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河南省息县二高届高三中国历史练习题 精品.docx
- 文档编号:9039906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5.96KB
最新 河南省息县二高届高三中国历史练习题 精品.docx
《最新 河南省息县二高届高三中国历史练习题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河南省息县二高届高三中国历史练习题 精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河南省息县二高届高三中国历史练习题精品
河南省息县二高2018届高三历史练习
中国古代史
一、选择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政治制度,秦朝创立以后被历代王朝沿袭。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6题
1.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B.制定繁复缜密的法律
C.中央设三公九卿D.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2.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增设机构,加强了中央集权B.削弱相权,加强了皇权
C.明确分工,提高了行政效率D.综合汉魏以来官制,防止了割据
3.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顶峰是在
A.明太祖时B.清康熙帝时C.清雍正帝时D.清乾隆帝时
4.科举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重要一环,北宋时得到进一步发展,其表现不包括
A.严格考试程序B.增加考试科目C.殿试成为定制D.大增录取名额
5.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发展的趋势是
①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
②中央权力逐渐加强,地方权力逐渐削弱
③政府职能部门权力逐渐加强,宦官权力逐渐削弱
④文官权力逐渐加强,武官权力逐渐减弱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随历史的发展,封建专制主义的弊端日益显露,明清时期有不少进步思想家对其进行猛烈抨击,其中黄宗羲
A.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B.指责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C.主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D.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尽管多次出现分裂局面,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结果。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7——11题
7.中国古代历史上多次分裂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中央集权的削弱B.地方势力的膨胀
C.少数民族的崛起D.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8.辽、宋、夏、金时期的分裂局面,实际上是
A.民族政权的并立B.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的结果
C.藩镇割据的延续D.国家由分裂到统一的过渡
9.秦始皇之所以被称为“千古一帝”,主要是因为他
A.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B.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C.实行车同轨、书同文并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D.修筑了气势恢宏的万里长城
10.自宋初以后,中国古代军阀割据局面不复出现,其原因主要是
A.生产力的发展B.民族大融合的出现
C.政治制度的改革D.商品经济的发展
11.元朝能够统一中国并统治近百年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
A.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
B.忽必烈善于谋略,政治经验丰富
C.采行汉法,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
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维护蒙古贵族特权
中国古代史上多次出现治世和盛世的局面。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2——13题
12.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出现的下列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吸取秦亡教训
B.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C.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
D.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
13.对封建盛世局面的下列认识,最准确的是
A.政治清明,府库充实,百姓家给人足
B.封建剥削大大减轻,农民负担微不足道
C.中央集权加强,封建国家呈现大一统局面
D.农民的辛勤劳动,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关键
对官吏的监察和考核,是封建吏治的重要内容。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4——16题
14.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履行监察职权的中央官员是
A.御史大夫B.太尉C.丞相D.九卿
15.下列地方官员和部门中,履行监察职权的有
①刺史②提刑按察使司③通判④承宣布政使司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①D.④①②
16.唐玄宗统治前期,针对官多吏滥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包括
①精简官吏②定期考核③强化监察系统④增设考核官员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历史上的改革运动,不管是否顺应历史潮流,都会遇到阻力。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7——18题
17.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农田水利法B.市易法C.方田均税法D.青苗法
18.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措施过多,没有切中时弊B.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现象
C.触犯官僚,遭到强烈反对D.君主易位,保守派上台主政
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往往能够影响对现实政治的抉择。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9——20题
19.秦、隋均因暴政而短暂灭亡,其共同的表现主要有
①徭役繁重②刑法严酷③奢侈腐化④赋税沉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①D.④①②
20.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经常与大臣议论历代兴亡。
为广揽人才,他
A.创立“自荐”求官制度B.设集贤院,广聚学者
C.大量增加科举取士人数D.令臣下“广开耳目,求访贤哲”
我国首都北京历史悠久,并且是201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
请回答21——23题
21.下面是北京不同时期的称谓,按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渔阳②蓟③中都④涿郡⑤大都⑥京师
A.①②④③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①④③⑤⑥D.②①④③⑥⑤
22.北京作为全国性封建王朝的都城开始于
A.秦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23.明成祖于公元1421年迁都北京的主要原因是
A.出于军事战略的考虑B.北京是主要的粮食产区
C.有利于对外交往D.北京历史悠久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发明新农具,或对现有农具进行改进,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24——25题
24.史书记载:
“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A.东汉B.曹魏C.唐朝D.北宋
25.下列生产工具,解放了人力的是
A.水排、筒车B.水排、翻车C.翻车、曲辗犁D.耧车、筒车
土地兼并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现象。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26——28题
26.造成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存在B.统治阶级的重农抑商政策
C.封建国家赋税制度的变化D.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27.土地兼并的最主要危害是
A.威胁政府财政收入B.激化了阶级矛盾
C.阻碍了生产力发展D.导致地方割据
28.王安石变法实行方田均税法,其根本目的是
A.限制土地兼并B.增加政府收入C.缓和阶级矛盾D.巩固封建统治
货币的广泛流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29-31题
29.我国封建社会使用的铜钱长期以圆形方孔为统一样式。
这种统一样式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始于
A.春秋B.战国C.秦朝D.西汉
30.开元通宝始铸于
A.唐高祖时B.唐太宗时C.武则天时D.唐玄宗时
31.明朝“一条鞭法”规定了赋役征银的办法,其积极意义在于
①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②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③增加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④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十分缓慢。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32——33题
32.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依据是
A.农业生产的商品化B.雇佣关系的出现
C.手工工场规模的扩大D.机器生产的广泛使用
33.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根本因素是
A.封建关卡林立B.政府的闭关政策
C.科学技术的落后D.腐朽的封建制度
中国古代中央政权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管理,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34——39题
34.秦朝管理珠江流域和北方边郡的相同措施有
①军事征服②设机构管理③迁徙人民杂居④建筑防御工事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5.最早在西南地区建立郡县的政权是
A.秦朝B.西汉C.蜀汉D.唐朝
36.中央政府管辖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天山南北地区最早的行政、军事机构是
A.黑水都督府B.西域都护府C.北庭都护府D.安西都护府
37.清朝时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加强,主要表现在
①设立宣政院②建立僧官制度③设置驻藏大臣④册封达赖和班禅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
38.清代管辖今乌苏里江、库页岛一带的行政长官是
A.黑龙江将军B.吉林将军
C.盛京将军D.乌里雅苏台将军
39.台湾纳入清朝版图后,清政府管辖台湾的省级行政机构是
A.台湾府B.台湾省C.福建省D.澎湖巡检司
唐朝和清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40—44题
40.唐太宗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业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
②在东突厥建都督府,由突厥人自己管理
③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④接待渤海人来长安学习汉族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1.唐朝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传统方针,而“抚九族以仁”。
这说明唐朝
A.主要用军事手段解决民族问题B.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C.各民族政权一直和睦相处D.通过册封政策巩固边防
42.文成公主入吐蕃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使吐蕃与唐盟约“患难相恤,暴掠不作”B.使吐蕃和唐“和同为一家”
C.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D.为吐蕃经济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43.清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面临的严重威胁不同于以前的是
A.少数民族贵族的威胁B.北方民族的骚扰掠夺
C.西方殖民者的侵略D.地方割据势力的叛乱
44.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根本原因是
A.沙俄的控制和压迫B.乾隆帝开明的民族政策
C.独特的宗教信仰D.强烈的民族意识
中国古代对外交通十分发达。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45——46题
45.有关汉朝“丝绸之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张骞通西域后开通②是沟通中西交通的要道
③因丝绸是主要贸易商品而得名④主要运输工具是骆驼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6.唐朝时,我国海路交通最远可达
A.马来半岛B.印度半岛C.波斯湾D.红海
明清两代实行闭关政策。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47—49题
47.有关闭关政策的准确含义是
A.严格限制对外交往B.禁绝对外贸易
C.封闭国门、固守疆土D.不断进行反侵略斗争
48.明清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本国商品市场B.禁止国人出海贸易
C.防止外敌人侵D.维护封建统治
49.闭关政策的主要危害包括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④造成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佛教起源于印度,后传入我国,对我国影响很大。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50—52题
50.佛教传入我国内地始于
A.西汉初年B.西汉末年C.东汉初年D.东汉末年
51.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佛教盛行有关的文化现象是
①志怪小说产生②宗教画流行
③石窟艺术发展④范缜无神论思想出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2.隋唐时期,佛教的地位与下列哪一组宗教大体相当
A.道教、儒教B.伊斯兰教、景教C.道教、伊斯兰教D.儒教、景教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53——55题
53.与先秦文化相比,秦汉文化的新特点包括
①统一与多样化相结合②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③水平居世界先进行列④气势恢弘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54.能充分体现秦汉王朝恢弘气势的是
①万里长城②秦陵兵马俑③《史记》④马王堆帛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55.两汉时期,古代宗教发展形成的新格局是
A.佛教传入,道教产生B.儒、佛、道三教并行
C.佛教、基督教传入,道教产生D.儒法并用,外儒内法
二、材料解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56.阅读下列材料
(唐朝初年,唐太宗大败东突厥,颉利可汗投降,东突厥汗国灭亡。
贞观四年,就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群臣进行了一番争论。
)
突厥既亡,其部落或北附薛延陀,或西奔西域,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臣议区处之宜,朝士多言:
“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之,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虏为吾民,永控塞北之地。
”……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
“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
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国分则弱而宜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比不能抗衡中国。
仍请于定襄督护府,为其节度,此安边之长策也。
”温彦博以为“徙于兖、豫之间,则乖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
请准汉建武故事,直将匈奴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扞蔽,策之善者也。
”……彦博曰:
“王者之于万物,天覆地载,靡有所遗。
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
孔子曰:
‘有教无类’。
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
选其酋长,使人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
”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东自幽州,西到灵州,分突利故地,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分颉利之地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以统其众。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将讨论中的三种意见,概括提炼,逐条例出。
(9分)
(2)唐太宗决定怎样处理东突厥问题?
唐太宗处理这一问题的决策过程,反映出其怎样的作风?
(6分)
57.阅读《清代全史》中的几段材料
明朝中期后……棉花的种植遍及南北各地。
水稻面积和产量大增。
据《天工开物·乃服》载:
当时有轧车、弹弓、翻车(绕线车)、调丝丰、经具、腰机、提花机等纺织工具和机械。
……(明)神宗时,吕坤在奏疏中说:
“洮兰之间小氏,织造贩货以糊口,……弃业桑农而捻线者数百万人,提花染色,日夜无休。
”
嘉定这一纺织手工业城市,“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天自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舶舻相衔。
”
“……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秀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诸北。
”棉花、蚕丝、棉布、丝绸都成为商品,这些商品的集散地成为繁华的市场。
……杭州人张瀚的祖先,成化未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
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成为雇佣“机工”的“机户”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引文中反映的社会现象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
(8分)
(2)说明上列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7分)
三、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58.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充分肯定了15世纪之前中国古代科技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但同时指出:
“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指近代科学)……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
据此回答:
(1)列举出6世纪至14世纪中期我国领先世界的五项科技成就。
(5分)
(2)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怎样传入欧洲的?
(4分)
(3)结合封建社会的状况分析古代文明未能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
(6分)
59.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赀:
计算)。
”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下西洋与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远航在目的与性质、历史影响方面的差异,(9分)分析明清时期我国远洋航海事业与西方相比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
(6分)
中国古代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C3.C4.B5.B6.B7.D8.A9.B10.C
11.C12.B13.C14.A15.A16.A17.C18.C19.A20.D
21.C22.B23.A24.C25.A26.A27.B28.D29.C30.A
31.B32.B33.D34.C35.B36.B37.C38.B39.C40.B
41.B42.D43.C44.D45.D46.C47.A48.D49.D50.B
51.D52.A53.A54.B55.A
56.
(1)许多大臣主张采取强行内迁政策,把游牧民族变成农民;李百药主张分而治之,分散各部,在其他旧地设都护府管辖;温彦博主张采取怀柔政策,不加歧视,保全其部落,顺从其习俗,教之礼仪。
(9分)
(2)唐太宗采纳了温彦博的意见,在东突厥旧地设都督府、并任用当地民族首领担任官职,还告诫他们守法。
反映了唐太宗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择善而从的作风。
(6分)
57.
(1)农业有较大发展;手工业技术高;粮食成为商品,商品经济活跃,市场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8分)
(2)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交换的需要必然会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3分)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4分)
58.(15分
(1)隋唐:
印刷术、火药的发明;僧一行制定的实测地球子午线;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
宋元: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郭守敬主持编定的《授时历》。
(5分)
(2)造纸术通过丝绸之路在12世纪时传入欧洲;指南针和火药在13世纪时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后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后欧洲。
(4分)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难以产生对科技的需求,也不利于科技的推广和运用;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制度,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以及八股取士的文化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科技及思想的自由发展,不利于近代科技的产生;闭关政策阻碍了中西经济、文化和科技的正常交往。
(6分)
59.(15分)
目的: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3分)
性质:
西方远航是为了开拓市场,攫取暴利,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
(2分)
历史影响: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但贡赐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2分)西方远航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2分)
原因:
明初贡赐贸易“倍偿其价”,造成重大损耗,缺乏生命力;(2分)明清闭关自守、实行海禁,航海业每况愈下。
(2分)西方为资本原始积累所驱动,远洋航海事业蒸蒸日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河南省息县二高届高三中国历史练习题 精品 河南省 息县 二高届高三 中国历史 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