占全年财政支出的59.4%。
通过坚持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备了更加坚实的民心基础。
3、坚定不移化解矛盾,不断理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民众情绪。
近年来,我县把加强信访工作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理顺民众情绪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经常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深入开展“三包为民”等活动;建成人民来访接待中心,整合成立群众诉求中心;实行重点信访案件县领导包案、县党政领导坐班接访、职能部门参与接访、“三官一师(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进信访等工作制度,逐渐形成了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接待,有序、有效、有责的“三统三有”信访工作格局。
同时,我县在县乡村三级分别建立了“四站三中心”,即流动人员管理服务站、未成年人维权站、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监测站、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站、社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老人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和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加强对各类人群的服务和教育。
2010年,我县被评为全省“无赴京非正常上访、无赴京集体访、无赴省非正常集体访”县;安全感公众满意率位居全省第19、全市第2。
最近,我县被评为全省五类信访问题百日大治理活动先进集体。
二、坚持以社区为基、实践为先、创新为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探索迈出可喜步伐
1、着力“三改”,创新管理体制。
一是“改制”。
组建3个社区管委会,为副科级事业机构,每个社区管委会核定4个全额事业编制,下辖3-4个社区居委会。
二是“改人”。
改革社区现行用人制度,实行委派制、聘用制、选举制相结合,以选举制为主;对社区原有工作人员实行全员竞争上岗。
三是“改方式”。
社会管理既是管理更是服务。
因此,我县注重推进社会管理方式“三个转变”,即:
工作理念上,由只注重行政管理向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转变;工作重点上,由应付日常性、临时性工作向规范化、长效化管理工作转变;工作方式上,由消极被动型向主动提供优质服务转变。
2、突出“三化”,完善社区功能。
一是建设标准化。
每个社区管委会(居民委员会)工作用房面积达到80—120平方米,内设便民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党建室、综治室、警务室、普法室、计生室、社会工作室、党员活动室等办公室。
二是职责规范化。
按照“责随事转”原则,将公益性、社会性、群众性的职能下放给社区,赋予社区综合管理职责,增强社区功能,推进社区职责规范化。
三是管理网格化。
综合考虑区域、户籍人口、居民认同度等因素,将社区划分若干网格,每200人或60户为一个管理单元。
3、推行“四政一化”,强化服务职能。
科学合理设置工作类别,积极探索推行民政、户政、家政、司法行政、矛盾纠纷化解“四政一化”工作模式,强化社区服务功能。
民政工作具体包含社团组织、城市低保、大病救助、困难户、孤寡老人、残疾人、优抚对象及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申报管理服务等;户政工作具体包含户籍登记、计划生育、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等;家政工作具体包含社区保洁、绿化、就业再就业、房屋管理、中介服务等;司法行政工作具体包含安置帮教、社区矫正、人民调解、普法宣传教育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具体包含矛盾纠纷排查、人民调解、综治、警务、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处置等。
三、坚持以组织为依、投入为要、作风为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保障得到有效强化
1、强化领导,确保有人管事。
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社会管理工作。
实行乡镇党委副书记兼任乡镇综治办主任制度,加强了对综治工作的领导。
为3个社区管委会核定了6个副科级领导职数,目前已任命了5名干部为社区管委会书记(兼主任)或治保主任。
村一级形成了村支书、村主任、村治保主任“三驾马车”促进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的新格局。
2、加大投入,确保有钱办事。
累计投入800多万元建设“天网”工程,县财政每年安排10万元社区建设工作专项经费,每个社区每年安排2万元的办公经费。
从2008年起,社区工作人员工资由乡镇自筹变为列入县财政预算,每人每月提高120元,并将社区工作人员纳入养老、医疗、失业体系。
将村小组组长聘为维稳信息员,财政每月发放100元维稳津贴(年底考核后兑现)。
3、转变作风,确保有章理事。
近年来,我县每年都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每年组织对县直单位进行政风行风测评,制定了《关于从严管理干部的实施意见》和《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办法》等制度,推行了“五个一”工作机制,增强了干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加强 创新 社会 治理 应该 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