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练J单元 文言文.docx
- 文档编号:9047221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44.44KB
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练J单元 文言文.docx
《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练J单元 文言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练J单元 文言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练J单元文言文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练:
J单元文言文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练:
J单元文言文
J单元文言文
【语文卷·2016届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201407)】J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
太祖尝与语,奇之。
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
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
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
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
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
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
帝曰:
已约晋王矣。
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
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
因与普计下太原。
普曰:
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
帝笑曰:
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
太祖豁达,谓普曰:
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
自是不复言。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有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
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
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
普曰: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注】裀:
通茵,褥子,床垫。
黑子:
棋子。
(选自《宋史·赵普传》,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普与太宗排闼入告
告:
控告
B.普意帝不出
意:
以为
C.普少习吏事
习:
熟悉
D.竟得俞允
竟:
最终
答案:
A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太祖尝与语
太祖素恶其人,不与
B.普从之游
非陛下之刑赏
C.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
则人皆物色之矣
D.寡学术,及为相
普坚以为请
答案:
C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是一项是(3分)
A.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B.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C.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D.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答案:
A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太祖多次到功臣家里微服私访,一天夜里风雪很大,赵普劝告太祖不要出来,但太祖还是来到了赵普家里,不久太宗也来了,三人席地而坐,用炭火烤肉吃。
B.赵普很不熟悉吏事,没有学问,后来做了宰相,宋太祖经常劝他读书。
C.赵普性格沉稳有城府,嫉妒宋太祖得了天下,就经常谈起太祖卑贱时的一些不足之处。
D.有一名大臣应当升官,太祖因为讨厌他的为人就不答应升他的官。
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并且敢于指出太祖不应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
答案:
D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
(4分)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3分)
答案:
不如暂且等到平定各国后,那么太原这样的弹丸棋子大的地方,还能逃到哪里去呢?
(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赵普有谋略和正直的事例各一个。
(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答案:
赵普有谋略的事例;(宋太祖)因与普计下太原。
普曰:
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
赵普正直的事例:
有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
普坚以为请。
【参考译文】
赵普、表字则平,是幽州蓟县人。
太祖(赵匡胤)曾和他交谈,认为是他个奇才。
太祖率兵征伐北汉到了陈桥驿,喝酒后醉卧在军帐里,将士们要拥戴他做皇帝,赵普和太宗推门进来禀告。
太祖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慢慢起身,而将士们穿戴着盔甲、露出兵刃,吵吵嚷嚷地把太祖拥到军旗下面。
等到太祖接受禅让做了皇帝,赵普因为辅佐有功,被任命为右谏议大夫,并担当枢密直学士。
太祖多次微服私访功臣之家,赵普每次退朝后都不敢穿便服。
一天,大雪一直下到夜里,赵普以为皇上不会出来了。
过了一会儿,听到敲门声,赵普赶忙出来,见太祖正立在风雪之中,赵普慌忙叩拜迎接。
太祖说:
我已经约了晋王了。
随后太宗也到了,在厅堂铺上双层垫褥,三人席地而坐,用炭火烤肉吃。
赵普的妻子在旁斟酒,太祖把她喊作嫂嫂。
趁机与赵普策划攻打太原。
赵普说:
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太原攻下来后,就要由我们来独挡了,不如暂且等到平定各国后,那么太原这样的弹丸棋子大的地方,还能逃到哪里去呢?
太祖笑道:
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下你罢了。
当初,太祖地位卑微时,赵普跟他交游,得了天下之后,赵普屡次谈起卑微时二人交往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太祖性格豁达,对赵普说:
假如在尘土中就可以辨识天子、宰相,那么人人都可以去访求了。
从此赵普不再谈论。
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劝他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
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
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
赵普性格沉稳有城府,虽然很爱嫉妒别人,但能够以天下为己任。
宋朝初年,当宰相的人大多心胸狭窄、因循保守,赵普刚毅果断,没有能与他相比。
有一名大臣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答应升他的官。
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太祖发怒道:
我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说?
赵普说:
刑罚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
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
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最终得到了太祖的认可。
【语文卷·2016届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惠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201407)】J0阅读下面文言文(文中四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6—12题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
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
夫人以告公子。
公子乃谢夫人去,曰:
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
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
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
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
乃装为去。
夫人具以语平原君。
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
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
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
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
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
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
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
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
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
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遍告诸侯。
诸侯闻公子将,各将将兵救魏。
公子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
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
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
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
[注]信陵君是战国时魏安釐王同父异母弟,平原君是赵国国相,信陵君姐姐是平原君夫人。
秦兵围邯郸,赵向魏求救,但魏安釐王畏秦,信陵君盗取了魏王兵符,矫诏进军打败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事后信陵君遣将带魏兵返魏,而自己带着门客留在赵国。
6.文中处依次应填入的字,排列正确的一组是(3分)
A.使遣
率将B.使率
遣将C.将使
遣率D.将率
使遣
答案:
C
7.下面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公子乃谢夫人去/今平原君乃以为羞
B.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宾客皆背魏之赵
C.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
D.夫人以告公子/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
答案:
D
8.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3分)
A.公子乃谢夫人去谢:
道歉
B.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求:
寻求
C.乃装为去装:
收拾行装
D.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归:
归附
答案:
A
9.从词语活用的角度看,下列不同类的一项是(
)(3分)
A.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
B.日夜出兵东伐魏
C.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
D.公子皆名之
答案:
A
10.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3分)()
A.信陵君听说毛公藏身于赌博的人中间,薛公藏身于卖酒的人家里,就想见这两个人,可这两人不愿见他,他就亲自去找他俩。
B.平原君看到信陵君竟然跟身份低微的人交游,就认为信陵君不是贤良之人,他夫人把这看法告诉了信陵君,信陵君就整理行装准备离开赵国。
C.魏王派使者请信陵君回国抗秦,信陵君怕魏王还恨自己,就严诫门客们说:
有敢与魏王使者私下交往的,就处死。
门客们都不敢劝信陵君。
D.信陵君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大破秦军,将秦军赶进函谷关里不敢出来应战。
这时,信陵君声威震动天下。
答案:
C
1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B.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C.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D.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答案:
A
12.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3分)
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
(3分)
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4分)
答案:
(3分)以前我听说平原君很贤德,所以背弃魏王来救赵国,让平原君称心如意。
(3分)凭着我的身份跟他们交往,还怕他们不愿意要我呢。
(4分)公子在赵国受到尊重,名扬诸侯的原因,只是由于有魏国存在啊。
【参考译文】
公子听说赵国有两个不出仕的贤人,一个是毛公,藏身于赌博者之中,一个是薛公,藏身在酒店里。
公子很想见这两个人,可是这两人自己躲了起来不肯见公子。
公子打听到他们的藏身,就私下步行去他俩那里,跟这两个人交游,彼此都很是快乐。
平原君听到这个消息,就对他夫人说:
当初我听说夫人的弟弟魏公子是个天下无双的大贤人,如今我听说他竟然胡乱跟那伙赌徒、酒店伙计交往,公子只是个无知妄为的人罢了。
平原君夫人把这些话告诉了公子。
公子听后就准备辞别夫人离开那里,说:
以前我听说平原君贤能,所以背弃魏王而救赵国,以使平原君称心如意。
(现在看来)平原君与人交往,只是显示自己富贵豪爽的举动罢了,而不是求取贤士啊。
我从住在大梁时起,就常常听说这两个人贤能,到了赵国,我惟恐不能见到他们。
凭我的资格跟他们交往,还怕他们不要我呢,现在平原君竟然把跟他们交往看作是羞辱,平原君这个人不值得结交。
于是就整理行装准备离去。
夫人把公子的话全都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听了自感惭愧便去向公子脱帽谢罪,坚决地挽留公子。
平原君门下的宾客们听到这件事,有一半人离开了平原君归附于公子,天下的士人也都去投靠公子,归附在他的门下。
公子使平原君的宾客全都来到了自己的门下。
公子留在赵国十年不回魏国。
秦国听说公子留在赵国,就日夜不停地发兵向东进攻魏国。
魏王为此事焦虑万分,就派使臣去请公子回国。
公子仍担心魏王恼怒自己,就告诫门下宾客说:
有敢替魏王使臣通报传达的,处死。
由于宾客们都是背弃魏国来到赵国的,所以没谁敢劝公子回魏国。
这时,毛公和薛公两人去见公子说:
公子之所以在赵国受到尊重,名扬诸侯,只是因为有魏国的存在啊。
现在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危急而公子毫不顾念,假使秦国攻破大梁而夷平您先祖的宗庙,公子还有什么脸面立身于天下呢?
还没等到两人的话说完,公子立即变了脸色,嘱咐车夫赶快准备车马回去救魏国。
魏王见到公子,两人不禁相对落泪,魏王把上将军大印授给公子,公子便统率军队作战。
魏安釐王三十年(前247),公子派使臣通报各诸侯国。
诸侯们得知公子担任了上将军,都各自派遣将领率领军队来救援魏国。
公子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在黄河以南地区把秦军打得大败,使秦将蒙骜败逃。
进而乘胜追逐秦军直到函谷关,把秦军压在函谷关内,使他们不敢再出关。
在这个时候,公子的声威震动天下。
各诸侯国来的宾客为公子进献兵法,公子全都为它们题名,所以世人习惯将它们统称为《魏公子兵法》。
【语文卷·2015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201408)】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J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邹孟轲之母也。
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
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
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
孟母又曰:
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傍。
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
孟母曰:
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之。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诗云:
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此之谓也。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
学何所至矣?
孟子曰:
自若也。
孟母以刀断其织。
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
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
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
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
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诗云:
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此之谓也。
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
妇辞孟母而求去,曰:
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
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
妇人之义,盖不客宿。
请归父母。
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
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
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
孟子谢,遂留其妇。
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之道。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学而归,孟母方绩
绩:
纺织
B.宁能衣其夫子
衣:
使……穿衣
C.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
客:
把……当作客人
D.孟子谢,遂留其妇
谢:
感谢
答案:
D
1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孟母善教的一组是(3分)
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
徙舍学宫之傍
孟母以刀断其织
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
妇辞孟母而求去
孟子谢,遂留其妇
A.
B.
C.
D.
答案:
B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母两次迁徙自己的住处,主要是为了给儿子寻找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
B.儿子学习回来,孟母用断织打比方来劝告孟子学不可废,否则后患无穷。
C.孟母认为男子如失去赖以生存的技艺,那他不是去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
D.孟母对孟子讲明道理,使孟子醒悟过来,于是他留住了自请离去的妻子。
答案:
C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
答案:
等孟子长大成人,学习六艺,最终成就了儒家大师的英名。
现在如果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
礼上说过,将要进入大门,要问一下谁在里边,这是表示尊敬。
【文言文参考译文】
(鲁国)邹邑人孟轲的母亲,人称孟母。
(当初)她的家靠近(一片)墓地。
(因此)孟子小时候,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类的事,特爱(学)造墓埋坟。
孟母(见了)说到:
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
于是(带着孟子)离开了这里,迁住在了(一个)集市的旁边,孟子(又)学玩起了奸猾商人夸口买卖那一类的事。
孟母又说:
这里(也)不是我应该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
(于是)再次把家迁到了一个公学学校的旁边。
(这时)小孟子所学玩的,才是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等仪礼方面的学问)了。
孟母说:
(这里才)真正是可以让我(带着)儿子居住的地方啊!
于是,把家安在了这里。
等孟子长大成人,(便很顺利地)学(精)了《易》、《书》、《诗》、(礼》、《乐》、《春秋》等六艺,最终成就了儒家大师的大名。
(后来的)君子贤人都说孟母善于利用(环境)渐染教化(孩子)。
诗经上说那美丽的女子啊,我拿什么来赠送给你呢!
说的就是这件事。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
学习怎么样了?
孟子回答说:
跟过去一样。
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
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
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
孟母说:
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
有德行的入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求问才能增长知识,因此,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
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
这和依靠织布而生存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假如中途废弃而不做,哪能使她的丈夫和儿子有衣服穿并且长期不缺乏粮食呢?
女子若失去她赖以生存的的技艺,男子若对修养德行懈怠,那么不是去做小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
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为天下有名的大儒。
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诗经上说那美丽的女子啊,我拿什么来向你禀告呢!
说的就是这件事。
孟子娶妻以后,有一次刚进入内室,他的妻子裸着身体在屋里。
孟子不高兴,于是离开不再进去。
他的妻子向孟母告别要求离去,说:
我听说夫妇之间的规矩,在洞房里可以不遵守。
现在我在卧室偷懒,而丈夫见到我勃然大怒,这是把我当成客人了。
做女人的规矩,不能住在别人家里,请让我回到父母家中。
孟母于是叫来孟子对他说:
‘礼’上说过,将要进入大门,要问一下谁在里边,这是表示尊敬;将要进入厅堂,声音一定要响亮,这是表示通知了人家;将要进入屋子,眼睛一定要向下看,表示担心撞上人有尴尬的时候。
如今你不遵守礼节却责怪别人没有礼节,不是(和圣人)差得太远了吗!
孟子道歉,于是挽留了他的妻子。
君子说孟母懂得礼节而且清楚如何处理婆媳之间的关系。
【语文卷·2015届浙江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考摸底测试(201408)】J0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
郭舒,字稚行。
幼请其母从师,岁余便归,粗识大义。
乡人、宗人咸称舒当为后来之秀,终成国器。
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王澄闻其名,引为别驾。
澄终日酣饮,不以众务在意,舒常切谏之。
及天下大乱,又劝澄修德养威,保完州境。
澄虽不能从,然重其忠亮。
荆土士人宗庾廞尝因酒忤澄,澄怒,叱左右棒廞。
舒厉色谓左右曰:
使君过醉,汝辈何敢妄动!
澄恚曰:
别驾狂邪,诳言我醉!
因遣掐其鼻,灸其眉头,舒跪而受之。
澄意少释,而廞遂得免。
澄之奔败也,欲将舒东下,舒曰:
舒为万里纪纲,不能匡正,令使君奔亡,不忍渡江。
乃留屯沌口,采稆湖泽以自给。
乡人盗食舒牛,事觉,来谢。
舒曰:
卿饥,所以食牛耳,余肉可共啖之。
世以此服其弘量。
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
至是,澄又舒为顺阳太守,曾密遣兵袭舒,遁逃得免。
王敦召为参军,从事中郎。
敦谋为逆,舒谏不从,使守武昌。
高官督护缪坦尝请武昌城西地为营,太守乐凯言于敦曰:
百姓久买此地,种菜自赡,不宜夺之。
敦大怒曰:
王处仲不来江湖,当有武昌地不,而人云是我地邪!
凯惧,不敢言。
舒曰:
公听舒一言。
敦曰:
平子以卿病狂,故掐鼻灸眉头,旧疢复发邪!
舒曰:
古之狂也直。
昔尧立诽谤之木,舜置敢谏之鼓,然后事无枉纵。
公为胜尧、舜邪?
乃逆折舒,使不得言。
何与古人相远!
敦曰:
卿欲何言?
舒曰:
缪坦可谓小人,疑误视听,夺人私地,以强陵弱。
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
敦即使还地。
众咸壮之。
敦重舒公亮,给赐丰,数诣其家,表为梁州刺史。
(选自晋书·卷四十三·列传十三》,有删节)
【注】处仲:
王敦的字。
平子:
王澄的字。
疢(chn):
病。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重其忠亮
重:
敬重
B.事觉,来谢
谢:
感谢
C.种菜自赡
赡:
供养
D.以强陵弱
陵:
欺侮
答案:
B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宗庾廞尝因酒忤澄
B.
汝辈何敢妄动
A.
因遣掐其鼻
卿欲何言
乃留屯沌口
D.
C.
古之狂也直
乃逆折舒
舜置敢谏之鼓
答案:
D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舒年幼时拜师求学,学习的时间不长,但粗略懂得了为人治学的要旨;乡里人和宗族人都认为他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B.郭舒认为,自己作为州郡官员不能匡正乱世,导致使君王澄失败而逃,于是以不忍渡江为由,谢绝了王澄带自己东下的要求。
C.郭舒在王澄的手下曾先后担任领军校尉、别驾、顺阳太守;后来又受到王敦的征召,历任参军、从事中郎及武昌太守等职。
D.王敦的手下强占了武昌百姓的菜地,引起百姓的不满,后来王敦让手下退还了土地,人们知道原委后,都称赞郭舒为人豪壮。
答案:
C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
答案:
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3分)
20.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4分)
答:
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
(3分)
答:
答案:
(郭舒)因为犯了擅自释放司马彪的罪过,被廷尉拘囚,当时的人大多认为他为人仗义。
郭舒年轻时与杜曾交情深厚,杜曾曾经征召郭舒,郭舒不肯前往,杜曾对他(这件事)怀恨在心。
【文言文参考译文】
郭舒,字稚行。
他年幼的时候请求母亲让他拜师求学,学了一年多就回家了,粗略懂得了为人处事的要义。
乡里人、宗族人都称他会是后起之秀,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郭舒开始做官担任领军校尉,因为犯了擅自释放司马彪的罪过,被廷尉拘囚,当时的人大多认为他为人仗义。
王澄听说了郭舒的声名,征召他担任别驾。
王澄整天痛饮,不把政务放在心上。
郭舒经常直言劝谏他。
等到天下大乱的时候,郭舒又劝王澄修养德行,树立威望,保全州境。
王澄虽然没有听从郭舒的劝告,但是敬重他的忠诚坚贞。
荆州当地的读书人宗庾廞曾经因为饮酒得罪了王澄,王澄发怒,命令手下人棒打宗庾廞。
郭舒神色严厉地对王澄的手下说:
使君喝得太多了,你们这些人怎么敢胡乱行动!
王澄发怒说:
别驾发狂了吗?
诓骗说我醉了!
于是让人掐他的鼻子,烫他的眉头,郭舒跪着承受。
王澄的怒气稍稍缓解,而宗庾廞也就免于处罚。
王澄失败奔逃的时候,想带郭舒渡江向东撤退,郭舒说:
我作为州郡官员,不能匡正乱世,却令使君奔逃,我不忍心渡江。
于是留守在沌口,在湖泽里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练J单元 文言文 届高三 语文 一轮 复习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