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docx
- 文档编号:9091441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0.89KB
XX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docx
《XX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
XX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
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
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2.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3.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
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教时:
13课时
9《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这是一篇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课文。
2.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
3.课文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这就是自然之道。
教学重难点:
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
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导入,引出“道”
.故事导入。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那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我背着书包正往家里走,突然,我发现前面不远处的麦地里,一只喜鹊正扑腾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
于是,我疾步走上前去,抱起那只喜鹊。
我发现,那只喜鹊的翅膀受伤了。
我连忙把那只喜鹊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伤口,敷上消炎药,把它包扎好。
不几天,那只喜鹊好了。
我很喜欢它,怕它飞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给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
我每天给它食吃,给它水喝,精心喂养。
可是没多久,你们猜,它怎么了?
(它却死了)
2.引出“道”。
是呀,这是为什么?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板书课题。
3.读题,解释“道”。
学生读课题,说说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
二、学文,领悟“道”
.预习质疑:
通过预习,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
(学生说出在预习课文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如我和同伴在小龟遇到危险时很焦急,为什么向导却“若无其事”?
向导明知道把小龟抱到大海会害了小龟,可他却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
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
2.筛选问题:
上述问题哪一个最有研究价值?
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在学生提出了不懂的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确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进行讨论与交流。
)
3.读书释疑:
(1)指名读书。
指几名学生朗读课文,主要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熟练程度,便于作教学指导。
(2)组内讨论:
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
向导明知道那样做会害了小龟,可他为什么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
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
(3)汇报交流:
引导朗读、读中感悟自然之道。
引导朗读的重点是第四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三、拓展,内化“道”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打开书再读一读《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看看你还有什么样的感受?
.拓展阅读。
2.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谈体会,使“道”得以内化。
四、综合性学习:
(下节课的任务)
自然的启示
板书:
自然之道
遵循人违背
保护↘↙伤害
海龟
【教学反思】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
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
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
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课前准备:
出示黄河流域示意图。
三、教学课时:
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
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
一、学习“预习”部分。
.黄河是我国第几条大河?
2.我们的祖先什么时候就生活在黄河流域?
3.后来黄河有没有变?
变成什么样子?
二、提示课题。
.板书课题。
板书: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解题。
三、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四、学习分段,根据段意。
第一段:
讲近XX年,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第二段:
讲数千年前,黄河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是我们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
第三段:
讲由于黄土高原气候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黄河改道。
第四段:
讲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方案,使黄河逐渐变好。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人们把黄河比作什么?
(中华民族的摇篮)
2.可是,近XX0年来,黄河的表现为什么叫人大吃一惊?
3.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
4.小结:
这一段先从正面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反面来说明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人印象更加深刻。
六、课堂作业。
.抄写新词。
2.预习课后作业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一、讲读课文第二段。
.这一段讲了什么?
(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为什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课文是怎么样描写的?
二、讲读第三段。
.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忧患是什么意思?
2.黄河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
(含沙量大,泥沙沉积,河床升高,成为悬河,容易决口,形成水灾。
)
3.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又是什么?
4.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小结:
这一段讲黄河变坏的原因:
大自然本身变化造成的;人类破坏造成的。
5.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三、讲读第四段。
.读最后一段。
2.面对日趋严重的问题,科学家们想出了哪些办法?
(关键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
3.科学家设计了什么样的方案?
(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2)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
(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这些方案有什么好处?
(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
四、总结全文。
.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么样的教训?
2.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决口
变化:
含沙量大< >大水灾
改道
大自然变化造成
原因<
人为造成
治理 牧、林为主保护资源
规划用地修筑水利
教后记:
通过学文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教育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从身边做起,为身边添一份绿。
1《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
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四、教学准备:
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
五、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
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
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
(生读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
.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
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
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
结果如何?
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
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一、合作学习,突破重点
.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
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仔细品读七、八自然段
2.小组代表反馈交流
师用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的方法,请生填空。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二、拓展延伸
.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
2.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3.根据仿生学自己动手设计一种小发明。
三、写生字词
.认读生字
2.提出难写的字
3.各自说出记字的方法
4.给生字组词
5.抄写生字词。
四、总结
五、板书
超声波
嘴巴
障碍物
反射
耳朵
蝙蝠
和
雷达
无线电波
天线
障碍物
反射
荧光屏
教后记:
通过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学生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2《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激发阅读仿生学书籍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教学准备:
生字卡,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你想采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呢?
(围绕阅读提示讨论学习,可结合搜集的资料学习,甚至互读、互问均可。
)
二、自主学习
.同桌互相抽认生字词和课文,要求读熟课文。
2.小组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小组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三、重点学习,交流感受
.出示三个重点句,请生按自己的学习方法理解这三个句子,谈感受。
(1)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3)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2.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搜集的资料和课文内容理解。
3.交流从这三句话受到的启发和感受。
四、拓展延伸
.请生交流搜集到的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2.进行综合性课外学习“大自然的启示”。
五、总结
附板书:
大自然的启示
大自然的景获得的启示
小白花小鸟和谐一致
投石水池付出获得
去中变化坦诚谦虚
【教学后记】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师出示,讲述一个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选择、自主交流
.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口语交际的内容
2.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练说
3.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互相交流
4.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
5.学生对上台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要求:
语言准确、清楚、连贯,态度大方
6.评出最佳发明家、最佳资料员
三、自查,同桌再次互说
.生针对自己的说再次修正,并给同桌说,纠正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习作
教学过程:
一、明确写作要求
.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作文写什么?
(写综合性学习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体会)
2.师引导:
注意:
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资料。
二、自己书写
三、同桌互改
第三课时
习作评改
一、学生自改、互评
.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并用——勾出好词好句。
2.请生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写得最精彩的段落或词句。
3.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诵读自己的,其他同学指出写得好的地方。
二、同桌互改、写评价语
三、师总评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一、读一读
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小结:
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四、请生说说类似的例子。
日积月累
一、读一读,说说谚语的意思
二、交流自己知道的一条谚语的意思
三、自己背、同桌背、集体背
四、交流自己搜集的气象谚语
展示台
根据展示台的要求自己准备,利用课余时间交流、展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四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三 单元 教材 分析 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