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docx
- 文档编号:9024172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51.86KB
山东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docx
《山东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山东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0年)
发布时间:
2008-12-31 访问次数:
2798
一、山东省特色农产品发展概述
山东是我国“四大粮食作物、四大经济作物、两大优势产业”的主要基地。
多年来,山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直保持全国前列。
《山东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规划用5-10年时间,以专用小麦、玉米等11类优势农产品为核心,在山东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较高知名度的八大优势产业带(区)。
2005年中央1号文提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为山东特色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国内外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我省农业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业提供了机遇;国内农产品供求关系的根本性变化以及农产品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使山东省特色农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有利于充分发挥我省农业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内外分工,全面提高我省效益农业的水平。
(一) 特色农产品种类、总量、产品名称
山东省约有各种生物3100余种,其中经济植物约2400种;陆栖脊椎动物448种。
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稀农产品300余种。
1、特色种植产品(包括林果)
粮、棉、油、烟、菜资源山东省是我国农作物发源地之一,各类农作物品种资源相当丰富。
主要有各种名特优小杂粮,蔬菜类的苍山、金乡大蒜,潍县萝卜等。
果树。
山东省果树品种资源丰富,栽培、半栽培的野生果树有90多个种及变种,隶属16科、34属,近3000个品种或类型。
落叶果树地方品种之丰富,名、特产品种之多,居全国首位。
(1)干果。
山东是我国的主要干果产区之一。
生产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主要栽培树种有大枣、板栗、核桃、柿、花椒、山楂、银杏等,乐陵金丝小枣、曹州耿饼、郯城银杏、峄城石榴等许多名、特、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名。
山东省是银杏重点产区和出口基地之一。
(2)水果。
水果资源丰富,有16科,90多个品种。
主要栽培树种是苹果、梨、桃、杏、葡萄等,烟台苹果、莱阳茌梨、肥城佛桃、青州密桃、大泽山葡萄,都是驰名中外的名特产品。
桑柞。
山东省蚕业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最早的蚕区之一。
推广应用的主要品种有湖桑、鲁桑两大品系。
鲁桑又分黑鲁、黄鲁、大鸡冠、小鸡冠等品种。
茶树。
山东省自1959年开始引种茶树。
到目前全省茶树品种约有31个。
根据气候、土壤条件,可分为东南沿海、胶东半岛、鲁中南三个不同类型的茶区,其中以日照、莒南、胶南等沿海县(市)发展较快。
药用植物山东省约有800多种药用植物。
分布全省的药用植物主要有香附子、薄菏、泽兰、车前、茅根、柴胡等;产于各山区的有射干、丹参、远志、乌头、杜梗、白头翁等。
昆嵛山、崂山等山区生长的四叶参、山椒、紫草;蒙山的何首乌;莱阳的沙参;烟台、潍坊等地的夏枯草;临沂、泰安地区的防风、栝楼。
进行人工栽培的有金银花、沙参、川芎、牙皂、牡丹、芍药、玫瑰、茯苓、黄连、黄芪等数十个品种。
2、特色畜牧产品
山东省农牧业生产历史悠久,是全国主要畜产品产地之一,畜禽地方良种很多。
山东省畜牧业属于农区牧业,以养猪和大牲畜为主,还有羊、鸡、兔、鸭、鹅、蜂等。
大牲畜。
全省大牲畜主要类型是牛和驴,其次是骡、马。
牛:
山东役牛以黄牛为主,约占大牲畜总头数的61%,多数分布在德州、菏泽、聊城等市地,约占全省的42%,主要饲养品种有鲁西大黄牛、渤海黑牛、蒙山牛等28个品种。
驴:
驴是仅次于牛的重要役畜,约占大牲畜总数的25%,在历史上比重曾经达到35%-40%。
80年代饲养的有德州驴等10多个品种,主要分布在德州、无棣一带。
马。
饲养量大,占牲畜总头数的8.0%左右,多集中于滨州、东营、潍坊、烟台等市地。
全省约有12个地方品种,主要优良品种有渤海马等。
猪。
猪是山东省饲养量最大的家畜,品种多样,特色优良品种有莱芜猪、垛山猪、崂山猪、昌潍白猪、平度黑猪、安邱猪、沂南猪、曹县猪、木碗头猪、莲花头猪等。
羊。
山东省的羊数量多,质量比较好,品种也较为齐全。
主要有菏泽、济宁、聊城一带的小尾寒羊,济宁、菏泽的青山羊,临沂的大黑山羊,崂山的奶山羊等数十个品种。
家禽。
山东省饲养家禽以鸡为主,饲养量占家禽饲养总量的87%,鸭和鹅各占6.5%。
鸡的饲养品种有45个,优良鸡种有寿光鸡、琅琊鸡、济南花鸡、荣成元宝鸡、济宁百日鸡、日照麻鸡等。
3、特色水产品
山东省沿海渔区面积达(40米等深线以内)17万平方公里,又是寒暖流交汇区域,沿海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滋生繁盛,既是鱼虾产卵、生长、栖息的良好场所,也是越冬洄游性鱼类的必经之路。
海洋鱼虾有260余种,主要经济鱼虾类30多种。
青鱼、鲅鱼、鳓鱼、带鱼、大黄鱼、小黄鱼、比目鱼、黄姑鱼、马面钝、对虾、鹰爪虾、毛虾、梭子蟹为主要捕捞对象。
主要海珍有扇贝、鲍鱼、刺参等,贝类、藻类资源也比较丰富。
此外,还有海豚、鲸、海狗、斑海豹、海蜇等。
其中,已能大规模人工繁殖的主要品种有:
海带、贻贝、对虾、扇贝、裙带菜、梭鱼、鲍鱼等。
山东省有可养淡水面积400多万亩,其中湖泊200多万亩,水库130多万亩,坑塘50多万亩,河道10多万亩。
南四湖、东平湖是淡水鱼的主要捕捞基地,盛产鱼、虾、蟹、贝等。
湖中鱼类70余种,主要鱼类20多种,鲫、鲤、鳊、鳇、鳜、鲶、乌鳢、鳖为主要渔获物。
黄鳝、鳗鲡、鲚、黄、银鱼、秀丽白虾、中华新米虾、日本沼虾、甲鱼也有一定产量。
水生植物也比较丰富,有芡实、苇、蒲、藕等。
坑塘水面遍布全省,重点分布在沂河、黄河两岸及微山湖滨。
主要养殖品种有鲢、鳙、草、鲤、鲂等。
另外,山东省还有大、中型水库176座,小型水库5389座,沿海、沿湖、沿河荒碱洼地面积400万亩,可开发鱼池100万亩。
80年代以后开始人工养殖的淡水鱼品种有:
鲤鱼、鲫鱼、草鱼、鲢鱼、鳙鱼、团头鲂、银鲫、罗非鱼、虹鳟鱼、罗氏沼虾、淡水白鲳等。
(二) 特色农产品开发程度与开发潜力
总体来看,山东传统优势农产品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新兴优势特色农产品迅速倔起,优势特色农业开发已具备较好的基础,初步形成了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具有相当规模的农业产业体系,为推动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加财政和农民收入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是优势特色农产品形成规模。
一批有较强竞争力并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优势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
二是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
目前,全省初步形成了以鲁北为主的金丝小枣、冬枣特色、渤海黑牛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区;以鲁中南为主的优质板栗、大姜、莱芜黑猪、蒙山金银花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区;以鲁西为主的鲁西黄牛、小尾寒羊、金乡大蒜、菏泽牡丹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区;以胶东为主的优质水果、水产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区;。
全省具有相当规模的国家或省级特色农产品商品生产专业化基地40多个。
三是优势农产品龙头企业不断涌现。
一批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快速成长,极大地推动了全省优势、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对促进山东优势农产品基地化建设、规模化布局、产业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四是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围绕特色农产品开发,全省建立了形式多样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或协会,形成了基地农户+合作社(协会)+龙头企业的基本组织格局。
农民合作组织在特色农产品技术推广、组织管理、市场开发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已成为农户与市场、农户与龙头企业的纽带和桥梁。
(三) 特色农产品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1、核心生产基地处于起步阶段
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基地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和依托。
因配套政策、地区分割及投入的不足,特色农产品基地布局分散,规模小、标准化生产水平低,不利于机械化操作、科技推广、信息传播和标准化生产,从而制约了特色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基地与农户之间未形成紧密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连带关系,农民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
2、龙头企业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
特色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是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取得增值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据调查全省相关企业共 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家,省级龙头企业 家,市级龙头企业 家。
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产业化组织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系列加工、精深加工、多极增值、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更少。
大多数企业发展速度慢,缺少资金和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难以开发新产品,更难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
导致特色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率低,大多数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以初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致使特色资源流失。
3、“一体化”经营体制尚未构建形成
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市场中介组织和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等一体化服务实体少,导致特色农产品产业化难以形成规模,市场竞争能力差。
二、山东省主要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现状分析
(一) 香稻
山东省水稻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沿黄地区的济阳、章丘、滨城、惠民、齐河、东阿、利津、垦利、东营、广饶和湖西地区的鱼台、任城、金乡、嘉祥以及湖东的微山等县市,全省2002-2004年播种面积在15.5-19万公顷,总产100-130万吨,以滨州“小营稻米”、济南“明水香米”和济阳“黄河大米”最具特色。
“小营稻米”主产于黄河南岸的滨州市滨城区小营镇。
由于受该地区水、土、气和光、热等特定的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使该产品子粒大,果实饱满,色泽纯正,含粉高,糊性大,旧时以“贡品”供应皇宫食用。
所产“黑粳米”、“黑香糯米”、香糯米,具有滋身壮体、补阴壮阳、健脾和胃等功效,是八宝粥、八宝莲子羹的必备原料。
“小营稻米”具有抗碱、抗病、抗倒和分蘖力强、亩穗多、产量高等特点,适宜黄河下游地区发展。
“明水香米”为章丘传统名产,以香味殊浓、营养丰富而冠誉中外,有“世界香米之王”的美称。
明水香稻种植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历代为皇家视为珍宝,选为贡品。
其主要特点是香、优、鲜、爽、珍。
香味浓郁,沁人心脾;蒸煮时香味扑鼻,馥香浓郁;颜色鲜明,蒸色奶白;食之不腻,清爽可口,增进食欲。
据调查测定,明水香米含蛋白质8.83%,赖氨酸0.3%,淀粉69.73%,脂肪2.87%,食之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黄河大米”主产于黄河北岸的济南市济阳县,以品质好、食味佳、营养丰富而备受省内外消费者欢迎,主产地稍门乡被育为鲁北的“鱼米之乡”,有“小江南”之称,所产“香糯米”为“黄河大米”之名品,常为馈赠特产。
围绕大米加工,山东大米主产地建设了相应的大米加工厂,产品经制米、包装后远销京津、河北、山西、内蒙等地。
(二) 莱阳梨
莱阳梨栽培历史悠久,已有300多年历史。
适应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在莱阳市五龙河及其支流两岸的冲积平原,栖霞市也有一定面积。
目前,烟台市莱阳梨的面积近3万亩,产量2.6万吨。
莱阳梨作为名特优品种与土壤条件、光照、年平均温度、降水量密切相关。
莱阳市五龙河沿岸(莱阳梨产地)均为风沙土和河流土,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强。
莱阳年平均气温12.2℃,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光能资源丰富,平均日照率为60%,日照时数2669小时,无霜期在185天左右。
年降雨量为740mm,且多集中在6-9月份。
而开花期、采收期雨量少,有利于传粉、授精及糖分积累。
茌梨为中熟优良品种,9月中下旬成熟,果大、皮绿、肉细、渣少,味甘甜,属传统保留品种。
计划到2010年,通过嫁接改造等技术措施,莱阳梨的栽培面积可达到5万亩。
随着面积、产量的增加,莱阳梨的深加工为莱阳梨的产后销售提供了有力保证。
莱阳梨汁生产企业,莱阳市已有3家,年产汁达万吨,可加工莱阳梨10万吨以上。
其中天府“一支笔”莱阳梨汁已闻名全国。
梨区水利资源丰富,旱能灌、涝能排。
同时公路、铁路交通四通八达,为莱阳茌梨产后的销售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运输条件。
(三) 阳信鸭梨
阳信鸭梨是具有地域优势的名特优品种之一,是阳信县的主要传统栽培果树,栽培历史悠久,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
阳信鸭梨是唐代土生梨经过历代选优汰劣逐渐形成的鸭梨优良品种,具有果形美观、色泽金黄、皮薄肉细、核小无渣、香甜脆嫩、味美多汁、酸甜适度、耐贮运等优良特点,富含多种维生素和人体所必需的15种氨基酸及各种微量元素,对高血压和咳喘等病症有辅助疗效,并具有止咳化痰、清肺润喉、养颜美白之功效,素有“人间仙果”、“天生甘露”之美誉。
阳信鸭梨的最佳适生条件。
土壤质地多属轻壤土或沙壤土,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光能资源丰富,雨热同季,无霜期平均为185.1天,年日照时数为2443.8~3051.3小时,年平均辐射总量为535.5千焦/厘米²
阳信鸭梨先后于1985年在全国优质水果展评中获“农牧渔业部金杯奖”,1989年在全国名优水果复评中获梨系列总分第一名;1990年被指定为北京亚运会专用水果;1992年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牌;1993年获泰国曼谷中国名优特新水果展评会金奖;1994年获首届中国林业博览会金奖,并获得了自营出口权和绿色产品证书;1996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同年,阳信县被国务院农业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命名为“中国鸭梨之乡”;1998年第二届中国林业博览会上阳信鸭梨被认定为名牌产品;1999年阳信县被全国经济林协会、国家林业局评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鸭梨之乡”;2002年7月获准原产地证明商标,同时申请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四) 肥城桃
肥城桃是肥城市独有的宝贵资源,是我国著名特产。
肥城桃迄今有1100多年的栽培历史。
自明朝起,即为皇室贡品,明隆庆帝赐名“佛桃”。
肥城独特的气候和水土条件孕育了肥城桃独特的品质,以其果实肥大、外型美观、气味芬芳、营养丰富被誉为“群桃之冠”。
单果重300-500克,最重可达700克以上,含有多种糖、果酸、维生素、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和钙、磷、铁等20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
曾先后荣获“全国农产品博览会金奖”、“全国林业产品博览会金奖”、“世界园艺博览会大奖”称号。
肥城市的低山丘陵地面积大,适宜肥桃栽植的范围很广,据土壤普查和科研部门提供的资料,肥城宜栽植区域为石灰岩低山丘陵区,适宜面积60万亩,目前种植面积达10万亩,主要在桃园、新城、仪阳、安站、王庄等乡镇发展。
大力推进肥城桃特色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提高综合产业水平,特别是强化肥城桃开发总公司、新兴肥城桃保鲜储运有限公司、世博园预冷库、汇源集团等肥城桃加工储运销售企业建设,增强加工销售能力,实现肥城桃增产增收。
(五) 大泽山葡萄
平度市北部的大泽山区素有"葡萄之乡"的美誉,这里出产的葡萄穗大粒饱,色泽鲜艳,甘甜多汁,是传统的地方名特产品。
在大泽山镇的影响下,邻近十几处乡镇的葡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六) 烟台大樱桃
大樱桃原产亚洲西部和欧洲东南部,是蔷薇科(Rosaceae)樱桃属(cerasus)果树。
烟台大樱桃栽培始于19世纪70年代,至今已有130多年历史。
烟台市大樱桃的主要产地在福山、芝罘,此外在莱阳、牟平、海阳、栖霞等地也有一定的分布面积,全市的栽培总面积约22.6万亩,总产6.3万吨。
近年来陆续选育和引进了一批新的优良品种,意大利早红、佐藤锦、拉宾斯大樱桃等优良品种已成为大田主栽品种。
烟台大樱桃在北方落叶果树中,果实成熟最早,享有北方“春果第一枝”、“果中珍品”之美誉。
大樱桃树姿秀丽,花早色艳,果实味美,营养丰富。
大樱桃喜温喜光,怕涝怕旱,忌风忌冻,适合于年平均气温10~13℃以上,早春气温变化不剧烈,夏季凉爽干燥,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地区栽培。
福山区、芝罘区同属暖温带东亚季风型大陆半湿润性气候,年温适中,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终霜期早,年平均气温12℃左右,年降雨量700余毫米,无霜期250天,十分适宜大樱桃栽培。
福山区现有大樱桃面积7.8万亩,约占全市的35%;产量2.3万吨,约占全市的37%。
主要品种有:
红灯、先锋、雷尼、拉宾斯、佐藤锦等。
产品销往东南亚、港澳地区和国内各大中城市,供不应求。
1995年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烟台市福山区选送参评的大樱桃获得了三金四银一铜;1996年中国农业特产命名委员会授予福山区“中国大樱桃之乡”称号;1997年和1999年烟台大樱桃连续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0年“福洋”牌大樱桃获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取得了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
烟台大樱桃成为全国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大樱桃商品基地。
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声誉愈来愈高,市场十分广阔。
(七) 沾化冬枣
冬枣原产于以黄河三角洲为中心的环渤海湾南部地区,目前以山东东营、滨州、河北黄骅、天津大港和静海等地栽培最多,总面积约110万亩。
这一地区多为黄河泥沙淤积形成的退海之地,成土母质特殊,受海洋作用强烈,土体厚、矿物营养成份含量高,加之这一地区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特别适宜冬枣树生长,孕育出的冬枣果实皮薄肉脆,汁多无渣,甘甜清香,品质极佳。
冬枣营养丰富,含有1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有A、B、C、E等多种维生素和钾、钙、硒、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尤其丰富;此外,冬枣还具有养血安神、健脾和胃、补气强身等多重医疗保健功效。
可见,冬枣是目前经济价值最高的果树品种之一,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八) 乐陵金丝小枣
金丝小枣是我国著名枣树优良品种。
乐陵是金丝小枣原产地,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有“中国金丝小枣之乡”、“百里枣乡”之称。
“乐陵金丝小枣”享誉海内外。
近几年,通过“枣树富民”战略,乐陵市发展了100万亩枣粮间作,枣树总株数达25000万株,年产干枣7.5万吨,占全国小枣产量的35%。
有红枣加工企业40余处,年加工枣产品4000多吨,30多个品种。
其中名牌产品“中华蜜酒”,获全国第二届发明博览会金牌奖,“红枣莲子羹”荣获山东省科技发明一等奖、世界标准精品国际金奖,被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全国特殊营养专家评委会推荐为全国特殊营养食品。
乐陵金丝小枣及枣制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干枣1.5万吨,占全国小枣出口量的20%。
金丝小枣主要分布在乐陵全市、庆云全县和临邑北部、陵县北部、宁津东部。
(九) 宁阳大枣
宁阳大枣品质,营养价值高,保健作用显著。
1982年被定为国家保健用枣。
1986年又被林业部列为“大枣基地”开发县,2000年5月宁阳县被全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优特经济林——大枣之乡”。
宁阳大枣果皮薄、紫红、有光亮,果肉肥厚细腻、扯金丝、清甜可口,营养丰富,耐贮藏。
据化验测定,鲜枣含糖量为30%,干枣含糖量达75.4%,含蛋白质2.9%,含脂肪2.3%;每百克鲜果肉中含维生素C600毫克,钙65毫克,磷62毫克,铁3.5毫克,还含有维生素A、B以及其他多种营养元素。
其中,含糖量和维生素含量高列群枣之首。
大枣的用途十分广泛,既可食用,又能入药。
鲜食、熟食、干食皆宜。
并可加工成多种食品。
在医疗保健方面,它能健全人体毛细血管,有养胃、健脾、益血、安神之功能,对肝炎、高血压亦有显著疗效。
是很受人们崇尚的食疗保健和营养滋补品。
栽培面积10万亩左右,主要分布在宁阳县中部山区丘陵地带,以葛石、石集、蒋集、南驿为集中产区,年产大枣近3万吨。
主要品种有圆红、长红、酸铃、六月鲜。
2000年9月葛石大枣荣获全国首届红枣博览会优质产品称号,2002年通过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并注册了“神童山”商标。
随着大枣生产的发展,大枣的贮藏和加工业也应运而起。
其中,宁阳大枣重点产区的葛石镇已建起年加工能力为200万吨的果品加工厂和贮藏量为200吨的冷库。
已开发和加工生产的产品有蜜枣、红枣罐头、枣脯、枣酱、枣酒等10几种,产品远销日本、香港、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十) 泰山板栗
板栗主要适于鲁中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济南南部山区、泰安周边山区、莱芜北部和南部山区、淄博南部山区、临沂北部山区、枣庄北部山区,以泰山板栗最为有名,泰山板栗以结果多、果大小均匀,坚果皮油光发亮,肉质细腻,糯性大,含糖量高,香甜可口,营养丰富,不仅可以做成糖炒栗子,还可加工成栗子糕、栗子饼等多种食品。
常食栗子可以补肝、健脾、益胃等功效。
目前鲁中山区板栗面积达到100多万亩。
其中泰安市面积最大,达到35万亩。
(十一) 枣庄石榴
枣庄市峄城区石榴栽培历史悠久,被列为全国名、稀、优果品,具有“九州奇树,天下名果”之称。
其果实味酸甜、性温涩、富含多种营养,不仅可供鲜食,亦可加工成高级清凉饮料,深受消费者喜爱。
果实和果皮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和维生素,对腹泻、泻精、冠心病、高血压等均有辅助疗效,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峄城石榴以面积大、品种多,果实优而驰中外,峄城区被誉为“中国石榴之乡”,栽培面积13万亩,石榴产业已发展43个品种,总产达22500吨。
(十二) 苍山大蒜
山东省具有种植大蒜的传统,种植历史已逾千年。
种植面积大、种植区域广,鲁中地区的济南、泰安、莱芜、临沂、济宁、枣庄等都有种植,其中以苍山大蒜最为有名,其主要分布在临沂苍山,济宁金乡、嘉祥、鱼台为中心,是我国出口的优质大蒜。
蒜为白皮,头大瓣齐,皮薄如纸,清白似玉,粘辣清香,营养丰富。
大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大蒜素和碳水化合物,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较高。
苍山大蒜含有的17种可测氨基酸中,除胱氨酸外,其他16种均比其他大蒜的含量高39.2%,可供人体直接吸收的氨基酸比其他大蒜多51.5%。
大蒜行销日本、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地区。
大蒜加工制品有脱水蒜片、蒜粉、蒜汁、蒜油、蒜盐、蒜酱、糖蒜、醋蒜、罐头蒜、蒜水饮料等,颇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
2004全省苍山大蒜种植面积150多万亩,总产75万吨,到2010年计划发展到180多万亩,总产90万吨以上。
新加坡复发中记食品有限公司在山东省设立多个外商独资公司,拥有一个世界范围的销售网络,主要经营脱水大蒜制品、出口保鲜大蒜:
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超过25%;带动了全省大蒜产业的发展。
(十三) 莱芜生姜
莱芜生姜又名黄姜,为山东名产,素以块大皮薄、色泽鲜亮、丝少肉细、辣浓味美、营养丰富、耐贮藏等优良特性而闻名于全国。
生姜用途广泛,不仅用以调味、腌制、糖渍,也可加工姜汁、酿制姜酒、提取姜油,还是重要的制香原料和药材。
生姜喜欢在温暖、湿润、通气好的中性至微酸性土壤中栽植。
主要分布在莱城区的杨庄、寨里、大王庄、羊里、雪野、高庄6个乡镇(办事处),总面积9.29万亩,占全市生姜总面积的70%。
到2010年,全市生姜面积达到20万亩。
(十四) 章丘大葱
章丘大葱以其株高白长、脆嫩味美、营养丰富而驰名中外,被誉为“葱中之王”,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近几年,随着农业的发展,章丘大葱作为农业支柱产业之一,越来越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开发潜力巨大。
目前,章丘大葱已有保健型富硒大葱、富锌大葱、锌硒大葱等系列,“万新”、“绿蕾”、“绣惠”三个品牌绿色食品大葱的产品认证,省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实施,为章丘大葱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章丘大葱最佳生产条件:
年平均日照时数2600小时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600毫米左右,其中6月至8月份占全年雨量的一半以上。
相对温度在50%至84%之间,冬春季寒冷干旱,夏季高温多湿,秋季凉爽,属典型的大陆气候。
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中粘壤土。
20厘米土层内含有有机质1.7-2.6%,氮0.08%,磷0.07-0.135%,土壤PH值7.5-8.2,微碱性土壤。
常年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占章丘市耕地面积的八分之一。
年产量4亿公斤,产值2亿元。
2010年发展到20万亩,总产量8亿公斤,总产值突破了6亿元。
(十五) 昌乐西瓜
昌乐西瓜有着悠久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特色 农产品 区域 布局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