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培优.docx
- 文档编号:9055578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72
- 大小:687.65KB
化学培优.docx
《化学培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培优.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培优
化学
溶液培优练
【知识网络】
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组成:
溶质和溶剂
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固体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
溶解度变化规律: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溶解度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常用溶解度曲线表示
气体溶解度: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溶液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
定义:
固体溶质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方蒸发溶剂,适于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的物质
结晶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适于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大的物质
放热,如:
NaOH浓H2SO4
溶解现象吸热,如NH4NO3
变化不明显,如NaCl
乳化现象:
洗洁精洗衣物和餐具上油污是发生了乳化现象
【考点梳理】
考点一、溶液、溶解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溶液
(1)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组成:
溶质和溶剂。
(3)特征: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密度、浓度、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改变,溶液久置不出现沉淀,不分层。
2.溶解现象
(1)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溶剂的温度:
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
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搅拌加速溶解。
(2)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物质溶解时,往往会引起温度的改变。
溶解的过程发生两个变化: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要吸收热量;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过程,要放出热量。
当吸热大于放热时,溶液温度降低,反之升高。
(3)溶于水温度升高的物质:
氢氧化钠、浓硫酸等,溶于水温度降低的物质:
硝酸铵等。
3.正确区分乳化现象和溶解现象
(1)乳化是使用乳化剂将植物油(的油珠)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存在于水中而不能聚集。
(2)溶解则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溶剂的作用下,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溶剂中。
乳化作用得到的是乳浊液,溶解后得到的是溶液。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定义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3)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须注意以下两点:
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只有在“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这两个条件下才有意义,脱离了这两个条件,无法判断是否饱和。
②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一定要指明具体的溶质,同一溶剂对一种溶质已经饱和,但对另一种溶质却不一定饱和。
5.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在一定温度下,看该溶液中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果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溶质与溶液共存,那么这种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否则是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或者向其中加入同种溶质的固体粉末,看其是否继续溶解,从而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要点诠释】
1.溶质与溶剂的质量具有加和性,体积不具有加和性,即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体积+溶剂体积≠溶液体积。
2.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
溶液“透明”包括无色透明和有色透明,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氯化铁溶液为黄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透明”不是溶液的基本特征,如水、酒精虽然透明,但不是溶液。
3.如果加入水中的物质与水发生化学反应,那么溶质就是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如:
把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水中,溶质是氢氧化钙,而不是氧化钙[CaO+H2O=Ca(OH)2];三氧化硫通入水中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溶质是硫酸[SO3+H2O=H2SO4]。
4.注意区分反应热与溶解热。
反应热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溶解热则是物质溶解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将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放入水中,都会放出热量,但放热的本质不同,前者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时放出的热量,是反应热,后者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的热量,是溶解热。
考点二、溶解度、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四要素:
①一定温度;②100g溶剂;③饱和状态;④单位:
g。
(3)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
2.溶解度曲线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
3.溶解度曲线图中的点表示的意义
(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该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处于饱和状态。
(2)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状态。
(4)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过饱和状态(或溶质未完全溶解)。
4.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要点诠释】
1.理解溶解度需抓住以下四要素:
(1)条件:
在一定温度下。
因为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不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没有意义。
(2)标准:
在100g溶剂中。
物质溶解量的多少与溶剂量的多少成正比,要比较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必须用等量的溶剂。
此处100g是指溶剂质量,不能误认为是溶液质量。
(3)状态:
达到饱和时。
只有在一定量溶剂中(100g)达到饱和时(溶解最大限度),溶质的量才是一个确定的值,否则溶解度就不是一个确定的值。
(4)单位:
以g为单位。
因为溶解度实质上是溶质的质量,严格地说应该是g/100g(溶剂)。
2.可从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认识气体的溶解度。
如:
夏天打开汽水瓶盖时,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会有大量气体涌出;喝汽水后会打嗝,是因为汽水到胃中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考点三、溶质质量分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2)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
2.配制溶液的主要步骤: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3.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公式中溶质的质量必须是已溶解的物质的质量,未溶解的物质不是溶液的组成部分,当然也不是溶质。
(2)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所以形成溶液的质量是所有溶质的质量之和加上溶剂的质量,该溶液中某种溶质的质量分数即为该溶质的质量除以溶液的总质量。
(3)计算时,分子与分母的单位要统一。
(4)CaO,Na2O,SO3等易与水反应的物质溶于水时,与水反应生成Ca(OH)2,NaOH,H2SO4,溶质是反应后的生成物Ca(OH)2,NaOH,H2SO4,而不是原物质CaO,Na2O,SO3,所以溶质的质量是溶液中Ca(OH)2,NaOH,H2SO4的质量。
(5)CuSO4·5H2O,Na2CO3·10H2O等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溶质是CuSO4,Na2CO3,而结晶水会“进入”溶剂。
(6)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由溶解度直接求得。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要点诠释】
1.在关于生成物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中,重点在于计算生成物溶液的质量。
生成物溶液的质量有两种求法:
(1)用质量守恒定律来求,生成物溶液的质量=反应前所加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反应生成的气体质量一反应生成的沉淀质量(如有不溶的杂质也应减去)。
(2)生成物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在计算溶剂的质量时要考虑反应是否生成了水,还要考虑反应物溶液中的水。
2.溶液配制过程中溶液浓度出现偏差的分析:
(1)配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原因:
①溶质过少;②溶剂过多;③溶质过少与溶剂过多同时存在。
(2)配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高的原因:
①溶质过多;②溶剂过少;③溶质过多与溶剂过少同时存在。
(3)出现溶质和溶剂过多或过少的原因主要有:
①计算出现错误;②称量与量取出现错误;③操作不规范,损失了溶质或溶剂;④溶质纯度不高或量器精确度不高等。
考点四、溶液的稀释、浓缩和结晶
1.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
(1)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2)若设浓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Bg,则
Ag×a%=Bg×b%(其中B=A+m水)
2.关于溶液浓缩(无溶质析出)的计算:
(1)向原溶液中添加溶质:
溶液增加溶质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
增加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而溶液的质量=原溶液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
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溶质Bg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
Ag×a%+Bg=(Ag+Bg)×b%。
(2)将原溶液蒸发掉部分溶剂:
溶液蒸发溶剂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蒸发Bg水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
Ag×a%=(Ag一Bg)×b%。
(3)与浓溶液混合:
混合后的溶液的总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溶液的质量之和,混合后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的溶质质量之和。
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浓溶液质量为B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两溶液混合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的溶液,则
Ag×a%+Bg×b%=(Ag+Bg)×c%。
3.结晶:
固体溶质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1)蒸发结晶:
一般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物质,即溶解度曲线“缓升型”的物质。
(2)降温结晶: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物质,即溶解度曲线“陡升型”的物质。
【要点诠释】
1.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一定要抓住: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然后根据所给信息列方程求解。
2.关于溶液浓缩(无溶质析出)的计算,要根据浓缩的具体类型来具体分析找出等量关系来解决。
3.结晶法可用于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组成的混合物。
在具体的操作中,要结合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溶解度和含量的多少。
降温结晶和蒸发结晶以及过滤等方法要交替使用。
4.分离混合物的操作过程:
加热溶解(或常温溶解)、冷却结晶(或蒸发结晶)、过滤分离、洗涤晶体、干燥晶体。
【典型例题】1
类型一、考查溶液、溶解现象、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等概念及其应用
1.(2013宜昌)溶液可以是五颜六色的,下列溶液为无色的是( )
A.碘酒B.高锰酸钾溶液C.蔗糖溶液D.硫酸铜溶液
2.(2013辽宁)下列混合物中的物质,不能称为溶质的是( )
A.碘酒中的碘B.食醋中的醋C.泥水中的泥沙D.生理盐水中的盐
3.(2013辽宁)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
现将①浓硫酸②生石灰③硝酸铵④氢氧化钠⑤氯化钠五种物质分别溶解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的是( )
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②④D.①③⑤
4.(2013泰安)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
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⑤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A.用自来水洗手B.用汽油清洗油污C.用洗涤剂清洗油腻的餐具D.用盐酸清除铁锈
【变式2】学习溶液后,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讨论对溶液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甲:
40mL酒精跟60mL水混合一定得到100mL溶液
B.乙:
1g蔗糖完全溶解在10g水中形成的溶液的质量为11g
C.丙:
盐水是溶液,糖水是溶液,两者混在一起,既有糖又有盐,则不是溶液了
D.丁:
一杯食盐溶液下部分比上部分咸
类型二、考查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5.(2013盐城)酒精(C2H5OH)的某种水溶液,溶质和溶剂中氢原子个数相等,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23%B.46%C.55%D.72%
6.(2013无锡)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采用降温的方法可以将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D.60℃时,在100g水中加入100g甲,充分溶解后溶液质量为200g
举一反三:
【变式1】配制lOO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是g,水的质量是g。
【变式2】四川汶川抗震救灾期间,为了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每天需要喷洒大量的消毒液。
(1)800kg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中,过氧乙酸的质量为kg。
(2)要配制800kg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需要质量分数为16%的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典型例题】2
类型一、考查溶液的有关概念、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以及溶液的配制
1.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玻璃棒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该将砝码放在左盘,药品放在右盘
C.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1:
20
D.称量时,必须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2.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物质的质量,绘制成如图中斜线。
下列说法正确是( )
A.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
C.G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D.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
G<m<w=z
3.(2013梧州)在下表①-④组的X溶液中,滴加Y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Y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下图的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X溶液
Y溶液
①
CuCl2溶液和HCl溶液
NaOH溶液
②
Na2SO4溶液和H2SO4溶液
BaCl2溶液
③
NaCl溶液和HCl溶液
NaHCO3溶液
④
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
H2SO4溶液
4.(2013潍坊)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某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4.5KNO3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
B.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
D.④→⑤可析出53.9gKNO3晶体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所示,A图表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B图中甲、乙两支试管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
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试管中的固体减少,乙试管中的固体增加,则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
A.浓硫酸B.氢氧化钠固体C.氧化钙固体D.氯化钠固体
【变式2】(2013四川)固体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右上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4;B.70℃时,C点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C.70℃时,B点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D.A、C两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类型二、考查与溶质质量分数有关的综合计算题
5.某同学去我市的风景区游玩时,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它采用了以下的方法对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
取这种石灰石样品6g,把4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
求:
(1)6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为_____________;
(2)m=____________;
(3)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4)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烧杯中盛有20.4g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
盐酸。
放出气体的质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的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常温),通过计算求出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是实验室所用盐酸的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计算。
(1)欲配制14.6%的稀盐酸1000g,需用这种盐酸多少毫升(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小强在家庭装修的废料中看到一些大理石碎料,他想探究大理石中碳酸钙的含量。
于是他取部分大理石带到实验室,砸碎后称取25g,加入100g上述新配制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求:
①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②反应生成CO2的质量是多少?
③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变式2】(2013东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充分加热至恒重,其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另取相同质量的该混合物溶于水得到106.6g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100g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已知:
2NaHCO3
Na2CO3+CO2↑+H2O,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
)
计算:
(1)混合物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精选训练题1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B.硝酸钾C.植物油D.高锰酸钾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D.在提到某种物质的溶解度时,一定要指明温度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是乳化作用的结果
D.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大氧气的溶解度
4.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
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
A.浓硫酸B.氢氧化钠固体C.硝酸铵固体D.食盐
5.下列关于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悬浊液、乳浊液是混合物,溶液是纯净物B.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具有共同的特征:
均一性和稳定性C.植物油溶入汽油中形成不稳定的乳浊液D.植物油、水、洗洁精混合振荡后的液体是乳浊液
6.下列有关溶液及其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海水的凝固点比水低B.溶液和浊液特征的不同主要与物质分散在液体中的颗粒大小有关
C.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D.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是指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再溶解物质的溶液
B.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是该温度下该物质浓度最大的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溶液质量变大
D.在一定温度下,饱和的NaCl溶液中不能再溶解KNO3晶体
8.如图是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X物质的溶解度大于Y物质的溶解度
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X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t℃时,X物质的溶解度等于Y物质的溶解度
9.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使用降温法可使M从饱和溶液中析出
C.在50℃与60℃之间,M在水中的溶解度大致相等
D.在10℃时,将30g物质M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溶液质量为130g
10.对10%的硫酸钾溶液含义的理解错误的是()
A.100g水中溶解了10g硫酸钾B.100g硫酸钾溶液中溶解有10g硫酸钾
C.将10g硫酸钾溶解于90g水中所得的溶液D.将硫酸钾与水按1∶9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
二、填空题
11.用下列化学用语填空:
乳化过滤煮沸缓慢氧化结晶吸附
(1)降低水硬度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去粗盐中泥沙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活性炭除去毒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和溶解过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34gKCl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则该温度下,KCl的溶解度为_________g。
(2)相同条件下,碘难溶于水,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质的性质有关;碘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汽油,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___有关。
此外,你认为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外界的_________条件有关。
(3)在试管中加入NaOH固体,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用手触摸试管外壁,你会感觉到试管外壁_____
____;用X固体代替NaOH重复上述操作,若试管外壁变冷,则加入的X固体可能是_________。
13.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顺序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
氯化钠__________g,水__________g。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_____。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C.调节平衡螺母
(3)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实验室中,将98%的浓硫酸稀释成200g20%的稀硫酸。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仪器有胶头滴管、量筒、细口瓶、玻璃棒和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的主要步骤有计算、____________、溶解配制、装瓶并贴标签。
(3)为了实验安全,溶解时应将____________沿容器壁慢慢地倒入中________,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用量筒量水时仰视读数,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20%。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5.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31.6
45.8
63.9
85.5
110
(1)60℃时,NaCl的溶解度为________g。
(2)在3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KNO3,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________g。
(3)欲从海水中获得Na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