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docx
- 文档编号:9102907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1.03KB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docx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一: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尝试、失败、成功等过程,在探究中发现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并能运用这些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面积的含义。
2、通过操作获得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3、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会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用具:
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若干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感知面的大小。
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着两张纸(一大一小),让同学们进行涂颜色比赛,谁先把纸涂好谁就赢,你会选择哪张纸?
【设计意图:
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启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定义做铺垫。
】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二、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认识物体的面积。
(1)(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
请你像老师这样,先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注意桌面的每个地方都要摸到。
(学生缓慢地摸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
)
(2)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哪个大,大一些还是大得多?
再看看课桌面与地面,你有什么话要说?
(3)生活中的物体都有表面。
(板书:
物体的表面)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
(板书:
面积)
(4)(师再次摸数学书封面的面积)谁能像老师这样摸一摸,说一说?
那桌面的大小就是?
?
能摸摸,完整地说一说吗?
什么是黑板表面的面积?
什么是教室地面的面积呢?
(5)(师拿出数学书)刚才我们说课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得多,也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得多。
反过来,可以怎么说?
(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小得多。
)
指的是?
?
脚掌的面积呢?
你还能举例说说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一比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
)
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知道了物体表面的面积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
这一教学环节尽可能地选取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参加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
2、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1)老师把课本的封面画到黑板上,这个面变成了什么?
(板书:
长方形)
(2)谁能用粉笔表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3)长方形是封闭图形的一种(板书:
封闭图形),它的大小也叫做面积。
(4)让学生读面积的概念两次。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将物体的“表面大小”转化为“平面图形的大小”,这是一个数学化过程。
教学时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
一是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数学概念。
通过摸、看、想、说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头脑中感受每一个物体的面的大小,进而比较它们的大小,初步形成面积的概念。
之后,教师现场把物体的面画到黑板上就是平面图形,这一动态的转化过程使学生把对物体表面面积的认
识自觉地迁移到平面图形中来,从而获得全面、准确的面积概念。
二是注重教学的有效性。
简单地说,就是“教”在问题处,“导”在疑惑处,“帮”在需要处。
如对学生“摸面”方法的指导。
把“课本封面比黑板表面小”改说成“课本封面的面积比黑板面的面积小”后,让学生说一说这句话,感悟规范的数学语言,为下面的反馈作好铺垫。
】
三、自主探究,认识面积单位
(一)认识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1、(出示教具:
粉红色、绿色的两个长方形)即
(1)号长方形:
长18厘米,宽6厘米;
(2)号长方形:
长12厘米,宽9厘米
师:
谁的面积大?
看得出吗?
重叠比较呢?
(教具演示)
师:
用观察和重叠、割补的方法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请学具来帮忙,好不好!
2、师:
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发了两个长方形:
一号长方形和二号长方形,另外准备了一个学具袋,里面有一些圆片、正方形片、长方形片。
现在同学们要借助这些学具去摆一摆,想办法比出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
师:
在动手操作之前,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跟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看谁的办法最好。
现在就快快行动吧!
【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共同探究:
怎样利用学具(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片)比较出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长方形谁大谁小。
让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参与,各抒己见,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
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意味着安排几个学生一起完成某个任务,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同时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
】
师:
你们比较的结果是怎样的?
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比较出来的?
3、汇报:
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够准确;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简便。
4、小结:
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
(二)认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为了方便,人们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几个?
是怎样规定的?
请看数学课本第73、74页。
(学生看书后,小组互相说说这两个问题。
)
1、1平方厘米。
①1平方厘米有多大?
②从你的学具里面找出1平方厘米。
(师贴1平方厘米。
)
③量一量它的边长。
④想象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
⑤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与自己左手的5个指甲比一比,看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⑥估计一下,这块橡皮1个面的面积大约有几个1平方厘米呢?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1平方厘米摆一摆,看你们的估计是否准确?
学生小组合作验证。
)
2、1平方分米。
①请你想一下,如果用它(1平方厘米)来测量这张桌子的面积,你觉得怎样呢?
②猜一猜比1平方厘米大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③从学具里拿出1平方分米。
思考:
1平方分米的含义是什么?
④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
⑤我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呢?
⑥想一想,用1平方分米可以测量哪些物体面的面积呢?
3、1平方米。
①谁愿意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教室地面的面积?
为什么都不愿意去?
(用这个面积单位去测量,不容易测出教室地面的面积,因为1平方分米比地面的面积小得多。
激起学生探索更大面积单位的欲望。
)
②你能不能像数学家一样“创造”一个比平方分米更大的面积单位?
③说一说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④你能用手势比画一下吗?
⑤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⑥估计一下,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米?
⑦估计一下,1平方米的面积上能站多少个人?
(在地上量出1平方米,让学生尽量的站进去。
)
【设计意图:
在常用的面积单位中,以平方厘米为突破口。
让学生通过看媒体演示、量边长、比一比、记一记等活动理解1平方厘米。
在认识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时,让学生思考当测量的图形较大时怎么办,猜一猜比平方厘米大的单位有哪些,培养学生迁移和推理的能力。
】
四、积极反馈,强化应用
1、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1)分米是什么单位?
1分米有多长?
平方分米是什么单位,1平方分米有多大?
(2)听教师口令,学生用手势比画相应的长度和面积。
2、完成76页的第4题。
3、区别周长和面积。
①早上起来,小明跟着爸爸锻炼身体,他沿着操场的边跑了一圈。
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②工人师傅在足球场上铺上了草坪,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③放学以后,几个爱劳动的小朋友把教室地面全都打扫了一遍。
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④为了使这块黑板更加美观和牢固,装修工人在它的四周装上了铝合金边框。
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⑤假如老师在黑板上写满了字,下课后一个小朋友主动把黑板擦干净了。
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
为了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有意设计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周长和面积的比较这一环节,并借助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一些小事,形象而生动地诠释了这些概念,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
【篇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白藤小学林凤玲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尝试、失败、成功等过程,在探究中发现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并能运用这些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面积的含义。
2、通过操作获得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3、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会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用具:
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若干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感知面的大小。
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着两张纸(一大一小),让同学们进行涂颜色比赛,谁先把纸涂好谁就赢,你会选择哪张纸?
【设计意图:
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启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定义做铺垫。
】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二、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认识物体的面积。
(1)(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
请你像老师这样,先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注意桌面的每个地方都要摸到。
(学生缓慢地摸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
)
(2)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哪个大,大一些还是大得多?
再看看课桌面与地面,你有什么话要说?
(3)生活中的物体都有表面。
(板书:
物体的表面)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
(板书:
面积)
(4)(师再次摸数学书封面的面积)谁能像老师这样摸一摸,说一说?
那桌面的大小就是?
?
能摸摸,完整地说一说吗?
什么是黑板表面的面积?
什么是教室地面的面积呢?
(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比黑板表面的面积小。
)
(5)(师拿出数学书)刚才我们说课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得多,也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得多。
反过来,可以怎么说?
(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小得多。
)
(6)手掌的面积指的是?
?
脚掌的面积呢?
你还能举例说说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一比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
)
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知道了物体表面的面积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
这一教学环节尽可能地选取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参加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
2、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1)老师把课本的封面画到黑板上,这个面变成了什么?
(板书:
长方形)
(2)谁能用粉笔表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3)长方形是封闭图形的一种(板书:
封闭图形),它的大小也叫做面积。
(4)让学生读面积的概念两次。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将物体的“表面大小”转化为“平面图形的大小”,这是一个数学化过程。
教学时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
一是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数学概念。
通过摸、看、想、说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头脑中感受每一个物体的面
的大小,进而比较它们的大小,初步形成面积的概念。
之后,教师现场把物体的面画到黑板上就是平面图形,这一动态的转化过程使学生把对物体表面面积的认识自觉地迁移到平面图形中来,从而获得全面、准确的面积概念。
二是注重教学的有效性。
简单地说,就是“教”在问题处,“导”在疑惑处,“帮”在需要处。
如对学生“摸面”方法的指导。
把“课本封面比黑板表面小”改说成“课本封面的面积比黑板面的面积小”后,让学生说一说这句话,感悟规范的数学语言,为下面的反馈作好铺垫。
】
三、自主探究,认识面积单位
(一)认识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1、(出示教具:
粉红色、绿色的两个长方形)即
(1)号长方形:
长18厘米,宽6厘米;
(2)号长方形:
长12厘米,宽9厘米
师:
谁的面积大?
看得出吗?
重叠比较呢?
(教具演示)
师:
用观察和重叠、割补的方法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请学具来帮忙,好不好!
2、师:
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发了两个长方形:
一号长方形和二号长方形,另外准备了一个学具袋,里面有一些圆片、正方形片、长方形片。
现在同学们要借助这些学具去摆一摆,想办法比出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
师:
在动手操作之前,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跟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看谁的办法最好。
现在就快快行动吧!
【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共同探究:
怎样利用学具(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片)比较出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长方形谁大谁小。
让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参与,各抒己见,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
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意味着安排几个学生一起完成某个任务,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同时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
】
师:
你们比较的结果是怎样的?
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比较出来的?
3、汇报:
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够准确;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简便。
4、小结:
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
(二)认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为了方便,人们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几个?
是怎样规定的?
请看数学课本第73、74页。
(学生看书后,小组互相说说这两个问题。
)
1、1平方厘米。
①1平方厘米有多大?
②从你的学具里面找出1平方厘米。
(师贴1平方厘米。
)
③量一量它的边长。
④想象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
⑤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与自己左手的5个指甲比一比,看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⑥估计一下,这块橡皮1个面的面积大约有几个1平方厘米呢?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1平方厘米摆一摆,看你们的估计是否准确?
学生小组合作验证。
)
2、1平方分米。
①请你想一下,如果用它(1平方厘米)来测量这张桌子的面积,你觉得怎样呢?
②猜一猜比1平方厘米大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③从学具里拿出1平方分米。
思考:
1平方分米的含义是什么?
④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
⑤我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呢?
⑥想一想,用1平方分米可以测量哪些物体面的面积呢?
3、1平方米。
①谁愿意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教室地面的面积?
为什么都不愿意去?
(用这个面积单位去测量,不容易测出教室地面的面积,因为1平方分米比地面的面积小得多。
激起学生探索更大面积单位的欲望。
)
②你能不能像数学家一样“创造”一个比平方分米更大的面积单位?
③说一说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④你能用手势比画一下吗?
⑤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⑥估计一下,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米?
⑦估计一下,1平方米的面积上能站多少个人?
(在地上量出1平方米,让学生尽量的站进去。
)
【设计意图:
在常用的面积单位中,以平方厘米为突破口。
让学生通过看媒体演示、量边长、比一比、记一记等活动理解1平方厘米。
在认识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时,让学生思考当测量的图形较大时怎么办,猜一猜比平方厘米大的单位有哪些,培养学生迁移和推理的能力。
】
四、积极反馈,强化应用
1、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1)分米是什么单位?
1分米有多长?
平方分米是什么单位,1平方分米有多大?
(2)听教师口令,学生用手势比画相应的长度和面积。
2、完成76页的第4题。
3、区别周长和面积。
①早上起来,小明跟着爸爸锻炼身体,他沿着操场的边跑了一圈。
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②工人师傅在足球场上铺上了草坪,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③放学以后,几个爱劳动的小朋友把教室地面全都打扫了一遍。
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④为了使这块黑板更加美观和牢固,装修工人在它的四周装上了铝合金边框。
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⑤假如老师在黑板上写满了字,下课后一个小朋友主动把黑板擦干净了。
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篇三: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三河市冶金小学李欣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知道用正方形做面积单位最合适,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激发兴趣
师:
上课前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相反的游戏。
游戏的规则很简单,我让你们做什么动作,你们就做相反的动作就可以了,比如我让你们起立你们就坐下,我让你们坐下你们就起立,我让你们举左手你们就举右手,我让你们举右手你们就举左手。
师:
那下面我们就开始玩游戏,请同学们起立,坐下,坐下吧,起立。
请举起你们的左手,放下,坐正。
这个游戏好玩吗?
“不好玩”我们就先玩到这吧。
师:
有人全部反应正确的吗?
我要和你击掌庆祝一下。
二、结合实例,认识面积1、初步认识面积
师:
我们刚才说的这些面都是物体的表面,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课题)
师: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小手,我们一起边摸边说,什么是课本封面的面积?
生:
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师:
什么事课桌面的面积?
生:
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
师:
什么是黑板面的面积?
……
师:
你还能说说生活中其他我们常见的物体表面的面积吗?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边说边比较这些面的大小。
师:
下面同桌两人一组,每人说一个面的面积,然后比较他们的大小。
设计意图:
学生在学习面积时,往往更关注“面”,而忽视“面”的大小,将“面”等同于面积。
因此从观察学生身边熟悉的物体的表面入手,明确面的概念,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个面的大小,进而形成对“面”的大小的直观感受。
2、用丰富的实例,完善对面积的认识
(1)摸摸文具盒的上面和侧面,说说哪个面的面积大。
(2)摸摸茶叶筒的上面和侧面,说说哪个面的面积大。
(3)出示一个皮球,让学生摸摸皮球的表面,说一说什么是皮球表面的面积。
(4)出示下面两个图形,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设计意图:
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不仅物体的上面有面积,侧面也有面积,曲面和曲边图形也有面积,进一步完善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
三、探究比较面积的方法,发展度量意识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教师出示下面两个图形,让学生思考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师:
刚才我们在比较两个面的大小时,通过观察一眼就可以看出哪个面大哪个面小,现在还能直接看出来吗?
师:
不能直接看出来,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生:
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一比。
学生演示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发现也不能比较出两个图形的大小。
师:
现在怎么办?
生:
可以把多出来的部分剪下来,继续比。
师:
是个好办法,但是把多出来的部分剪下来就虽然比较出了大小,却破坏了原来的图形。
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设计意图:
在比一比的活动中,引发认知冲突,学生发现用观察法、重叠法都不能比较出两个图形的面积,为引出用度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奠定基础。
2、探究度量单位,培养度量意识
(1)明确方法
师:
我们一起听听,小精灵给了我们什么建议?
小精灵:
可以选用一种图形做单位来测量。
师:
你们听懂小精灵的话了吗?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小的图形来测量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然后再进行比较。
师:
如果选择一种图形做单位,这个图形可以是什么形状呢?
(2)小组活动
学具准备:
长4厘米宽2厘米长方形,边长3厘米正方形,小正方形、小长方形、小圆片若干。
小组活动要求:
任选一种图形做单位,测量两个图形分别包含几个这样的单位,然后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
(3)交流反馈
学生展示,说说自己选择什么图形作单位,怎样摆的,他们分别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刚才摆出的三组图形,思考:
①用这些图形做单位,能不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②如果要准确测量出某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用什么图形作单位最合适?
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选择正方形作面积单位,一方面正方形能够铺满所测图形,另一方面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在摆放时不受摆放位置和方向的限制,所以选择正方形做面积单位更合适。
设计意图: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测量图形面积的过程,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度量的意义,渗透度量意识。
四、认识面积单位1、游戏引发认知冲突
师:
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知道了可以选择一个图形做单位来测量图形的面积,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放松一下。
师:
请所有女生趴在桌子上把眼睛闭上,请男生来数一数这个长方形里有几个正方形?
数出来先不要说,保密。
师:
现在交换,男生趴下,女生来数一数。
师:
男生们一起说,你们看到几个正方形?
(24个)女生看到多少个?
(6个)一起说谁看到的纸面积大?
生1:
男生看到的大。
生2:
不一定,有可能男生看到的正方形很小,女生看到的正方形很大,也有可能女生看到的纸面积大。
师:
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不是这样,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两张纸一样大。
我们看到这个图形里有24个正方形,这个图形里有6个正方形,它们的大小却是一样的,通过这个比较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思考吗?
生:
必须让小正方形的大小是一样大的,才能通过测量比较出两个图形的大小。
设计意图:
在游戏中,制造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面积单位
师:
那我们应该用多大的小正方形做单位呢?
有同学知道都有哪些面积单位吗?
生:
平方厘米、平放分米、平方米。
师:
你们知道的可真多,这些都是我们常用的面积单位,下面我们就一个一个来认识他们。
(1)认识平方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面积 单位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