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读懂男人女人身体语言密码.docx
- 文档编号:9099749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51
- 大小:154.47KB
瞬间读懂男人女人身体语言密码.docx
《瞬间读懂男人女人身体语言密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瞬间读懂男人女人身体语言密码.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瞬间读懂男人女人身体语言密码
聪明男女要懂的身体语言密码
——破解两性心理和拓展影响力的秘密
前言
人们总在不断地强化着自己的语言能力,希望自己能言善辩,由此成为人群中最耀眼的明星。
但是,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窘况:
内心的情感无法用口头语言来表述,你甚至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形容你此刻的心情。
于是你手足无措,不知怎么办才好。
其实,你忽略了你最忠实的一套语言系统——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简单来说就是你能够用身体动作表达出来的“沉默语言”,包括你的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姿势,以及身体间的空间距离,广义上,也可涵盖你选择的服饰、装扮。
这些信号集中在一起向别人传递着关于你的信息。
同样的道理,别人也有这样一套身体语言,通过破译这些密码,你就能更清楚地理解对方的真实意思,从而使得沟通能够更顺利地进行。
也许你会问:
“可是,我通过和对方谈话就能了解他的意思了,还观察身体语言干什么呢?
”
问得好。
要回答这个问题,你就必须明白人类社会中有谎言的存在。
人们出于各种目的,编织了一套又一套的谎言,这其中有善意的,也有恶意的。
如果你不幸遭遇了恶意的谎言,那么就会深受其害。
而口头语言则经常是谎言的源泉,因为人们都运用得太熟练了。
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在撒谎时控制住自己的身体语言,总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类似频繁眨眼、脸红、出汗等身体语言,如果你敏锐地抓住了这些信号,就能避免自己陷入谎言的陷阱。
这就是身体语言的一个用处,识别了这套密码,你就能知道别人的真实想法。
无论你是推销员、教师、职员,还是其他身份,了解你的客户、学生、上司,以及任何与你接触的人的内心真实想法,你才能更好地和他们沟通。
享誉全球的人际关系大师亚伦·皮斯曾经著有《身体语言密码》一书,分析了各个细微的身体动作背后的含义。
皮斯教授年轻时就凭借着对这套密码的解读,成为全美最年轻的业绩过百万的保险经纪人。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身体语言也有性别差异。
我们在生活中也会发现,男人和女人在动作上差别甚大,这是由生理基础决定的。
本书强调了这些差别,把身体语言按性别划分开,分别描述了男性和女性最经常使用的身体语言种类,也着重分析了两性交往中各自常用的动作、表情,希望为你的人际交往提供有益的参考。
对身体语言的学习,不是经过一个短期培训课程你就能融会贯通的,这需要你长期地观察、揣摩和练习。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亚伦·皮斯的《身体语言密码》,赛弥的《体态语言大全》,以及戴斯蒙德的《男人女人行为观察》等优秀著作,特此感谢。
我们诚恳地希望本书能够集众家之长,为读者提供科学、权威的指导。
序篇
序篇
第一章你听到身体的语言了吗
福尔摩斯和卓别林的启示
福尔摩斯是解析体语密码的高手
“在没有得到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是不能进行推理的,那样的话,只能是误入歧途。
”这是文学经典形象福尔摩斯侦探的名言。
福尔摩斯是柯南道尔笔下的神探,他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他可以凭借指甲、外套的袖子、脚上的靴子、膝盖处的褶皱、食指和拇指上的老茧,以及面部表情和种种行为判断人的内心活动。
“假如在得到所有这些信息的情况下依然无法对这些信息的主人做出准确的判断,我认为,这一定是天方夜谭。
”福尔摩斯如是说。
为什么他有如此大的信心呢?
因为他十分清楚人的身体语言密码所拥有的巨大力量。
犯罪嫌疑人可以编造出种种口头的谎言,却没有办法控制他的身体语言。
不经意中,他就会把内心的秘密泄露在一个眼神中,或者一个看似没有深意的手势里。
与一般人相比,福尔摩斯的优势就在于懂得从人的身体语言来分辨他是否在说谎,同时从这些信号里知道对方的真实想法。
卓别林的无声语言
告别了福尔摩斯,我们再来看看卓别林。
卓别林是无声电影时代最伟大的电影演员。
他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大银幕经典形象。
只要提起他的名字,我们的脑海里就会出现那个穿着破烂的燕尾服、迈着八字步的形象。
与今天音画俱全、推崇技术的电影相比,卓别林的电影受时代和技术的限制,没有声音,也没有色彩。
但事实上,这些并没有影响卓别林对故事的讲述,我们还是能看到一个个结构精巧、感人至深的故事。
那么,你不会感到惊奇吗?
他是凭借什么在无声的世界里把这些故事完整地叙述出来的呢?
这些问题的答案,既简洁又内涵丰富,那就是——身体语言。
卓别林就是使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把人物的感情、想法、经历一一呈现在观众眼前。
观众没有感觉缺省,也不会觉得唐突,而是被他的一举一动所感动。
演员的肢体表现是无声电影的灵魂。
身体语言的能量
从福尔摩斯到卓别林,我们一再提及一个词——身体语言。
所谓身体语言,指的是非词语性的身体符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外貌、身体间的空间距离等。
我们在与他人交流沟通时,即使不说话,也可以凭借对方的身体语言来探索他们内心的秘密,而对方也同样可以通过我们的身体语言了解到我们的真实想法。
20世纪50年代的身体语言研究学者阿尔伯特·麦拉宾研究发现:
一条信息所产生的全部影响力中,仅有7%来自于文字语言,剩下的全部信息由声音(包括语音、语调等)以及无声肢体语言来传达,而这93%全部属于身体语言的范畴。
影像时代与身体语言
当广播和信件成为人们远距离传播的最主要途径时,人们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口头和文字语言上,身体语言在此时被严重忽视。
而当电视媒介成为大众传播的主要媒介时,人们对身体语言重要性的认识开始加深。
我们通过电视可以看到人的面部表情变化,甚至最细微的手势。
美国总统大选的电视辩论环节总是最激烈也是最精彩的,每个候选人总会有一群智囊团,他们不仅提供语言内容上的资料,也为候选人策划一系列的表情和手势,以期更胜一筹。
我们总是过分重视口头内容表达,而忽略了身体语言的能量之大,福尔摩斯与卓别林则给了我们新的启示。
现在,让我们开始去探究身体语言的密码吧!
为什么嘴巴常说谎
语言的局限性
我们的口头语言通常并不能把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一一展露,这其中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语言本身有局限性,二是我们出于一定的目的有意识地歪曲了内心的真实想法。
首先来看看语言本身的局限性。
我们的语言产生于劳动之中,在千年的累积下逐渐成形。
所以,语言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学习才能掌握的技能,这一技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完善。
你可以看看这样的例子,我们总是会形容一些人口齿伶俐,而另一些人笨嘴拙舌,这个区别主要来自于他们对口头语言技能的掌握,而非智商或者情商的差别。
也就是说,并不是口齿伶俐的人就是聪明人,笨嘴拙舌的人就愚笨。
之所以会让人产生这样的误解,就是他们对口头语言运用的熟练程度有所不同导致的。
这就是口头语言的局限之一,因为技能的熟练程度不同,我们有时候不能完整地表达出内心所想。
比如形容自己的心情,我们用“高兴”、“悲伤”,或者其他形容词,但实际上我们的内心情感要比这些词语有着更丰富的内容。
所以,人们经常会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些不可言传的东西就要靠身体语言的帮助了。
另外,语言系统本身就是一套符号系统,传播者在表达自己的内心所想时,要首先进行编码,把思想转换为语言符号。
而接受者在领会意义时又要进行解码,也就是把语言符号重新转化为思想。
一个人的思想在这样的过程中经过了几次转化,难免会出现偏差,所以接受者最终理解的信息可能与传播者的本意就有了区别。
这就像我们玩的“传话”游戏,A传话给B,然后B传给C,这样依次传递下去,到了最后一个人,他所复述的话经常跟第一个人的话已经有了天壤之别了。
一张会心的笑脸比一切文字描述都更能让我们感到愉悦,而地震废墟中一个孤单的身影又比任何煽情的描述更让我们心生怜悯。
这就是身体语言的超越性,它超越了语言,让我们不经过转换就能直接了解对方的意思。
刻意地曲解本意
除了语言本身的局限性,我们自己有时也会刻意地曲解自己的本意,于是,谎言就这样产生了。
关于谎言的具体论述,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具体谈到。
谎言并非一无是处,但有些时候,谎言的确让我们的沟通效果大受影响,因为人们都隐藏了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以我们的交流时间实际上被浪费了。
比如你试图说服一个虚伪而顽固的人,他在内心极力抵触着你的观点,表面上却摆出一副犹豫的模样,于是你继续在他身上浪费时间与精力。
实际上,如果你看到了他的封闭性身体语言,你就能及时抽身而退。
身体语言最诚实
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发生矛盾,该相信谁
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场景,当我们穿着自认为合体的衣服问朋友时,他可能嘴上说“不错,还可以”,但你仔细观察他的表情,可能会发现他有微微皱眉的动作,或者眼神闪烁,或者双手握拳。
这些动作其实代表了他的内心在排斥你,他对你的这身打扮并没有好感。
发生这种情况时,你可以多问几个人,如果大部分人都做出同样的举动,即口头上赞扬,但身体上抗拒,这个时候,你最好换一身行头,因为大部分人都不喜欢。
这就是最简单的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发生矛盾的场景,除此之外,生活中还经常能见到一类人,当面恭维你,背后则诋毁你。
也就是说,他们在内心是对你有所不满的,却不当着你的面表现出来。
如果你能更留意一些,就会发现这些人言不由衷的神情和其他表示排斥的动作。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这些矛盾,该相信口头语言还是相信身体语言?
答案当然是后者。
口语是我们通过逻辑思维后才说出的,我们已经在它上面加上了一系列的歪曲,让它符合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而非反映真实的内心。
身体语言则是自发的、难以控制的,它所透露的才是一个人最真实的内心想法。
身体语言也有说谎的时候吗
有人觉得经过长期的训练,也能控制自己的身体,让它像口头语言一样受制于我们的想法。
但事实上,这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人的身体语言太过复杂,所包含的细节太多,即便你刻意控制了其中的一个细节,也会在另一些细节上泄密。
另外,我们还需要界定一下谎言的界限。
有一些行为出于社会礼仪或者其他规则的需要而做出,虽然它也偏离了人的真实内心,但并不一定要算在谎言中。
比如我们在心仪的对象面前都希望展露最好的一面,我们可能会刻意挺起胸,睁大眼睛,这样的行为就不能算作撒谎。
又如男性习惯的炫耀性动作,女性的化妆都偏离了最天然的真实,但这些行为显然也不能算在谎言里面。
第二章破解身体语言密码才能掌握主动
处世,你需要首先分辨真伪
你不知道他是否带了面具
“草莹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一些看上去“差不多”的假象所迷惑,错把现象当本质,从而掩盖了对真相的了解和认识,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屡见不鲜。
通常情况下,人们很难从对方的表情或者言谈举止来断定其心情和目的,首先是因为人们缺乏辨认这些身体语言的技巧,另外对方也可能做了掩饰。
比如难过的时候,他可能微笑着面对周围的人;兴奋的时候,他也可能故作沉思,低头不语。
因此,这时他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不一定出自自己的本意。
这正如有人所言:
“人人都戴上了虚伪的面具。
”这面具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多,戴得越来越巧妙,越来越难以被人发觉,这就增加了我们处世的难度。
在人际交往中,你总是倾向于以不设防的真诚向朋友敞开心扉。
然而,当你在人生路上栽了跟头,才发觉对方的微笑原来并非发自内心,问候和赞美背后深藏着陷阱。
这便是生活的复杂性,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人心难测的图画。
于是,辨识朋友真伪、提防落入他人陷阱就成为社交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事实上,虽然对方想要隐藏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但也只能在某一个时间里刻意地设计自己的身体语言。
如果你从平时就仔细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你就能够把握到他的内心深处。
来自古人的经验
春秋末年,晋国中行文子被迫流亡在外,有一次,经过一座界城时,他的随从提醒他道:
“主公,这里的官吏是您的老友,为什么不在这里休息一下,等候后面的车子呢?
”中行文子答道:
“不错,从前此人待我很好,我有段时间喜欢音乐,他就送给我一把鸣琴;后来我喜欢佩饰,他又送给我一些玉环。
这是投我所好,以求我能够接纳他,而现在我担心他要出卖我去讨好敌人了,于是我很快就离去。
”果然不久,这个官吏就派人扣押了中行文子后面的两辆车子,献给了晋王。
生活中像中行文子这样善识人心的人很少,他对人的准确判断来自平日对周遭人的细心观察。
人再怎么隐藏本性,终究要露出真面目的,就像前台演员一样,一到后台便把面具拿下来。
假面具一拿下来,真性情就显露出来。
因此,只有经过长期观察,才能了解一个人的本质。
学会“看人脸色”
俗话说:
“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
”无论做什么事、对什么人,只有先察言观色一番,摸清对方的心思后,再付诸行动,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中国民间就有这样的说法,老人总是告诫小孩子要学会“看眼色”,也就是从对方的神态表情和其他身体语言中探知对方的心,从而做出一些顺从对方的事情,或者避免做出一些让对方不满意的事情。
关于“看人脸色”,有一个关于康熙皇帝的故事。
据说康熙皇帝到了晚年,由于年纪大了,便有了一个怪脾气——忌讳人家说老。
左右的臣子们都知道他这个心思,一般情况下都尽量避免说“老”。
有一次,康熙率领一群皇妃去垂钓,不一会儿,渔竿一动,他连忙举起钓竿,只见钩上钓着一只老鳖,心中好不喜欢。
谁知刚刚拉出水面,只听“扑通”一声,鳖却脱钩掉到水里又跑掉了。
康熙长吁短叹,连叫可惜,在康熙身旁陪同的皇后见状连忙安慰说:
“看样子这是只老鳖,老得没牙了,所以衔不住钩子了。
”
话音没落,旁边另一个年轻的妃子却忍不住大笑起来,而且一边笑一边不住地看康熙。
康熙见了不由得龙颜大怒,他认为皇后是言者无心,而那妃子则是笑者有意,是含沙射影,笑他没有牙齿,老而无用了,于是将那妃子打入冷宫。
为什么皇后在说话时明显说到“老”字,康熙并没有怪罪她,而妃子只是笑了笑,康熙却怪罪她呢?
康熙不服老,忌讳别人说他老,一旦有人涉及这个话题,心理上就承受不了。
但由于皇后与妃子同康熙的感情距离不同,他对二人的态度也不同。
皇后说的话,仔细推敲一下,有显义和隐义两个意义,显义是字面上的意义,因为康熙与皇后的感情距离较近,他产生的是积极联想,所以他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知道皇后是一片好心的安慰。
妃子虽然没有说话,只是笑了一笑,但她是在皇后所说的话的基础上故意引申,是把那只逃掉了的老鳖比做皇上,是对皇上的不敬。
所以,同样的问题,同样的环境,由于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理解,便会有不同的结果。
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实际上究其原因,还是那个妃子没有用心去观察皇帝脸色的缘故。
生活中,与人交往如果不用心,会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问题,因为你并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把别人给得罪了。
做人必须学会用心,否则你就将面临一道道难以预测的障碍。
不可不知的心理学知识
社会认知过程
要掌握从身体语言认清他人内心真实所想的能力,你就要知道你究竟有一个怎样的认知过程。
学点心理学,能让你“知其所以然”。
在社会心理学中,将认识他人的过程称为“社会认知”,即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根据外部特征,对其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等内在属性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
社会认知包含知觉、判断和评价等一系列社会心理活动,是依据认知者的过去经验及对有关线索的分析而进行的,是认知者、认知对象和认知情境之间各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
人们对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认识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对人的认识和了解也同样如此。
认识他人的过程需要由表及里,通过一个人的外在特征来推测和判断他的内在属性,而其本质属性和特征往往容易为表象所掩盖,这就使得这个过程具有复杂性,并需要一定的时间。
另一方面,人们的认识活动客观上也要经历一个过程,从感官的认识开始逐步深化到大脑的思维分析和判断,是一种从简单到复杂、从对表象的认识到对本质的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我们一般可以把认识他人的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知觉、判断评价和归因。
1.知觉:
得到最基本的信息资料
他人一般都以某种穿着、打扮、容貌和行为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也总是首先运用感觉器官接收他人的形态、动作、声音等感性特征,因此,对他人的认识总是先从知觉开始的,这是认识他人的第一步。
2.判断和评价:
形成印象并做出评价
通过知觉过程,我们可以搜集到有关他人的基本资料,并根据这些资料,依照以往经验(你头脑中内在的价值标准)对他人做出判断和评价。
这种关于他人的社会判断和社会评价是认识他人的第二步。
3.归因:
对他人行为的解释
人们在认识他人的过程中,除了会对他人进行判断和评价外,还会对他人的行为表现及存在状态做出推论和解释,即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
行为的归因在认识他人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个体对他人及事件的理解和解释将影响其进一步的行为,对同样事件和行为的不同解释将产生完全不同的后继行为。
另外,行为的归因也往往意味着认识他人过程的完成,标志着人们对某人的某种行为有了一个基本和完整的认识。
认识他人活动的这三个步骤是相互联系,也是首尾相接的。
概括起来,我们可以把认识他人的过程简单地理解为以下三点:
首先,我们的认知活动是从对他人的观察开始的,这是我们认识别人的第一步;其次,我们在对别人有了一个初步的或者说是感性的认识之后,就会根据这些认识来对他人做出判断和评价;再次,我们在认识他人时,除了会对他人做出判断和评价外,还会对他人的行为做出推论和解释,也就是对他人的社会表现进行归因。
社会认知的这三个步骤只有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构成我们认识他人的完整过程。
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我们可以感觉到,认识他人的活动是要通过对别人的言谈举止、仪态神情、行为习惯等的观察,形成关于他人的印象,从而做出判断评价,并进一步推论和解释他人的行为。
比如说,连续多次看到一个女孩儿穿着红色的衣服,我们可能就会想,这个女孩儿一定非常喜欢红色,而红色给人明艳、奔放、热烈的感觉,那么这个女孩儿也应该具有热情、活泼、开朗的个性。
这样的一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从我们对颜色的视觉感知开始,进而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对他人形成完整认识的过程。
认识他人是一项长期工程
我们都希望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是积极的、正面的,因此,研究和认识他人的特点,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认识他人和采取正确的行动,也能帮助我们树立更佳的形象,在社会交往中取得满意的效果。
小琳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任职后发现同一个部门的同事小于是她的校友,于是小琳觉得跟小于格外亲近,把小于当做最好的伙伴。
有一次小琳偶然发现小于在公司账目上做手脚,她出于对朋友的关心告诫了小于,告诉她只要她补上差漏,以后不再这样,自己就绝对保密。
当时,小于眼神闪烁,用手盖着自己的嘴唇,对小琳点点头。
小琳觉得对方答应了,就把这件事搁置一旁。
结果没过多久公司发现小琳所在的部门账目上出现巨额的亏空,小于此时销声匿迹了,而作为小于最好的朋友,小琳受到了多番审讯。
她后悔不迭,感叹自己为什么当初没能看清小于的为人。
小琳在短期内就认为小于是可以交心的朋友,对她毫不设防,这样的行为是很危险的。
如果小琳能多跟对方相处一段时间,并且仔细研究对方的身体语言密码,就能看出小于当时在撒谎。
如果那个时候小琳及时上报或者采取更严厉的手段制止小于,这样也就不会发生更坏的结果了。
俗话说: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这句中国的老话道出了认识他人的难度。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又必须对他人——至少是对我们有重要意义的他人——进行观察、了解、判断和评价,形成对他人的看法,以决定我们在与其交往时应进一步采取的行动。
只有深入地了解他人,才能够保证与他人和谐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他人的了解需要借助一定的知识,即心理学知识,只有运用好社会交往中的心理学知识,才能使我们在社会交往中游刃有余。
辨识身体语言中的文化差异
身体语言的民族性
身体语言也是一种文化。
地域、历史、风俗习惯的不同都会使得不同群体之间的人拥有不同的身体语言。
也就是说,身体语言有民族性。
以最简单的点头和摇头的动作为例。
大多数国家和民族会认为点头表示赞许、同意等正面的意思,而摇头则是表示否定的意思。
但实际上,保加利亚人就会用点头表示“不”。
而摇头到了德国就变成召唤人的意思了,在印度则用来表达肯定的意思。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戴维在他的著作《手势、种族和文化》一书中认为,某种程度上,决定手势方式的是文化因素,而不是生理遗传因素。
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表示同一个概念时可能用不同的身体语言,或者同一种体态语言在不同国家的人看来就表示着完全不一样的含义。
今天,国际交流越发频繁,这种差异所带来的沟通困难就比原来任何时期都要大了。
所以,我们在学习身体语言时,也要注意到身体语言的民族性。
当你需要同其他民族的人进行沟通时,不妨先了解一下他们的习惯,然后有备而去。
这些流行的身体语言千万别滥用
1.OK手势
OK手势是美国人用来表示同意、赞赏等意义的身体语言,就好像在对着别人说“OK”。
随着美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这个手势也被大多数国家和民族接受。
但如果在哥伦比亚,你把OK手势放在自己的鼻子前方,就表示你所谈论的人是个同性恋。
在巴西,这个手势被认为是最粗俗和代表威胁意味的手势。
日本人则认为它表示“钱”。
法国南部的人看到这个手势又会觉得对方表达的是“不值钱”的含义。
2.表达亲昵的抚摸和拥抱
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到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当他与美国总统会面时,总统上前紧紧拥抱了他以表示欢迎。
福田首相吃了一惊,日本代表团成员也愣住了。
日本人会用鞠躬来表示敬意,但美国人则用拥抱来表达亲近感。
在中国,西方妇女常常抱怨中国人抚弄了她们的婴儿和小孩子。
不论是摸摸、拍拍、捏捏或是亲亲孩子,都使那些西方的母亲感到别扭,因为这种动作在她们的国家会被认为是无礼的。
但在中国,长辈对小孩子的抚摸则是表示亲昵。
如果客人摸摸小孩子的头,父母会认为对方很喜欢自己的孩子,而由此在心理上拉近了与客人的距离。
在阿拉伯国家,同性之间拥抱或者拉着手走路是一种友好的表示。
而在美国,男人之间拉着手走路则会被认为是同性恋者。
3.V字手势
这个手势因丘吉尔而闻名世界,被人们用来表示信心、勇气等含义。
据说有一次,他在地下掩体内举行记者招待会时,将食指和中指同时按住作战地图上的两个德国城市,大声地对与会记者说:
“请相信,我们会反击的。
”这时记者询问他是否有把握,丘吉尔将按在地图上的两指指向天花板,大声回答:
“一定胜利!
”这一动作被胶片记录下来,刊登在了第二天出版的各大报纸上。
从此,这一手势便在世界迅速流行开来。
这个手势源于英法交战中,法国人砍掉英国弓箭手的中指和食指,让他们变残废,不能再用弓箭。
但后来英国人打败了法国人,胜利后,英国人伸直中指和食指,掌心向内,向法国俘虏示威,意思是:
我们的手指头是完整的。
后来延伸成羞辱对方的意思了,大体等同于向对方竖中指。
因此,如果把手背对着对方比一个V字形手势,在英国就表示侮辱对方的意思。
第三章男女有别
生理基础导致的心理区别
为什么身体语言做了性别的划分
我们总是说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似乎两性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现实中也的确存在着诸多两性差异,这也是为什么本书把人的身体语言分为男性和女性两个部分的原因。
当然,身体语言并没有绝对的性别差异。
男性经常使用的手势、表情以及其他各种身体语言,在女性的身上也能看到,反过来也是一样。
所以,我们的男性章节和女性章节的内容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并且我们在叙述某些动作时也统一使用了“他”作为人称代词。
但你要明白,这个“他”也包含了“她”的存在。
即便如此,男性和女性的巨大差异还是不能被忽略的,即使是同一套动作,在男性身上和在女性身上也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
突出男性和女性的差异,有时候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一个动作的丰富含义。
左脑使用者和右脑使用者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男女心理和行为上的差异,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我们可以从两者的生物性差异来看。
这些差别自古以来就存在,男人作为食物的猎取者,这种社会职能让他必须拥有比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瞬间 读懂 男人 女人 身体语言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