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后感10篇.docx
- 文档编号:9065667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2.08KB
教师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后感10篇.docx
《教师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后感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后感10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后感10篇
教师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后感10篇
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后感1
近日,读了《求是》杂志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其中文章指出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以文培元的使命。
文化文艺工作。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并对做好新形势下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
第一,坚持与时代同步伐。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第三,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
第四,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孕育了优秀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珍贵的财富,如诸子百家、四大发明、四书五经、四大名著……五千年的文明灿烂不熄,现在成为世界上许多文化的借鉴和参考对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实现站起来、富起来之后,国家与民族的强盛,则需要思想理论的指引,文化文艺的支撑。
如果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何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何来现在新时代下美好的生活。
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后感2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内容占据较大篇幅。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的需求也是当前人民群众所急需的精神需求,文化的兴盛离不开每个艺术家和演员的付出,一个有文化品位的城市,离不开一些有文化担当的演出场所。
首先,要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需要有眼光、有担当的文化工作者。
演出“引进来”少不了艺术把关人,应该避免演出唯“洋”是崇的现象。
例如,俄罗斯的院团和《天鹅湖》往往能吸引不少观众,而这些院团水平却是参差不齐,有些与国内院团的水准也相去甚远。
如果不加筛选地引入,即便能有一时票房,放之长远也会拉低水平。
剧场演出的主体是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倘若泥沙俱下、观众缺乏必要的鉴别力,就容易导致演出市场“劣币驱逐良币”。
因此挑选一批能够把艺术的美完整表现出来的演员和工作者是前提,这会直接决定公众对其的第一印象。
其次,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的最有效途径是构建覆盖全社会、惠及全体人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等属性。
公益性,就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基本上是免费服务,或是低于成本、收费很少的服务;基本性,就是政府提供的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服务,而不是所有文化服务;均等性,就是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城市乡村、不分富人穷人,不分地域民族,都平等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便利性,就是公共文化设施网点化,做到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必须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方便群众就近参与文化活动。
最后,要与群众对接,理解群众的切实需要,要建立“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服务方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
一些地区意识到,需求与供给之间的脱节是其中症结,要聆听老百姓的需求,将选择权交给民众,才能真正盘活公共文化服务。
同时在满足文化需求的同时不忘引导群众,提升群众的自身修养,支持演艺团体深入基层和农村演出等,让更多的“送文化下乡”、“送书下乡”、“送科技下乡”活动真正走入到群众身边、家中。
也通过各种积极向上的活动影响基层群众,形成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精神,形成广泛的价值认同,增强基层群众向心力和凝聚力。
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后感3
2019年第8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一篇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在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灭有灵魂,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行、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灵魂是什么,没人说得清,也没人能够讲清楚它是否存在。
但是往往人们总是喜欢将其赋予一定的涵义,个人认为灵魂其实质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无论在什么年代、什么时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没有的精神。
而这种精神在不同年代、不同时间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它所蕴含的涵义也是不一样的,也代表着不同思想、意识、文化等内容,随着时间的积累,这些精神蕴涵越来越丰富,慢慢地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在世界文明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于时间的尘埃中,只留下以前的文化让人们去探索,让同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孤单的留存于世。
而中国能够一直传承下来,中华民族能够传承五千年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倒,就是在于它所拥有的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所没有的一种精神,一种深深刻印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传承。
从百家争鸣的思想百花齐放,到抗倭精神;从文天祥的为国的不畏精神,到抗战精神,一步步支撑着中国的进步,让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
从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忘我研究的精神,到人民拼搏的精神;从解放军战士无私奉献的精神,到群众奋斗向前的精神。
让中国从战后的贫弱到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刚成立之初的受人欺负到如今的无人敢轻视;从刚开始的寻求合作到如今的“一带一路”。
这一切的转变在于中华民族的灵魂始终印刻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让它生生不息,永不停止。
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后感4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
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
人民的幸福生活是一个国家的奋斗目标。
面向未来,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顺利实现中共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
作为社区工作者的我们也要走出单位的大门,要有“虽远必到”的韧劲,到居民最困难的地方去,了解居民生活状况,着眼居民需要解疑释惑,让各级惠民政策在居民中畅通道路,不打折扣、原原本本的实施下去。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正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前进。
这是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的精神,有中国人民创新创造、开拓进取的勇气,有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毅力,中华民族在苦难和曲折中一步步走到今天,必将在辉煌和奋斗中大踏步走向明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一定能够劈波斩浪驶向光辉的彼岸。
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后感5
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上发表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章强调,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希望大家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
伟大的新中国自1949年10月1日成立,经历了不平凡的70年,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我们党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面对帝国主义封锁和打压,我们逆势而上,在国际舞台逐步站稳脚跟;经历文化大革命,我们党及时发现问题,把中国的发展引领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改革开放40年,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国家面貌焕然一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我们不断向实现中国百年梦想而奋进,也使我们国家成为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国。
这一切,都源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不断的探索,源于我们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的信念。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就注定是不平凡的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取得了五四运动的胜利,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主义统治,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围剿和压迫,成立了新中国。
这是共产党人坚持探索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结果,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成绩。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40年的不断探索和伟大实践,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成就,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繁荣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40年的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发展中国。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引领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伟大的中国梦在一步一步实现。
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后感6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篇题名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的重要文章。
该篇文章对于新形势下国家、社会的发展具有特别的意义。
2019年是改革开放的70周年。
在过去的2018年,我们国家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上,坚定、自信、努力。
前进的过程虽有艰辛,但是充实而有所得。
我们的党,始终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领导各族人民在经济、社会等领域更进一步,使人民拥有更大的满足感、幸福感。
而在新的一年里,在实现站起来、富起来之后,国家和社会在时代的潮流中想要越行越稳,想要更进一步,更加需要思想理论的指引,同时文化文艺的支撑也同样重要。
我们若要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实现新时代下美好生活的向往,都离不开这两项事业的繁荣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里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因此,在新时代的教育里不该再只是注重应试教育,更加需要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培养。
文章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文化的传播可以深入人心,滋养心灵。
文化文艺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爱文学文传文”的新风气。
总而言之,文艺对于新型社会的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以文化人,以文滋养人心。
这条路虽任重道远,但我们已经在路上。
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后感7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标识。
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依托文化的力量,借助新时代文化繁荣兴盛的强劲东风,不断开创文化走向新的格局。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就要努力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中华文化体系中,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既要一如既往地推动中华传统瓷器、书法、武术、戏剧等器术层面的文化走出去,也要提升文化交流层次,进一步推动思想层面的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也说到了:
“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习总书记也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希望大家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二是希望大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三是希望大家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四是希望大家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在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精神中,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我国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事实上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
如果没有文化的积淀、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那么这个国家和民族也不会长久。
因此就像文中写的,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文化文艺事业、哲学社会科学事业。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上,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更加巩固。
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后感8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年轻的精神正是祖国发展所需要的精神,我们的成长与祖国的成长紧密相关。
梁启超说: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
”中国有着古老悠久的历史,我们为此而骄傲。
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永远躺在过去的成就上就必然会腐朽没落。
真正的成长需要的是创新、是勇于拼搏的干劲儿。
作为青年的我们,身上有的不正是创新的精神和永不言败的干劲儿吗?
我们用年轻的心接纳着新鲜的信息,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理念,我们总是心怀热情。
创新、无惧,这是多么难得的精神品质。
祖国的发展,需要创新,需要无惧。
这样的时代正是大展拳脚的好时代!
我们也应牢牢把握祖国给予我们的依靠和支撑,让中国青年能够各自发挥自己的所长!
现今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时代,习近平强调,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
文艺创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
人会老,心不会老,古人云:
丹青不知老将至,心在丹青,所以不老,翱翔在美之天空的心是不朽的。
追求艺术永恒的精神,与青春的精神是一致的,我们要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创造机遇,实现艺术和哲学多元化的中国梦。
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后感9
2019年第8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指导我们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文艺工作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虽然我不是文艺工作者,也不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只是一名奋战在基层的人防工作者,但我仍受益良多。
根据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坚持”,结合日常工作,谈谈我的认识和想法。
一是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围绕“文化自信”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要坚定文化自信。
当前,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互联网的普及,给我们带来了生活和学习上的便利,也让不良文化和负面情绪侵蚀我们的内心,容易造成理想信念缺失,滋生享乐主义、虚荣心理和拜金思想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孕育了优秀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中华民族的延绵发展,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我们要以史为鉴,同历史对话,更好地认识过去,把握当前,面向未来。
二是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重要命题的丰富内涵作了深入阐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不断取得重大成就,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国家的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一切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也离不开人民的磅礴力量。
新时代,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初心和使命,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思想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依靠群众,把工作做细做实。
三是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习总书记提出,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明大德、立大德,就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国家情怀,把个人的艺术追求、学术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同人民福祉紧紧结合在一起。
这句话对于我们每个人亦是如此,人生而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实现自我价值是每个人都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责任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紧迫感,无论身在何方,无论处于何岗位,我们都有一份小小的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后感10
在近日的《求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在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灭有灵魂,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行、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灵魂是什么,没人说得清,也没人能够讲清楚它是否存在。
但是往往人们总是喜欢将其赋予一定的涵义,个人认为灵魂其实质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无论在什么年代、什么时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没有的精神。
而这种精神在不同年代、不同时间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它所蕴含的涵义也是不一样的,也代表着不同思想、意识、文化等内容,随着时间的积累,这些精神蕴涵越来越丰富,慢慢地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在世界文明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于时间的尘埃中,只留下以前的文化让人们去探索,让同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孤单的留存于世。
而中国能够一直传承下来,中华民族能够传承五千年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倒,就是在于它所拥有的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所没有的一种精神,一种深深刻印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传承。
从百家争鸣的思想百花齐放,到抗倭精神;从文天祥的为国的不畏精神,到抗战精神,一步步支撑着中国的进步,让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
从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忘我研究的精神,到人民拼搏的精神;从解放军战士无私奉献的精神,到群众奋斗向前的精神。
让中国从战后的贫弱到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刚成立之初的受人欺负到如今的无人敢轻视;从刚开始的寻求合作到如今的“一带一路”。
这一切的转变在于中华民族的灵魂始终印刻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让它生生不息,永不停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教师 学习 一个 国家 民族 不能 没有 灵魂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