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
- 文档编号:9010321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71.20KB
《初中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
《《初中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105期)
《初中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研究》专刊
《初中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丁志勇
《初中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组
初中生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刘生豹
初中生情绪调控的思考与探究
张长渠
案例给“生气”开处方王琴
课例《学会调控情绪》
孙艳萍
《初中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丁志勇
根据襄樊市心理学会(襄心文[2006]01号)文件精神,我校申报的《初中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研究》课题被正式列入襄樊市心理学会“十一五”规划科研课题,为把课题研究推向深入,经课题组研究通过,特制订本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等,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注重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情绪,在产生不良情绪时,学会并不断增强对情绪的调控能力,进而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在开展本课题研究时注意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确保课题研究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二、课题缘起
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它产生于人的内心世界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人的情绪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它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高峰期,这一时期由于学生生理变化、外界环境影响、教育引导等因素的影响,中学生的情绪往往呈现多变化状态,一旦内心世界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不能合理调适,不良情绪便乘虚而入,而初中生由于人生经验不足和缺乏调控情绪的能力,往往会使不良情绪积压,进而形成如自卑、忧愁、烦恼、紧张、抑郁不安等情绪反应。
这些不良情绪如得不到及时调节,会给青少年学生自己乃至家庭、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严重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稳定。
在学校,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情况:
一些同学相互无意地碰撞,却闹得脸红脖子粗;还有的同学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在那里大动肝火,争吵怒骂,没完没了……结合前些年发生的“清华学子伤熊事件”和马加爵杀害同学等等案例,这些都是一些自制力差的同学的一种不良情绪的表现。
现代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
是否拥有稳定、乐观和积极向上的情绪是衡量现代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情绪压力常常导致疾病产生,甚至突然死亡。
鉴于此,心理学家告诫我们,对每个人来说,压力都是避免不了的,而情绪和态度却是可以改变的。
我校把研究课题定为“初中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研究”,其目的就在于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情绪的作用,探究培养积极情绪的方法和途径,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
并以该课题研究为契机,对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和解决,以指导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未成年人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成人的情绪失控、变态心理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经历和压抑的情结。
可见,培养青少年儿童情绪调控能力是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教育学生进行情绪调控,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沃尔夫的心理应激理论
沃尔夫的心理应激理论认为个体实际上是生活在多种应激刺激和中间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过程之中。
人在遇到不良情绪刺激时,不论这事件是怎样引起的,在心理上都会感到某种压力。
通过此项课题的开展,培养和提高初中生心理调控能力,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能使学生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巴甫洛夫的情绪理论
巴甫洛夫认为:
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包括人的一切智慧、行为和随意运动,都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条件反射。
他强调一切主观活动都是由客观外界所决定的,坚持机体与环境、心理与生理、主观与客观的辨证统一。
我们在实施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研究,就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客观环境,使学生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条件反射,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意义
一是适应时代挑战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心理健康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现实和未来都要求人们从小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些都与人的心理品质有关,没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就很难适应21世纪的激烈竞争。
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也使得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要求他们不但要有强健的体魄,有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更要有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是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
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健康的发展。
惟有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才能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的水平已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涵。
近年来,中小学生自杀、离家出走的事件屡有发生,无不与学生自身的心理脆弱、情绪失控、抗挫能力差等有关。
加强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会学生进行自我情绪调节,以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人际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成为素质教育的迫切任务。
三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
中小学生经常出现胆怯、焦虑、苦恼、烦闷、自卑、自私、嫉妒、不合群等行为,往往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尤其在青少年时期,迅速而特殊的情绪变化也容易引发心理问题,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又不会轻易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他们自主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但又有很大的幼稚成分。
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
目前很多学校开设了心育课,配备了专职心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附带进行情绪调控教育和咨询,促进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但还不尽如人意,必须在以课题为先导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顺利推进,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情绪调控能力为契机,进一步改善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目标
1、对全体学生开展情绪调控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认识情绪的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3、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人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
4、强调行为训练。
力争让学生亲身体验,那是收不到多少实效的。
5、要慎用情绪测试和测试量表。
测试量表、手段一定要科学,不能简单靠量表测试结果下结论,不能强迫学生接受课题测试,对测试的结果、学生心理问题要严格保密。
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有职业道德。
6、探寻在开展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培养一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推进我市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原则
1、遵循发展规律。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开展论坛活动、调研活动、案例会诊活动等。
2、面向全体学生。
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调控情绪的意义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
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突出学生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5、注重全面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
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6、方法形式多样。
除与原有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外,还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
对小学生也可通过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7、开展咨询辅导。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要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8、实施家校联动。
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七、实验假设
1、假设的提出:
在课堂学习中有效地运用教学教育措施,促进中学生会调节情绪,培养和保持良好的情绪。
2、自变量分析:
“有效地运用教育教学措施”
具体措施有:
(1)在实验班开设情绪调节内容的学习。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情绪调节教育。
(3)对典型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分析。
4、因变量分析
“促进中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并有一定的提高”
具体包括:
(1)认识并体验学习的快乐。
(2)了解简单的不良情绪疏导方法,懂得如何愉悦情绪,使积极心境占主导。
(3)会利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情绪宣泄,适度表露,使情绪相对稳定。
八、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
1、文献研究法2、问卷调查法:
(内容:
学习心理,群体心理,意志锻炼,品德修养,性格特征,情绪调节,家庭社会环境)对中小学的学生特有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
3、行动研究法:
通过对精心设置的教育教学,心育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进行素材收集,分析并加以研究。
4、个案分析法:
确定典型研究对象,对其行为及心理进行全程追踪调查与研究。
5、比较归纳法:
通过对实验班级与对比班级的比较,从中归纳出心育所取得的成绩。
6、观察分析法: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课余观察,课外活动观察,社会实践活动,家庭活动的言行表现,收集材料。
7、实验研究法:
主要是自然实验法,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或心理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探索在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等。
九、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调查初中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现状,探索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
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是构建中小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模式及操作方法。
十、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1)课题领导小组:
朱国平、简明藻
(2)课题研究小组:
丁志勇(组长)、政教主任和教科室主任等。
课题研究小组负责课题研究与实验具体组织与理论指导,落实课题研究与实验的设备条件,负责课题研究与实验方案的起草、申报立项、实验组织、实验管理,资料档案服务,中期检查与实验总结等工作。
(3)课题实验小组:
丁志勇(组长)、学校德育线领导等。
具体承担本课题实验和研究。
(4)课题实验人员分工
七年级:
孙艳萍负责本年级实验班级的选定、第一阶段实验计划的制定、实验过程的记录和实验总结的撰写。
八年级:
由张长渠负责第二阶段实验计划的制定、本年级学生的调查问卷表,刘生豹负责实验班级的选定,研究活动的开展,做好实验班级的前测和实验后测工作。
张长渠负责对本年级调查研究成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实验过程的记录和档案的分类整理工作。
九年级:
由杨天群负责本年级实验班级的选定、第三阶段实验计划的制定、总结的撰写、王琴、陈新超协助搞好实验过程的落实工作,在对实验对象进行分类指导的基础上总结方法,提炼成果。
课题实验小组:
具体承担本课题实验和研究。
十一、课题研究的具体安排
序号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阶段成果名称成果形式
1、实验准备阶段
《初中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研究实施方案》《研究工作要点》
2实验研究阶段
初中各年级学生情绪特点及调控对策研究
3总结鉴定阶段
课题研究实验总结、典型做法、特色材料、《经验文集》大纲、教材、论文
经费开支项目预算1.资料费:
500元2.调研差旅费:
500元
3.小型会议费:
100元4.计算机使用费:
100元
5.打印费:
300元6.成果评审费:
200元7.其他:
200元合计:
1900元
自筹经费来源说明通过论文评比、培训活动、课题研究经费筹集一部分资金。
经费管理单位
名称、地址及邮编老河口市第三中学负责经费管理。
地址:
老河口市两仪街邮编:
441800
《初中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缘起
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就可能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在诸多的心理表现因素中,情绪往往呈现多变化状态。
由于人生经验不足和缺乏调控情绪的能力,初中生往往会使不良情绪积压,一旦内心世界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不能合理调适,不良情绪便乘虚而入,形成如自卑、忧愁、烦恼、紧张、抑郁不安等情绪反应。
这些不良情绪如得不到及时调节,会给青少年学生自己乃至家庭、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严重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稳定。
在学校,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情况:
一些同学相互无意地碰撞,却闹得脸红脖子粗;还有的同学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在那里大动肝火,争吵怒骂,没完没了……结合前些年发生的清华学子伤熊事件和马加爵杀害同学等等案例,这些都是一些自制力差的同学的一种不良情绪的表现,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初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现代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
是否拥有稳定、乐观和积极向上的情绪是衡量现代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情绪压力常常导致疾病产生,甚至突然死亡。
鉴于此,心理学家告诫我们,对每个人来说,压力都是避免不了的,而情绪和态度却是可以改变的。
我校把研究课题定为“初中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研究”,其目的就在于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情绪的作用,探究培养积极情绪的方法和途径,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
并以该课题研究为契机,对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和解决,以指导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
我们对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研究,同样有着现实的迫切需要。
(一)教育现实发展的需要
自从心理学家系统研究人类行为以来,情绪调节就一直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课题,近几十年来,随着个体社会化的研究的深入和心理教育研究的兴起,情绪调节及其研究的重要性日益为心理学家所重视。
情绪调节的研究内容以往关于情绪调节及其发展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消极情绪领域,似乎情绪调节主要与消极情绪体验相联系,或是积极情绪取代消极情绪,现在,一些研究者对此提出质疑。
例如Park(1994)指出,在积极情绪状态中,人们需要进行情绪调节,否则会导致社会交往问题。
例如,如果有学生因在课堂上公开表现突出,会使他失去朋友,而且,Park认为在对情绪调节极及其发展的研究上,研究积极情绪的调节,可能会更有收获。
一项对全国22个省市的调查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
整个社会竞争环境的加剧给青少年的情绪造成一定的紊乱和适应的无所适从外,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则成为影响学生情绪的主要原因。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伏兰德森(A.N.Fandsen)曾经指出,通过心理教育达到的心理健康与学习的成功是密切相关的,而情绪的适应不良和智力的低效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因果关系。
学业不良儿童往往对学习有某些情绪或情感问题,这些情绪、情感问题往往是由于学习产生,再反过来有严重地影响与阻碍学习。
(二)为我校推进素质教育开辟新径。
我校以“立德启智、育美强身”为宗旨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素质全面提高的新时期青少年。
学生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特别是现在,一般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望子成龙心切。
这些学生从周一至周五,在校学习、生活。
他们的家庭教育时间,与家长语言沟通和情感交流的时间和力度不多,部分学生被父母关爱的需求没有得到及时满足,容易造成心理问题。
另外,学校高质量的办学要求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等实际情况,都迫切要我们根据当前学生的需要,探索培养初中生学习情绪调节能力的方法与途径,使学生在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中能愉悦、稳定地投入学习。
二、研究内容
1、现状调查
对实验学生进行学习情绪的现状调查。
3、理论与实践探讨
(1)对中学生学习情绪调节的相关研究。
(2)中学生情绪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3)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中学生的不同作用。
(4)调节情绪的方法,培养和保持良好情绪的途径。
三、课题实验的基本过程
研究课题确立、实验小组成立后,我们积极组织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提高认识,认真学习了《教育法》、《心理学》等有关理论,逐步形成并确立了如下工作原则:
1、遵循发展规律的原则。
根据学生情绪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开展论坛活动、调研活动、案例会诊活动等。
2、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调控情绪的意义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原则。
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情绪调控水平。
4、突出学生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原则。
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5、注重全面渗透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6、方法形式多样的原则,除与原有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外,还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
对小学生也可通过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7、开展咨询辅导原则。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要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8、实施家校联动原则。
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通过实验的不断深入,在实践中使我们认识到在初中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中有以下基本规律:
对全体学生开展情绪调控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应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认识情绪的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人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强调行为训练,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
要慎用情绪测试和测试量表。
测试量表、手段一定要科学,不能简单靠量表测试结果下结论,不能强迫学生接受课题测试,对测试的结果、学生心理问题要严格保密。
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有职业道德。
探寻在开展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培养一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四、课题研究的实践和成效
在初中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研究实践中,我们针对不同
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确立了初一以增强学生对情绪问题认识和预防情绪失控为主的子课题,初二以探研提高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子课题,初三进一步探研提高学生情绪调控途径和方法,抓时机促转化的子课题,均受收了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校开展初中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途径主要包括: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在原来开设的学生卫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增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了解心理学知识、心理健康保健常识。
学校定期开展心理咨询,调节学生的情绪,解答疑难问题,这些健康教育课程或是专题开展,或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是对学生情绪调控能力培养的最基本、最经常、最有用的途径。
2、加强养成教育。
利用晨会、班会、队会,对学生进行情绪调控训练,寓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操作性于心理教育活动之中,适时渗透审美教育、劳动教育、挫折磨难教育、艰苦朴素教育等,让学生参与教育过程,让学生自知、自尊、自爱、自制、自强,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追求真善美,富有同情心。
提高其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3、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学校、班级开展的多种形式的活动是促进学生情绪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学校、班级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活动和比赛等,对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操、意志品质和生活情趣,以及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促进道德的内化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4、转变家教观念,培养健康心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家教对孩子的影响。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如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情绪稳定程度。
从对本校家长的调查来看,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走向了两个极端:
要么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动辄打骂;要么对孩子放任自流,任其发展。
这就导致学生心理也走向两个极端:
对要求过高的家长,学生心理常处于恐惧状态,性格内向,甚至未免打骂,有的还学会了撒谎,报喜不报忧;而对放任自流的家长,学生心理则过于散漫,多次教育都难显成效。
为此,我们以家长会的形式加强同家长的沟通,分析利弊,转变家教观念,实现家校联合,共同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使得学生由原来怕开家长会,现在则成了盼开家长会。
转变家教观念,为培养学生健康稳定的情绪又开辟了一方乐土。
经过两年的积极努力,大胆探索,我校初中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实验班级通过每一轮实验后,无论班风、学风乃至各个方面都有较大进步,实验班学困生数量明显少其他班级,并且学困生不顽劣,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实验教师撰写经验材料,他们工作卓有成效,经验在校内外得到推广,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和显著的实践成果,先后多次被评选为襄樊市心理科学优秀成果,丁志勇、李国荣、付军等老师撰写的多篇心得被报刊杂志所采用。
今后,我们将以此课题研究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教育理论学习,采取有效措施,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规律,为办人民满意教育做出更大贡献。
实验指导:
朱国平简明藻
课题组长:
丁志勇
实验教师:
孙艳萍刘生豹陈会珍张长渠胡华斌
陈新超杨天群李国荣王琴
初中生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刘生豹
{调查}本文所指的非独生子女是指进入初中以后才由独生子女变成非独生子女的学生心理问题。
我调查了三名典型学生暂且取名为小丽,强强,红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研究 初中 学生 情绪 调控 能力 培养 提高 研究 课题 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