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二物理案.docx
- 文档编号:9042433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49.56KB
1初二物理案.docx
《1初二物理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初二物理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初二物理案
本文由快速注册一个号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初二上册教案
引言
一、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2、初步了解物理研究的内容,认识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3、指导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方法。
二、教具:
木槽、玻璃球、弹片、玻璃杯、硬纸片、水、烧杯、热水、凸透镜、塑料扎绳、电炉、电磁铁、低压电源等。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从现在开始,我们将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它是一门非常有趣的,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
物理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变化的科学的一门学科。
掌握它,不仅能解开我们所面对的千变万化物理现象的谜底,而且也能更好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
2、物理研究什么引导学生看0-1的5幅图,由学生表述各个图中所发生的现象,再让学生多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教师帮助指出各图中的所举的例子,哪些是力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物理研究的就是这类关于力的、光的、电的现象,找出它们发生的原因和规律。
3、物理是有趣的物理课不是简单地向我们揭穿谜底,而是要引导我们像科学家那样去研究、探索这些物理现象。
这样,我们在物理课上,不但由于解开长期困惑我们的谜而欢欣,还能使我们初步体验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领略他们获得研究成果时的喜悦。
下面我们做几个实验,请同学们想一想,然后猜测结果会是怎样。
①把玻璃球放在木槽上的薄铁片,然后用弹片将薄铁片弹出去。
问:
会发生什么现象?
让学生看到现象后,再问:
为什玻璃球不和铁片一起飞出去,而是落入正下方的木槽内?
②把刚从火焰上拿开、水已停止沸腾烧瓶塞好,倒过来,向瓶底浇冷水。
问:
会发生什么现象?
③分组让每个同学先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
让学生比较一下有什么区别。
④将下端散开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的手握住,自上而下地捋几下。
问:
-1-
这样会越捋越紧吗?
这些出乎意料的现象包含着重要的物理知识,学了物理,就会知道它们是怎么回事了。
4、物理是有用的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军事、现代尖端科技等各行各业都用到物理,例如:
自行车、缝纫机为什么经常润滑油?
洗衣机、电风扇为什么应该用三脚插头?
照明电路出了毛病,灯泡不亮,故障发生在哪里,怎么查找等。
懂得这些事情,要更好地使用现代生活中日益普及的机械、电器,都需要物理知识。
工农业生产中的内燃机、电动机、播种机、收割机,交通运输业中的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现代尖端技术中的人造卫星、核能发电、光纤通信、电脑,都是在物理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懂得它们的道理,更好地利用它们,也都需要物理知识。
另外,物理知识对于学好化学、地理、生物等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物理是一门很有用的课程。
物理研究工作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使我国在发射和回收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制造原子弹、氢弹等尖端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世界上掌握这些先进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5、怎样学好物理①重视观察和实验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可以说没有实验就没有物理这门课程。
实验离不开观察,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在观察中应勤于思考,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这样才能有所以现。
下面做两个小实验。
同学们要认真观察实验的条件和结果,认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
在物理课的学习过程中,要观察许多现象,观察老师的实验,还要自己动手做实验。
在观察的时候,要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按规则操作,仔细观察,如实记录,根据记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还必须注意安全,爱护仪器。
②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对物理知识不应满足于会背诵定义或条文,要力求理解,知道它是根据哪些物理事实,以过怎样的思考得来的,了解它同有关知识的联系,知道它的意义和应用。
也就是说,要多问些为什么。
③重视知识的应用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
注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努力应用学过的知识去解释简单的现象、进行简单的计算、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将来改造自然打好基础。
-2-
四、作业布置:
1、做一个生活中的小实验。
要求写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是什么声音是什么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4、利用天坛的声学建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二、教具:
音叉、土电话、铁架台、泡沫塑料球等。
难点:
(重三重、难点:
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声音。
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
我们有两只耳朵,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听老师讲课可以获得知识,工人根据声音来检查产品的质量。
许多动物也离不开声音,蝙蝠靠接收自已发出声音的回声来捕食和飞行的。
那么,声音是怎样发生的?
它以是怎样传播到耳朵里呢?
2、发声体在振动①演示图3-1敲响的音叉,用悬吊着的泡沫塑料小球接触发声音叉的叉股,从泡沫塑料小球弹跳,观察到音叉在振动,我们听到音叉发出声音,用手握发声的音叉。
音叉就会停止振动。
发声也停止。
②学生实验:
用手拨动拉开长紧张的橡皮筋,使橡皮筋振动,听到声音,橡皮筋停止振动,声音也停止了。
③学生用手摸发音颈前喉头,说出手的感觉,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
以上实验说明: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声音靠介质传播人说话,唱歌时的发声靠声带振动,笛子发声靠的是笛中空气柱的振动。
小提琴发出动听的乐音,是靠弦的振动。
婉转的鸟鸣声,靠山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
-3-
鸣膜的振动。
清脆的蟋蟀叫声,靠山的是左右翅摩擦发出的振动。
发声物体的振动,靠什么把振动传给我们的耳朵引起听觉呢?
(1)实验:
①声音靠空气传播:
将两个频率相同的带共鸣箱的音叉,使共鸣箱的开口相对,彼此相距50—75mm,用音叉棒敲击音叉,2-3s后,用手握住音叉甲的叉股,使它不再振动停止发声,这时可以听到音叉乙在发声,这时迅速拿一个用线吊着的泡沫塑料小球接触音叉乙的叉股,会看到泡沫塑料小球被弹开了,表明音叉乙在振动。
甲、乙音叉之间只要有空气,振动的甲音叉激起了周围空气振动,形成了声波,声波传到乙音叉,引起了乙音叉的振动发也声音,声波传到我们耳朵,会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
以上实验说明了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②水或其他液体也能传声。
③固体也会传声。
综上所述,声音能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为媒介传播出去。
这些作为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2)让学生观察一些物质的速度,要求做到下列几点:
记住声音在空气(15℃)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②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空气中传播得快。
③金属的声速大于液体的声速,液体的声速大于气体的声速。
4、回声⑴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例如,对墙、山崖喊话,会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
⑵听到回声的条件,如果发声体与障碍物的距离太近,反射回来的声音,与原声混在一起,就听不到回声。
听到的声音比原来的强。
例如,同样响的声音,在屋内说话就比在旷野说话听到的声音强。
如果,发声体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大于17m,反射回来的声音与原来的声音不重合,会区分开来,就会听到回声。
由学生计算人对着相距17m以上的高墙喊话时,人听到的回声至少要多少s。
⑶简单介绍我国声学建筑物:
三音石、回音壁、圈丘,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例一,一个人对着一道高墙喊了一声,过了1.6s听到回声,求人与墙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例二,甲同学把耳朵巾在51m长的铁管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响一下这条铁管,甲同学听到了两下响声,这两下响声相隔多少时间。
五、作业布置
-4-
二.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
2、了解决定音调高低和响度大小的因素。
3、了解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二、教学仪器:
音叉、头梳、橡皮筋、尺子等。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⑴声音是怎样发生的?
⑵听到声音须具哪些条件?
⑶声音在空气里传播速度是多少?
2、引入新课:
声音是丰富多彩的,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大,有的小,这是为什么?
既然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的,声音的差别一定是和物体振动有头。
现在我们先来观察声音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关系。
3、响度:
⑴人耳朵感觉到声音的大小叫响度。
⑵响度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①演示实验:
②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
声音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开的,越远越分散,听到的声音就越小。
③常见的一些增强响度的方法。
4、音调:
⑴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⑵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系。
演示实验:
⑶实验表明:
物体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
物体在1s内振动次数叫频率。
物体
-5-
振动得越快频率越大。
所以,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
频率越大,音调越中;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⑷介绍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和发声频率范围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5.音色:
不同的发声体,如提琴、笛子、钢琴等乐器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我们也能分开。
可见乐音除了音调和响度两个特征外,还有另外一个特征,这第三个特征叫做音色,我们能够分辨各种乐器的声音,是由于不同的乐器的音色不同。
小结:
四、作业布置:
-6-
令人厌烦的噪声三.令人厌烦的噪声令人厌烦的
一、教学目的: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培养自学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⑴乐音的三要素是什么?
⑵音调高低跟什么有关系?
⑶响度大小跟什么有关系?
⑷为什么我们能分辨不同乐器和熟人的声音?
2、引入新课:
前节课学习的乐音的三个要素,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美的享受,鼓舞人们奋发向上,但有的声音:
如飞机起飞的轰鸣声、马路上的嘈杂声、工地里的锯木声等,却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于人体身心健康,这一类的声音叫做噪声。
噪声污染,跟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一起,是当代社会四大污染、四在公害。
噪声的污染在有的单位成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主要公害。
3、噪声的来源:
⑴从物理学角度看:
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⑵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到干扰的声音。
都属于噪声。
让学生举例说明在我们周围还存在哪些噪声。
4、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⑴声音强弱的等级用分贝来表示。
让学生了解有关分贝的几个数据。
⑵噪声的危害。
5、减弱噪声的途径:
⑴在声源处减弱。
⑵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⑶在人耳处减弱。
-7-
三、作业布置:
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三、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教学重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教学难点:
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教学用具:
录像带(超声、次声、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录像机、电视.●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好,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声音(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和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实例.[生1]我们楼道里的声控开关.[生2]广场的声控喷泉.[生3]家庭里的超声波加湿器.[生4]医院里检查病情用的“B超”和“彩超”.[生5]工厂里用的超声波探伤仪.[生6]利用“声纳”探测黑匣子.[生7]利用次声波预测地震、台风等.[生8]平常我们利用声音获取信息.[师]看来,我们的生活、工业生产、现代科学技术与声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声的利用.二、进行新课
(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
-8-
音诊病的最早例子.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3.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3.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在放有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的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三)声在军事上的应用1.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设计制造的.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蝙蝠通常只在夜间出来觅食、活动,但它们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并且能以很高的精确度确认目标.它们的这些“绝技”靠的是什么?
原来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2.声纳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纳”,利用声纳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四)声在生活中的应用1.超声波加湿器理论研究表明:
在振幅相同的条件下,一个物体振动的能量跟振动频率的二次方成正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我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
-9-
2.我们在生活中利用声音获得信息.例如人们交谈、听广播、听录音等,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三、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在医疗上的应用2.声在工业上的应用3.声在军事上的应用4.声在生活中的应用四、布置作业1.小结本章的内容.2.学过声现象这一章知识后,请结合学过的知识,再加上你丰富的想象,写一篇“无声的世界”或类似题目的科学作文.3.查阅资料或访问网站,了解声在生活、生产和科技中的应用.五、板书设计
-10-
声现象复习
目标:
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习:
A.声音的产生和传播B.声音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C.噪声的危害、来源和防治D.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超声波、次声波2.过程和方法●经历活动:
A.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传播介质、传播快慢)的活动B.对影响音调、响度的因素进行探究D.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3.情感、态度、价值观去掉括号内的内容(●体验各种声音带给你的不同感受(宁静?
欢乐?
振奋?
烦躁?
体会声音世界的奇特和多彩。
)复习重点:
复习重点:
声音的产生、传播、特征,各种声音的特征及应用。
复习难点:
复习难点:
音调与音色的应用,声知识的拓展。
复习过程: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一)课本知识疏理1.声音产生的条件:
物体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
必须有介质。
固、液、气均可,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传播的形式:
声波声音传播的实质:
声能(能量的传递)声音传播的速度:
在空气中340m/2.乐音的三要素
(1)响度(声音的强弱):
决定于声源的振幅和人耳距声源的远近。
人耳刚能听到的响度为0dB、理想声音环境的响度不高于50dB、影响人学习和工作的噪声超过70dB、损伤人听力的响度超过90dB。
-11-
C.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E.测量自己的听觉频率范围
在15℃空气中。
(2)音调(声音的高低):
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
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3)音色(声音的特色):
决定于声源的结构。
买碗时轻碰听好坏,是根据音色不同。
(结构改变较大)买西瓜轻拍听生熟,是根据音调不同。
(松紧发生改变)3.噪声:
狭义上说是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波形无规则。
广义上说是一切影响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休息的声音。
减小噪声的方法4.超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音)特点:
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
应用:
测距、测速,清洗、焊接,成像、碎石。
5.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特点:
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
应用:
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注意点:
伤人。
课本知识输理由学生自己进行,以提问的方式,其他学生补充。
(二)课外知识疏理1.双耳效应:
两只耳朵更能确定声音产生的方位和距离,有给声源定位的作用,听声音更具立体声。
2.回声:
原声经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
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必须大于0.1s人耳才能区分,要听到回声,人耳距声源至少17m。
3.多普勒效应:
同一声音,向你运动时听上去音调变高,远离你时听上去音调变低。
应用:
测速仪向迎面而来的物体发出一列声波,回声音调变高,从高出的数值可知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4.发声体越紧、越细、越短,振动所发出的音调越高。
如吹笛子、吹酒瓶等。
5.声音的反射:
声波像平面镜反射太阳光那样,遇到物体会发生反射。
6.(从阅读和习题中自己补充)二、教材拓展1.声音是什么声学是研究声音的发生、传播、接收及其效应的学科.那么“声音”究竟是什么呢?
由于人类对声音最直接的认识来自听觉感受,因此“声音”的最原始定义就是“人耳所能听到的”.很
-12-
久以前,人们就发现了物体运动与声音的关系,并进一步认识到一种特殊的运动方式──振动,以及振动与声音之间的特殊关系。
必须强调的是,波所传递的只是能量,而不是物质本身,也就是说,空气粒子只在其平衡波所传递的只是能量,而不是物质本身波所传递的只是能量位置附近很小范围内来回振动,并不向前运动2.声音的三要素声音有一定高低.唱歌有高音、中音、低音之分,小提琴的声音比大提琴高,女人的声音比男人高.所以音调是一个主观量.一般来说,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高,人们听起来音调也越高;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低.人们听起来音调就越低.音调(pitch)也曾称作音高.音乐上用音名来表示音调,即用C、D,E、F、G、A、B及升、降号来表示.声音听起来有一定的强弱,即声音的响度,这是声音的第二个主观量.声音的能量越高,,听起来响度就越大.至于音色,那更是一种主观感受了.音色感与年龄、职业、本人的经历等有关.对于音色的客观基础是什么这一课题,一直被人们所研究.音色举例说明。
3、噪声的利用噪声是现代社会污染环境的公害之一.随着现代环保高科技的发展,人们渴望化害为利,使噪声变为福音.造福于人类.为此,科学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高强的噪声还具有巨大的声能量.是人类将来可以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如鼓风机的噪声达140dB时,具有1kW的声功率.英国科学据此设计出一种鼓膜式噪声接收器,将它与可以增大声能集聚能力的共鸣器连接,放在噪声污染区,其接收的噪声能量作用于声能交换器,就能将声能变为电能利用.而美国则利用高能量的噪声可以迫使烟灰相聚的原理,研制出—种2kW功率的除尘器,可发出声强160dB、频率2kHz的噪声,将其装在一个很大且壁厚的容器里,用于除尘,效果十分好,可以减少大气的污染.去掉下面一段植树造林能减弱躁声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课外补充这方面的知识。
作业:
作业:
学案
-13-
第二章
物态变化
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一、教学目的: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
2、知道摄氏温度计。
3、对常见的各种温度计会熟练地读出读数。
二、教学仪器:
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烧杯三只、热水、冷水。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热传递有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热的良导体与不良导体等知识。
这些知识都是热现象的一部分内容。
什么叫做热现象呢?
跟温度有关的现象叫做热现象。
那么知道什么叫做温度吗?
我们经常会感受到“冷”或“热”。
例如,今天天气是“冷”还是“热”。
病人是否发热等。
2、温度:
物理学里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跟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穿衣服要根据气候温度来增减,农作物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生长,医生要根据病人的体温来诊断,各种食物要达到所需的温度才能食用等。
3、实验用温度计:
⑴温度的高低可以凭感觉来判断,可靠吗?
演示实验:
对于同一杯温水,同一个人的两个手指的感觉不同,这说明单凭感觉来判断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
⑵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
常见的温度计有,教师出示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
⑶实验用温度计结构和原理,先让同学观察温度计和描述温度计结构。
然后由教师介绍家庭和实验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它的主要部分是一根内径很细的而且均匀的玻璃管,管的下端的玻璃泡内装有适量的水银、酒精或煤油,管上有刻度,在温度改变时,泡内的液体热胀冷缩,管内液体面的位置随着改变。
从液面达到的刻度就可以读出温度。
-14-
4、摄氏温度:
⑴常用温度计上标有c字母,它表示采用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
把冰水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
摄氏度的符号用℃来表示,例如,人正常的体温是37℃,读作“37摄氏度”“-3.6℃”读作“零下3.6摄,氏度”或“负3.6摄氏度”。
⑵学生练习读温度。
5、热力学温度(学生了解)6、体温计学生阅读,并知道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进行读数。
四、作业布置
-15-
2、实验:
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
一、教学目的:
1、会使用温度计。
2、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温度计、烧杯、冷水、热水。
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⑴什么叫温度?
⑵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什么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⑶摄氏温度把0度和100度是怎样规定的?
⑷读出课本寒暑表的温度值。
2、温度计⑴在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该:
①观察它的量程,温度计的量程就是它能测量最低的温度到最高的温度范围。
如果被测物体的温度低于温度计能测的最低温度就测不出温度值。
如果被测物体的温度高于温度计能测的最高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会把温度计胀破。
所以,在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该观察它的量程,选用适合量程的温度计。
②认清它的分度值。
如果没有认清所用温度计的分度值,就不能准确的读出温度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二 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