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docx
- 文档编号:9079530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7.58KB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docx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实现“四个随州”建设又快又好
刘文军
(2007年1月24日)
同志们: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好全市经济工作和省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四个随州”建设又快又好,经请示市委市政府领导同意,召开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彭勇同志亲自出席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请同志们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四个方面:
一、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于2006年12月29日召开,会议传达了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了2006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工作措施,主要精神是:
1、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特点。
2006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特点是速度快、运行稳、效益好。
预计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是“九五”以来增速最高的年份,主要指标均可完成或超额完成。
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主要农产品生产形势较好,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劳务经济发展较快。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高新技术产业预计增长25.4%,“三个三工程”(100个重点工业项目、100家重点工业企业)进展顺利,“千亿元产业计划”(食品、纺织、石化、钢铁、汽车、电子信息)开局良好,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创历史最高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自1999年以来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年预计增长28%左右,三次产业投资稳定增长,一二三产业同比分别增长23.4%、26.6%和42.2%。
内贸外贸快速增长,预计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是1998年以来最快的一年,外贸出口预计增长39%,是198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3.8%,高于生产总值增速10.5个百分点,下半年以来货币信贷增速减缓。
重点领域改革进展顺利,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初步建立起“以钱养事”的新机制,国企改革、文化卫生领域改革进展顺利,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改善,扩权县市已达42个,开发区清理整顿取得成效,开发区保留数量居全国第四。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初见成效,预计今年全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末下降3.5%左右。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5%左右。
同时认为,当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是产业结构不优、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能源消耗水平过高、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等。
2、2007年的宏观政策环境。
2007年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总体有利,但有喜有忧。
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较快区间,国际能源价格高位波动,全球经济失衡矛盾突出,贸易保护主义加剧。
国内经济社会处于较快发展阶段,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但经济结构仍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体制机制还不完善,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促进和谐任务艰巨等。
据此,国家发改委提出,2007年国家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适当减少中央财政赤字和长期国债规模,同时增加中央预算内经常性建设投资,用于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投入、支持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投入、西部大开发的投入,都要高于2006年。
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和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促进社会投资更多地投向服务业、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
严格控制政府资金用于楼堂馆所和非公益性城市建设。
严格限制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贷款,继续加大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等方面的贷款支持力度。
在投资政策取向上,合理控制、调整结构、注重效益、区别对待、有保有压。
加强专项规划、产业政策与财政、信贷、土地、环保、社会发展等政策的协调配合,严把市场准入门槛;适当提高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在土地、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把好新上项目的市场准入关,项目开工建设必须符合“六项必要条件”: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市场准入标准;
(2)按规定完成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或备案;(3)按规定开展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依法完成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用审批,并领取土地使用证;(4)按规定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审批;(5)按规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6)符合信贷、安全管理、城乡规划等规定和要求。
促进消费政策方面,加大对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冷链物流和现代粮食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完善农资流通网络。
落实好房地产调控的各项政策,改善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积极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文化、健身、体育、休闲等消费。
二、关于2006年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
今年以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对外开放、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
第一产业增长5%,第二产业增长14.7%,第三产业增长14.9%。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均可完成或超额完成。
——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快效益好。
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0亿元,同比增长22.3%,实现销售收入183亿元,同比增长22.5%。
一是支柱产业、骨干产品快速增长。
五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7.6亿元,同比增长22.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8.4%,除电子信息产业同比下降以外,其他四大支柱产业都比同期有所增加。
全市25家重点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71.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7.9%,有15家企业同比增长,产值同比增长20%以上的有5家,其中东风随州专用汽车公司同比增长1.8倍,齐星公司同比增长85%。
重点监控的16种产品中有10种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其中改装汽车增长85%,移动电话增长17%,服装增长99.9%,风机增长45.8%。
二是工业经济效益快速上升。
元至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5.7亿元,同比增长109%;实现利润8.8亿元,同比增长161%。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96.5%,同比提高26.4个百分点。
其中齐星公司实现利税9804万元,同比增长2.04倍。
利税过千万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0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效果明显。
一是主要农产品生产形势较好。
全年粮食总产132.9万吨,比上年增长3.8%,棉花总产1.26万吨,增长18.5%,油料总产6.1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是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
随着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进一步推进了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蔬菜、水果、食用菌产量继续增长,其中蔬菜总产143.9万吨,增长5.4%,食用菌总产2.4万吨,增长16.4%,水果总产9.9万吨,增长4.7%。
畜牧和水产品平稳增长,其中生猪年出栏134.5万头,比上年增长0.5%,羊出栏40.4万只,增长5.1%,家禽出笼2432.6万只,增长1.9%,肉类总产量16万吨,增长2.6%,水产品产量7.5万吨,增长6%。
三是农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全年新增农村安全饮水2.19万人,新建农村沼气池3600口,通村公路完成1200公里,长岭等5个镇的供水设施建设获得国家和省补助投资,试点示范村的建设工作开始启动,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1.5万人。
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81元,比上年增加357元,增长11%,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155元,增长26%;人均家庭经营收入2329元,增长4%。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争取投资成效明显。
一是投资总额快速增长。
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亿元,同比增长31%。
元至12月,全市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6亿元,同比增长32%。
其中,房地产投资6.4亿元,同比增长41.7%,占城镇以上投资额的11.7%;房屋施工面积1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8.4%;商品房销售面积55.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6.6%。
二是二、三产业投资快速增加。
元至12月,全市城镇5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578个,实际完成投资54.6亿元,其中二三产业完成投资53.4亿元,占规模以上投资的97%,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1.8亿元,占39.9%,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31.4亿元,占57.5%。
三是争取国家投资取得新成效。
经过发展改革部门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市共争取国家投入项目85个,争取国家和省无偿资金1.6亿元。
其中通村公路和国防公路项目5648万元,农业和农村项目4484万元,工业和高新技术项目1051万元,城建项目2624万元,社会事业项目1506.5万元。
——居民消费持续增长,出口结构不断优化。
元至12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6亿元,同比增长14%。
其中:
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2亿元,同比增长9.9%;餐饮业零售额8.4亿元,同比增长6.9%。
2006年出口总额15653万美元,同比增长12%。
其中,农产品出口6741万美元,同比增长9%;机电产品出口1630万美元,同比增长1.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79万美元,同比下降91%。
——地方财力持续增长,信贷投放有所增加。
全市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76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曾都区完成1.17亿元,同比增长15.6%,广水市完成1.88亿元,同比增长16.4%。
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1亿元,比年初增加37.2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6.5亿元,比年初增加23.29亿元。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0.6亿元,比年初增加7.69亿元,其中工业贷款余额6.9亿元,比年初减少0.1亿元。
——改革开放稳步推进,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
全面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初步建立起“以钱养事”的新机制。
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对乡镇财政所、经管站进行整合,其它直属事业单位整体转制,对区(市)延伸、派驻机构核定编制,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改革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公有企业改革重点解决部分企业改制重组后的遗留问题,引导已改制企业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企业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
继续推进财政四项改革,市直部门预算覆盖面、国库集中支付率、非税收入缴库、缴户率均达100%,政府采购管理进一步完善。
2006年全市招商引资23.4亿元,同比增长10%。
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0家,增资企业4家,合同利用外资6093万美元,外资企业出口创汇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8%。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050万美元,同比增长15%。
——社会事业健康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2.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义务教育继续巩固,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教育投入有所增加。
全市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99.8%、巩固率91%;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3万余人,高职在校生达到7000人。
文化体育和广电事业扎实推进。
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成功举办了全市第一届体育运动会。
全市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5%以上,完成了62个50户以上村村通电视工程。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卫生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疾病防治工作扎实开展。
利用国债资金建设的6个卫生项目全部建成并通过省级验收,曾都16个乡镇卫生院改造项目基本完成,广水6个乡镇卫生院改造项目已经启动,广水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平稳推进,农民参合率达到71.5%。
旅游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旅游招商工作取得新进展,旅游景点接待游客持续增长。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成效。
全市新增就业1.8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3万人,社会保险新增扩面2.75万人,城镇低保人数5.6万人,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77%以上。
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8000元,比上年增长9%以上。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建立了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公报制度,着力推进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和政府机构节能,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上年有所下降。
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和用地计划,大力实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
加大治污力度,严格环境执法,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削减,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较好水平。
虽然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亟待我们认真研究解决,主要是产业结构不优,投资总量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后劲不够,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财政支撑能力较弱,工业经济发展平台不高,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200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措施
根据全市经济工作和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精神,2007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特色随州、开放随州、文化随州和谐随州”的总目标,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特色产业、特色文化、和谐随州建设为重点,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社会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快又好发展。
2007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15%、1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下,外贸出口增长12%以上,吸收外商投资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四个随州”的目标要求,2007年全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主要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1、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是加快发展特色支柱工业。
以培育百亿元产业、打造“国家专用汽车名城”和“风机城”为目标,加快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食品卷烟、纺织服装、医药化工等支柱产业,壮大和培育风机制造业和新材料工业,进一步提升特色支柱产业的主导地位。
按照“整车做强、改装车做专、零部件做精、市场做广、品牌做响”的思路,加大资本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促进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提档升级、做大做强。
支持波导随州公司实施扩能改造,加速产品升级换代,加快引进配套企业,壮大产业规模。
引导风机生产企业发挥品牌优势,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加速发展。
发挥纺织服装工业的基础优势,加快推进316国道沿线纺织服装工业走廊和广水十里服装出口基地建设。
以正发畜牧、民族化工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以武大光子公司等企业为依托,加快新型材料的开发和生产,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
二是加快工业发展平台建设。
重点做好市、区(市)三个开发区的总体规划,支持三个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开发区的吸纳能力、承载能力和竞争能力,使他们成为产业集聚的示范区、工业发展的龙头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地域财源的富集区。
引导和扶持重点乡镇工业园健康发展,形成一批特色鲜明、效益较好、带动力强的工业园区。
2、突出发展农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狠抓特色农业建设。
在稳定粮棉生产的同时,全力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和畜牧养殖小区建设,重点发展优质粮、食用菌、特色菜、优质果、三元猪、优质禽蛋等特色优势农产品。
调整农业结构,打造比较优势。
力争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3万吨左右,特色农产品和畜牧业增长10%以上。
二是狠抓龙头企业建设。
以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为依托,培植、引进和壮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带动农产品规模化、优质化、标准化、安全化生产。
力争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0个以上。
三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
抢抓国家实施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引导扩大社会投资。
抓好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继续实施灌区改造工程,恢复和扩大灌溉面积1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40平方公里,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10万人,力争新建农户沼气池1万口,完成植树造林10万亩,改造低产林10万亩,建成通村公路600公里,扩建和改造6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和薄弱学校,完成6个乡镇卫生院、3个乡镇文化中心站改扩建项目。
四是继续抓好“阳光工程”。
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以上。
五是以村庄整治和“六改五通”(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改垃圾堆放和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信息)为重点,加快试点村建设,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提供示范。
3、大力发展旅游和商贸流通业,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
一是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办法,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炎帝神农故里、曾侯乙墓遗址、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等重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旅游品牌。
二是统一规划线路,统一包装项目,集中开拓市场,加大旅游招商力度。
加快开发徐家河、三潭、封江、中华山等旅游资源,提高接待水平。
三是加快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步伐。
积极推进黄龙蔬菜批发市场、汽车钢铁物流园等专业化大型批发市场的前期建设准备工作,用专业化市场带动和培育相关产业的快速成长;培育建设区域性中小型专业批发市场和综合性市场,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发展金融、保险、法律、信息、咨询等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认真实施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城乡流通业发展步伐。
4、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培植经济发展后劲。
一是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
在继续加强农林水利、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建设的同时,把增加工业投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对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力争工业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0%以上,优化投资结构,培植经济增长后劲。
二是全力服务重点项目建设。
积极支持配合武汉至安康铁路增建二线、京广铁路客运专线、随岳高速公路三大工程建设,切实做好征地拆迁等服务工作,优化建设环境,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加快修编城市建设规划,推进白云湖水库、神农公园、神农大道等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城市精品;加快城市道路、供水排水、电力通讯、环保治污以及天然气利用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三是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认真研究中央促进中部崛起有关政策,根据国家资金投向,积极组织申报项目,努力争取国债、中央预算内补助和各项专项资金;搭建贷款平台,用好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加大银企合作力度,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重点项目,争取信贷支持;优化投资环境,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和国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建成。
5、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降低能耗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采取有效措施,重点解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问题。
一是加强环境保护,整治城市和农村污染源,禁止引进高污染企业,整治和关闭破坏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切实加强水环境保护,禁止在水源地等重要水域投肥投药养殖;加强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城市污水综合治理和垃圾处理项目,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
二是狠抓节能降耗。
在对新建项目把好“六关”的同时,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分解和落实节能降耗责任目标,突出抓好冶炼、建材、化工、发电四个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标煤1万吨以上的13家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力争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节约水资源;注重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2%以上;坚持集约用地,杜绝非法占用耕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努力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6、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一是继续推进各项改革。
进一步深化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的企业改革,不断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深化财政四项改革,进一步健全财政预算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公益事业“以钱养事”新机制;做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各项社会保险改革工作;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制度,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和项目法人约束机制,适时推行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完善政府投资项目招标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加快推进文化、科研、教育及城市公用事业改革进程。
二是深化与武汉城市圈的产品配套和产业对接工作,探索扩大交通、通讯、旅游、金融、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带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
三是进一步扩大出口规模,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继续保持和扩大农产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品出口规模的同时,积极促进汽车机电、通讯电子、生物医药等产品的出口,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鼓励波导、双龙等企业在开展一般贸易的同时,大力开展加工贸易,对齐星、全力、楚威、华威、大力等企业加强引导和扶持,形成出口规模。
7、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认真做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
着力解决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支持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配合有关部门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做好下岗职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全年组织各类技能培训3万人次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确保新增扩面1.5万人;完善城镇职工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解决好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
着力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和薄弱学校、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和市职业技术学院二期等项目建设;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推进农村中小学改水、改厕、改气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条件。
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加快市惠民医院建设,努力减轻群众医疗医药费用负担,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
加强基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加快市博物馆、重点乡镇文化中心站、广播电视“村村通”等项目建设。
四、关于全市发展改革系统工作
为了全面完成2007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把市第二次党代会、人代会关于建设“特色随州、开放随州、文化随州、和谐随州”的目标要求落到实处,全市发展改革系统要切实履行部门职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随州为主线,以建设特色随州为己任,重点做好“规划分解、项目策划、争取投资、节能减排、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工作。
1、狠抓“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分解落实,引导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按照省里的统一要求,结合“四个随州”建设,提出“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分解意见,报请市政府批转各地各部门遵照执行,各区市也要参照市里的做法把纲要分解落实到位。
二是按照建设特色随州的要求,紧紧围绕我市的特色产业特别是优质小麦、食用菌等特色农业,汽车及零部件等特色工业,以及编钟、神龙故里、大洪山等特色旅游文化资源深化和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我们的特色产业规范发展、集约发展、规模发展。
三是在审批、核准或备案各类项目的日常工作中,要以规划为主要参考依据,按照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要求,把好新建项目的“关口”,从而引导全市产业结构、投资结构的不断优化。
从而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狠抓项目的策划包装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培植发展后劲。
一是围绕特色工业建设,积极开展风能发电、秸秆发电和生物柴油等项目的策划和包装工作,继续围绕支柱工业的发展壮大策划包装服务业项目,为推进我市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打基础;二是围绕特色农业建设,积极策划兰草的规模化生产,马铃薯的规模化生产与深加工,大蒜、菜豌豆的规模化种植和和深加工,以及香菇的深加工等项目,为推进我市的现代农业建设打基础;三是围绕特色城市建设,积极策划城市供水、城市道路、排水管网、垃圾处理等项目,为提高城市化水平打基础;四是围绕炎帝神农故里和编钟古乐之乡这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面 贯彻落实 科学 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