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发展县域经济 强化城镇化带动战略.docx
- 文档编号:9041482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4.99KB
仁怀发展县域经济 强化城镇化带动战略.docx
《仁怀发展县域经济 强化城镇化带动战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仁怀发展县域经济 强化城镇化带动战略.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仁怀发展县域经济强化城镇化带动战略
以城镇化为抓手统筹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黄泽越
近年来,仁怀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加快城镇化建设,优化县域经济布局,推进城乡产业联动,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初步形成了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的格局,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8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65.4亿元,市域经济综合实力居贵州省经济强县(市)第1位、西部百强县(市)第31位。
一、创新发展理念,谋划一体化发展格局
市委、市政府把城镇化作为抓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强化城镇在聚集发展要素、整合资源、统筹城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抓工业园区建设、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着力破除就产业抓产业的传统观念,重点强化抓发展首先抓载体的理念;着力突破搞城镇建设就是搞“形象工程”的认识误区,重点强化抓城镇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抓工业园区、抓新农村建设、抓民生改善的理念;着力转变就农村抓农村、就城镇抓城镇、就园区抓园区的思维方式,重点强化城乡统筹谋划、整体推进的理念。
按照“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村庄)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龙头企业集中”的要求,确定了“抓城市促壮大、抓园区带乡镇、抓乡镇带农村、抓强村带弱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思路,谋划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布局是:
以建设“中国国酒文化之都”和黔中经济区重要节点城市为目标,牢固树立“茅台发展我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生态立市、品牌强市、旅游兴市战略和“43863”工程建设,推进“中部主城区与南北两翼三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与遵义主城区“同城发展”步伐,加快国酒新城、南部新城、苍龙片区、园区新村、空港新村和高速沿线新村建设项目,推进农民进城镇、农村改社区步伐,率先在工业发展、城市建设、绿色增长、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民生工程、人才培育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力争实现“双千亿”经济发展目标,努力把仁怀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文化内涵丰富的“中国国酒文化之都”和绿色公园城市。
二、加快城镇化步伐,构筑快速发展平台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尊重规律、突出重点,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有机结合,确保城镇建设有序健康开展。
科学定位,高起点规划城镇体系。
坚持按照“以茅台酒为核心的白酒生产基地、国酒文化名城、特色旅游城市和仁怀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性质,将城镇体系规划定位为“神秘茅台·中国酒都”,确定了“一城四片”的城市用地空间总体布局。
围绕白酒产业及文化强市、旅游兴市并举的目标,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以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规划为依据,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功能培育为基础,以加强管理为保证,统筹城乡发展,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区域协调、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按照“膨胀规模、提升档次”的原则规划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到2015年为22万人,至2030年为35万人,建设用地规模到2015达28平方公里,到2030年为55平方公里。
按照县城的标准规划建设茅坝、大坝、三合等小城镇,强化小城镇连接城乡的辐射传导作用。
按照小城镇的标准规划建设城中村、城郊村,同时推动村改社区建设,在提升服务市民生产生活功能上下功夫。
“十一五”以来,全市城建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城镇和农村社区总体规划覆盖率达100%,城区和小城镇拥有的日供水能力、城镇道路、市政管线、用气人口、公交营运车辆均有大幅提升,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都发展迅速,投资环境、产业发展环境显著改善,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突出特色,高标准实施主城区建设。
按照“神秘茅台·中国酒都”城市定位,大力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着力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不断提升城市品位,高标准完善城市功能,全力推进以“国酒文化”为核心的主城区建设。
围绕完善城市道路网络、提高城市通行能力,先后改造、新建城区主次干道40多公里43万平方米,改造硬化背街小巷20多条约10万平方米,人行道改造7万平方米;全面实施管线管网、城市水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实施管线管网入地8公里;建成公共厕所20间、垃圾中转站7座,扩建主城区日处理6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1间,建成“天桥”2座,年内拟立项修建3座;已建成农贸市场并投入使用3个,拟建设三星级农贸市场1个,规划建设主城区“车辆停放综合开发”工程,综合停车能力827辆,完成城区人行道护栏7000余米。
围绕绿色城市目标,规划打造东环线以东的城市休闲观景带,建成群众休闲娱乐观光园,拟建河东森林公园、盐津河风景区休闲公园、中茅山地公园;加快中茅生态走廊建设进程,实施中茅生态走廊一线硬化、美化、绿化工作;建成城市园林景观培殖基地,实施建成区绿化带建设及改造工程;打造茅台大道绿化景观,设置山头景观绿化,广场绿化工程,提高城区绿化率;结合城区道路建设改造,加强道路两侧和节点绿化,科学合理地改造老化公共绿地,建设精品、特色绿地;逐步实施主次干道的行道树更换、补植,提高绿化水平。
实施城区亮化工程,编制城区夜景照明规划,出台《仁怀市城市夜景灯饰设置规范》、《仁怀市城市沿街楼宇清洗以及整饰出新暂行规定》,建成城区夜景照明智能监控系统,在城市主干道两侧及重点景观区域内设置夜景照明设施,大力实施城市路灯节能减排改造。
实施城中村改造,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居住环境,先后对3个城中村和2处棚户区实施整体改造。
“十一五”以来,全市主城区建设共完成投入4.1亿元,建成区面积增加到1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达到20余平方公里。
典型示范,全方位加快小城镇建设。
坚持“尊重规律、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按照“奖勤、扶优、促强”的办法实施小城镇建设,实现县城、乡镇、社区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发展。
根据仁怀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及仁怀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2011-2030),为充分发挥小城镇建设工作中的典型示范效应,市委、市政府把城镇规划建设、村庄规划建设、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作为主要任务,重点打造茅坝、三合、大坝三个中心城镇,投入资金4.5亿元,启动道路改造、污水处理、农贸市场、村庄整治等31个小城镇建设项目,充分发挥三个中心城镇在怀南、怀北的辐射导向作用,引导边远地区统筹城乡发展。
乡镇按照“经营城镇、市场运作、以地生财、滚动发展”的思路,因地制宜,杜绝等、靠、要思想,结合本地实际,抓好客车站、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移民搬迁安置点、农贸市场、城镇道路、敬老院、文化广场、卫生院、司法所、村室、畜牧站等小城镇项目建设,增强小城镇的承载能力。
“十一五”以来,全市用于小城镇“以奖励代补”资金达1000万元,小城镇建设投资达38亿元,建城区面积达3580公顷,新建改建商贸街14公里,建成农贸市场11个、住宅小区9处,200多家民营企业、6000多户个体工商户进入小城镇生产经营,160个城镇驻地村和周边村融入小城镇,近3.5万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到城镇就业。
配套联动,综合推进村庄整治工程。
坚持把村庄整治作为城镇化的重要一环,以政策推动、产业引导,大力实施撤区并村和“四在农家”建设工作。
按照“规模并大、实力并强、班子并优”的工作思路,把原乡镇下属的52个管理区撤掉,将原规模过小的375个行政村合并成146个村和28个社区,促进了农村人才、技术、资源的优化组合和有序流动,优化了村级组织设置,增强了农村党的执政能力,推动了农业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以“四在农家”为基本内容,以“黔北民居”风格为基本模式,以“四有五通三改三建”为载体,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工程。
截止目前,全市已累计创建“四在农家”示范点462个,投入资金4亿多元,惠及13万户49万农民,创建覆盖面达85%。
结合村庄整治,大力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引领农村党员创先争优,带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农村基层党组织立足产业发展,破除“一等二靠三落空”的思想,树起“一想二干三成功”的意识,以思想大解放引领大发展,使“创业带富”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形成了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创大业的浓厚氛围。
全市1510名有带富能力的农民党员和419名村支两委能人党员,带领党员群众建成养殖小区125个,发展养殖大户8466户,种植商品蔬菜5万亩,发展有机高粱25万亩,年产值超过10亿元,带富农民4850户,30万农民群众从中受益。
三、立足城乡联动,培育特色产业体系
把经济发展作为城镇化的核心任务,积极推动白酒产业规模扩张和升级转型,实现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
加快产业升级,构建白酒支柱产业体系。
深入实施品牌强市战略,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白酒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抓好品牌培育,在国酒茅台引领下,积极参与“贵州白酒”品牌基地建设。
认真做好“仁怀白酒”地理标志申报工作。
积极支持行业协会和地方白酒企业申报酱香型白酒地理标志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地域优质酱香型白酒证明商标、集体商标,积极参与“全国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创建,推动地方白酒企业培育和创建自主品牌,鼓励白酒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贵州省著名商标”及“中国名牌产品”、“贵州省名牌产品”。
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的,一次性奖励100万元;获得贵州省著名商标或省级名牌产品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通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以及国家质量标准体系认证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获得贵州十大名酒称号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
到2015年,力争50户以上白酒企业进入贵州白酒品牌企业,争取5个以上品牌进入省级“十强”白酒品牌,全市白酒注册商标达3000件以上,新培育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6件以上,贵州省著名商标或省级名牌产品100件以上。
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城乡共同致富步伐。
依托白酒产业大力发展有机红粮、小麦,以“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为载体,以“培植千家民营企业、带动万户群众增收”为抓手,出台《关于在全市开展农村党员创业带富工程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和《仁怀市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意见》及《实施方案》,全力扶持、壮大白酒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积极支持返乡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创办专业合作社和从事农村经纪活动,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
截至目前,通过“党员创业带富”工程的实施,带出了农村思想观念大解放,带出了农民发展能力大提升,带出了农村经济大发展,带出了党群关系大和谐。
全市1510名有带富能力的农民党员和419名村支两委能人党员,带富农民4850户,带动3万农户走上致富路,建成养殖小区125个,发展养殖大户8466户,种植商品蔬菜5万亩,发展有机高粱25万亩,1500名农村党员取得各级各类培训证书,2000多名党员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
在“培植千家民营企业、带动万户群众增收”工程中,全市共登记注册企业2105户,注册资金47.6亿元;个体工商户10698户,注册资金4.7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264户,注册资金1.4亿元;发展微型企业112户,共带动就业3万余人。
推进产业联动,拓展白酒产业发展链条。
为保障白酒产业健康发展,促进白酒产业上下游产业的共同繁荣,我市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把握和引导能力,制定区域白酒产业链的发展规划,构建产业链的整体优势,建立健全产业链的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
在坛厂镇、鲁班镇规划建设酒类包装配套产业园区,按照低碳、环保要求,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大力发展塑料包装、彩印包装、玻璃及陶瓷酒瓶、酿酒设备等白酒配套产业,到2015年,酒类配套产品就地供给率达到50%以上,实现配套产业产值50亿元以上。
严格按照有机食品要求,进一步抓好有机高粱、小麦生产基地建设,建立种植农户和白酒企业利益共享机制,到2015年,发展有机高粱35万亩,有机小麦15万亩。
加大生产原料、基酒收储企业仓容等设施建设和改造扶持力度,建成30万吨有机高粱仓储项目,规划建设与之配套的高粱烘干设施。
同步推进有机食品原料基地转换和认证,建成并投入使用有机高粱检测实验室。
加大酒糟综合利用开发力度,不断提高综合利用率。
开工建设中国白酒交易中心,培育创建全国最大的白酒交易市场,积极搭建白酒产业发展平台,提升市场化运作水平。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白酒营销企业,支持发展物流银行,培育一批大型白酒物流企业,建立酿酒原料交易市场。
对在仁怀注册发展现代物流、白酒营销的企业,自建成运行之日起3年内,市政府根据其税收贡献情况给予一定奖励。
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积极引进经验丰富、网络健全的经营销售团队。
认真办好“中国茅台酒节”,积极引导白酒企业参加各类交易会。
按照市场运作、政府补贴的方式,由市政府相关部门统筹全市白酒企业,统一在国内大中城市建立仁怀白酒营销展示中心,并按省会城市20万元、地级市10万元标准给予补助。
采取政府补贴方式,鼓励白酒企业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品牌策划包装、营销广告宣传等。
创新白酒产品营销方式,探索以期货方式进行全国性交易。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税收优惠政策,严格税收征管。
四、强化以人为本,将发展成果普惠于民
把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作为城镇化的根本目标,积极探索改善民生、增强市民幸福感的和谐发展之路,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城乡教育公平。
针对我市各项教育指标与省“十二五”教育目标要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的实际,我市明确提出教育“一加二”工作目标和“一二三四五六”教育工作重点,提出“突破两头,夯实中间,提升短板”的教育策略,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薄弱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和校际差距。
小学以方便就近入学为前提,合理调整校点布局,办好特殊教育学校和必要的教学点,确保适龄儿童依法受教。
初中原则上按每所学校服务区域人口2万人左右的比例设置,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建设标准化寄宿制初级中学。
制定实施市级新一轮教育布局调整规划,留足用地,分批建设,重点解决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校点布局不合理、适龄人口入学难、大班额等突出问题,满足城镇人口快速集聚的教育需求,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
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确保2013年实现初步均衡,2016年实现基本均衡。
重视发展青少年校外教育。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投入、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提高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基本形成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统筹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坚持政府主导、城乡统筹、部门配合、社会共建原则,以农村卫生为重点,着眼于实现城乡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卫生管理一体化,建立城乡卫生事业统筹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初步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逐步缩小城乡卫生差距,切实改善城乡卫生二元结构,保障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制订出台《“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仁怀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引导资源要素向基层倾斜;加强疾病防控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258/10万以下,应急处理及时率达到100%;推进城乡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初步建立起应急联动、协调有序、指挥有力、反应快捷的覆盖城乡的紧急医疗救援体系,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加强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建设,促进监管工作重心向基层下移,食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100%,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卫生许可证持证率达到100%,量化分级管理率达100%;强化妇幼保健能力建设,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8%以上,高危孕产妇管理率100%以上,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8/10万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5%以上,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4‰以下;实施好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人群之间公共卫生服务差距明显缩小,公平性、可及性和效率明显提高;以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健全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强化市级“龙头”作用,巩固乡级,提高村级,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积极构建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缓解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难题;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到2015年,从事医疗卫生服务的卫技人员80%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50%以上具有中级职称,30%的具有执业医师资格。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打造公平就业环境。
建立城镇失业人员及返乡农民工监测报告制度,密切关注辖区内各类企业从业人员及省外务工人员的就业失业状况,重点监测企业职工下岗失业情况、企业新拖欠工资情况以及返乡农民工数量等,对因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需转移就业的农民工,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和服务,积极应对就业形势变化,做好稳定就业工作。
围绕白酒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对劳动力的需求,根据人力资源信息储备情况,拟定岗前培训和供需对接计划,全方位、多形式地为项目建设适用的岗位开展技能培训,提供人力资源指导需求和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服务。
进一步完善城镇大龄就业困难人员援助机制,把享受税费优惠政策范围扩展到符合省规定条件的登记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员;面掌握本地区就业困难人员底数,为符合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条件的人员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并将社会保险补贴扩展到各类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企业;积极化解社会不安定因素,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继续保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开展全民创业促就业系列活动,完善创业培训、信息咨询、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等服务体系,鼓励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等不同群体积极参与到创业实践中,加大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政策扶持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利用农闲时节开展待转移农民工技能培训,把实施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
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力度,重点扶持能够拉动就业倍增效应的创业项目,做好项目评估、论证和审核,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经创业培训合格后均可按规定程序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将创业培训与项目开发、小额贷款、税费减免、创业孵化、后续扶持等方面协调运作,共同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
统筹城乡文化事业发展,加强城乡文化设施建设。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积极有效的文化服务管理体制,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多渠道投入文化服务资金,科学制定统筹城乡文化事业发展体系的指标体系,进行目标管理和数字化考核。
加快公共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全面实行聘用制和劳动合同制,增加对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以市为依托,以乡镇为重点,以村(社区)为对象,开展好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图书室的免费开放工作,充分利用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开展流动服务。
加强文化队伍的教育和培训,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能人在活跃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巩固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站、报刊为群众提供有益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鼓励发展城镇中小型特色书店、报刊发行网点、公益性文艺演出团体、网络书店、义务电影放映队等,为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提供平台。
市图书馆逐步实行流动服务制,丰富藏书量,形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的图书配送体系,充分发挥市图书馆对乡镇、村图书室的辐射作用,促进市、乡、村文化共享。
通过援赠设备器材和文化产品、文化资源共享、一企联一村和“四帮四促”等方式,切实帮助农村解决文化产品相对缺乏的问题。
动员城市单位和居民以各种方式向农村捐赠电视机、计算机、图书杂志、音像制品等,鼓励文化权利人许可农村文化单位无偿使用其作品。
实施电影放映“四进”工程及周末广场电影放映工程,加大电影放映专项资金投入,重点做好配送电影流动放映车和电影拷贝工作,丰富农村电影片源。
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统筹规划,使市文化馆、图书馆和乡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逐步具备提供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的能力。
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采取共建方式,整合农业、科技、气象、教育、电信等方面的综合信息服务资源。
进一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利用无线和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让群众收听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
不断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设立农村文化建设资金,足额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认真落实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文化建设的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
运用市场准入制度建设、价格调节、税优惠等政财策,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在出版发行、电影放映、文艺表演、网络服务等领域开发乡镇农村文化市场,大力支持群众自筹资金、自己组织、自负盈亏组建电影放映队、民间花鼓、龙灯等剧种的发展,鼓励开发具有民族传统民间工艺项目,支持农村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
(该文编录时有删减,作者系仁怀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仁怀发展县域经济 强化城镇化带动战略 仁怀 发展 经济 强化 城镇 带动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