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电影观后感精编版.docx
- 文档编号:9081027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6.48KB
活着电影观后感精编版.docx
《活着电影观后感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着电影观后感精编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活着电影观后感精编版
活着电影观后感
《活着》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福贵的悲惨命运。
影片背景是从内战到解放战争再到大跃进最后到文革,在这几个叫转的时期,福贵经历了命运加之在他身上的磨难和对他残忍的捉弄。
下面是整理的活着电影观后感,字数在600字、800字和1000字左右,共9篇。
活着电影观后感600字 今天我们班的同学们观看了电影《活着》,看完了我们心里都有很多感慨!
电影是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小说我没有读过,据说很沉重,不过通过这部电影已足以感受心头之重。
电影中一次又一次提到活着,影片中福贵和春生在国民党抓去的时候,在无数的尸体中说:
要活着无论如何都要活着回去;人,活着不容易,小人物活着更不容易,葛优的活着只是中国千千万老百姓活着的缩影,
活着,再苦再难也要活着,因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在泪水中我们也有庆幸。
福贵的命运,是时代的命运,也是一部分人的命运。
一个败家的子弟,看着家道中落,在穷困潦倒中生存,由富有变为贫穷,母亲的去世,巡演皮影戏被抓服役,参加内战,意外地失去自己的儿子,女儿的死,都是那么惨痛,原本幸福的家庭,在家人极力的维持中,命运和社会给他们开着一个又一个残酷的玩笑。
看得出来,生活没有丝毫动情,要给他一个完好的感觉。
福贵居然坚强的活了下来,晚年与妻子为伴,想这种可怕的生活。
一个人的生命竟是如此的脆弱,生活又是如此的无奈。
深深思考,人为什么活着,真是一个要自己必须回答的问题。
电影最后富贵的外甥孙给了我们最后的希望。
所有的话语都汇成了那一句像儿歌似的略带疲惫的而又韵味悠长的话语:
小鸡长大之后就会变成鹅,鹅长大之后就会变成羊,羊长大了就会变成了牛,牛长大了,就一切都好起来了
看完这个电影,我们会明白自己是多么幸福,我们不再需要太多,我们活着不仅为自己,还为了爱着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着的人!
活着电影观后感600字 活着,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与平庸。
《活着》,对中国百姓的妥协,忍耐和坚韧最入木三分的写实。
影片展示的不仅仅是福贵的活着,更是那个年代中国百姓的一辈子。
张艺谋在改编时给福贵设置了皮影戏的皮偶,这是这部电影中不可多得的神来之笔,恰如《天堂电影院》广场疯子一样。
表面上是人在操纵着皮偶,上演着悲欢离合;事实上,福贵何尝不是命运手中的一个皮偶呢?
他又何尝能够操控自己的人生?
电影展示的是一种大悲怆!
个体与历史,生存与环境,偶然与必然的大悲凉!
一群小人物,在不可抗拒的时代洪流中跌跌撞撞。
在主人公刚抓住生活中的一点点喜乐时,命运的残酷一面转瞬即至--------人身不由己,人呼天抢地,人欲哭无泪,只有保持一种淡淡的希望--------活着,以苦为乐,从绝望中找希望,这是特定时代给他的信仰和追求,不然,你能怎样?
谁都无法逃离的命定的劫数!
活着为的什么?
它不是纯粹地为了活着而活着;而是因为有一些感情的联结。
一个人的活着,不仅仅是个人在活着,他还从身边的人那里获得生存的意志与动力,同时他又是其他人赖以活着的精神动力,而他又因别人的活着而活着。
有了为别人而活,别人也因我而活的信念,他就不会轻易地被外在的一时的荒唐与残酷(不仅文革如此,之前的战争、之后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所击倒,这就是影片给我的启示录
人是犟不过命的,我不免宿命地想着。
唉!
我们这些人的所在所居比影片反映的时代又换成别样的风景了。
但愿傻傻地活一辈子,不要去思考什么,这样也算如苏轼所说的无灾无殃到公卿了!
活着电影观后感600字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做《活着》,这部电影使我感受深刻,更加了解了生命的意义。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在民国时期,一个叫富贵的少爷,因为赌博,把自己的家产全都输光了,妻子家珍也离开了,父亲也去世了,过着贫穷的生活。
一直到他妻子家珍回来,并得到一个皮影工作,日子才渐渐好起来。
不幸的是,再一次表演中,富贵被国民党兵给抓走了,在国名党的兵团里,他感受到了死亡的气息。
后来富贵又到了共产党的团队里,最后终于回到了家。
在他家里,妻子家珍每天只能靠起早贪黑地送水来维持生活。
以后,生活越来越好,但不幸却不断发生在他身上:
唯一的儿子被兄弟撞死了,唯一的女儿因为生产时大出血也死了,不过最后他的妻子、外孙、女婿还一直陪伴着他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深刻感受到活着是一件多么美好、幸福、快乐的事。
在富贵那时候,一刹那间就是几条人命,但即使生活在艰难、困苦,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生命,永远抱着一颗求生的心。
而我们现在的人,每天都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没有看重生命,从来没认识到生命是多么美好的事物。
世界上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只要你有求生的心,有热爱生命的心,有坚强的心,无论是生活还是心理上的困难总会过去,幸福的大门总会向你打开。
我们应该像富贵那样,用坚强面对生活。
让我们一起热爱生活吧!
活着电影观后感800字 今天下午看了部电影《活着》,葛优和巩俐拍的。
是啊,活着就是幸福--其实是一句很无奈的话,看了这部影片,我的思绪难以平复,人生来就像基督教所说的是有原罪的,佛教中也说因为有业力所以才会投胎为人。
人活着其实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南师说过人这一生就是这样糊里糊涂一辈子所谓莫名其妙的生下来,无可奈何地活着,又不知其所以然地死去。
当然这样说是很消极的,因为每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将来必定要死亡,道家云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对人生的生死问题看得就很透彻了,所以人有的时候是很奇怪的,为什么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会让人们高兴,而一个生命的死去又会让人们痛不欲生呢。
所有的宗教都在谈论这个问题,只有佛教讲的最彻底最圆满,出生是因为因缘果报,活着是让人领会到生命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后去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层次和等级,而死亡则是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死后又被这股业分吹往六道中的某一道,所以佛说的六道轮回是真实存在的,因果也是真实存在的。
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人们却利用爱因斯坦的理论制造出了杀人武器原子弹。
爱因斯坦晚年的时候走入宗教,并十分欣赏佛法,爱因斯坦曾说过:
佛法是最圆满的科学,是最高的独一无二的真理!
。
因为科学把人类误入歧途,却无法自拔,医学发展到现在这样一个高度,却产生更多的让人类束手无策的疾病,科学到现在还是无法解释出人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这样一个生命科学的问题。
到现在,世界大国都掌握了核武器,一旦爆发世界大战,则人类将自取灭亡。
这样看来科学能解决问题吗,连最基本的战争都解决不了,又有何用呢?
!
所有的一切问题都归结于人心,人的道德问题。
如果道德缺失,人心不古,那么科学越发展下去,只能是越把人类推向毁灭的边缘!
20xx是玛雅历法中所说的本次人类终结的时间,谁也无法断定玛雅人说的是不是事实。
如果是,我们这些正走在通向20xx时间道路上的渺小的人类又将何去何从?
是在这短短的1年多时间里尽情挥霍,还是去利用好这不多的时间努力思考生命的问题并找到真理?
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也,找到了道,我们的生命就有了正确的指引和方向,就不会迷失。
就像一盏明灯,带领我们在生命的时空中遨游,找到自己最终的归宿。
活着电影观后感800字 人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会发现活着就是幸福。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就是要演绎这种坚忍的活着。
片名为《活着》,可是贯穿整部影片的却是接踵而至的死去,主人公福贵先后在民国失去了父亲,在内战中母亲逝去,在大跃进中失去了儿子,在文化大革命中死了女儿。
每一次的死亡,看似意外,但冥冥之中又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
动荡、抑制的时代,是对生存在底层的百姓无情的掠夺,使他们和他们的家庭,从形式到内在实现,一贫如洗。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姑且不去说,人只有先活着,才能去实现所谓的生命的意义。
人一旦被上帝关注,那么他得到的不是垂青,就是遗弃。
那一抹悲伤的气氛还未退却,又增加了一份妻离之痛,家珍之父罗鼓声张的接走了女儿,带着福贵未出生的孩子。
福贵木讷了,哑然了,没有说一句话。
人往往在容易活的时候不安分地活,而在难以活下去的时候又要竭力地活下去,我一直认为:
亲情是人内心中无形的线,看着亲人为自己所累时,人的自责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福贵也如此。
福贵的人生轨迹从圆滑优美的弧线变的曲曲折折、颠簸不平了,而他在一直竭力的想要好好的活。
此时的福贵叫富贵,带有点讽刺性的悲凉,但此时的福贵很真实,很认真的在活着。
当他发现间接害死自己儿子的使自己昔日患难与共的春生是他选择了埋葬仇恨,他们之间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谁亚无法抛弃地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
即使是在绝境面前他依旧劝解朋友要坚强地活着,只要活着,只为能够活着。
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无疑也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也挫折,有的时候我们确实很难以承受,然而每当我想当福贵他依旧感恩生活的时候我就会自惭形秽,觉得自己与福贵的差距,或许我无法在经历这些苦难之后得到内心的升华,然而我却可以通过对福贵经历的观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样的感慨!
生活就像是一条路,不总是平坦而笔直的。
人只有一勇气、毅力和信心去面对和克服种种的挫折与不幸,体会幸福的不易与甜蜜,才会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活着是一种证明,是一种历练。
活着电影观后感1000字 这次老师给我们放了一个名叫《活着》的电影,随即我就猜到我们必定要写影评或观后感了。
话说,大学没有白看的电影。
不过感到庆幸的是,老师让我们写的是观后感。
山川说,真正的影评人是不会带着感情去看电影的,也就是用俯视的角度去看一部电影。
去把握一部电影,就要用有如刀子般锐利的眼光去剖析和解释。
这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观众可不就是有点难了,而是非常难。
活着,一看这电影名字我们也许会猜想,这影片究竟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毕竟影名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那就是生命。
究竟是活着,还是死去。
《活着》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福贵的悲惨命运。
影片背景是从内战到解放战争再到大跃进最后到文革,在这几个叫转的时期,福贵经历了命运加之在他身上的磨难和对他残忍的捉弄。
尽管他的人生经历了如此多的波折,最悲的就是他那两次白发人送黑发人。
可是这些磨难都没有把他击垮,他依然坚强的活着。
其实福贵的命运也就是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一个缩影,无论是兵荒马乱还是政局动荡,老百姓无论是顽强斗争还是苟且偷生,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能好好的活着。
是的,就算再卑微的活着,只要活着,那就比什么都好。
富贵的一生虽然悲惨,我们看到这样的结局也定会表示震撼,表示惋惜。
但是影片的结尾福贵依然是笑着的,因为他知道,只有活着才能看到生活的希望。
只要自己还活着,就能有机会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影片中的福贵在开始时是一个典型的富家纨绔子弟,他也像一些典型的富家公子哥一样喜爱赌博。
他因为祖上留下的财富可以挥霍,每天就以赌场为家。
他的妻子用他们的孩子劝说了他多次,但他没有一次听进去了,还是依然嗜赌。
俗话说:
坐吃空山,坐等其成,到头来换来的只会是一无所有。
最后,福贵终究是把家产都输光了。
从此,他走上了命运给他安排的轨道。
加之后来发生的种种波折,使福贵变成了一个全心为家庭而奋斗的男人,也让他慢慢懂得了幸福的真谛。
不去品尝生活的苦就不会懂得幸福的真谛。
从古至今,有谁没有遭遇过挫折,又有谁没有过不幸的时候呢?
但无论如何,坚强的人都会努力克服艰难困苦而坚持活下去。
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显得非常脆弱,但人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会发现只要活着就是幸福的。
福贵经历了由富贵到贫穷,从悲痛到欢喜再到悲痛命运的苦水侵蚀着他的一生。
个中心酸,各种悲痛,我想只有福贵自己的体会才更透彻。
一群人的死去到最后却是一个人的留守。
我们也许不会很清楚福贵活的到底是幸福还是不幸福,但经历了这么多次蜕变的福贵,也许活着,就算卑微,也一样是幸福的。
生活本身就不会都是尽如人意的,他就像是一条路,不会总是平坦而笔直的。
但是,只要付出努力,只要拥有信心,希望就会在前方出现。
活着不仅仅是一种证明,它更是一种历练。
只要我们有勇气,有毅力,有信心去面对和克服命运给你插之下来的种种困难、挫折与不幸,就会体会到幸福的甜蜜,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活着电影观后感1000字 我是在教室和班上同学们一起看《活着》这部电影,可以从同学们的不同反应中看出他们对于这部片子的一些看法。
或是笑,或是哭,或是一种不屑,或是一种震撼,我觉得这部电影教给我很多东西。
电影是根据余华的小说《活着》改编的,但是相应地减轻了一些伤感的让人觉得很沉重的情节,以使看的人不会对生活失去希望。
故事选择了40、50、60三个年代作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经历了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时期抗战、内战、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40年代,主人公徐富贵赌博输掉了祖业,从地主家的阔少爷沦落为了一个佃户,气死了父亲,随后被抓去当壮丁打仗;50年代,富贵一家经历了大跃进,生活艰苦,但是却在挤牙缝一般的日子中存活了下来,富贵的儿子有庆因意外事故夭折,可谓白发人送黑发人,其痛可知;60年代,文化大革命悄然而至,在动乱中人们的生活生命毫无保障可言,富贵的战友春生被批斗致死,女儿凤霞在生孩子时因大出血也惨死了。
电影中故事到此便谢幕了,结尾是富贵夫妇和女婿外孙一起活了下来。
之所以说电影的改编减轻了悲伤的情节,是因为原著中,结尾只剩下富贵一个人活着,带着一头他梦寐以求的老牛。
他的妻子、女婿、外孙都相继先他而去。
面对这样的影片,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伤感,又怎能不让人震撼。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姑且不去说,人只有先活着,才能去实现所谓的生命的意义。
富贵的母亲教育他只要活着高兴,穷也不怕。
少爷时代的他只知玩乐,生活颓废。
穷了以后,他反倒找到了家庭的快乐,妻儿的幸福。
赌博时他没想过回家,当被抓去打仗,每天踩在死人尸体上,不知道能否活着归家时,他又是如此地想家,想着家中的妻儿老母。
在那种孤独绝望的时刻,人才会如此深切地想着一定要活着,一定要活着回家去。
他们往后的日子很艰苦,生活拮据,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死。
我看到当富贵和他的妻子为死去的一双子女号啕大哭时,教室里的部分女同学也禁不住地抽泣起来,这就是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对死者的惋惜以及对弱者的同情吧。
电影完了,我心中想着的竟是要好好活着,莫名地想起了家中的亲人。
每个人都要好好活着,因为身后都会有惦记他希望他活着的人。
我们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家人负责,活着不只是自己的事,而是关系着很多人的感情和命运的事。
《活着》这部电影,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向人们讲述一个凄婉悲惨的命运。
人们在自己的笑声中思考着生命这种东西,同时也在想着应该怎样活着。
如同我,是无论如何不想过与片中人一样的生活,但是我却赞赏富贵面对打击面对挫折的勇气以及他在生活中勇于改过的精神。
富贵的贤惠妻子或许在他人眼里有点儿傻,但是她的坚强却是我们都应该具备的。
活着有很多的意义,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我们不必去苛求他人与自己趋同。
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好好活着,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去追寻自己活着的意义。
永远不抛弃,不放弃,珍视生命,创造价值。
活着电影观后感1000字 以前看过余华的小说,很震撼。
而且我总认为根据小说拍成的电影总不会比小说精彩。
讨厌跟风。
所以一直没看张艺谋拍的《活着》,虽然身边的朋友一直在推荐。
前段时间因为选修电影文学而找来了看,我终于打消了对电影《活着》的误解,在我眼中,电影比小说又多了一种韵味。
小说给我的感觉是活,余华太残忍,福贵身边的亲人一个个而去,最后只剩下他守着一头老牛,我当时看小说的时候泪水不停的流,余华这样安排有他的道理,可是我觉得太沉重,但我绝不否认,它是一部很成功的中篇小说。
而电影给我的感觉是活着,是进行时,带有一种生命的张力与韧性,表达的是人类延续生命的动力。
福贵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断地适应着环境的变化,顽强的追求生命的延续。
福贵出生在地主富豪之家,有一定的艺术修养,皮影是他的特殊爱好。
当他的文艺嗜好变成谋生的工具时,他却表现的乐得其所。
这是一种活着的韧性在激励着他,带领着他,让他顽强地生活着。
片尾,福贵找出装皮影的旧箱子,让外孙养小鸡。
外孙和小鸡都是新生命的象征,皮影虽然没有了,但生命依然延续。
一家人开心的笑着,影片到这里戛然而止,给人一种影片结束,而生活继续的感觉,我非常喜欢。
生命总要绽放,不管经过多曲折的道路。
看过余华的所有小说,深深钦佩这样写作很有独立思想,不夹带个人感情的叙述,在他的小说面前很多时候我自己都深深感受到了小说中所传达出的悲痛和那个时代的无奈和压抑。
冲此看了张艺谋的《活着》,在整个电影行进中我再一次被这样小人物在那个年代的命运的主线所深深吸引与牵动。
葛优的演技简直就是入了骨了,更别提巩俐的表演,将那样的一个中国传统女子的性格与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凤霞临死时她的哭戏,宛若我们身边的即将丧失儿女的可怜母亲;最痛苦的不是看着女儿受苦,最痛苦的是可以救但救不成的那种惋惜。
其实这些在余华的小说中体现得更为透彻。
在改编上很多地方作了变动,但也不影响整个主线的发展,但是没有小说详尽,所以活着的这个主题在电影中的体现就需要观众仔细分析,而不像小说中文字中透出的都是血泪的辛酸和人生社会的无奈。
在结局的时候,电影并没有把小说中家珍逝去女婿二喜被预制板夹死以及孙子在自然灾害时期吃豌豆噎死的结局再刻画出来;结尾处,导演以一种祥和的生活状态结束了这一幕幕的人生悲恸病倒的家珍和福贵二喜以及孙子幸福开心地吃饭
电影也确实不需要像小说中那样再刻画下去了,因为主题在于活着,这一切的经历以足够反映一切,而再说下去似乎就成了人生剪影了。
主题与意蕴也在那一系列的事情中慢慢地向观众们传达着活着的信念。
再次感叹,葛优的戛纳影帝真是不是这么简单得到的,这样纯熟的演技也实在让人佩服。
颠沛流离的生活,感谢现在的安详与和平。
活着电影观后感1000字 中国有句古话:
好死不如赖活着,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这是一种很消极的人生观,甚至我会鄙视这种没有志气的人。
而很多人也跟我一样都比较崇尚那种英雄般的壮烈的牺牲。
看完《活着》这部影片后,对于这句话我却有了不同以前的理解,其实,不管怎样活着、活得怎么样,可以活着,便是一种幸福。
《活着》这部电影给我最深刻地印象是它跨度的时间之长,人物的经历和遭遇都深深的刻上了时代的印记。
那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动荡的30年:
从40年代的小赌场、国共对峙的大战场,到50年代的祖国山河一片红,再到60年代末的浩劫结束。
无论是小到一盏茶杯、一本赌帐,还是大到战场上的军车、大炮,都给我们留下了很真实可信的印象,从这印象中很自然的衍生出来了一种很切合电影主题的沧桑感,一种有些悲伤、有些凄凉,还有些怀旧的沧桑感,这种沧桑感是微妙的、不易察觉的萦绕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过程中,很自然,却给人很真实、很深刻的感受。
虽然电影《活着》在原着的基础上改动了许多,但是我觉得这部电影不但很好地符合了原着的精神,同时也不缺少导演独特的理解。
这也是使得电影同样感动人的一个关键之处。
可以说导演张艺谋很深刻地理解了余华这部小说的内涵,他用他自己的方式演绎了他心目中的活着。
看着电影,我不知不觉地被感动了,我开始思考什么是人,什么是活着,为什么要活着。
电影里,故事主人公福贵是一个嗜赌如命的纨绔子弟,把家底儿全输光了,老爹也气死了,怀孕的妻子家珍带着女儿凤霞离家出走,一年之后又带着新生的儿子有庆回来了。
福贵从此洗心革面,和同村的春生一起操起了皮影戏的营生,却被国民党军队拉了壮丁,后来又糊里糊涂的当了共产党的俘虏。
他们约定,一定要活着回去。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平安回到家中,母亲却已去逝,女儿凤霞也因生病变哑了。
一家人继续过着清贫而又幸福的日子。
在大跃进中当上区长的春生不慎开车撞死了有庆,一家人伤痛欲绝,家珍更是不能原谅春生,她说:
你记着,你欠我们家一条命。
文革时,春生遭到迫害,妻子自杀,一天半夜他来到福贵家,把毕生积蓄交给福贵,说他也不想活了。
这时家珍走出来对春生说外面凉,屋里坐吧。
春生临走时,家珍嘱咐他,春生,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哪,你可得好好活着!
后来凤霞认识了忠厚老实的二喜,两人喜结良缘。
然而不幸总是不肯放过福贵一家。
不久凤霞生下一子,自己却因难产而死。
凤霞的儿子取名叫馒头,聪明可爱。
影片结尾,福贵对馒头说,你是赶上好时候了,将来这日子就越来越好了。
而从原着来讲,作者是通过福贵的回忆来叙述的。
作者在一个穷极无聊的下午,碰到了福贵和他的牛。
然后一段故事从这个看似平凡的老农嘴里讲出来。
国民党抓丁,文革,疾病,死亡。
福贵的亲人一次次离开他,最后只剩一头老牛。
凤霞先聋哑,然后有庆因输血过多而死,凤霞大出血死了。
女婿也被砸死。
老婆家珍是被饿死的。
孙子苦根是被豆子撑死的(太饿了)。
经过一次次死亡的考验,老人以一种超脱的姿态活在世上,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寻死觅活,他心里的亲人没有死,都陪伴着他,他在回忆,继续努力快乐地活着。
他把他的一生,讲给作者听,竟然有些像一个哲人,但他的的确确是一个普通德再也不能普通的农民。
可以说电影里的活着远没有小说里的凄惨,但是张艺谋加入了一些讽刺的东西,却同样让人看了心寒。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电影最后讲到凤霞生孩子的情节,那些没有经验的小红卫兵变成了医院的主治大夫,而真正有经验有技术的却被判为反动学术权威而关进牛棚,最后凤霞大出血,而小红卫兵却不会处理,会处理的王教授又因为被馒头噎着而不能动手术,而福贵一家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凤霞死去。
这种讽刺性的情节还有很多,例如,大跃进期间,镇长到福贵家收铁,福贵的儿子有庆把福贵心爱的皮影箱拉出来,说要把那木箱上面的几根铁钉还有皮影上面的几根铁丝都拆出来。
还有有庆那一句那不解放台湾啦,连天真无邪的孩子说的话都印上了时代的烙印。
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一直在琢磨活着这两个字,其实不管怎么活着,只要活着,就是一种幸福;只要活着,对家人、对朋友就是一种安慰、一种支撑。
电影中,有好多个情节都让我深深地感觉到只要活着,能见到自己的家人、朋友,就是已经很幸福了。
第一次觉得活着好是在福贵被国民党捉丁后,在一次战役上战友们都死光了,吃的穿的什么都没有了,福贵只想快点回家,看看自己的母亲、老婆和孩子。
他把手高高地举起的时候,我是多么地替他担心,心里不禁替他祈祷,只要能活着就好,不管怎么活着,都要回家看看。
第二次心里被活着感动是在龙二被枪毙的时候,听到那响彻街巷的五声枪响,福贵吓得尿了裤子。
要知道当初如果他不是把家产都输给了龙二,那么那五枪就是福贵的了。
虽然福贵那时候活得很艰苦,但是能活着看到老婆和孩子对他来说就已经很好了。
第三次是在有庆被区长的车撞倒的墙压死了。
福贵看到血肉模糊的有庆时失声痛哭,家珍悲痛欲绝。
区长春生也因此无法原谅自己的过错,后来春生在文革中受到迫害,老婆也自杀了,他把毕生的积蓄交给福贵,一来是当作补偿,二来他觉得在世上已经没什么好留恋了,他想把钱交给福贵后就自杀。
这些都被家珍听到了,她最后原谅了春生,并叮嘱春生说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你要好好活着。
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质朴的感情啊!
虽然儿子死了,但是善良的家珍和福贵却不希望看到自己的朋友也死去,春生能好好地活着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安慰啊!
电影《活着》没有告诉我们悲惨的命运,里面的一次次死亡和不幸,没有使我们看到绝望,去控诉那个社会或者命运,相反每一次都告诉我们一定要好好活着,认真的活着,因为这两个字很重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活着 电影 观后感 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