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术之曝光与测光.docx
- 文档编号:9033425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407.72KB
摄影技术之曝光与测光.docx
《摄影技术之曝光与测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技术之曝光与测光.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摄影技术之曝光与测光
第四章曝光与测光
曝光是摄影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术。
高质量的影像需要以正确的曝光为前提。
而准确的曝光又离不开准确的测光。
掌握曝光技术需要长期的努力,既要实践又要有理论知识。
第一节正确认识曝光
1.摄影曝光:
调好光圈与快门速度,按下快门,在快门开启的瞬间,光线通过光圈的光孔使胶片感光,称为摄影曝光。
2.曝光量=光照度×曝光时间Z=E×t
一、曝光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1.曝光对影像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像的密度,影像的清晰度和影像的色彩三方面。
(1)曝光与密度:
对于黑白片和彩色负片,曝光过度,密度就大,俗称“底片厚”;曝光不足,密度就小,俗称“底片薄”。
对于彩色反转片,曝光过度,密度就小,色彩浅淡、胶片透亮;曝光不足,密度就大,色彩浓重、暗黑。
(2)曝光与影像清晰度:
曝光严重过度或严重不足,都会使影像清晰度下降。
曝光严重过度时,因光线在胶片乳剂层中的散射,会使影像轮廓线被柔化而显得不够清晰,还会引起乳剂颗粒增粗,使影像细节表现的清晰度下降。
曝光严重不足时,由于缺乏构成影像的必要密度,也就无法清晰的再现影像。
(3)曝光与色彩:
在彩色摄影中,准确的色彩再现需要以准确的曝光为前提,曝光过度或不足都会破坏色彩平衡,导致影像偏色。
二、影响曝光量调节的客观因素
1.影响曝光量调节的客观因素主要有:
光线强弱、胶卷片速、显影条件、互易律失效和器材的准确性。
2.考虑摄影曝光时,对光线强弱不仅要注意光源本身的强弱,更要注意被摄体的受光情况和反射光强弱。
3.冲洗后的底片密度大或小,既可能是曝光原因,也可能是冲洗问题。
4.互易律:
当光照度与受光时间按反比互易时,如果曝光量相同,不同光圈快门组合的曝光效果也相同,这种关系在摄影曝光上称为互易律。
比如,使用“f5.6、1/125”和使用“f8、1/60”,其曝光量相同,曝光效果也相同,因此,“f5.6、1/125”与“f8、1/60”两个不同组合符合互易律。
在摄影曝光组合的调节中,大多数不同组合都符合互易律。
5.互易律失效:
当曝光时间太长(大于1秒)或太短(小于1/1000秒)时,相同的曝光量不同的光圈快门组合并不产生相同的曝光效果,这种现象称为互易律失效。
如“f4、1/2000”与“f8、1/500”,其曝光量相同,但曝光效果不同。
要获得相同的曝光效果,前者应增大半档光圈。
互易律失效的原因:
由于感光乳剂层有惰性,当光照度太小或曝光时间太短时,就难以使乳剂层对光线有充分的反应,从而导致光化作用减退,有效感光度下降。
二、影响曝光量调节的主观因素
1.表现意图
(1)“表现意图”是指你希望获得怎样的影调、色调与色彩效果。
(2)“准确曝光”:
是一个客观概念。
指严格按景物中18%反射率的中灰亮度调节曝光,能最大限度地获取丰富的影调和层次。
(3)“正确曝光”:
是一个主观概念。
指摄影者有时在准确曝光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多曝光或少曝光,以达到自己的表现意图。
正确曝光可以是“准确曝光”,也可以是在此基础上的适当增、减曝光。
①当需要充分表现景物的亮部细节时(如雪景中的雪),就需要在准确曝光的基础上减少一些曝光;
②当需要表现景物中的暗部细节时(如一只黑猫),又需要在准确曝光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曝光。
2.根据胶卷的曝光宽容度和实际用途以确定正确曝光。
第二节曝光量估计
一、室外曝光量估计
1.室外曝光参考表
天气情况
强烈阳光
薄云
厚云
阴天
正面光
侧面光
背(逆)光
正
侧
逆
正
侧
逆
正
侧
逆
光圈
f
16
f
11
f
5.6~8
F
11
f
8
f4~
5.6
f
8
f
5.6
f4~
2.8
f
5.6
f
4
f2.8~2
快门速度
ISO片速的倒数。
(ISO100,1/125秒)
说明:
(1)表适用于春、秋季日出后两小时至日落前两小时。
在夏季应缩小一档光圈,在冬季应增大一档光圈;
(2)阳光下开阔的阴影处参照阴天的曝光量调节;
(3)“强烈阳光”指无云和雾,被摄体有明晰的影子;“薄云”指被摄体有淡淡的影子;“厚云”指被摄体几乎没有影子;“阴天”中对重阴天应再开大一档光圈。
(4)“正面光”指与相机镜头同方向从正面射向被摄体的光(摄影者背对太阳光源);“背面光”指相机镜头反方向从背面射向被摄体的光(摄影者正对太阳光源)。
二、室内曝光量的估计
室内曝光量的估计有室内自然光照明与室内灯光照明两种类型。
1.室内自然光曝光量的估计
曝光参考:
晴天,距窗户1米左右,使用ISO100胶卷
面朝窗户——可用f4,1/30
背朝窗户——可用f2,1/30
2.室内灯光曝光量的估计
室内灯光曝光量的估计主要参考三个因素:
(1)光源强度(功率大小,光源多少);
(2)照射距离(被摄体至光源的距离);(3)被摄体的受光角度。
曝光参考:
被摄体正面受光,距光源2米左右,使用ISO100胶卷
光源功率
25瓦
40瓦
100瓦
200瓦
500瓦
1000瓦
光圈
F1.4
F2
F2.8
F4
F5.6
F8
快门速度
1/2秒
注意:
当照射距离发生变化时,应按“光照度与距离平方成反比”规律调整曝光量。
即按“距离增大一倍,曝光量增大两倍”的原理掌握。
例如,200瓦的光源,距离2米时,用f4、1/2;距离变为4米时,应该用f2、1/2;距离变为1米时,应该用f8、1/2。
距离为3米时,应该用f2.8、1/2。
三、“宁多勿少”与“宁少勿多”原则和“梯级曝光法”
1.“宁多勿少”原则:
由于黑白片和彩色负片在曝光过度方面有较大的曝光宽容度,因此黑白片和彩色负片的曝光估计应“宁多勿少”。
2.“宁少勿多”原则:
由于彩色反转片曝光稍不足的效果优于曝光稍过度,因此彩色反转片的曝光估计应“宁少勿多”。
彩色反转片的曝光宽容度很小,曝光严重过度或严重不足都会导致废片,对彩色反转片来说,使用测光表或采用“梯级曝光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3.梯级曝光法:
又称“加减曝光法”。
即对同一被摄对象采用若干不同的曝光量拍摄。
通常先按估计的曝光量拍一张,然后再分别增加和减少曝光量拍摄几张。
例如,估计为f5.6、1/60,拍摄以后再用f4、1/60和f8、1/60拍摄。
第三节相机测光系统的性能与运用
现代相机大多数带有测光系统,称为“内装式测光表”。
相机的测光系统几乎都是反射式测光。
这种测光系统,在以下三种情形下,往往不能由于测光不准,而导致出现曝光不正确。
(1)逆光拍摄;
(2)有大面积明亮背景的拍摄;
(3)有大面积深暗背景的拍摄。
一、反射式测光表的测光原理
1.物体的反光率(反射率):
物体上的反射光照度与入射光照度之比称为物体的反光率(反射率)。
若某物体绝对的黑(称为绝对黑体),能完全吸收入射光,它的反光率为0;若某物体绝对的白,能完全反射入射光,它的反光率为100%;这是两种极端情况。
事实上,所有物体的亮度都在这两个极限之内,而且大多数物体的亮度是中等的,他们的平均反光率为18%。
所以,把18%的中灰影调作为制造和校订测光表的依据。
2.测光原理:
反射式测光就是测量被摄体的反射光亮度,“以18%中灰色调再现测光亮度”。
测光时,测光系统测出被测对象的反射光亮度,然后把测出的反射光亮度再现为18%的中灰色调,最后告诉你或机上微电脑需要怎样的曝光组合。
3.使用反射式测光表(包括机内测光系统和独立式)需注意的问题:
(1)当测光对象是深暗色调时,按测光读数曝光,就会曝光过度。
因为测光系统“感到”亮度较小(在同样光线下,暗色调的反射光量小),于是,指出需要使用较大的光圈或较慢的快门速度(即较大的曝光组合)来把被测对象再现为18%的中灰色调。
然而,该景物实际应该再现为暗色调,而不应使其亮度提高为中灰色调。
(2)当测光对象是亮色调时,按测光读数曝光,就会曝光不足。
因为测光系统“感到”亮度较大(在同样光线下,亮色调的反射光量大),于是,指出只需要使用较小的光圈或较快的快门速度(即较小的曝光组合)来把被测对象再现为18%的中灰色调。
然而,该景物实际应该再现为亮色调,而不应使其亮度降低为中灰色调。
(3)当测光对象是18%反光率的中灰色调,包括测光范围内各种景物的综合亮度是呈18%反光率的中灰色调时,按测光读数推荐的曝光组合就能获得准确的曝光。
它对大多数通常的被摄体都能取得良好的曝光效果。
二、测光方式:
1.平均测光:
平均测光是测定被摄体的综合亮度,即把较大测光范围内的各种景物的亮度综合,取其平均亮度值,以此作为推荐曝光量或进行自动曝光的依据。
在单镜头反光相机上,平均测光就是测量取景画面全部景物的平均亮度。
当这种平均亮度等于18%的中灰色调时,就能取得良好的曝光效果;当时,当画面出现大面积过亮或过暗的背景时,平均测光就会导致被摄主体明显的甚至严重的曝光不足或过度。
2.偏重中央测光:
又称“中央重点测光”。
其测光读数是以取景画面“一定面积”的被摄体亮度为主其余部分景物的亮度为辅。
这种“一定面积”多数位于画面中央,也有的位于画面中央偏下。
使用“偏重中央测光”时,应使偏重区域对准中灰色调景物,以取得良好的曝光效果。
3.部分测光与点测光:
部分测光(又称“局部测光”、“区域测光”)和点测光(也称“重点测光”)都是仅仅测量画面中央很小部分区域的景物亮度,以此作为测光读数和自动曝光的依据。
测光面积占整个画面10%左右的,称为“部分测光”,占3%左右的,称为点测光(重点测光)。
部分测光与点测光不受画面其他景物亮度的影响,因而只要把极小的测光区域对准景物中的18%的中灰色调,通常就能获得准确的曝光。
但是,如果把测光区域对准景物中的高光部或深暗部,就会导致明显的曝光不足或过度。
4.多点测光:
又称“分区综合测光”。
是一种高级的测光系统。
这种测光系统采用多个测光元件,各自向画面的既定区域测光,然后把各自的测光数据输入相机的微型电脑,由电脑进行计算,得出准确的自动曝光数据。
三、外测光、TTL测光、TTL-OTF测光、TTF测光
1.外测光:
测光不通过相机镜头,在相机外表面上能看到测光系统的受光窗。
外测光的受光窗的位置有的在镜头筒上,有的在镜头上方的机身上(有点状和方形状之分)。
外测光的测光性能都属于平均测光。
其主要缺点是:
测光范围与成像范围不完全一致,产生测光误差的可能性较大。
2.TTL测光:
即“通过镜头测光(ThroughTheLens)”。
其特点是在相机的外表面看不到测光窗,测光范围总是在成像范围之内,或与成像范围完全一致。
因此,测光准确性比外测光高,测光时,相机光圈处于最大光圈状态,故又称“全开光圈测光”。
TTL测光一般用于单镜头反光相机,测光性能多半为“偏重中央测光,也有采用“点测光”、“多点测光”或“平均测光”的。
3.TTL-OTF测光:
即“通过镜头测量胶片反射光”(ThroughTheLens—OffTheFilm),又称“收缩光圈测光”。
这是用于自动曝光的一种先进的测光系统。
其特点是:
测光元件在相机反光镜后、胶片平面下方,在实际曝光时进行测光。
测光原理是:
当快门释放时,相机的光圈自动收缩到预先调定的大小,光线通过光孔到达胶片后又反射到测光元件,一旦胶片达到所需的曝光量,相机便自动关闭快门,完成自动曝光。
TTL-OTF测光比通常TTL测光的自动曝光准确性更高。
采用这种测光的相机一般具备两套测光系统:
“TTL-OTF测光”用于自动曝光时的测光,“TTL测光”用于手动曝光时的测光。
4.TTF测光(ThroughTheFinder):
即通过取景器测光。
这是用于内置变焦镜头的袖珍相机的测光系统。
它既不同于外测光,也不同于内测光,是测量通过取景器的光线,测光元件位于取景器内,测光范围随镜头变焦而变化,测光准确性高于外测光。
四、测光系统使用的光敏元件
主要有五种:
1.硒光电池:
对光的敏感性较差。
目前仅在一些老式相机上可见。
2.硫化镉光敏电阻(cds):
测光性能和反应速度中等。
对红光过于敏感,对含有较多红光的光源测光时,测光读数偏高,会导致曝光不足;对强光有记忆效应,受强光照射以后,会在几分钟甚至几小时内失去作用,需要慢慢还原后才能使用。
目前多用于低档和少数中档相机上。
3.蓝硅光敏二极管(SPD):
测光性能好。
对弱光敏感,反应速度快;在光线亮度急剧变化时,没有惰性,能测量电子闪光灯的亮度。
目前多用于中、高档相机上。
蓝硅光敏二极管的耗电量高,一枚新电池用于蓝硅测光系统,如不关闭电源,半天就会耗完。
使用蓝硅测光系统的相机大都采用自动关闭电源的装置。
按下快门钮一半时,接通电源测光,手松开快门钮时,电源关闭。
4.镓光电二极管(GPD):
耗电量低。
测光性能和用途与蓝硅光敏二极管(SPD)相似。
5.矽光敏二极管(SPC):
耗电量低,敏感度高。
五、自动曝光补偿
自动曝光补偿的主要方法:
1.使用自动曝光补偿盘或按钮
方法:
需减少一档曝光就调到“-1”,需增加一档曝光就调到“+1”。
2.使用片速调节装置
方法:
需减少一档曝光就把所用ISO胶卷的片速乘2加以调节,需增加一档曝光就把所用ISO胶卷的片速乘0.5加以调节。
如使用ISO100胶卷,需减少一档曝光时,就把片速调节为ISO200,需增加一档曝光时,就把片速调节为ISO50。
3.使用测光锁定装置
多数自动曝光相机采用“测光锁定”的设计来实现自动曝光的补偿。
操作方法:
摄影者先将相机对准合适的景物(如人的脸部、18%中灰色调物体等),按下快门钮一半测光,然后保持快门钮按在一半状态再重新取景拍摄。
六、测光系统的使用技巧
1.暗弱光线下的测光
(1)采用提高片速调节的方法测光。
(2)采用白卡(灰卡的另一面是白卡,其反光率为90%)测光。
用白卡测出的读数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增加2.5档曝光量使用。
第四节独立式测光表
独立式测光表有反射式测光表、入射式测光表、点测光表和闪光测光表四种基本类型。
独立式测光表的显示方式有指针式和液晶数字显示两种。
一、反射式测光表的使用技巧
1.机位法:
在相机位置朝被摄体测光。
常用于拍摄开阔的风景时测光。
测光时应避免过多的天空光进入测光窗,否则易曝光不足。
2.近测法:
即靠近被摄体测量其局部亮度。
近测时,测光表应距测光部位10厘米左右,要避免测光表在测光部位投下阴影。
3.灰卡法:
采用反射率为18%的标准灰卡作为测光对象。
这是一种准确、简便的常用测光方法。
使用灰卡测光时,应使灰卡处于被摄体同样的受光条件下,距灰卡10厘米左右测光,避免在灰卡上产生测光表的阴影。
4.代测法:
即向被摄体之外的物体测光。
最常用的代测法是测量摄影者自己的手背,以手背代替灰卡。
因为黄种人的手背肤色接近18%灰卡的反光率。
5.亮部法:
即朝着景物中稍有细节、层次展现的最亮部位测光。
其作用是确保被摄景物的亮部有良好的细节表现。
这种方法应注意仅测强光部的亮度,且测量读数不能直接使用,需开大2.3档光圈使用。
6.暗部法:
即朝着景物中稍有细节、层次展现的最暗部位测光。
其作用是确保被摄景物的暗部有良好的细节表现。
这种方法应注意仅测被摄景物最暗部的亮度,且测量读数不能直接使用,需缩小2.7档光圈使用。
二、入射式测光表的使用技巧
入射式测光表是直接朝光源测量被摄体承受的照度,就是直接测量找到被摄体上的光量。
使用方法:
把入射式测光表置于被摄体位置,使测光窗朝着相机光轴方向测光(注意不要对准光源测光,否则测光读数偏高)。
使用优点:
操作简便、单一,不受被摄体色调深浅的影响,各种色调的被摄体都能得到忠实的再现,在彩色摄影中尤为有用,是受摄影者喜爱的一种测光方式。
许多反射式测光表只要在测光窗上加一只半球形的乳白罩,就能用于测量入射光。
反之,移去乳白罩,就成反射式测光表了。
三、点测光表与闪光测光表
1.点测光表:
是一种特殊的反射式测光表,其受光很狭窄,通常只有1°,能远距离测取景物很小部位的亮度。
它对特殊的被摄体和特殊的光线条件下(如舞台表演、体育竞赛等)的测光特别有效。
2.闪光测光表:
用于测量电子闪光灯的闪光量。
闪光测光表有两种使用方法:
一种是用同步软线将测光表与闪光灯连接,当按下测光表的测光按钮时,闪光灯亮,测光表也就显示出测光读数;
另一种是不用同步软线连接,测光时,先按下测光表按钮,使测光表处于测光状态,然后触发闪光灯。
不论哪种方法,都是把闪光测光表置于被摄体位置,采用入射式测光法。
四、EV值的含义与用途
1.EV值的含义:
EV值是“曝光值”的简称(ExposureValue)。
它是用数字表示胶卷所需要的曝光量。
2.规定:
对ISO100胶卷,用EV0表示“f1、t1”的曝光量。
曝光量每减少一档,EV值就增加1;曝光量每增加一档,EV值就减小1。
用x表示光圈系数基数,规定f1为x=0,光圈每减小一档,x值增加1;
用y表示快门速度基数,规定t1为y=0,快门速度每减小一档,y值就增加1。
则EV值=x+y
光圈系数f
1
1.4
2
2.8
4
5.6
8
11
16
22
32
45
X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快门速度t(s)
1
1/2
1/4
1/8
1/
15
1/
30
1/
60
1/
125
1/
250
1/
500
1/
1000
1/
2000
Y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EV=x+y
EV0
EV
2
EV
4
EV
6
EV
8
EV
10
EV
12
EV
14
EV
16
EV
18
EV
20
EV
22
3.用途:
(1)使具有光圈与快门联动的相机调节曝光量更简便,在这种相机上只需按EV值调节曝光量即可。
(2)用于测定景物明暗反差时,判断更简单明了。
只要把明、暗部EV值的差作为2的幂,其值就是光比值。
如亮部为EV10,暗部为EV6,则10-6=4,24=16,即该景物的光比就是16:
1。
(3)EV值也用于表示相机测光系统的测光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摄影 技术 曝光 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