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试论我国现阶段保留死刑的必要性.docx
- 文档编号:9102409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3.03KB
本科毕业设计试论我国现阶段保留死刑的必要性.docx
《本科毕业设计试论我国现阶段保留死刑的必要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毕业设计试论我国现阶段保留死刑的必要性.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科毕业设计试论我国现阶段保留死刑的必要性
目录
中文摘要I
ABSTRACTII
一、我国保留死刑的意义1
(一)从死刑的刑罚目的的角度分析1
(二)从死刑的执行处罚手段的角度分析1
(三)死刑的正当性的角度分析2
二、死刑存废之争的焦点问题及分析2
(一)死刑是否具有最大的威慑力2
(二)死刑的决定权是否归民意3
(三)死刑是否符合社会经济效益3
(四)死刑是否具有预防功能4
(五)死刑与社会文明状况是否相悖4
(六)死刑是否对生命权的不尊重5
三、国外对比研究及借鉴6
(一)英国6
(二)美国6
(三)韩国7
(四)对比研究及借鉴7
四、现阶段我国仍需要保留死刑,但应进行严格的限制9
(一)废除死刑与我国传统历史文化观念不符9
(二)保留死刑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社会秩序稳定9
(三)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不允许废除死刑9
(四)适用死刑应注意的问题10
参考文献14
中文摘要
现阶段,死刑存废问题依然是我国法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面临着废除死刑呼声越来越高的环境下,本文通过阐述我国保留死刑的意义及死刑存废之争的六个焦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对英国、美国及韩国三个具有特色的国家的死刑存废道路进行分析及进行对比研究及借鉴。
另外,从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观念、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及社会经济状况三个方面详述了我国现阶段保留死刑的原因。
笔者认为我国现阶段仍需保留死刑,但应进行严格的限制。
目前,我国要注意从死刑适用和死刑执行以及死刑替代措施三个方面来进行严格的限制。
关键词:
死刑;保留死刑;限制死刑
Abstract
Nowadays,whethertoreservedeathpenaltyortoabolishitisasubjectthathasbeenstudiedforalongtimebutisstillapopularoneinchina.Followingthevoiceofaskingforabolitionofdeathpenaltyhigherandhigher,thistextexpoundsthedeathpenaltyofsignificanceandanalysesthereservationandabolitionofdeathpenaltysixmajorproblems.Besides,thistextanalysesthewayofthereservationandabolitionofdeathpenaltyaboutEngland,theUnitedStatesofAmericaandKorea,too.Then,weareinprogresscontrastresearchanduseforreference.TherearethreereasonstokeepdeathpenaltyforChinainpresent.First,theconventionalcultureofdeathpenaltyisnotaccordedwithabolitionofdeathpenalty.Second,thereservationofdeathpenaltyisgoodatsafeguardingsequenceofsociety.Third,theeconomyofchinaisnotaccordedwithabolitionofdeathpenalty.Atlast,thisauthorthinkingofthattheconclusionisrightandgreatnecessarytokeepdeathpenaltyforChinainpresent,butmustbelimitofdeathpenalty.Meanwhile,thisauthoradvancesthatwemustbemakeattentiononthree-sideinquiredintolimitofdeathpenalty.First,thelimitofapplytodeathpenaltyisaboutlegislation.Second,thelimitofapplytodeathpenaltyisaboutimplementofdeathpenaltyimmediately.Third,thelimitofapplytodeathpenaltyisaboutmeasureofsubstitutefordeathpenalty.
Keywords:
deathpenalty;reservationofdeathpenalty;limitofapplytodeathpenalty
试论我国现阶段保留死刑的必要性
死刑,是一种剥夺犯罪人的生命,以永远消除犯罪人社会存在的刑罚。
因此,在刑罚体系中,死刑始终都是一种被认为最严厉的刑罚手段。
死刑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自意大利法学家贝卡里亚首次提出废除死刑的主张后,法学界便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死刑存废之争。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废除死刑的行列,废除死刑俨然已经成为一种全球趋势。
截止2001年12月的死刑状况,保留死刑的国家与地区总计有71个;保留死刑但可视为在实际上废除了死刑的国家与地区总计有34个;完全废除了死刑的国家与地区总计有75个;废除了普通犯罪死刑的国家总计有14个。
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死刑的存废问题在我国也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因此,我国有必要在死刑存废的问题上表明自己的态度。
笔者是赞成保留死刑的,下文就是笔者对保留死刑问题的一些粗浅见解。
一、我国保留死刑的意义
在我国,死刑作为一种刑罚手段不但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各阶段的社会发展历程中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死刑在我国刑罚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其他刑罚无可替代的。
既然死刑在经历了不同阶段的社会变更之后,依然保留在现代的社会刑罚体系当中,表明了死刑有保留在现代社会的必要性,也说明了保留死刑的确有其重大的意义。
(一)从死刑的刑罚目的的角度分析
死刑作为一种刑法中最高刑罚,对犯罪人无疑是起到了最大的惩罚作用,同时也对社会其他的犯罪现象起到了一种“杀鸡儆猴”的警戒作用。
在我国,死刑作为一种从远古时代留传至今的刑罚方式。
死刑的刑罚目的由始至终只有一个,就是对犯罪人适用刑罚既要达到公正的报应,又要对犯罪人及一般人都达到预防犯罪的效果。
可见,死刑无论是对过去的社会还是对现在的社会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容易出现动荡不安的现象。
保留死刑无疑能够达到给予犯罪分子公正的报应,也可以达到预防犯罪的效果,进而维持社会的稳定发展。
因此,现阶段我国保留死刑有利于我国现行刑法刑罚目的的实现,死刑同时也对社会发展起到不可代替的刑罚作用。
(二)从死刑的执行处罚手段的角度分析
死刑是一种剥夺人生命的刑罚,俨然是执行处罚中一种最严厉的手段。
因此,死刑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是充当一种维护历代统治稳定的工具,也是一种阶级统治者合法使用各种处罚手段夺取他人生命的最严厉的刑罚工具。
现阶段,我国死刑的执行处罚手段是枪决和注射。
死刑的这些执行处罚手段与其他刑罚相比是特殊的,是其他刑罚的处罚手段无可替代的。
更重要的是,执行死刑的处罚手段比其他的刑罚更经济便捷,适合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状况。
死刑执行的处罚手段具有特殊性、无可代替性及经济性的特性,决定了现阶段我国需要保留死刑。
因此,我国现阶段保留死刑的意义之一就是死刑的执行处罚手段比其他刑罚的执行处罚手段更符合我国的经济状况。
(三)死刑的正当性的角度分析
死刑作为一种剥夺生命的残酷的刑罚方式之所以从几千年前一直留传至今,是源于死刑的正当性。
自古以来,国家建立刑罚制度就是为了禁止他人使用私刑打击报复,但由国家对犯罪人代行复仇。
死刑经历了数千年漫长历史,受到不同社会文化的冲击,至今仍然顽强地存在。
这是由于历代的统治者为了防止复仇行为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以国家立法的形式设立死刑,运用死刑维持社会的稳定。
因此,在国家立法下,我国在报复色彩下设立的死刑就必然具有正当性。
死刑具有了正当性,无疑是死刑能够成为长久存在的一个重要的后盾。
现阶段,我国立法下设立死刑同样具有正当性。
因此,实施死刑不但实现对受害人的一种公正,也体现一种社会正义,同时也成为了一种维系社会存在及稳定发展的内在纽带。
这就让我国现阶段保留死刑变成了不但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
所以,我国现阶段保留死刑就成为了一种社会集体意识,国家用死刑这种集体意识不但有利于对犯罪人实施一种公正的刑罚报应,而且有利于维系社会秩序的稳定。
二、死刑存废之争的焦点问题及分析
贝卡里亚提出废除死刑的主张后,死刑保留论者与死刑废除论者各执一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在这场长达两百多年的死刑存废之争中,死刑保留论者与死刑废除论者争论的焦点问题主要围绕在六个方面,即是死刑是否具有最大的威慑力、死刑的决定权是否归民意、死刑是否符合社会经济效益、死刑是否具有预防功能、死刑与社会文明状况是否相悖、死刑是否对生命权的不尊重。
以下分别对死刑存废之争的六个焦点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死刑是否具有最大的威慑力
死刑切实具有威慑力已经由死刑保留者和死刑废除者所共同所认可了。
至今在死刑存废问题上,争论不休的是死刑是否具有最大的威慑力的问题。
关于这一个死刑存废之争的焦点问题,笔者通过死刑的立法威慑力与死刑的执行威慑力进行分析。
1.死刑的立法威慑力保障社会秩序
在立法者看来,犯罪与将要遭受的惩罚是如此确定,每一个正常的社会成员都应当以其最基本的预见,面对死刑的威胁,在死罪面前望而却步。
①可见,死刑的立法就是源于死刑所具有的无可比拟的威慑力。
虽然目前废除死刑成为了世界主流,但是也有一部分国家与地区仍保留死刑但可视为在实际上废除了死刑。
这就引起了一个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不从法律上根本废除死刑呢?
这是一个不难解答的问题。
这些国家没有从根本上废除死刑,而选择在立法上保留死刑是由于仍依赖死刑的立法对社会所具有的其他刑罚无可比拟的威慑力,以达到保障社会秩序的目的。
2.死刑的执行威慑力抑制可能的犯罪
死刑的执行是剥夺犯罪人的生命的行为,其执行是否能够发挥威慑力效用及达到抑制可能的犯罪的目的呢?
拉宾教授在2002年对美国的3000余个县从1977~1996年的凶杀率与执行率进行统计分析认为,一次的死刑执行至少平均减少18次的谋杀。
①由此可见,死刑的执行充分发挥了死刑的威慑力效果,对社会可能的犯罪达到了抑制的作用。
死刑这种无与伦比的威慑力不是可以由死刑废除论者提出终身监禁的威慑力可替代的。
死刑的执行产生的威慑力可以抑制未然的犯罪。
我国多数学者认为刑罚的严厉性与威慑力构成了一个正比的关系,越严厉的刑罚则具有越强的威慑力。
因此,我国死刑立法和死刑执行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死刑立法和执行死刑充分发挥死刑所具有的最大威慑力效果,达到对社会进行威慑的目的,抑制可能的犯罪。
(二)死刑的决定权是否归民意
在这场长达两个半世纪的死刑存废之争中,民意支持死刑是死刑保留论者重要依据,而死刑废除论者亦想方设法反驳民意决定死刑存废。
因此,死刑的决定权是否由民意决定成为了备受法学界学者们争论的问题之一。
那么,死刑的存废是否由民意决定呢?
从民意的本质来看,其本质就是一种通过民意检测或其他调查方式汇集的大众观点。
这种通过民意测验或其他调查方式获得的观点代表着一种大众的意志,这种大众意志应受到国家的重视。
笔者认为死刑的决定权并不是由民意决定的,而是由国家决定,但是民意必然对死刑的存废产生影响。
一个国家制定法律是制定适应社会的法律,所针对的对象是社会中的民众。
因此,在死刑存废决定权问题上当大部分民意要求保留死刑的刑罚方式时,就表明了民众仍然接受死刑这种最严厉的刑罚方式,以生命权保障生命权,那么国家在决定死刑保留还是废除时应以民意为首要考虑因素。
我国是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大国,尽管近几年我国对废除死刑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国内大部分民众还是支持死刑。
在现阶段,我国不能不顾虑民众的意识,贸然废除死刑。
因此,我国决定死刑保留还是废除时,要考虑民意因素。
(三)死刑是否符合社会经济效益
在关于死刑是否符合社会经济效益的问题上,死刑保留论者和死刑废除论者亦针锋相对。
他们争论的焦点是死刑的替代刑终身监禁是否比死刑更符合社会经济效益。
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难以论证的问题,应根据本国的实际经济状况具体分析。
以我国为例,现阶段我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水平比较低。
我国若用终身监禁的来替换死刑,不但需要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也需要大量的人员对犯罪人进行管理,这就必然对国家的财政造成负担。
当然,一些死刑废除论者提出犯罪人的劳动力也是一种提高社会经济的社会生产力,可以用犯罪人的劳动补偿社会及被害人损失。
但是,犯罪人的创造的社会财富是远远抵不上国家对犯罪人实施的终身监禁的支出费用。
目前,我国的实际经济状况就是无法承担起废除死刑所需要的财政支出。
安置犯罪人与管理犯罪人都需要用国家的财政承担,国家增加了刑罚费用的投入则必然减少了对社会经济的投入。
因此,终身监禁的成本远远要比死刑的要高。
通过上述的分析,笔者认为我国现阶段保留死刑要比终身监禁更符合社会经济效益。
(四)死刑是否具有预防功能
在死刑存废之争的热潮中,死刑保留论者从功利主义出发认为死刑具有其他刑罚所不可比拟的一般预防功能和个别预防功能。
①死刑废除论者则认为无法证明死刑能够起到遏制其他人犯罪的一般预防作用,执行死刑就丧失了个别预防功能,因此,死刑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1.个别预防
所谓个别预防功能,是指死刑能否预防犯罪者本人再犯罪。
②从刑罚目的方面来说,对犯罪人适用刑罚就是为了预防犯罪人的再次犯罪。
死刑作为一种剥夺犯罪人生命的最严厉的刑罚,执行了死刑就意味者犯罪人永远也不会有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这是一种彻底消除犯罪人再次犯罪的刑罚,也就表明死刑具有其他刑罚无可比拟的个别预防功能。
2.一般预防
所谓一般预防功能,是指死刑对于预防犯罪人以外的一般人犯罪的作用。
③一般预防功能的目的是对犯罪人以外的一般人进行预防,是为了达到社会防卫的作用。
死刑是否具有一般预防的功能呢?
这是关于死刑预防功能最受争议的问题。
费尔巴哈的“心理强制说”通过罪刑规定,公开执行起心理强制和威吓作用,以期达到一般预防。
④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死刑可以说是一种根植于人们心中最久的以及最严厉的刑罚,形成了人们一种畏惧死刑的心理。
因此,死刑存在也具有了一般预防的功能。
我国制定刑罚就是为了达到双面预防的目的,即个别预防和一般预防。
现阶段,我国的刑罚目的及基本国情都需要依靠死刑所具有的预防功能来维持国家长治久安和保障国家社会利益。
因此,在死刑存废问题上,我国不可忽视死刑所具有的预防功能。
(五)死刑与社会文明状况是否相悖
死刑是一种最古老、最严厉的刑罚方法,其历史可以与国家的历史媲美。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死刑废除论者认为死刑是原始社会的复仇习惯,是野蛮的、残酷的,与现代文明发展不协调的,从而要求废除死刑。
死刑保留论者也围绕着死刑废除论者的观点展开争论。
1.社会历史传统观念
死刑的观念源于古时代的“杀人者死”、“以命偿命”等观念。
这种观念也跟随着社会发展变更传承下来,成为一种人们所信仰的社会历史传统观念。
这种社会的历史传统观念也被国家采纳适用到法律中,实现了以公正公平的刑罚方式合法地剥夺犯罪人的生命。
长久以来,人们形成了一种国家会用公正合法的方式代替自己惩罚犯罪人,以达到报复的个人愿望的死刑观念。
现阶段,这种社会历史传统观念在我国已经深入人心,一旦出现一种企图打破这种历史观念的新观念时,就有可能出现人们对新观念的不接受导致心理失衡情况,出现以极端的私力救济方式去满足个人报复愿望的情况。
因此,我国站在死刑存废的立场上,不得不考虑社会历史传统观念的影响。
2.报应主义论
报应主义理论强调刑罚的施加在于报应,是对犯罪的一种回应。
犯罪是一种恶,对于犯罪之恶,应以刑罚应之,何种程度的恶则报应何种程度的刑罚。
康德从哲学上的因果关系决定论立场出发,把犯罪行为看作为因,把刑罚看作成果,那么罪与刑的关系就成为了因果报应关系。
①死刑的保留论者认为死刑就是对犯罪人最严厉的报应。
而死刑废除论者则认为死刑实际上就是原始社会同态复仇遗留,现代的司法并不要求以死刑来报应。
笔者认为在现代社会,每一种犯罪都有一种刑罚以之相适应,报应主义的刑罚理论则表现为现代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因此,在我国,死刑是一种已经融合到现代文明并具有等价报应的刑罚,在现代社会是具有存在的正当性的。
3.人道主义
死刑废除论者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极力主张死刑是残酷无情的,违背人道主义,是现代文明社会不容的。
死刑保留论者则认为死刑并非是一种不人道的刑罚。
死刑保留论者欧内斯特·范·登·哈格教授提出死刑并非酷刑,死刑的执行既不比通常的死亡更加痛苦,也不比它更悲惨。
②在我国,通常认为犯罪人的犯罪行为本身已经违背了人道主义,也是现代社会文明不容的。
因此,对犯罪人实施死刑并非不是人道的体现,仅仅是体现了对犯罪人实行的一种刑罚。
退一步来说,如果废除死刑是对犯罪人的人道,那么出于强调被害人生命的价值,对犯罪人执行死刑则是对被害人人道。
因此,在我国死刑与现代文明社会的人道主义并非不相符,恰恰也体现了人道主义。
(六)死刑是否对生命权的不尊重
生命权是作为人生存的一种基本权利,是不可剥夺的基本人权。
死刑保留论者与死刑废除论者在此已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无论主张保留死刑还是废除死刑都是出于对生命权的保护。
两者争议的焦点已经转移到死刑是否尊重生命权的问题上。
对于死刑存废之争这种两难局面,死刑保留论者黑格尔从辩证法的角度出发,阐述死刑与人权的关系,提出保留死刑的依据。
黑格尔认为,犯罪是犯罪人根据自由意志实施的行为,这种自由意志是人的理性所在,只有通过对犯罪的否定才能得到承认,而刑罚不过是这种否定的载体。
对杀人者处以死刑,只不过是以杀人否定杀人,并不侵犯人权。
③犯罪人剥夺他人生命权时,已经表现了犯罪人对被害人生命权的不尊重,犯罪人明知生命的惟一性,但还是夺取他人的生命,表明犯罪人的行为是极端恶劣的。
因此,我国在权衡该尊重犯罪人的生命权还是该尊重被害人或社会大众的生命权时,是从整体的角度出发,选择尊重其他人的生命权,而用刑罚对犯罪人进行惩罚。
简单地说,我国是在尊重生命权的前提下对犯罪人执行死刑的。
三、国外对比研究及借鉴
废除死刑是一个国际趋势,每个国家在死刑废除的道路上都有其特色的地方,不可能跟其他国家的做法完全一致。
因为废除死刑是受社会传统文化、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的文明程度及社会法治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的,而这些影响废除死刑的因素在不同的国家是不同的。
因此,我国在废除死刑的道路上,可以借鉴对比不同的国家,吸取有利于我国死刑改革的方针政策。
(一)英国
欧洲是死刑废除论的发源地,自从意大利法学家贝卡里亚首次提出废除死刑的主张后,在欧洲就开始出现一场废除死刑的热潮,英国便是其中的一个国家。
欧洲国家废除死刑的经过不是随意或杂乱无章的,是有其一般规律的,一般都是先从立法上减少判决死刑的罪名,接着引入替代死刑的法律或系统的减刑以求达到事实上废除死刑,最终是通过法律将死刑彻底废除。
欧洲国家一般都是按上述规律废除死刑,但也有例外的国家,英国没有事实上废除死刑的阶段。
早期的英国涉及死刑的法令至少有223项,实际上适用通常达到涉及死刑法令的三四倍。
尽管英国适用死刑很多,但是被处决的数量却很少,而且判处死刑的罪行也只是大量死刑法令中少量的罪刑,很多涉及死刑的法令已经空置了。
于是,英国死刑改革者就努力呼吁废除空置的死刑立法,减少死刑适用。
英国废除死刑的过程是分阶段进行的。
首先,在1949至1953年对“谋杀罪”进行废除尝试,缩小“谋杀罪”的死刑范围,仅对四类的“谋杀罪”保留死刑。
这四类谋杀罪分别是:
一是盗窃与抢劫过程中的谋杀;二是使用火器或爆炸物谋杀;三是对狱警或警察谋杀;四是多次实施谋杀的。
其次,在1957年《杀人罪法案》立法中,导致被执行死刑的人数大大减少,民众同情心开始倾向于被执行的犯罪人,民意向废除死刑靠拢。
到1969年,“谋杀罪”彻底从英国废除。
其后到1994年,英国的一些死刑保留论者企图恢复部分的谋杀罪死刑,但都被否决了。
最后,在1999年,英国才批准了《欧洲人权公约》第六议定书以及《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二议定书,这标志着英国以国际条约的形式最终废除了死刑。
①英国通过法律最终彻底地废除了全部死刑,英国的死刑存废之争也落幕了。
(二)美国
美国是一个至今仍然执行死刑的发达国家,死刑的存废之争也是美国的热点问题。
至今,美国的死刑存废状况是13个州废除了死刑,37个州保留了死刑。
美国在这场死刑存废争论的过程中,曾因为提出死刑是违宪,停止10年执行死刑。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美国将会全面废除死刑,但是结果美国在1976年宣布死刑合宪,恢复了执行死刑。
至今,死刑在美国是一个受到强大支持但也备受争议的话题。
但是,美国在死刑存废之争的过程中,都注意通过立法、刑事政策和其他计划来对死刑进行限制或废除。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美国适用死刑下降,执行的死刑人数也呈现减少的趋势。
这可能是由于2000年以来,美国联邦以及各州立法、行政、司法机关围绕着暂停执行死刑、对未成年和弱智者废除死刑、死刑的正当程序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现在美国是以民意支持死刑为由保留死刑的,但是近几年来对死刑进行民意检测出现了支持率下降的趋势,这让美国不得不对死刑制度进行改革。
尽管近年来美国对死刑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都不能够成为美国全面废除死刑的理由。
罗吉尔·胡德教授对美国死刑存废是这样认为的,中止执行死刑的呼声以及改革不足以导致死刑废除,就像1967年到1976年10年间没有执行死刑所说明的。
成立委员会设法解决怎样公平、不出错地适用死刑及禁止对弱智犯适用死刑是一回事,而基于死刑执行不可避免的要卷入“残忍的、不寻常的刑罚”应而死刑必须从原则上予以废除,则是完全另一回事。
①由此可见,美国现阶段也不可能实现全面废除死刑,只能是对部分符合废除死刑条件的州废除死刑,其他不符合条件废除死刑的州则仍然保留死刑,但是进行严格限制或减少死刑。
(三)韩国
韩国自从1997年12月,对23名死刑犯执行死刑之后,一直持续到今天都没有执行过死刑。
韩国虽然保留了死刑,但事实上是一个已经有10年没有执行死刑的亚洲国家。
这意味着韩国成为被视为事实上废除死刑的国家。
在韩国的刑罚典中规定了死刑的条款有89条。
现在在韩国死刑存废之争中,核心问题是违宪问题、误判可能性问题、文明社会的人道性问题。
受国际社会死刑废除热潮的影响,韩国国内多次提出死刑废除问题。
韩国为了实现死刑废止,关于废止死刑制度的国内活动也十分活跃。
在2000年,韩国第一次向国民大会提交了旨以绝对无期徒刑替换死刑的议案,但最终没有通过。
关于死刑废止的特别法案由15届国会和16届国会议员发起,到了2004年12月第17届国会重新提出,并于2006年4月在国会法事委员会召开了听证会。
现在,韩国正处于即将废止死刑的门槛上。
韩国在死刑制度的改革方向上,主要是对死刑的执行采取犹豫制度、对死刑的废除进行一个尝试性废止、对死刑暂停执行、绝对的无期徒刑替代死刑。
(四)对比研究及借鉴
英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死刑历史的国家,但是今天已经彻底废除了死刑。
英国在废除死刑方面有其特色的地方,值得我国借鉴。
我国现行刑法中关于死刑的罪名还有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本科 毕业设计 我国 现阶段 保留 死刑 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