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的探究.docx
- 文档编号:9053685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1.82KB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的探究.docx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的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的探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的探究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的探究》结题报告
【摘 要】
信息技术是现代科技的最新成就之一,它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的核心是多媒体技术,加强对教学多媒体的认识和研究,可以使教师更合理、有效地利用媒体资源进行课堂教学。
本课题以初中地理课教学为中心,对本地区中小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与行动分析,发现并纠正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媒体教学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先行研究经验,逐步完善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的方法,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机整合,优化教学活动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以及整体素质的提高。
同时,也可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低水平的重复劳动,起到提高教师素质和减负增效的作用,从而全面推进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整合
一、引言
新的世纪在呼唤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的基础教育。
把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工作中去,才更有利于发展全新的现代化教育。
我们初中地理教师做为基础教育一线上的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的探索多媒体技术对现代化教育的促进作用,逐步完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为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研究动机及研究的问题
(一)研究动机:
信息技术是现代科技的最新成就之一,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加强对教学多媒体的认识和研究,可以使教师更合理、有效地利用媒体资源进行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完善。
(二)研究的问题:
通过研究、探讨,逐步完善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方法,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或多媒体资源使用不当的问题,优化教学活动,使学生生动、直观地获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三、研究内容
调查、研究本地中小学教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的实际情况,总结实践经验,找出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使用上的误区,结合多媒体教学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先行研究经验,探讨合理利用多媒体信息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机整合。
四、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行动分析法、问卷调查法)
(一)文献分析法
搜集、鉴别、整理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献,了解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先行研究结果,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把握国内外对“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的研究进展及研究趋势。
(二)行动分析法
选择中小学阶段几所代表性的学校,以地理课的教学研究为主,深入课堂充分调查、了解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情况,分析多媒体信息技术对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找出教师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三)问卷调查法
针对教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任课教师课件制作和使用水平、教学效果及影响因素、教学设备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建议等多方面的问题设计调查问卷,让被调查的学生作出回答。
通过对问题答案的回收、整理、分析,获取多媒体教学手段方面的信息。
五、理论背景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特点
1、集成性。
能够对信息进行多通道统一获取、存储、组织与合成。
2、控制性。
多媒体信息技术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和控制多媒体信息,并按人的要求以多种媒体形式表现出来,同时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
3、交互性。
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有别于传统信息媒体的主要特点之一。
传统信息媒体(如电视、电影)只能单向地、被动地传播信息,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
4、非线性。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非线性特点将改变人们传统的循序性的读写模式。
多媒体技术借助超文本链接(HyperTextLink)的方法,把内容以一种更灵活、更具变化性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5、实时性。
当用户给出操作命令时,相应的多媒体信息都能够得到实时控制。
6、便捷性。
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兴趣、任务要求、偏爱和认知特点来使用信息,选择图、文、声等信息表现形式。
7、动态性。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和认知特征重新组织信息,增加、删除或修改节点,重新建立链接。
(二)多媒体教学在地理课中应用的先行研究结果
1、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方面的好奇心。
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其独特的形、声、景扣动学生的心弦,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授《青藏地区》一课,开始播放一段青藏高原景观的影视片断,此片断同时配有李娜优美激昂的“青藏高原”,把大家带到了遥远而神秘的青藏高原。
片中青藏高原的各种景观、藏族人服饰---藏袍,无一不刺激着学生的大脑皮层。
一段影视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浓厚兴趣。
2、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增加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可以迅速地把课程资源显现在学生面前,既可以大量节省教师讲课、板书的时间,又可以使教师传授更多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
讲授《中国的地势和地形》时,把“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和“山区面积广大”三个地理内容用PowerPoint做成图文兼备的幻灯片,上课时,教师用计算机和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把幻灯片中需讲解的内容及相关的练习适时的投影到屏幕上,学生直接从屏幕上获取比较全面、直观的知识,这样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3、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节课上得好坏、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有无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许多学科仅借助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达到目的的。
地理多媒体教学可以变复杂为简单、变困难为容易,变抽象为形象,更易突出重点和难点。
例如:
介绍《地球的运动》时,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既是这一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地理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电脑室,让他们在电脑上演示采用交互式操作方式的《地球的公转和四季变化》flash课件,学生可以随意的观看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的情景。
同时,他们在课件中既可以调节地球公转的快慢,还可以让地球停在公转轨道中的任何位置。
当地球处于不同位置时,能清楚地看到太阳的直射点的变化,让学生能具体、形象地认识四季形成的原因。
多媒体的运用,让不易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4、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
地图是地理科学的第二语言。
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的培养。
在多媒体地理教学中,它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
例如:
在介绍长江流域有哪些主要支流时,演示交互式的flash课件,用闪烁来突出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和洞庭湖、汉江、赣江和鄱阳湖的位置。
介绍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也可以闪烁出宜昌和湖口所在的位置。
这样就有效的克服了传统地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的弊病。
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概念,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使地理素养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5、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水平和学习的成功感。
运用多媒体网络将多姿多彩的地理课外知识引进入课堂,使学生的视野拓宽了,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
同时多媒体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主活动空间和时间,学生在主动探索未知空间,独立地发现问题,丰富自己的知识的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相对减少,逐渐形成正确的阅读、分析、运用的能力,也经常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教学《中国的自然资源》,可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查询资料,将我国的自然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种类、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现状及保护措施等整理并制作成展示作品,学生轮流演示、讲解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这种基于Internet的教学资料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式学习。
六、研究的过程
(一)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查找资料,分析参考文献,了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特点,认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领会多媒体教学应用的先行研究结果。
根据相关理论设计具体研究方案:
1、运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多媒体信息技术对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有目的的找出教师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形成相应的策略。
2、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对多媒体课堂教学的认识,通过对问题答案的回收、整理、分析,获取多媒体教学手段方面的信息。
(二)第二阶段:
开展调查、研究,实施具体研究方案阶段
本阶段主要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验和调查研究,跟踪记录实验情况。
适时组织经验交流、专题研究等活动,结合个人、同事们的课堂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问卷调查情况,分析、研究多媒体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找出存在不足的原因,提出相应的策略,并形成中期评估。
具体的研究过程如下:
1.对教师多媒体教学行为的研究过程
(1)研究问题的提出:
在课题组开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发现由于受到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经验不足和计算机技术水平的限制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主要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教学过程缺少开放性。
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按固定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教师把自己和学生的手脚都束缚在一个预设的“圈子”里,以课件代替黑板,屏幕代替板书,教学过程显得呆板。
课堂实质上是“机灌”代替“人灌”,师生之间往往缺乏有效地沟通。
学生活动缺少自主性。
由于多媒体课件绝大多数是整课式的,从而使学生主体意识“缺失”。
整节课缺少尽可能多的质疑的余地、发言的机会、动手的时间及想象的空间等。
学生的思维因此受到压抑,也就谈不上学生个性的张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研究计划拟定
针对以上提出的各项问题我们经过探讨形成了下列研究计划:
1)教学过程缺乏开放性,原因主要是由于利用了整课式的课件,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思路。
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利用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的积件辅助课堂教学,这也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形式之一。
当然积件的选择和应用既要形象直观,又要科学合理,能恰到好处地说明问题,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2)由于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有限,大多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采用的是缺乏和学生的互动的Powerpoint制作课件,因此,学生的主体性无法体现。
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掌握更多的课件制作方法,提升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3)我们制作和下载了一些形象直观的教学积件,包括图片、动画、视频等。
我们主要选取了初中一年级地理教材上册的内容来研究。
由于课件制作耗时过长,我们每一单元主要各取一节内容研究:
《1.2地球的运动》、《2.1海陆的变迁》、《3.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3)行动研究过程
行动研究一:
1.2节地球的运动
计划行动:
本节内容在以前的教学中,一般采用教具直观演示的教学方法。
虽然用地球仪演示可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悟,但教师语言讲解和教具演示还是缺乏引人入胜的感染力。
这次教学采用多媒体积件辅助教学的方法,运用了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
教后反思:
多媒体课件体现了它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多媒体技术形象性、直观性、多样性刺激其感官,活跃其思维,因此不仅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
但是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些学生调动了感官知觉,却忽视了思维过程。
而且部分同学缺乏立体感和空间想象力,对于演示的动画只是看着新鲜,但却难以深入理解,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调整行动:
在下次的教学中,我们调整了教学思路。
直观教具演示有帮助学生增强立体感和空间想象力的优势,先运用教具演示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地球的运动特点有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多媒体积件演示,既能吸引学生,掀起课堂教学的小高潮,又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行动研究二:
2.2节海陆的变迁
计划行动:
本节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本人采用的是整堂式课件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平淡的引入提不起兴趣,整堂课缺乏师生的互动。
这次教学采用了多媒体积件辅助教学,利用了一段“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故事的视频素材引入课堂教学,既与实际贴近又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还让学生在电脑上演示地球上六大板块运动的Flash动画,明确板块张裂运动和挤压运动对地壳活动的影响,并结合东非大裂谷和红海的形成示意图以及教师的讲解,以巩固海陆变迁的地理知识。
教后反思:
采用教学积件比采用整堂式课件教学有着更强的灵活性,师生可以更自由地交流互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由于应用的积件比较零散,使得课堂衔接不够紧凑。
另外不应用多媒体积件时,荧幕上的界面依然存在,这使得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同学容易分心,影响教学效果。
调整行动:
荧屏画面的干扰性比较容易解决,只要设置屏幕保护为空白即可。
而如何将零散的几个积件有机地结合,而且尽可能地减少打开时间,是本人在今后的行动研究中将不断探索的课题之一。
行动研究三:
3.2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计划行动:
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气温的变化以及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一般采用板画结合讲解的教学方法,这样的课堂缺乏生气,学生感觉知识较枯燥,课堂气氛不够融洽和谐。
这次针对气温的变化以及气温的分布规律这部分内容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并结合日常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演示“气温的变化和分布规律”的动画课件,达到师生的良好互动,增强了教学效果。
教后反思:
该节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主要问题在于技术的限制,学生演示的动画互动比较简单,而且只能提供某一两位同学动手的机会。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课件制作水平,同时向学校专业的计算机教师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素质。
行动研究四:
4.3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计划行动:
本节内容比较简单,特点在于知识丰富,而且和实际十分贴近,学生很感兴趣。
以往的教学方法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信息,丰富学生的知识,由学生总结乡村和城市聚落的差异、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学生对于提供的信息很感兴趣,但是也感觉到不满足于教师提供的信息,他们有更强烈的求知欲。
本次采用网络课堂教学的方法,因为网络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教后反思:
采用网络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大大增加了学生可查询的信息量,而且使学生学习更具个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在网络上收集资料,并且培养学生整理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网络课堂教学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可以用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达到合作学习和互助学习,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氛围。
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一些学生对于网络操作不太熟练,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虽然体现了同学的互助合作,但也影响了进度。
网络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既要能熟练操作教学软件,还要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协调处理学生的基础差异。
网络课堂教学教师的提问不能过于简单,需要有一定的深度,需要学生对材料分析加工,一些问题可能是有争论的,教师可以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教生共同参与讨论。
调整行动:
网络教学的主要问题是课堂教学之后网络的即时更新和维护,这是师生知识交流的平台,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
教师针对某一相关问题提出讨论后,学生会在课堂以及课后发表见解,这就需要教师不间断地参与讨论并进行适当引导和管理,使讨论积极而良性发展。
(4)初步策略形成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必须考虑地理学科的自身特点,地理学科文理兼备。
初中地理各章节的学科体系和性质截然不同,有的内容偏重于理科,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的内容侧重于文科,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和迁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其学习方式必然存在差异。
对于有关地球的运动、海陆的变迁、气温和降水等偏重于理科的章节,可以采用多媒体演示运动的过程,形象直观,可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大洲和大洋、人口和人种、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聚落等侧重于文科的章节,知识点比较简单,但与实际联系密切,而且也具有实用性,可以采用网络课堂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利用资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能够将对科学技术的理解与整个人类、环境和文化系统的复杂性结合起来,并以此为根据对未来做出决策。
所谓“教无定法”,多媒体辅助地理课堂教学的应用方式也无固定模式,但有规律可循,只要符合学生实际,符合教材实际,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的显著优势。
2.对学生问卷调查的研究过程
为了摸清学生对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的态度,我们首先从教师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任课教师教学课件制作和使用水平、教学效果及影响因素、教学设备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建议等多方面设计调查问卷,然后对附近中小学校的6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最后通过对问题答案的回收、整理、分析,获取多媒体教学手段方面的信息。
(中小学阶段多媒体教学情况的调查问卷样式请见附件。
)
下面是学生问卷调查统计的基本数据及结果:
1)关于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的必要性及比较受欢迎的多媒体教学课程方面的问题。
①针对开设课程是否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问题,回答“很有必要”的占71.5%,回答“某些课程有必要”的占27.3%,回答“没有必要”的仅占1.1%。
②针对“你最喜欢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举例”的问题,有10%左右的学生回答为“所有课程”。
全校开设的课程差不多不同程度的均被举例。
其中《语文》、《英语》、《科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都是列举频率较高的课程。
由此可见,采用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形式,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2)关于多媒体教学形式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方面的问题。
①针对“与传统教学形式比较,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整体效果如何”的问题,有51.5%回答“好”,有36.0%回答“较好”,二者之和为87.5%。
回答“一般”的为10.7%,回答“不太好”或“差”的累计仅为1.6%。
②针对“使用多媒体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如何”的问题,有78.3%的调查对象回答为“好”或“较好”,仅有3.2%回答为“不太好”或“差”。
③针对“多媒体教学在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方面的效果如何”的问题,有65.6%回答为“好”或“较好”,有22.3%回答为“有的课程好,有的课程不太好”,回答为“一般”或“差”的仅为12.1%。
④针对“多媒体教学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方面的效果如何”的问题,有78.5%回答为“好”或“较好”。
⑤针对“多媒体教学在促进师生交流和沟通方面的效果如何”的问题,有53.8%做了“好”和“较好”的回答,但也有37.2%的回答为“一般”。
⑥针对“多媒体教学在‘创设情景’、‘材料形象’、‘启发思维’的效果”的问题上,回答为“很好”或“较好”之和分别为65.9%、67.6%、,回答“一般”的分别为31.4%、30.6%。
⑦针对“使用多媒体教学能达到“帮助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扩大知识领域、能对考试有作用”等的问题,回答“很同意”的分别为19%、16.7%、33.7%和7.3%;回答“同意”的分别为64.9%、55.2%、52.8%和32.1%。
由此可见,从不同的侧面提出问题,都可肯定多媒体教学的正面效果和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大作用。
3)关于任课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方面的问题。
①针对“教师所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水平怎样”的问题,8.4%的回答为“高”,34%的回答为“较高”,37.9%回答为“一般”,4.4%的回答为“不高”或“差”。
②针对“教师能否真正使用多媒体,即综合运用计算机、投影仪、录音机等设备”的问题,有24.3%的回答“能做到”,62.5%的回答“大多数教师能做到”。
③针对“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的问题,33.2%回答“操作技术不熟练”,25.3%回答为“课件制作水平低”,19.3%的回答为“坐姿讲课”。
④针对“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在哪”的问题,有31.9%的回答“跟不上讲课进度”,有28.8%的回答“难以把握教师思路”。
⑤针对“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不足之处在哪里”的问题,有40.1%的回答“用教材或讲义直接投影”,有38%的回答“以教材目录代替课件内容”,5.4%的回答“经常以看音像代替上课”。
仔细分析各个学生对上述问题的答案可以看出,不论是课件的设计和制作水平还是运用和操作能力,总体上还处于中等水平,多数教师还有一个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4)关于多媒体教学设备方面的问题
在回答“你认为我校多媒体教学存在那些问题”时,除了指出教师在制作和使用课件以及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外,最主要的问题是设备问题。
“计算机发生故障多”的问题排在第一,有60%以上的被调查者都认为这是主要问题,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指出,计算机出现故障后得不到及时处理,影响了教学。
部分教师课件做得不精练,整板整板的篇幅,字数很多,字迹很小,放映太快,一晃而过,缺乏重点,条理不清晰。
第三是音响效果差,声音不清晰。
(三)第三阶段:
成果鉴定阶段
1、做好各种研究资料的收集、分类整理工作。
2、反思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共全体教师借鉴。
3、进行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七、研究结果的分析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
1、多媒体信息技术是一种很好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得好,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广大教师应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要结合传统教学的优势,认真地对教材进行处理,充分运用声音、图像、图片、文本等多种技术手段,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眼、耳、手等器官综合参与,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及时、有效地掌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2、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不能“以辅代主”。
是课件辅助教师,而不是教师辅助课件,教师仍应起到教学的主导作用。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能成为教师“机灌”的工具,不能将多媒体教学单纯作为减轻劳动强度的手段,仅仅将放映课件代替板书,用教材或讲稿直接投影。
要防止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仅是一个大型课件的演示、播放过程,使教学缺乏开放性,缺少师生之间交流信息的机会。
3、不能盲目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用多媒体手段而用多媒体手段”,要结合实际选用课件。
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声、光、电等多种信号刺激,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若盲目的使用,课件不是围绕教学内容服务,课件过于花俏,无效信息过滥,造成喧宾夺主,反而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冲淡教学内容的主题,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运用
认真设计和制作好课件是搞好多媒体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
课件的内容一定要新颖、精练、重点突出;课件的可操作性要强,注重反馈性,能让学生充分的进行自主学习。
多媒体课件在运用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因素去加以编辑和开发,课件的演示要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
这样,才能使其更好地为自己特定的教学目标服务,从而实现新课程的新理念。
(三)多媒体硬件的管理与维护
加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 初中 地理 教学 整合 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