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课件资料.docx
- 文档编号:9104753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0.79KB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课件资料.docx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课件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课件资料.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课件资料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是结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和环境技术,按照植物生长发肓所需要的最佳环境,进行植物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现代农业。
近年来,设施农业以其显著的节水、避灾、高效、富农的特征,深受全国各地欢迎,成为我国继粮食之后的第二大产业,引发了农业生产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
一、发展设施农业的重要性
(一),设施农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调整,加快了露天农业向设施农业,粮油作物向经济作物调整的步伐。
(二),设施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实现了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创收的跨越,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人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从而吸纳大量劳动力,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问题,使农民群众偿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
(三),设施农业的发展,扩大了农民增收渠道。
设施农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从住年的生产情况,一般一栋0.5亩的川水温室年收入在1万元左右,一栋0.3亩浅山温室收入也在3000元左右,增收效果十分明显。
二、民和县设施农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县设施农业设施农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从低档次到高标准的发展过程,截止2008年底,全县日光温室建设累计达6051座(第四代高标准温室67栋,第三代日光温室5984栋),面积2033亩,产量达8000余吨,蔬菜自给率25%,总产值达3000余万元。
主要种植的品种有西红柿、菜瓜、辣椒、西甜瓜、人参果、红提、雪桃、油桃等。
发展设施农业,相对露田种植经济效益十分明显,1栋净面积1亩的高标准温室平均纯收入在2万元以上,1栋净面积0.3亩的浅山温室平均纯收入在2000元以上,1栋净面积0.5亩的川水温室平均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
经过多年的引导发展,我县的设施农业形成了马场坦乡金星村、团结村、隆治乡李家村、总堡乡三坦村、硖门镇石家庄村、官亭镇鲍家村等多个设施农业生产区,初步呈现出我县现代农业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实践证明,加速发展设施农业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有效形式,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
也是通过发展民和设施农业,促进民和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为此,2009年我县确定以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突破口,以打造河湟流域特色农业百里长廊建设为目标的中长期设施农业建设规划。
1、民和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始建于2000年7月,位于川垣新区。
示范园主要进行果蔬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及示范推广。
园区占地70余亩,建有钢架砖混结构日光温室7栋,面积3.5亩,大棚8栋,面积6亩,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田30亩。
近几年,园区引进了西甜瓜、太空椒、樱桃番茄、人参果、油桃等50多个新品种,示范推广3500亩;引进滴灌、辣椒及黄瓜嫁接等新技术20项,示范推广1500亩。
为配合全县设施农业项目建设,示范园每年为项目区提供优质种苗10万株以上,使当年建成的温室,能及时定植,提高收益。
在科技培训方面,园区依托独特优势进行现场示范指导,使广大农民易学、易懂、易掌握。
截止目前,累计举办培训班200余期(次),受训人数达8000多人。
园区为提高我县农民科技意识和科技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示范带动作用。
2、民和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优质设施果品示范园始建于2008年10月,位于马场垣乡金星村,园区以葡萄、油桃、雪桃、人参果为主导产业。
为做大做强设施果品产业,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力争用三年时间的努力,将园区建设成拥有500栋高标准日光温室,面积达到1200亩的大型设施果品生产基地,年生产优质果品800吨,创收250余万元。
2008年完成高标准温室45栋,今年,计划完成高标准日光温室建设200栋,面积440亩,温室投资956万元,其中财政投资796万元,群众自筹160万元,水电路配套301万元。
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引进施工队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施工。
园区温棚建成后,及时引导成立了专业合作组织,由合作组织负责园区日常生产和固定资产管理,按照园区产业规划组织群众搞好生产。
3、民和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综合功能区位于县园艺场内,规划占地349.35亩,分管理培训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区、立体种植产业区、产业孵化区、观光休闲区五大部分和马铃薯贮藏窖改造及观景台、基础设施建设等共投资9173万元。
管理培训区投资1180万元建设集办公、科研、培训为一体的综合大楼一栋,占地4亩,共六层;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区投资50万元引进、示范、推广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示范种植26亩;立体种植产业区投资2963万元新建高标准温室27栋,旧棚恢复15栋,同时新建移动钢架结构防虫网棚40栋,高标准联动温室2栋,露地立体农业示范种植21亩;产业孵化区投资1500万元引进湟乳乳制品责任有限公司修建钢架结构生产车间3300平方米,液态奶生产线及配备相关加工设备建设占地7700平方米;观光休闲区投资3100万元建设9240平方米观光休闲生态园1处及水景、凉亭等相关配套设施。
另外,投资60万元改造1100平方米马铃薯贮藏窖和修建园区观景台1座,基础设施水、电、路、通讯等建设投资320万元。
目前通过招商引资,与民和湟乳乳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协议,计划投资1500万元,在综合功能区建设液态奶生产线一条,已完成土地转让协议50亩,支付转让金50万元。
与青海三江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签订综合功能区土地转让合同299.53亩,已支付土地转让金300万元,计划投资3100万元,已按总体规划动工建设。
从2009年5月6日开工至今已完成投资300万元,其中,立体种植产业区:
整合项目建设资金45万元,建成马铃薯移动钢架结构防虫网棚10栋(4个小棚组合成1个大棚),已投入使用;投资60万元的1100平方米的马铃薯贮藏窖和园区观景台已初步建成;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区:
投资50万元的47亩农业新品种露地展示区已完成规划、放线、整地,部分已种植;立体种植产业区:
投资153万元的27栋高标准温室、15栋旧温室改造已完成高标准温室墙体建设9栋,已投资45万元;投资320万元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开始动工建设;大门、围墙、铁艺栏杆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投资100万元。
4、民和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花卉栽培示范园位于马场垣乡团结村。
目前,在团结村拥有花卉培育基地80亩,已成功培育出一品红、红掌、凤仙、仙客来、君子兰、无花果、各种观叶花等花卉30多种,年销售收入100余万元,纯利润40万元以上。
为把园区建成民和县花卉产业的“龙头”,今年投资757.6万元,引进2栋钢架联栋温室,面积11500平方米,1栋用于观叶盆景种植(面积6000平方米),1栋用于草花种植(面积5500平方米),截止6月上旬,基础设施及设备安装全部完工,现正在抓紧各种花卉苗木的引进栽植工作。
近期还将投资180万元,安装取暖设备。
示范园建成后,年可培育各种花卉382万株以上,实现销售收入1069万元以上,纯利润320余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为做大做强花卉产业,在五年规划中,还将实施二期工程建设,计划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100栋(占地250亩),届时园区将被建成海东地区最大的花卉种植基地。
5、旱沙西瓜基地位于隆治乡李家村。
李家村现有户数228户,1070人,劳动力560人,耕地面积1990亩,旱砂西瓜占总耕地面积的78.4%,其中露田种植面积1457亩,拱棚种植260栋,面积104亩。
西瓜生产户数198户,占总户数的86.8%,该村农民以种植业和劳务收入为主,08年全村农业经济收入256.5万元,人均农业收入2397元,旱砂西瓜收入227万元,占全村农业经济收入的88.5%。
近年来,李家村积极争取项目,依托项目推动旱砂西瓜产业发展,先后实施了拱棚建设、双膜覆盖技术、旱砂西瓜套线辣椒、无公害种植等项目,有力地推动了李家村旱砂西瓜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户生产技术水平,实现了西瓜提前上市,提高了单位面积产出率和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
旱砂西瓜因在旱砂地种植,瓜个小、汁甜、瓤沙而出名,深受县内外市场欢迎,产品供不应求。
1栋0.4亩的拱棚平均产瓜1500公斤,棚均产值2300元左右;露田旱沙西瓜亩产3000公斤左右,年产值1800元。
6、民和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优质蔬菜示范园位于总堡乡三垣村。
截止现在,已建成日光节能温室356栋,主要种植的品种有西红柿、辣椒、黄瓜、菜瓜等,西红柿种植占总棚数的70%。
产品除供应本地市场外,还销往古鄯、满坪、马营、大庄等地市场,以质优、味美、无公害而出名,特别是王家垣社生产的西红柿,以个大、色艳、质优、味美而享誉市场。
7、峡门镇石家庄村蔬菜无公害基地地处峡门镇西北面,全村共有7个合作社,252户,1240人,611个劳动力。
总耕地面积2016亩,其中水浇地781亩。
自2003年开始至今,石家庄村累积建设日光温室400栋,面积120亩,主导品种为西红柿。
石家庄村生产的蔬菜因绿色、无污染、品质优而占据了峡门镇及周边市场,既解决了山区农民的吃菜难题,又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因该村地处脑山,设施农业的成功实践使其成为全县闹山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领头雁。
为了促进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加快民和农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设施农业的投入,每年投入100万元,用于设施农业建设。
民和设施农业的宏伟蓝图跃然纸上,计划每年增加设施农业面积800亩,到2015年,日光温室达到1.5万栋,面积6800亩,全县设施农业年总产值达1亿元左右。
届时,设施农业必将为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三、存在的问题
(一)从政府政策角度来看。
政府部门多头管理。
设施农业涉及到园艺、畜牧、水产等多个部门,存在多头管理情况,这从体制上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协调有序发展;扶持资金投入不足,各省虽然都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但是扶持资金的投入仍显不足;设施农业标准化程度低,日前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出台统一的设施农业标准;另外,很多企业只重视温室主体结构和配套设备的性能指标和质量,而忽视了温室的整体性及其配套产品的标准化。
(二)从设施农业技术角度看,设施农业科研投入不足,技术创新不够。
在温室设计和制造等关键环节,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创新技术很少;设施农业装备发展滞后,设备比较简易,环境控制能力差,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专业设施农业技术人员缺乏,农户技术水平低,整体素质、服务水平与设施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形势严峻,农药、化肥超标使用导致果蔬品质下降,动物养殖防疫、消毒设施落后,危及消费者的健康。
(三)从市场经营角度来看。
设施农业的龙头企业少,辐射带动能力较差;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外贸型龙头企业少,规模化花卉、果蔬类产品出口量少。
广大农户规模小,设施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户对市场的认知度不够,市场信息不灵,生产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造成收益不稳定,抗风险能力不强;设施农业专业化组织作用相对较弱,大多数专业协会管理分散,主体地位不明确,市场竞争能力较弱;经营方式仍以个体农户为主,小农经济的生产和经营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四、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民和县建设的设施农业既有浅山温室又有川水温室,经过近几年建设,实践证明,我们应该将发展重点确定在川水地区,引进全新思维,以产业化的眼光来发展设施农业。
首先必须解放广大干部群众思想,必须转变传统过时的种植观念,最终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推动设施农业的大发展。
要通过宣传发动、政府推动、典型带动、项目驱动,切实转变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
要增强必要性认识。
当前,我国农业已发展到一定阶段,农业产业化已成趋势,现代农业已成主题。
我县如要跟上全国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发展设施农业。
(二)攻坚克难,勇于实践。
在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解决起来难度不小、阻力较大,比如群众认知的问题、资金投入的问题、水源保证的问题、土地流转的问题、技术服务的问题、市场销售的问题。
要发展设施农业,完成既定目标,必须面对这些难题,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发展设施农业的过程就是全县上下合力攻坚的过程,就是干部群众奋力克难的过程。
应通过开展“千人下乡”活动,进村入户宣传发展设施农业的重大意义和省、县的优惠政策,组织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应实行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户和企业投入为主体、部门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多元投入体制,保障设施农业发展顺利进行;制订“棚围绕水走,电围绕棚设”的基础设施建设思路,实施设施农业水源保障工程和设施农业电力保障两大工程,保证发展设施农业用水和用电需求;以“县有设施农业科技服务团、乡有科技服务小组、村有科技指导员、户有科技明白人、棚有科技明白纸”为目标,建立县、乡、村、户四级科技服务体系,攻克技术服务这道难关;引进龙头保鲜加工企业落户我县,同时发挥设施蔬菜协会、运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作用,开展多渠道设施农业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给农民群众吃定心丸。
(三)敢于开拓、勇于创新。
设施农业对于广大干部群众来讲是一项富民的大事业,要推动设施农业顺利发展,必须把握政策、立足实际、敢于开拓、勇于创新。
发展设施农业要打破季节界限,强化时间观念。
温室蔬菜要争取冬季上市,打季节差,做增收账。
拱棚蔬菜要春延早、秋延后,延长生产期,提高种植效益。
发展设施农业要摈弃小农经济模式,树立现代农业理念,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田间管理、拓宽销售渠道,向投入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向市场要效益。
发展设施农业领导要苦抓,做到调查研究在一线、指挥协调在一线、督促检查在一线,切实将设施农业抓在手上、放在心上;技术人员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服务;广大农民群众要苦干,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换取丰收的成果和致富的喜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力发展 设施 农业 课件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