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一二单元 易学方案.docx
- 文档编号:9109861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40.90KB
六下一二单元 易学方案.docx
《六下一二单元 易学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下一二单元 易学方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下一二单元易学方案
1文言文两则
一、基础达标
1.温故互查。
xuéyìzhuānxīnzhìzhì
()()
hónghúcāngcāngliángliáng
()()
2.火眼金睛。
奕()辩()曰()汤()
弈()辨()日()烫()
3.写出“之”和“其”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4)其一人专心致志。
()
(5)为是其智弗若与?
()
4.一词多义:
⑴为
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②孰为汝多知乎()
⑵其
①问其故()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
二、设问导读
学习目标
读准每个字的读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一)整体感知
“弈”指什么?
“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自主阅读
(1)谁学下棋?
怎么学下棋?
学得结果怎么样?
(2) 两小儿为什么争辩?
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依据是什么?
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三)小组合作
(1)《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两小儿为什么争辩?
(2)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
为什么?
(四)课文拓展
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
三、巩固练习
1.我会书写。
“孰”和“熟”的区别,下面没有“灬”。
孰
组长评定:
“缴”和“激”部首区别。
缴
组长评定:
2.课内阅读
(一)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1)解释文中带点字、词的意思,并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2)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朗读停顿是:
()
A使\弈秋\诲二人\弈。
B使\弈秋\诲\二人弈。
C使弈秋\诲\二人\弈。
(3)联系课文,翻译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二)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
(1)解释文中带点字、词的意思,并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2)联系课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②孰为汝多知乎?
(3)从文中“”一句可见两小儿所辩问题的复杂性。
在辩论过程中,两小儿表现得都很。
孔子对待这个问题则表现出了的态度。
(4)收集关于学习的名言、古诗、故事等,准备与同学交流。
①
②
四、拓展延伸
1.课外阅读。
河间①有游僧②,卖药于市。
先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
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
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其难治者,则丸不跃。
举国信之。
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③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半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
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注释:
①〖河间〗地名。
②〖游僧〗云游四方的和尚。
③〖研〗研磨。
2.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分组表演故事。
(学生自由选择使用现代话或使用文言文表演)
(3)背诵课文。
2匆匆
一、基础达标
1.温故互查。
nuó yí zhēng róng pái huáiyóusīchìluǒluǒ
( ) ( ) ( )()()
rónghuàhàncéncénlèishānshānlínglinglìlì
() ( )()()
2.按要求写文中的词语。
(1)AA式 例:
匆匆——
(2)ABB式 例:
赤裸裸——
(3)AABB式 例:
轻轻悄悄——
3.根据课文填空,再仿写句子。
洗手的时候,日子( );吃饭的时候,日子( );默默时,便( )。
仿写:
( )的时候,日子( );( )的时候,日子( );( )的时候,日子( )……
4.按要求写文中的句子。
(1)排比句:
(2)拟人句:
(3)比喻句:
二、设问导读
学习目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一)整体感知
1.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2.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出了同样的一个问题。
这又说明了什么?
(二)自主阅读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这段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有、、 。
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
这段话主要写了
。
2.师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
有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的有关片段和句子,在读中理解其意义。
3.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具体写出了时间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的,朱自清认为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
请你把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
(三)小组合作
1.课文先写(),再写(),接着写(),最后写()。
2.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具体地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
他甘心这样度过每一天吗?
你从哪儿可以看出?
(四)课文拓展
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我会书写。
“挪”是提手旁,右边是个“那”。
字形左边窄,右边宽。
挪
组长评定:
“蒸”的上面是“艹”头,中间竖勾,下面“灬”。
蒸
组长评定:
2.课内选段。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①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②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从第一段看,“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原因是什么?
(2)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其作用。
①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
②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
(3)第二段中,作者用了一连串问句,表达了他的那些感慨?
(四)课文拓展
1.学了课文,我想用一句话(或格言或警句)表达我的感受。
2.仿写: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的时候,日子从()过去。
洗脸时();刷牙时();玩耍时()·····
四、拓展延伸
1.作者简介
朱自清 (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学生时代即创作新诗。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31年至1932年,曾到英国留学。
回国后,先后在江苏、浙江的几所著名中学和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
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
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病在北平逝世。
朱自清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其作品笔致简约,亲切自然,读来有一种娓娓动人的风采。
朱自清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他的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
《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名篇,均以诗意盎然著称于世。
代表作有诗集《雪朝》(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洲杂记》《你我》等。
解放后出版有《朱自清散文集》《朱自清诗文集》等。
2.《匆匆》赏析
朱自清是个善于从客观事物中捕捉形象,以抒发自己主观情愫的诗人。
燕子来而复去,杨柳枯了又青,桃花谢了再开,这本是人所习见的自然现象,但诗人触景生情,从中联想到自己年轻的生命,默算着二十四年八千多个日子的行踪,追索着生命的价值,发出了惋惜的喟叹。
韶华易逝,青春难再,年青人必须珍惜光阴,万勿使其错过,《匆匆》的主旨,便在于倾吐自己对时日匆匆这一瞬息间的感受。
但从中不难发现,作者在抒发这一感受时,并不是去作枯燥无味的大道理讲述,也不是去发空洞的呼喊,而是把自己在特定处境里的感兴,依托于大自然多种可感的景象之中,使抽象转为具体,思绪化为形象,一开篇就以独特的诗意创造,产生动人的效果,使人不由得不随着作者的思路去对人生问题作深入的思考。
《匆匆》的艺术特点,首先便体现在作者这种对感情、形象的奇妙构思之中。
3桃花心木
一、基础达标
1.温故互查。
chāyāngkūwěijíshuǐyǔzhòngxīncháng
()()()()
duànliànyīlàiyōuyǎbóbóshēngjī
()()()()
2.火眼金睛。
萎( ) 汲( ) 赖( ) 旦( ) 雅( )
委( ) 极( ) 懒( ) 但( ) 稚( )
番( ) 锻( ) 炼( ) 勃( ) 忧( )
翻( ) 段( ) 练( ) 脖( ) 优( )
3.给画下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打“√”。
(1)莫名其妙
(1)名字,名称。
(2)出名,有名。
(3)说出。
(4)量词,用于人。
(2)无缘无故
(1)缘故。
(2)缘分。
(3)沿着,顺着。
(4)边。
二、设问导读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一)整体感知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哪些内容?
2.把课文中描写种树人做法的语句划下来,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注。
(二)自主阅读
1.自读课文4—7自然段,想一想,看到育苗人有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猜想到了什么?
你心里又有哪些猜想呢?
你想问育苗人什么?
2.轻读课文11自然段,思考种树人是怎么说的呢?
他的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3.读一读种树人的话,体会体会读出种树人当时的心情。
(三)小组合作
1.读课文第14自然段,互相交流,这里的“不确定”与前面的“不确定”有什么不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赞美、感激、欣慰、骄傲--)
(四)课文拓展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为什么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往往会“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三、巩固练习
1.我会书写。
“萎”字上面是草字头,中间的“禾”最后一笔是捺。
“锻”是金字旁,中间部分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萎”
组长评定:
“锻”是金字旁,中间部分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锻
组长评定:
2.课内选段。
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给句子中黑体词选择恰当的含义。
A、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
B、不知哪一棵桃花心木苗会枯萎。
C、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
①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
( )
②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 )
(2)对文中画线句子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了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
B、人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磨难,才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
(3)理解句子。
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就桃花心木而言,“很少的养分”指( ),“巨大的能量”指( )。
就人而言,指在生活的不确定中能锻炼出( )。
这是一种( )的表达方法。
四、拓展延伸
1.阅读短文
花
在一个华丽阔绰的房间里,敞开的窗台上,同天然的盆花摆放在一起的,是瓷花盆里的几枝假花。
这些假花在铁丝做成的枝干上,骄傲地摇摇曳曳,对人们炫耀着自己的艳丽。
突然间,“哗啦啦”地下起大雨来,瓷花盆里的绢花连忙向老天爷请求:
你能不能把大雨制止住?
接着这些假花就把大雨咒骂一通。
“老天爷!
”假花还哀求说,“你赶快把大雨制止住吧,它们有什么好处呢?
世上还有什么比它们更糟糕的?
瞧,街上不能再走来走去,到处都是泥浆和水洼!
”
然而老天爷没有理睬它的无理请求,大雨也没有收起它的雨帘,还是自管自不停地下着。
它把炎热驱散,使空气清凉,大自然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所有树木、青草经过雨水冲洗后变得焕然一新。
那时候窗台上所有的鲜花争奇斗妍,由于雨水的浇淋,它们愈加芬芳、鲜艳和娇嫩了。
而那些可怜的假花,从此失去了鲜艳夺目的光彩,被当作垃圾扔到了院子里。
凡真有特别才能的人,决不会去介意那些毁谤非议,恶意批评决不能够损害他们的优异之处。
只有那些假花,才会害怕下雨。
1、假花在雨前和下雨时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2、你对假花和老天爷各有什么评价?
3、文章先记叙后议论,若将文章分为两部分,应怎样划分为好?
请在文中标出。
4、读了这则寓言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和教育?
现实生活中有类似的事情吗?
想一想,说一说。
2.作者简介
林清玄 当代作家,台湾高雄人,1953年生,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
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
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等。
1979年起连续7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
3.桃花心木 常绿乔木。
树皮淡红色。
鳞片状剥落。
羽状复叶,小叶4~6对,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侧不等。
春夏开花,圆锥花序,花白色。
蒴果大,卵形,木质,五瓣裂。
原产南美洲,中国南部有栽培。
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适于制作车船、家具等,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
4*顶碗少年
一、基础达标
1.给划线字注音。
萦绕( ) 刹那( ) 歉疚( ) 捣蛋( )
肩胛( ) 抚摩( ) 附和( ) 屏气( )
2.将词语补充完整。
( )( )于心 座无( )席 摇( )晃( )
目不( )( ) 不知( )( ) 惊( )动( )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不丧失美好的举止姿态。
( )
(2)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文中指顶碗少年的表演使作者受到很大的震动,留下深刻的印象。
( )
(3)形容言语、动作追随别人。
( )
(4)形容很得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文中形容观众沉浸在优美的杂技表演之中。
( )
4.择优录用。
“好”在字典中的意思有:
①优点多的或使人满意的,跟“坏”相反;②友爱,和睦;③易于,便于;④完,完成;⑤很,甚;⑥表示赞许、应允或结束等口气的词。
(1)你穿好衣服就去。
( )
(2)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
( )
(3)这件事好办,你不用担心。
( )
(4)好!
你真不愧是“三好学生”。
( )
(5)老师说:
“你们俩关系好,要一起进步才对。
” ( )
二、设问导读
学习目标
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一)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想一想:
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自主阅读
朗读课文,思考:
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况如何?
观众反映怎样?
少年表现有何变化?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小组合作
1.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
2.老者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
(四)课文拓展
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散文家、诗人( )的作品。
作者采用( )的方式,描写了二十多年前的一场扣人心弦的( )表演。
文章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 )展开。
三、巩固练习
课内选段。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当那摞碗又(猛烈 强烈 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 摆 摇)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1.在括号里选出正确的词并圈出来。
2.这段话描写的是顶碗少年的第( )次顶碗表演。
3.这段话中的比喻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正确的理解。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是说:
( )
顶碗少年在第三次表演时承受压力,不畏艰难,不怕挫折,勇于拼搏。
B.表演难度大,顶碗少年表演时很吃力,让人感到惊险刺激。
5.作者从顶碗少年的表演中悟得了什么人生哲理?
四、拓展延伸
作者简介
赵丽宏 散文家、诗人。
上海市崇明县人,1951年出生于上海市。
著有散文集《生命草》《爱在人间》《玛雅之谜》等、报告文学集《新画》等六十余种著作,有四卷本《赵丽宏自选集》行世。
作品曾数十次在海内外获奖,散文集《诗魂》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日晷之影》获首届“冰心散文奖”。
不少散文作品被选入全国各地和香港、新加坡的大学、中学和小学语文课本,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
5* 手指
一、基础达标
1.我会注音
搔()痒窈()窕()爱憎()附()庸
养尊()处()优薄()弱渺()小
2.为下面的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
简单 简陋 简要 简朴
(1)周总理的生活十分( )。
(2)这家人住在村子里一座( )的小屋里度日。
(3)这道题的要求是,让我们( )地说出这段话的含义。
(4)有的人觉得这次考试的题目很难,但我觉得很( )。
3.写反义词。
渺小( ) 薄弱( ) 团结( )
4.修改病句。
(1)我们班差不多没有考试不及格的现象。
(2) 我们要下决心改掉不好的坏习惯。
5.写反义词。
渺小( ) 薄弱( ) 团结( )
6.指出下列各句是联想句还是拟人句。
(1)小虫子在田野里唱歌。
( )
(2)桂林的山真险啊,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去。
( )
(3)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路通向遥远的陕北。
( )
(4)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 )
二、设问导读
学习目标
能读准“搔痒、窈窕、爱憎、冒险、薄弱、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并能理解窈窕、养尊处优、附庸、堂皇的词义。
通过读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一)整体感知
1.快速读一读课前的自学提示,看看课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2.作者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
(二)自主阅读
朗读课文,思考:
本文中所讲五指的特点各是什么?
(三)小组合作
默读批划重点语句,填写下面表格,并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想想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手指名称
姿态(形状)
性格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和小指
(四)课文拓展
想想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三、巩固练习
课内选段。
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作者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的性格特征。
四、拓展延伸
1.课外积累
有了五指的团结与配合,我们的手在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于是就有了许多关于“手”的成语。
请你搜集带“手”字的成语。
2.作者简介
丰子恺 (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人。
1914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
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
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1924年在上海创办立达中学。
1925年创办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
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
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
6北京的春节
一、基础达标
1.温故互查。
ch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下一二单元 易学方案 一二 单元 易学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