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2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教案.docx
- 文档编号:909376
- 上传时间:2022-10-13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19.23KB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2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教案.docx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2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2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专题2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教案
专题2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
考题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1.匀变速直线运动常用的五种解题方法
2.追及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1)解题思路
(2)解题技巧
①紧抓“一图三式”,即过程示意图、时间关系式、速度关系式和位移关系式.
②审题应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
③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停止运动,另外还要注意最后对解的讨论分析.
3.处理刹车类问题的思路
先判断刹车时间t0=,再进行分析计算.
例1 如图1所示,云南省彝良县发生特大泥石流,一汽车停在小山坡底,司机突然发现在距坡底240m的山坡处泥石流以8m/s的初速度、0.4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倾泻而下,假设泥石流到达坡底后速率不变,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s,汽车启动后以0.5m/s2的加速度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试分析司机能否安全脱离.
图1
解析 设泥石流到达坡底的时间为t1,速度为v1,
则:
x1=v0t1+a1t
v1=v0+a1t1
解得:
t1=20s,v1=16m/s
而汽车在t2=19s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为:
x2=a2t=90.25m
速度为:
v2=a2t2=9.5m/s
假设再经时间t3,泥石流能够追上汽车,则有:
v1t3=x2+v2t3+a2t
解得:
t-26t3+361=0
因Δ<0,方程无解,所以泥石流无法追上汽车,司机能安全脱离.
答案 司机能安全脱离
变式训练
1.“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它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强的潜水器.假设某次海试活动中,“蛟龙号”完成海底任务后竖直上浮,从上浮速度为v时开始计时,此后“蛟龙号”匀减速上浮,经过时间t上浮到海面,速度恰好减为零,则“蛟龙号”在t0(t0 A.B.vt0(1-) C.D.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得: “蛟龙号”上浮时的加速度大小a=,根据逆向思维,可知“蛟龙号”在t0时刻距离海平面的深度h=a(t-t0)2=,故A、B、C错误,D正确. 2.如图2所示,甲从A地由静止匀加速跑向B地,当甲前进距离为s1时,乙从距A地s2处的C点由静止出发,加速度与甲相同,最后二人同时到达B地,则A、B两地距离为( ) 图2 A.s1+s2B. C.D. 答案 B 解析 设甲前进距离为s1时,速度为v,甲、乙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则有: vt+at2-at2=s2-s1,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v=,解得t=.则AB的距离s=s2+at2=s2+a=s2+=,故选B. 考题二 运动学图象问题 1.x-t图象、v-t图象和a-t图象的对比分析 项目 图象 斜率 纵截距 图象与t轴 所围的面积 特例 匀速 直线运动 匀变速 直线运动 x-t图象 速度 初位置 — 倾斜的 直线 抛物线 v-t图象 加速度 初速度 位移 与时间轴 平行的直线 倾斜的 直线 a-t图象 — — 速度变化量 与时间轴 重合 平行于 时间轴 的直线 2.图象问题要“四看”“一注意” (1)看坐标轴: 看清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明确因变量(纵轴表示的量)与自变量(横轴表示的量)之间的制约关系. (2)看图象: 识别两个相关量的变化趋势,从而分析具体的物理过程. (3)看纵坐标、“斜率”和“面积”: v-t图象中根据坐标值、“斜率”和“面积”可分析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大小、方向特点.x-t图象中根据坐标值、“斜率”可分析位移、速度的大小、方向特点. (4)看交点: 明确图线与图线的交点、图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的物理意义. (5)一注意: 利用v-t图象分析两个物体的运动时,要注意两个物体的出发点,即注意它们是从同一位置出发,还是从不同位置出发.若从不同位置出发,要注意出发时两者的距离. 例2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运动,甲物体运动的v-t图象为两段直线,乙物体运动的v-t图象为两段半径相同的圆弧曲线,如图3所示,图中t4=2t2,则在0~t4时间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3 A.甲物体的加速度不变 B.乙物体做曲线运动 C.两物体t1时刻相距最远,t4时刻相遇 D.甲物体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物体的平均速度 解析 0~t2时间段内,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2~t4时间内甲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错;速度是矢量,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只能表示直线运动,B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t3时刻两物体相距最远,C错;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线下面所包围的面积即为位移,可求知0~t4时间段内,位移相等,故平均速度相同,D对. 答案 D 变式训练 3.如图4所示,x-t图象反映了甲、乙两车在同一条直线上行驶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已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线与t轴相切于10s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5s时两车速度相等 B.甲车的速度为4m/s C.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6m/s2 D.乙车的初位置在x0=80m处 答案 BCD 解析 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斜率大小越大,速度大小越大,则知5s时乙车速度较大,故A错误.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甲==m/s=4m/s,故B正确.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线与t轴相切于10s处,则t=10s时,速度为零,将其运动反过来看成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x=at2,根据图象有: x0=a×102,20=a×(10-5)2,解得: a=1.6m/s2,x0=80m,故C、D正确. 4.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同时受到在同一直线上的力F1、F2作用,F1、F2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5所示,则物体在0~2t时间内( ) 图5 A.离出发点越来越远B.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C.速度先变小后变大D.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 A 解析 由图线可知,物体受到的合力先减小后增大,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速度一直变大,物体离出发点越来越远,选项A正确. 考题三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由因推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2)由果溯因——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桥梁: 牛顿第二定律F=ma 2.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判断技巧 (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 当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2)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 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3)从速度变化的角度判断: 物体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时,超重;物体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时,失重. 3.瞬时性问题的处理 (1)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加速度和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分析该瞬时前后的受力情况及其变化. (2)明确两种基本模型的特点: ①轻绳的形变可瞬时产生或恢复,故绳的弹力可以瞬时突变. ②轻弹簧(或橡皮绳)两端均连有物体时,形变恢复需较长时间,其弹力的大小与方向均不能突变. 4.整体法和隔离法的优点及使用条件 (1)整体法: ①优点: 研究对象减少,忽略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方程数减少,求解简捷. ②条件: 连接体中各物体具有共同的加速度 (2)隔离法: ①优点: 易看清各个物体具体的受力情况. ②条件: 当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同时,一般采用隔离法;求连接体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时必须用隔离法. 例3 (2016·四川理综·10)避险车道是避免恶性交通事故的重要设施,由制动坡床和防撞设施等组成,如图6竖直平面内,制动坡床视为与水平面夹角为θ的斜面.一辆长12m的载有货物的货车因刹车失灵从干道驶入制动坡床,当车速为23m/s时,车尾位于制动坡床的底端,货物开始在车厢内向车头滑动,当货物在车厢内滑动了4m时,车头距制动坡床顶端38m,再过一段时间,货车停止.已知货车质量是货物质量的4倍,货物与车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货车在制动坡床上运动受到的坡床阻力大小为货车和货物总重的0.44倍.货物与货车可分别视为小滑块和平板,取cosθ=1,sinθ=0.1,g=10m/s2.求: 图6 (1)货物在车厢内滑动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制动坡床的长度. 解析 (1)设货物的质量为m,货物在车厢内滑动过程中,货物与车厢的动摩擦因数μ=0.4,受摩擦力大小为f,加速度大小为a1,则 f+mgsinθ=ma1① f=μmgcosθ② 联立①②并代入数据得a1=5m/s2③ a1的方向沿制动坡床向下. (2)设货车的质量为M,车尾位于制动坡床底端时的车速为v=23m/s.货物在车厢内开始滑动到车头距制动坡床顶端s0=38m的过程中,用时为t,货物相对制动坡床的运动距离为s1,在车厢内滑动的距离s=4m,货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2,货车相对制动坡床的运动距离为s2.货车受到制动坡床的阻力大小为F,F是货车和货物总重的k倍,k=0.44,货车长度l0=12m,制动坡床的长度为l,则 Mgsinθ+F-f=Ma2④ F=k(m+M)g⑤ s1=vt-a1t2⑥ s2=vt-a2t2⑦ s=s1-s2⑧ l=l0+s0+s2⑨ 联立①~⑨并代入数据得 l=98m 答案 (1)5m/s2 方向沿制动坡床向下 (2)98m 变式训练 5.为了让乘客乘车更为舒适,某探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乘客的座椅能随着坡度的变化而自动调整,使座椅始终保持水平,如图7所示,当此车加速上坡时,盘腿坐在座椅上的一位乘客( ) 图7 A.处于失重状态 B.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C.受到向前(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 D.所受力的合力竖直向上 答案 C 解析 车加速上坡,车里的乘客与车相对静止,应该和车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方向沿斜坡向上,对乘客受力分析可知,乘客应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水平面竖直向上的弹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三力合力沿斜面向上,B、D错误,C正确;弹力大于重力,乘客处于超重状态,A错误. 6.如图8所示,A、B两小球分别连在弹簧两端,B端用绳子固定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若不计弹簧质量,在绳子被剪断瞬间,A、B两球的加速度分别为( ) 图8 A.都等于B.和0 C.·和0D.0和· 答案 D 解析 对A: 在剪断绳子之前,A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弹簧的拉力等于A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在剪断上端的绳子的瞬间,绳子上的拉力立即减为零,而弹簧的伸长量没有来得及发生改变,故弹力不变仍等于A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故A球的加速度为零;对B: 在剪断绳子之前,对B球进行受力分析,B受到重力、弹簧对它斜向下的拉力、支持力及绳子的拉力,在剪断上端的绳子的瞬间,绳子上的拉力立即减为零,对B球进行受力分析,则B受到重力、弹簧斜向下的拉力、支持力.所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aB==·,故选D. 7.如图9所示用力F拉a、b、c三个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现在中间的物体b上加一块橡皮泥,它和中间的物体一起运动,且原拉力F不变,那么加上橡皮泥以后,两段绳的拉力FTa和FTb的变化情况是( ) 图9 A.FTa增大B.FTb增大 C.FTa减小D.FTb减小 答案 AD 解析 设c物体质量为m,a物体质量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2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教案 高考 物理 二轮 复习 考前 三个月 专题 物体 直线运动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