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16 雷雨.docx
- 文档编号:9102220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24.07KB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16 雷雨.docx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16 雷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16 雷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16雷雨
16雷雨
课题
雷雨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对阅读教学明确指出: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图画阅读。
教学设计中,以“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为阅读主线,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作者用字的精炼准确,采用图文对照,情境创设,想象谈话等多种形式去品悟文章描写的意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字词,朗读课文,观察夏天雷雨前后的天气变化。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学习课文描写雷雨前的段落。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字词,朗读课文,留心观察夏天的天气变化。
(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用时:
5分钟)
1.出示雷雨的课件,问: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夏天什么时候的景象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雷雨的课文。
(板书课题)
1.交流自己看到的雷雨前后的天气变化。
2.齐读课题。
1.写出自己知道的雨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检测预习,纠正字音(用时:
10分钟)
1.教师检测学生课文的预习情况,分自然段指读,要求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2.教师引导学生评价,相机纠正字音错误。
3.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读准确。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2)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3)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4.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读课文,开展朗读竞赛。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争取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认真倾听,争做“小老师”进行评价,为出现错误的同学纠正字音。
3.读准课件出示的句子。
4.学生在小组内分自然段合作朗读课文,积极参加小组竞赛。
2.把下列生字按要求分类。
垂沉彩阵蝉蜘蛛
翘舌音:
_________________
平舌音:
________________
3.连一连,组成新字。
氵彡虫辶阝
冗单采车兆
三、自主品读,感悟雨前的景象(用时:
15分钟)
1.导入:
现在,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找出文中具体描绘雷雨前的景象的自然段。
2.指名反馈。
3.引导自由读,想一想:
作者抓住了哪几样景物描写雷雨前的景象?
4.指名反馈,教师适当引导。
(乌云、树叶、蝉、大风、蜘蛛、闪电、雷声)
5.师生对读。
如:
教师:
乌云——学生:
黑沉沉地压下来。
(指导学生抓住“黑沉沉”,读出乌云的低以及给人的压抑感)
教师:
树上的叶子——学生:
一动不动。
6.指名反馈:
同学们,通过这一遍的读,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7.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就是雷雨前的景象。
作者在雷雨来前,仔细看,认真听,把雷雨前的景象描绘得可真详细。
1.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了解第1自然段中描写了雷雨前“满天的乌云”“一动不动的叶子”“一声不叫的蝉”。
2.仔细阅读两组句子,体会“黑沉沉”“一动不动”的妙处。
3.学生自主交流读文的感受。
4.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雷雨来临之前的景象。
5.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通过“树枝乱摆”“蜘蛛逃走”等变化来体会大风到来。
4.把会读的词语涂上喜欢的颜色。
彩虹蜘蛛清新
窗户垂下来黑沉沉
压下来越来越亮
5.照样子,写词语。
黑沉沉()
越来越亮()
越下越大()
6.区别字填空。
虹红
(1)今天我穿了一件()衣服。
(2)雨后,天上出现了美丽的彩()。
采彩
(3)小蜜蜂正在花丛中()蜜。
(4)我用()色的蜡笔勾画出五()的世界。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
10分钟)
1.出示生字,学生读一读。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并进行归类。
3.指名说一说生字的书写要点,教师强调重点。
4.范写“垂”“迎”,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重点笔画。
5.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后,同桌交流评价。
6.集体交流,评议。
1.
(1)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本课生字按照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独体字的方法归成三类。
(2)学生跟随着教师的范写进行书写,掌握运笔的方法及书写技巧,进行自评、组评,提高书写及观察能力。
2.运用规律,端正姿势,独立书写剩下的生字。
3.
(1)观看课件展示的“垂”的笔顺,进行仿写。
(2)观察教师范写每一笔的位置,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横的长度。
(3)在田字格中练写,同桌评议。
4.用生字组词,选一个词写一写。
7.我会连。
8.一笔一笔写出下列生字。
黑:
____________________
垂:
____________________
迎:
____________________
乌:
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中始终围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进行。
通过朗读把欣赏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感受表达出来。
这也是语言训练的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运用多媒体手段来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在指导朗读描写雷雨各个语言片段时,让学生说说写到了哪些景物,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雷雨后的景象,对比阅读,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
2.总结全文,品读句子,感悟“挂”等词语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3.留心观察天气,把它写在日记里。
学习重点
品读重点句子,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
背诵课文。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复习课文,学会表述天气如何变化。
(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用时:
5分钟)
1.组织学生听写词语。
2.教师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雷雨前,天空——黑沉沉的;树叶——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蜘蛛——逃走了。
你们听——(播放媒体课件,呈现打雷声,而后哗哗哗的雨声)下雨了!
1.听写词语。
2.思考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9.读课文填空。
本文作者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自然景象。
二、图文结合,体会雨中的景象(用时:
20分钟)
1.指导学生齐读课文第4~6自然段,画出体现雷雨变化的词句。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指名反馈:
雨下得怎么样?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
(1)“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
①品读要点:
连续的三个“哗”让人感受到雨很大,这是通过描写声音体现雨的大。
②指导读好“哗,哗,哗”。
③齐读这一句。
(先一组齐读,然后两组齐读,接着三组齐读,最后全班读,通过声音的逐渐增强来体现雨越下越大。
)
(2)“雨越下越大。
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
①学生自由说一说。
②出示课文插图,感受雨大。
③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学生说一说:
除了树、房子看不清了,还有什么也看不清了?
3.教师小结:
可见雨多大啊!
我们再自由朗读课文第4~6自然段,体会一下。
4.出示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雷雨过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指名反馈。
)
5.教师出示文中的语句,学生读一读。
“雨停了。
太阳出来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蝉叫了。
蜘蛛又坐在网上。
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
6.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对比雷雨前后景象变化,完成填空练习。
1.学生齐读第4~6自然段,画出体现雷声、雨声变化的词句。
(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后,回答问题。
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读课文,边读边体会。
4.学生通过两幅图的对比,畅谈雷雨过后的感受。
(从图中小朋友的表情可以感受到雷雨过后给人的轻松、喜悦之情,“清新的空气”“雨后的彩虹”体现了景象的美好)指名学生带着喜悦有感情地朗读第7~8自然段。
5.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文体会“垂”“坐”使用的妙处。
“垂”字说明了雷雨前的风大,“坐”字体现了蜘蛛的悠闲,从对比中感受雷雨后的美好景象。
6.学生对比阅读相关段落,完成填空练习。
10.我会照样子扩写句子。
例:
乌云压下来。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1)国旗升起来了。
()国旗()升起来了。
(2)同学们在读书。
()同学们在()读书。
11.我会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重新排列下面的短语。
()太阳出来了
()雨越下越大
()天亮起来了
()满天的乌云
()雨声小了
()下起雨来
12.课文内容我了解。
打开窗户,()的空气迎面扑来。
雨停了。
()出来了。
一条()挂在天空。
蝉叫了。
蜘蛛又坐在网上。
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了。
三、总结全文,揭示主旨(用时:
1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作者会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写得如此细致?
2.教师揭示全文的主旨,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善于去发现、去探究。
1.学生认真思考,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用心体会,经过交流体会到:
能够把这些场面写得如此生动、形象,留心观察是最重要的。
2.留心观察生活,善于去发现、去探究。
13.你留心观察天气情况了吗?
把你观察到的天气变化和大家说一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图文对照入手,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并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及课文插图,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特别是我抓住了雷雨前后的景物变化,让学生在观察、发现中对比阅读,读出雷雨前后景物的不同特点,并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观察、想象、思维、绘画等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雷雨》教学片段
识字品词,多元感悟
师: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一边用心读一边思考:
雷雨来临前的景象是怎样的?
可以动笔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词句。
(生静心默读,画出相关的词句)
师:
同学们静心读书的状态可真棒!
书中描写了雷雨前的哪些景物?
生:
乌云、树上的叶子、蝉、蜘蛛、大风、闪电、雷声。
师:
雷雨即将来临,抬头看看天空,乌云是怎样的?
(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生(齐):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
师:
“黑沉沉”说明什么?
生:
“黑沉沉”说明乌云很黑,很多。
师:
(课件展示“黑沉沉”的乌云图片)这样的云与我们今天见到的白云有什么不同?
生1:
图片上的云很黑,今天是晴天,外面的云是白白的。
生2:
很厚,很黑。
师:
乌云又黑、又厚、又重的样子,就叫做“黑沉沉”。
“沉”字右上部的“冖”,就像是房屋的屋顶,压得很低,很低,人站在地面上,好像黑沉沉的乌云都“压”在头顶上。
“压”字的“厂”是山崖形,乌云重得像泥土、石块往下压。
只有重才能感觉到压。
(出示“压”的字理图片)
师:
看着这样又厚又黑的云(语气加重),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1:
我感觉很热。
生2:
我感觉很闷,有点喘不过气来。
师:
你能带着这样的体会读好这句话吗?
(指名读)
师:
老师也来读一读!
你们认真地听一听,比较一下,说说老师读的有什么不同。
生:
我发现老师读得很慢,声音很低,很重。
师:
你能具体地说说哪个字读得慢,读得重吗?
生:
我听出来“黑沉沉”和“压”读得又慢又重。
师:
你真是一个认真倾听的孩子。
重点词就要读得重一点,慢一些,按照这种方法再读一读。
(指名读)
师:
你还能说出几个像“黑沉沉”这种结构的词语吗?
(生积极举手来说)
赏析:
识字学词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
教师在教学中,并不是孤立地、枯燥地教学生识字,而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识字、品味词语和句子。
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理解“黑沉沉”时,教师出示了乌云低垂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黑沉沉”和“压”。
此时又适当地运用字理分析,使学生对生字的形、义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识字学词、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指导朗读,教会学生朗读的技巧。
最后让学生说词语,进行词语的积累,加强了对语言文字的训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16 雷雨 部编版二 年级 语文 下册 教学 设计 第六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