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版社教育心理学大题.docx
- 文档编号:9062583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0.04KB
北京出版社教育心理学大题.docx
《北京出版社教育心理学大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出版社教育心理学大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出版社教育心理学大题
2011北京出版社教育心理学大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星期
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
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辩证关系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国度状态。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一)学习观
1.认知生长和表征理论
2.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3.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二)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提倡发现学习
3.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第四章学习动机
一、自我效能感理论
1.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2.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
成败经验、对他人的观察、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
二、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一)内部条件
1.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
2.成熟与年龄特点
3.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
4.学生的抱负水准
5.学生的焦虑程度
(二)外部条件
1.家庭条件与社会舆论
2.教师的榜样作用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1)熟悉教材
(2)了解学生
(3)贯彻始终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学习
(1)稳定与非稳定性维度归因
(2)内外性维度归因
(3)可控与不可控性维度归因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一、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对迁移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二、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促进迁移
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促进迁移
(1)从一般到个别,渐进分化
(2)综合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
(3)教材组织系列化,确保从已知到未知
4.教授学习策略,提供迁移意识性
第六章知识学习
一、运用信息加工理论学习原理,促进知识的获得和保持
(一)信息加工学习原理
1.当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联系时,有意义的学习才能发生,学生的已有知识会影响他们的关注点、对新信息意义的解释、信息编码方式等。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各种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知觉、选择性注意、编码、组块、组织、精细加工、形成图形等。
3.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由目标所引导的过程。
4.将学习活动和使用知识的条件联系起来可以优化知识的获得和应用。
6.及时的复习和必要的联系将减少遗忘的可能性。
(二)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
1.明确知识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
2.在学习活动和使用知识的条件之间建立联系
3.深度加工学习材料
4.进行组块化编码
5.合理安排练习和复习
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和内容,做到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注意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有效运用记忆术,记忆术是促进记忆保持的技术方法(如联想法、关键词法、位置记忆法、视觉想象等)
第七章技能学习
一、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一)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1.示范与讲解相结合
2.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
3.速度适当
(二)必要儿适当的练习
1.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
2.合理应用整体练习和分解练习
3.恰当安排集中联系和分散练习
4.处理好联系与技能进步的关系,注意克服学习中的“高原现象”
在练习中期,练习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在教育心理学中把这种现象叫做“高原现象”。
指在练习到一定时期,技能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尽管练习很用心,但成绩提高不大,动作技能水平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
它在练习曲线上表现为两次上升之间出现的一段水平相近的线段。
5.掌握有关技能的基本知识和正确的练习方法
(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四)建立稳定清晰的运动感知
二、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一)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
(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
(四)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第八章学习策略
一、培养元认知的具体途径
所谓元认知是对自身认知的认知。
具体的说,就是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意识和控制。
元认知是可以培养的,人们在实践中不懈努力,探讨出培养元认知的一些具体途径。
(一)提高元认知学习的意识性
1.清晰了解任务的意识性
2.掌握学习材料特点的意识性
3.使用策略的意识性
4.把握自己学习特点的意识性
5.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调节的意识性
(二)丰富元认知知识和体验
(三)加强元认知操作的指导
(四)创设反馈的条件和机会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影响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
(一)问题的呈现特征
(二)已有的知识经验
(三)反应定势
(四)功能固着
(五)智力水平
(六)动机强度
除了上述因素以外,个人的气质特征,情绪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因素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
(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1.帮助学生牢固的记忆知识
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社会环境)
(二)智力因素
(三)已有的知识经验
(四)动机
(五)个性因素
四、创造性的培养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1.保护好奇心
2.接触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4.重视直觉思维能力
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1.发散思维训练
2.推测与假设训练
3.自我设计训练
4.头脑风暴训练
第一十章品德的发展
一、榜样的示范作用(班杜拉)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十分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
榜样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才能对学习者产生有效的影响。
1.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生动鲜明,这样才能引起学习者注意
2.榜样本身的特点(如年龄、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方面)与观察这越相似,越容易引起人们的观察学习
3.榜样的示范行为对学习者来讲要具有可行性,即学习者都能够做得到,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如果榜样的行为标准太高,使学习者产生“可望而不可即”质感,那么对学习真的影响会受到限制
4.榜样示范的行为要具有可信任性,即学习者相信榜样做出某种行为是出于自然,而不是具有别的目的
5.榜样的行为要感人,使学习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这样学习者才会表现出相类似的行为
二、良好品德的培养
品德的培养主要表现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方面。
一、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
(一)促进学生对道德概念的把握
(二)引导学生把道德知识转变为道德信念
(三)发展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
(一)道德情感的作用
1.道德情感是道德品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道德情感对道德认识起着引导和深化的作用
3.道德情感对道德行为起着引发与支持的作用
4.移情是产生亲社会行为的中介变量
(二)道德情感的培养
1.知情结合,激起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
2.以美育情,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内容
3.真情感化,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
三、注重学生的道德行为训练
(一)道德行为的过程
(二)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
(三)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1.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产生自愿练习的愿望
2.创设重复良好行为的情境,避免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
3.提供道德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榜样,让学生进行模仿
4.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反思和评价
5.注意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第一十一章学校群体心理
一、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引物(简单了解)
(一)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
(二)群体的领导方式
(三)群体内部目标结构和奖励方式
(四)外部影响
二、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一)凝聚力强
(二)群体内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对群体成员行为的制约作用甚大,产生极大的标准化倾向
(三)信息传递快,反应灵敏
(四)自然形成的首领人物受到成员的用户,有威望,影响力大
第一十二章学生与教师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二)自知自尊和自我接纳
(三)自我调控能力
(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五)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六)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二、心理辅导的原则
(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二)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三)尊重与理解学生的原则
(四)学生主体性原则
(五)个别化对待原则
(六)整体性发展原则
三、心理辅导的途径(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二)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四)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五)个别心理辅导和咨询
(六)小组辅导
四、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了解)
(一)教师的适应不良
(二)职业心理问题
(三)教师职业倦怠(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
(四)教师人际交往
(五)人格缺陷
(六)教师常见的身心疾病
(七)教师常见的神经症
五、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职业满意度
(二)人格特征
(三)角色冲突
(四)学校管理
(五)社会的影响
六、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措施
(一)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1.正确认识自我
2.增强自我职业观念
(二)应付压力
(三)社会支持
(四)专家的处理
(五)教师的休闲
第一十三章教学目标与评价
一、非测验的评价技术
(一)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评价也称作成长记录袋。
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请学生持续一段时间主动收集、组织与反思学习成果的档案,以评价其努力、进步、成长的状态。
成长记录的类型:
最佳成果记录、选择成果记录、过程记录。
(二)观察
1.行为检查单
2.逸事记录
3.等级评价量表
(三)情感评价
1.态度目标
2.价值目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 出版社 教育 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