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docx
- 文档编号:9054819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4.12KB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docx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篇一:
xx区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方案
xx区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市深化改革精神,加快做好社会保障体制工作的落实、推进,顺利完成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任务,根据国家、省、市关于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要求,结合xx区《关于实施综合改革工程(20XX-20XX)重点任务的意见》,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打造幸福城市的定位标准,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为契机,对照“五型”城市建设的目标要求,以实现同城同待遇为抓手,扎实做好民有其业、民有其得、民有其医、民有其保、民有其居、民有其享等工作,多措并举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办好养老等造福城乡群众的实事工程。
二、重点工作
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创新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促进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
加快社会保障同城化,尽快实现保障标准同城同待遇,推进城乡社保各项险种纳入市级统筹。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推进基本生活、灾害、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司法等救助政策衔接、救助标准匹配,探索建立“救急难”工作机制,着力解决群众生活中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困难。
推进养老机构公办民营改革,加快提升养老服务水平,镇敬老院逐步完成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变,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医养融合,研究我区养老养生产业发展方向。
建立健全以公租房、廉租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探索建立政府、企业投资建设大学生毕业生员工公寓,全面提升住房保障管理水平。
(《意见第36条》)
牵头区领导:
黄亦武王胜平张朝霞
责任单位:
人社局、发改局、民政局、财政局、编办、住房中心。
1、构建市区一体化机制,推进就业创业同城同策。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意见》、《关于实施万名青年大学生创业计划的意见》,推动xx区纳入全市统一的促进就业创业政策体系。
对岗位补贴、社保补贴、职介补贴、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等积极就业政策,在实施对象、享受条件、补贴标准、办理程序、资金支付、信息系统和经办服务上实现与
主城区一体化运行操作。
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实名制登记服务,鼓励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鼓励和扶持青年大学生自主创业。
及时按照市定标准做好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工作,积极开展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确保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和零转移家庭即时发现、即时援助、即时“清零”。
做好(: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和动态维护,推动劳务品牌建设,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拓宽就业渠道,大力扶持农民创业,着力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健全xx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巩固提升各类创业载体,重点支持建设xx大学生创业园,落实“创业七策”对大学生创业场地扶持的要求,有效推进初始创业和创业带动就业。
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素质和服务技能,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切实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优化服务环境,促进稳定就业、创业就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责任单位:
人社局、发改局,完成时间:
20XX年12月)
2、抓好职业技能培训,提升素质就业水平。
不断完善职业培训政策体系、组织体系和管理体系,改革培训补贴模式,拓展补贴培训工种范围,扩大政府购买紧缺型高技能人才职业(工种)范围,加强培训过程监督和质量评估,加快形成政府引领、多元投入和企业、城乡劳动者及职业培训机构积极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良好局面。
充分发挥区高
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效能,强化“政校企”合作培训,大力开展机械电子、建筑技术、软件服务和旅游管理等培训,培养社会紧缺、企业急需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通过内培外引,与区内外高等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密切合作,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
鼓励各镇结合产业发展特色,因地制宜,深入推进各类培训,大力提升劳动者职业素质,实现素质就业。
(责任单位:
区人社局、发改局完成时间:
20XX年12月)
3、夯实工作基础,发挥失业保险市级统筹效益。
严格按照市失业保险业务操作要求,实施标准化管理和经办,减少差错率,提高服务效率,提升群众满意度。
发挥失业保险保障功能,确保失业人员基本生活,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切实提升失业保障水平,做好广大被征地人员失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工作,积极探索
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功能。
(责任单位:
人社局、财政局完成时间:
20XX年12月)
4、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征地保障同城同待遇。
健全城乡一体化经办管理服务体系,贯彻《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省政府第93号令),修订完善我区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政策,落实《江苏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苏政发[20XX]144号),继续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工作。
做好征地保障、城居保与企保以及原农保与城居保的转接,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扩面与续保工作,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工作做到即征即保、应保尽保。
改进认证工作方式,简化资格认证手续;适时调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和被征地人员待遇标准;继续推进以“四个不出村”为特色的基层服务平台建设,使服务更贴近群众,更方便群众。
具体工作任务、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间如下:
一是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续保率达95%以上。
(责任单位:
人社局、各镇、经开区完成时间:
每年年底)
二是按规定做好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工作。
(责任单位:
人社局、各镇、经开区完成时间:
即征即保)
三是20XX年、20XX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每年分
别提高40元,征地保障待遇标准每年分别提高10%。
(责任单位:
人社局、财政局完成时间:
每年7月份)
四是增加“惠民通”网点。
(责任单位:
人社局,协作银行完成时间:
20XX年12月)
5、提升窗口建设,推动服务效能改革。
进一步美化和改进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大厅布局,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及人员,深化“一窗式”、“一站式”服务功能,着重提高网上办事和网上服务能力,积极推进人员轮岗制;继续落实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等工作制度,对服务全程进行及时跟踪,进一步提升服务满意度;完善职工医保零星报销以及生育、工伤待遇流程,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等平台进行政策的全方位、多镜头宣传,加强对用人单位、两定单位经办人员的政策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社保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确保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
(责任单位:
人社局完成时间:
20XX年12月)
6、注重数据分析,推动内控机制改革。
通过对基金运行情况的分析以及风险预警机制的完善,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为决策的科学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保证各项基金的长期安全运行;以“加强业务风险管理,健全内部机制”为核心,围绕业务经办关键环节,进一步梳理业务见险点,确定自查自纠重点,降低经办风险。
(责任单位:
人社局完成时间:
20XX年12月)
7、完善医保管理,推动结算方式改革。
改变我区目前门诊慢性病在每年年底或下年年初在中心集中报销的方式,开发、下挂相关程序至定点医院(药店),实行前台直接结算,以便患者就诊;完善离休干部(二乙人员)的医疗统筹管理,在已实行门诊划卡的基础上,进
一步开发住院、零星报销、财务程序,真正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管理,以便于市级统筹结算方式的同步。
(责任单位:
人社局完成时间:
20XX年7月)
8、加强服务监管,推动考评体系改革。
强化医疗、工伤保险审核监控系统,加强对定点单位服务行为的监管,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健全对定点单位的诚信评价体系,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台新的稽核方案,对违规行为做到零容忍,重处罚。
每年对定点单位的定期与不定期检查不少于四次,审核医保病案不少于400份。
通过对考评体系的改革,指导推进我区公立医院改革,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基本药物覆盖率。
(责任单位:
人社局完成时间:
20XX年12月)
9、丰富形式内涵,推动社服工作改革。
全面完成我区企业退休人员第三轮免费健康体检,完善对定点医院的管理,并适当增加体检定点医院,破解就近就医难题;以淳西社区(省社会化服务示范点)为标杆,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实现社会化管理的品牌化;在适当时机启动社会化管理收费,以突破资金瓶颈;探索建立专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新模式。
(责任单位:
人社局完成时间:
20XX年12月)
10、简化资格认证,推动认证方式改革。
改进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方式,将认证与免费健康体检、走访慰问以及各类社会化服务活动有机结合,并通过与公安、民政等部门以及医
保就医信息的比对,进一步简化认证手续,。
通过养老保险待遇的立体化稽核,每年的认证率保持在98%以上,以确保养老保险待遇的及时足额发放。
(责任单位:
人社局完成时间:
20XX年12月)
11、对照业务要求,推动档案管理改革。
按照人社部和国家档案局下发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要求,进一步规范
篇二:
长春市全面深化改革实施规划(20XX—2020年)社会体制改革专项小组
长春市全面深化改革实施规划(20XX—2020年)
协调单位:
社会体制改革专项小组
篇三:
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20XX年12月27日20:
24来源:
作者:
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119
龚维斌
【内容提要】“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管理体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正确的改革思路,重点推进10个方面的改革和发展,即,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切实改革户籍制度,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和管理,畅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培养和使用好社会工作人才,严格依法实施社会管理。
【关键词】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思路/任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社会管理体制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XX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设专章规划了“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方面的内容。
“十一·五”规划已经实施近4年,很快进入下个五年规划时期。
从现在起要认真研究和总结“十一·五”时期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成就、问题、原因、挑战及对策。
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动下,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各地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新型社会管理体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弱势群体的社会权利受到重视,基层社区建设有序推进,社会组织有所发展,社会安全体制建设得到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进入快车道。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管理体制仍然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时期社会管理的特征,不能很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等多方面的社会需求,存在着社会管理理念不准、社会管理主体不多、社会管理方式不活、社会管理法规不足、社会管理载体不明、社会管理人才不够、社会管理效果不好等问题。
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滞后的原因主要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城乡分治格局尚未完全破除,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滞后,社区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进展缓慢,社会工作刚刚起步,利益表达和矛盾调处机制有缺陷,把握社会舆论和社会心态缺少经验。
因此,“十二·五”期间要继续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一、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十二·五”期间,我国应加快社会建设,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
“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应是:
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公平正义,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社会权利,更加重视和关心弱势群体的社会权利保护;畅通社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注意倾听和反映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准确把握社会心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以有效的形式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恰当的公平理念和合理的利益诉求;坚持增量改革,兼顾各方面的社会利益,建立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建立合理的改革成本分摊和补偿机制;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为抓手,以政府放权和社会组织自治为重点,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加大公共财政对于社会建设的投入力度,整合各方面社会管理资源,理顺社会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围绕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十二·五”期间需要重点推进以下10个方面的改革和发展。
(一)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建立多元化的社会管理体制,并不是削弱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不是放弃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恰恰相反,在新形势下,需要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重点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大社会事业建设力度,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合理用好财政资金。
从政府收入和支出两方面入手发挥财政在改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遵循多支和少收两条基本线索,将教育科技、就业、社会保障和公共卫生等问题纳入制度框架进行整体设计,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快建立公共服务的财政保障机制。
今后需要优先考虑的领域主要包括:
一是面向社会弱势群体的各种支持与服务,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照顾与就业支持等等;二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成员的医疗卫生保障;三是教育、科技、文化事业。
[1]
2.形成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合理职责分工。
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责范围,建立包括与事权项目相对应的支出项目,以及与支出项目相应的收入来源在内的明细分类表。
对于一些共同承担的事务,也要尽可能明确主要承担者和辅助承担者的角色。
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矛盾和利益冲突。
[1]
3.缩小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
目前需要优先解决的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失衡的问题,让公共财政覆盖到农村和农民。
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应该尽快由依靠农民自身向以国家为主的政策目标过渡,让农民能享受到最基本的国民待遇。
政府必须采取“回报农民、反哺农业、扶持农村”的形式,通过加快对广大农村社会事业的补偿性供给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
[1]
4.改革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
在政府公共服务开支中,增加购买公共服务的比重。
可以合同委托经营、合同购买、转让承包等多种方式与企业、非营利组织以及其他机构合作,开展公共服务,例如,慈善事业、社区服务、儿童和特殊人群的教育、弱势群体救助、老年人照顾、学术研究、文化娱乐、生态环境保护等,政府可以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来实现公共责任和义务。
划定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重点领域,采取公共招标的方式,建立规范的程序和制度,相关数据纳入社会建设方面的统计指标范围,定期公布。
(二)大力发展社会组织
1.大胆调整和改革现行监管模式。
尽快修改有关法规,实行直接登记注册的方式,不再要求社会组织必须有业务主管部门,强化监管部门责任,完善社会组织法律制度。
修订涉及社会组织管理的相关条例和办法,区分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分别采取“批准”、“许可”、“备案”等不同登记注册方式,尤其对于社区服务性民间组织,降低准入标准,简化登记程序;审核社会组织申请登记注册的条件,应设定必须给予答复的时限;对应予以登记注册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无故拖延、阻挠,否则追究其行政或法律责任。
①
修改《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社会团体的“双重主管批准制度”,
明确民政部门为社会组织的单一管理机关,并承担对社会组织的主要监管责任。
针对不同领域的社会组织,采取相应的监管方式,监管部门也可依法授权其他部门代行监管职权。
②
研究制定专门的《非政府组织法》和《社团活动法》,使所有社会组织走向法治、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
对合法社会组织的自律、审计和第三方监督给予规范,并规定严格的信息披露义务;对具有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性质的社会组织继续依法予以打击。
③
探索注册登记和监管相分离的模式。
考虑整合社会组织和企业组织登记注册机构,如民政部门的民间组织管理机构与国家工商管理机构合并,成立新的非政府性质的登记注册机构,负责受理注册登记申请、记载变更记录,并接受全社会查询。
④
2.加快改革和规范现有社会组织。
制定社会组织规范性发展的意见,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促进社会组织规范转行和健康发展。
推动现有免于登记的社会组织向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服务业组织转型,以逐年减少财政支付的方式推动改革,实现我国社会部门内部的结构性调整。
将现有社会服务领域的非营利组织纳入免税组织,以鼓励公众以组织方式从事慈善公益活动。
近期可以对公益慈善组织的捐赠税收优惠实行普惠制,简化税收减免程序,鼓励个人对公益组织的捐赠;扩大社会组织税收优惠种类和范围,在所得税收、流转税收、财产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方面给予社会组织优惠。
建立税收优惠配套政策在民政部门、财政部门及税务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
⑤
3.加快社会领域改革开放步伐。
应将适宜于社会组织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尽快转移出去,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组织发展的良性互动。
在行业管理领域,将决策咨询、标准制定、行业统计与调查、资质资格考核、展览展销、行业自律、价格协调和行业性集体谈判、反倾销中的应诉和调查等职能移交给行业协会、商会。
在学术研究领域,将技术标准制定、成果鉴定、咨询服务、项目评审、研究规划、课题设置、研究经费发放、专业人员培训、学术评价等职能移交给学术性组织。
在人力资源领域,将职业道德规范、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从业标准制定、组织从业资格考试、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惩戒不良从业者等职能转移给职业及从业者组织。
[2]
(三)加快事业单位改革
我国现有130多万个事业单位,公职人员达到3000万人,涉及教育文化、科学研究、农林水利、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环境监测、城市建设、体育卫生、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法律服务、社会事务、社会福利等诸多领域,拥有近3000亿国有资产,70%以上的科研人员、95%以上的教师和医生都集中在各类事业单位,其经费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30%以上。
但是,长期以来,事业单位效率不高、占用公共资源过多等问题受到社会各界诟病。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一直努力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改革的总体思路逐步明确,但是,改革成效并不明显。
这种状况不利于政府正确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利于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
因此,需要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
1.坚持分类改革。
按照行政职能、社会公益和生产经营三类性质,认真调查研究,查清底数,明确现有各类事业单位的性质定位,制订改革方案和分步推进改革的时间表,把生产经营类的事业单位逐步转向市场;对于行政执行类的事业单位要逐步让其转变成行政机构。
对于社会公益和承担行政职能类的事业单位,要改革财政供给体制,这些事业单位不得再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实行收支两条线。
对于一时难以确定类别性质的单位要认真研究,探索改革道路。
2.完善四项改革。
要从人事制度、工资制度、财政投入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四个方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第一,全面实行聘用制,打破铁饭碗;第二,实行绩效工资制;第三,改革财政投入体制,既保证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又使人员福利得到保障;第四,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20XX年,国务院已经决定分三步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这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20XX年,国务院制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
各地结合国务院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精神,积极探索事业单位改革的新模式,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十二·五”期间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精神,总结和完善各地试点和改革经验,扩大事业单位改革的成果。
(四)切实改革户籍制度
城乡两种不同的户籍身份制度是造成城乡发展差距、农民工问题以及其他诸多社会矛盾的根源。
现有的户籍管理制度已经严重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深化 社会 体制改革 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