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之作文指导语段写作精.docx
- 文档编号:9003171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3.25KB
高三语文复习之作文指导语段写作精.docx
《高三语文复习之作文指导语段写作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复习之作文指导语段写作精.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复习之作文指导语段写作精
高三语文复习之作文指导
议
论
文
核
心
议
论
语
段
写
作
议论文核心议论语段写作
一、要掌握核心语段的基本结构
模式:
主题句+支撑句1、2、3、4……
核心语段的组合不必太繁复,应追求中心清楚,层次明晰,所以一般采取总分结构,形成“主题句+支撑句”的形式。
中心句通常位于段首。
支撑句从不同角度、深度、广度来证明主题句。
支撑句可以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条件、承接等关系组合。
例如:
①虚怀若谷,是人高尚情操的表现,也只有具备了这一点,才是健全的品格。
②三国周瑜,年少有为,才智过人,堪称一代儒将。
③可是面对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诸葛孔明,周瑜不是虚心向他人学习,而是忌妒诸葛亮的才华,不肯承认诸葛亮比自己棋高一着的事实,反而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最终忧愤而死。
④这一史实说明了嫉妒的危害,它就像绊脚石,阻碍我们的发展,使我们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缺点,更不利于健康品格的形成。
【分析】此段采用了例证法。
由四个句子组成。
“主题句”是①,②③④是支撑句。
第2句和第3句是转折关系第3句和第4句之间是承接关系。
整段话清晰明白,有理有据。
主题句即观点句。
其主要内容要用概括的关键词明确表达,后面的主题句才有充分展开分述的空间,也才能给结论留下回扣的对应点。
例如:
自信比相信天命更有意义。
(观点句一般人通常喜欢相信天命,在他们的意识里,任何事物都归于上天的安排(过渡句:
生命从上天获得,健康有上天保佑,饮食靠上天赏赐,利益有上天赠与。
(概括叙述现象过分地相信上天,结果把自己的主权毫无条件地送给了神明,而不知道自己的命运要靠自己主宰的道理。
(分析现象的危害只有自信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黑暗的可以变成光明,悲伤的可以化为幸福,崎岖不平的道路可以铺成平坦光明的坦途。
(阐释道理要相信自己的生活幸福、精神愉快、前途光明都得靠自己争取,凡事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比依赖神明的支配不是更加实惠吗?
(揭示普遍道理
【分析】观点要靠事实说话,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用观点加材料的简单公式便可以自然地得出结论。
要知道,再典型的事例也只是个案,现象的背后都可能包含普遍的道理,但需要科学的归纳,理性的提炼。
这个归纳和提炼的过程就是从感觉中提升感悟的过程。
//这种思路通常的组织形式是:
①段首观点句,②引用具体的事例(可以是单个经历,也可以是多则事件;可以是百态列举,也可以是世象组合。
引用事例要把握一个尺度,如果是引用单个经历可以适当详细些,如果是多则事件就要采用排比或者定语扩展的方式记述,千万不能逐一展开详细的描述,③对事件作分析评价,④揭示出普遍的社会属性或人生道理。
例如:
《还有一个苹果》
坚定的信念是摆脱困境的制胜法宝。
(段首观点句//一场突然而至的沙尘暴,让一个穿越沙漠的独行侠迷失了方向,更可怕的是他的干粮和水包不幸被风暴卷走。
翻遍所有的衣袋,他只找到一个泛青的酸苹果。
可就是这个不起眼的苹果让他找到了求生的信念。
他
走过了不知多远的路程,摔了不知多个跟头,嘴唇干裂了无数道口子,衣服经历了无数便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的反复折腾。
他的心中一直默念着:
“我还有一个苹果……”,三天后,他终于走出了沙漠。
(描述一个具体的事例//沙漠独行侠的经历让我们悟出了一个人生的命题:
只要你信念的旗帜不倒,你就又走出困境的可能。
//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始料不及的挫折或失败,会身陷意外的困境,心遭不测的打击,这时,不要轻易地放弃。
其实,只要心存不灭的信念,努力寻找,你会惊讶地发现事情远非想象的那么糟糕。
(对事件作分析评价//只要你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你一定能够找到摆脱危险,渡过难关的“苹果”,握紧她,就没有穿越不了的沙漠。
(揭示普遍的规律
【解析】观点+事例+分析探究原因、目的等+阐述意义与价值等/重要意义、危害、严重后果(正反
二、要掌握常规的展开方式
如何展开核心语段?
最好的方法就是:
以事实论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假设分析、比较分析、因果分析、引用分析、类比分析等。
1、假设分析。
就是写完事例论据后,用假设的方法进行推理。
(事例后+假设推理
【示例】《耐住寂寞》
德国康德是闻名世界的大哲学家。
但他一生都生活在一个小镇上,远离尘嚣,没有接受任何媒体的吹捧,没有参加过什么名流聚会,没有什么领导接见的风光,他在寂寞中领悟、思考、探索天地的哲理,路不断地在寂寞下延伸。
(事例//(假设//如果他耐不住寂寞,把时间、精力都用于出名和享受世俗的热闹上,他的一生可能会“丰富”些,但是,他能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宗师吗?
【示例】
学会“照镜子”方能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己。
(观点李世民懂得镜子的作用,能把魏征批评他的话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随时对照。
又能看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事例//这难道不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吗?
李世民正是做到了“以人为镜”“以古为镜”,学会在人们的各种批评、意见中认识自己,而成为一代名君。
(评论//假如当初唐太宗非但不听取魏征的逆耳忠言,而且因丑处被照,短处被揭,恼羞成怒而将"镜子"弃之,砸之,又哪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假设推理
▲语段模式:
观点+事例+例后评论+例后假设推理
【方法点拨】(假言分析法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如果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例子,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
2、正反对比法。
就是在写完事例论据后引进比较加以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例如《关注细节》:
列文虎克在关注细节中发现了细胞学说,齐白石在关注细节中创造了闻名中外的画法,鲁迅在关注细节中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时代。
(事例//相反,我们周围的一些人,对什么事都马马虎虎,对细节处毫不在意,最后一事无成。
//两相比较,答案不是很明显吗?
关注细节,收获精彩的人生;忽视细节,空留无穷的遗憾。
(事例后+反例+比较分析【示例】
俗话说:
勤能补拙。
(观点//就拿我国明代的张溥来说吧,他小时候很“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
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
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
后来,他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
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
(正面事例
相反,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
凭着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
仲永再也不思进取,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
(反面事例,注意其转述的简洁及侧重点
不难看出,张溥虽然很“笨”,但他肯勤学苦练,正是勤学苦练才使他的文思变得逐渐敏捷起来;而仲永虽然天赋出众,但他后来不思进取,终致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
(分别对两个事例作对比分析论证//由此可见,尽管先天智力因素的差异不可否认,但后天的勤奋则能弥补先天智力上的不足。
(总结
▲语段结构:
观点+正面事例+反面事例+事例后的对比分析+总结
【示例】
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观点//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
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施展其才能。
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
齐军才有了马陵道之胜。
(举一反例与一正例
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
(抓信矛盾点,设问,因果探究
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
在魏国,庞涓只图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
孙膑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
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因果分析法//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总结,观点【点评】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放在一起,接下来要对这个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分析,突出“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的观点。
▲语段模式:
观点+事例(一反例与一正例+例后(设问+因果分析+总结观点
3、因果分析。
就是写完事例论据后进行论据推导,得出结论。
例如话题《爱心》:
《园丁之歌》中那个陶力,当初是那么的贪玩顽皮,使每一个教他的老师都感到头痛,叫苦不迭。
(事例//但是为什么他的班主任于老师能够使他走上正路,认真学习呢?
(设问//(揭示原因//原因是于老师采取了适当的方法,使陶力有个适宜的成长环境。
于老师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他对学生有一颗爱心。
(事例后+设问+揭示原因为加强论证的深度,还可以使用“因果链”的形式。
例如:
因为有了诚信,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更为和谐;关系更为和谐,就能大大提高办事的效率;效率提高了,整个社会就能不断地进步。
//可见,诚信是社会进步的明灯,是历史前进的灯塔。
【示例5】
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
(观点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
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
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
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
(事例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
//(设问+因果分析//因为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
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
//因此,他们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分析总结
▲语段模式:
观点+事例+例后(设问+因果分析+分析总结
【方法点拨】(探因分析法作者在列举受因斯坦和华罗庚之例后,运用探因分析法,一层深一层地提示了他们冲破“埋没”的原因:
不甘被埋没,坚信能冲破埋没,努力拼搏奋斗。
从而使事例很好地论证了论点。
【示例】
人贵有自知之明。
对自己有准确的认识,才不会被别人的评价所蒙蔽。
邹忌的妻、妾和客出于私心,异口同声地肯定邹忌比美丽的城北徐公更美,但邹忌没有被假象迷惑。
为什么邹忌能透过妻、妾和客的交口称赞的表象发现问题的本质呢?
因为他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有自知之明。
邹忌对自己的清醒认识,使他没有迷醉在虚假的光环之下,并借此发掘出了治国安邦的道理。
由此可见,自知之明多么重要。
4、引用分析。
就是写完事例论据后再引用名言、诗句等,然后结合对名言、诗句的阐释发挥和事例论据一同进行分析。
例如,话题《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明代历史学家谈迁花费二十年心血,收集大量资料,历尽许多艰难,终于完成了历史巨著《国榷》。
但是刚完成时,被小偷偷走了。
世间没有比这更痛苦残忍的了。
面对此打击,谈迁在痛苦中毅然决定:
重写《国榷》!
又一个二十年过去了,一部更高水平的《国榷》展现在世人面前。
(事例//读书至此,我想到了普希金的诗句:
“假如生过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引用名人名言//我们要从过去中吸取经验教训,而不要让过去成为负担,换句话说——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事例后+名人名言+围绕观点进行阐述分析
5、类比分析。
就是使用类比的方法,在话题之外引用一个类比物,通过对二者相似点的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例如论述“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其实探知也如同喝茶的艺术,我们泡茶的时候,第一遍淡洌,第二遍沉香,为什么第三遍才最爽口宜人?
因为前两遍冲去了茶叶上的蜡质和灰尘,第三遍才泡出了茶叶的真纯之味。
(类比物//我们探知也是如此,(话题//在对事物的认知上,越过感情布下的迷雾,抛过感情亲疏的羁绊,用一尘不染的心灵,轻装上路,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领悟认知的真谛。
(分析二者相似点推理得出结论
(类比物+话题+分析二者相似点推理得出结论
6、同类归纳法。
所举之例应为同类例子,并且在分析论述时要紧扣论点找出相同点。
【示例三】
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观点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
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
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
“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十年,十年中,他不懈地努力,却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失败,却又不懈地努力。
十年之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
(事例
左思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的研究领域,而他们成功的道路却是相同的——付出,无悔地付出。
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
(同类归纳评论▲语段模式:
观点+事例后+同类归纳评论
【示例】
乐观是成功的保证。
(观点牛顿发明地心引力学说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哈费发明血液循环学说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达尔文宣布进化论的时候,全世人反对他;贝尔第一次造电话的时候,全世界人讥笑他;莱特初用苦功于制造飞机的时候,全世界人讥笑他。
讲到孙中山先生,最初在南洋演讲革命救国的时候,有一次听的人只有三个。
(事例
但这许多人都因抱着乐观主义的精神,而为后世所称道。
也正因有了极强烈而有效的乐观主义精神,他们才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胜利,获得了成功。
(同类归纳评论▲语段模式:
观点+事例后+同类归纳评论
7、叙议交融法:
叙述交融法即叙中有议,议在叙中的一种分析方法。
【示例】
人才到处都有,问题在于是否有人去发现他们。
(观点//追溯历史,要是萧何不与韩信几天几夜地谈话,他哪里知道韩信是天下无双的奇才呢?
要是左光斗不在大雪之夜微服出访巧遇苦读的史可法,他怎会发现史可法是可造之才呢?
要是没有伯乐深入马群调查研究,人们又怎么能鉴别出日行千里的良马呢?
//(叙中有议,议在叙中【方法点拨】在论证过程中,将论据的叙述融于排比兼反问的说理之中,一箭双雕。
做到语言简洁有力,信息含量丰富,逻辑性强。
8、运用基本的哲学思维。
哲学是一切科学的科学,是对自然和社会一切知识的提炼和概括。
哲学观点有紧急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
这些基本思想派生出一些子目,如:
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现象与本质、对立与统一、外因与内因、量变
与质变、实践与认识、主观与客观等。
如论述“近墨者未必黑”:
我们知道,事物的变化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
(哲学观点//所谓“近墨者黑”,正是忽略了事物发展的内因而过分突出外因。
//屈原身为楚国大夫时整个官场腐化堕落,私己而误国,周遭一片墨黑。
唯独屈原忠心耿耿,众人皆醉而他独醒,即使被小人陷害也不改其救国之志。
宁可“赴常流葬乎江鱼腹中”,也不“以皓皓之白蒙世之温蠖”。
包拯坐镇开封府时,权贵大臣贪污受贿成风,皇亲国戚徇私枉法为盛。
而包拯却独保清廉,铁面无私。
(事例//可见,近墨者变黑与否,关键还在于近墨者本人,在于他的人格、意志、判断力等。
近墨者中的很大一部分人能“出污泥而不染”,自始至终不被周围不良事物所左右。
(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哲学观点+事例+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详例与概例
▲看看下列两个语段,看看它们在证明语段论点时用例有何不同。
【例1】
在曲径中转身,也许能创造奇迹。
//当你在曲径中跌跌撞撞,头破血流甚至奄奄一息的时候,不要放弃,只要稍事休息,来个华丽的转身,即可东山再起。
//拿破仑在被反法同盟军打败后,被流放在大西洋的一个孤岛上,但他并没有因此而绝望,他重返法国,建立“百日王朝”,创造了一个神话,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迹。
尽管滑铁卢之战他再次失败了,但他的这次转身却在历史上写下了厚重的一笔。
//所以,即使在艰难困苦中也不要放弃,即使山重水复,只要你肯转身,相信前面定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以“转身”为话题的作文片段
【例2】
自卑像根受潮的火柴,难以将希望之火点燃;自负像个可怕的陷阱,一旦身陷其中即难以自拔;唯有自信自强,才能扬起生活的风帆。
//我国宋朝的文豪苏洵,几次赶考都名落孙山,一些人更是对他冷嘲热讽,但他没有灰心,而是闭门苦读,终于因散文有极高的造诣而名列唐宋八大家;举世闻名的音乐家贝多芬,30岁就耳聋,他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在听不见声音的情况下,创造了大量优秀作品,并谱写出时代的最强音“扼住生命的咽喉”;居里夫人,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作为镭的发现者,荣获诺贝尔化学奖,耀眼荣誉没有使她陶醉,他仍如从前一样孜孜不倦的工作,使它成为获得这一殊荣的唯一女性。
//这些伟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在挫折面前毫不自卑,在成就面前毫不自负,始终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考场优秀作文《自卑?
自负?
自强》
【分析】证明语段论点时,例1在举例论证时仅用了一个事例,而且较详细,我们称之为“详例”;例2在举例论证时则用了三个事例,叙述简约,而且句式上排比,我们称之为“概例”。
▲▲1.以详例证明观点
所谓详例,即用典型的具体的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语段论点,叙例文字较多,即通常所说的“摆事实”“例证法”。
由于这种方法是以个别事实作为前提证明一个观点的,因此,
选例要有较强的说服力,列举的事实必须注意应该真实、典型。
详例看似简单,但最易出问题,我们看以下病例:
【例3】
欧洲有位化学家,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一种新物质,可是他没有把这种新物质提炼出来,就放弃了这个实验。
后来另一位化学家也做了这样的实验,由于他坚持不懈,另一种新元素终于被他发现了。
【分析】事例语焉不详,甚至虚假。
提到的两位化学家,没有写出他们的姓名,做什么实验,发现一种什么新物质,模糊不清,因此降低了论据的说服力。
【例4】
法国的托尔斯泰为写《战争与和平》深入采访,光笔记就写了40万字,最后终于用60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
【分析】事例不准确,出现硬伤。
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哪个不知道?
“用了60年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与事实不符。
事实上,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一共用了7年时间。
论据不真实,失去可信度,同样就没有说服力了。
【例5】
做事必须要有恒心。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诗坛上颇负盛名,但他从不满足,从不松懈,经常深入民间把自己的新诗念给村妇老农们听,问他们听懂听不懂,虚心征求他们的意见,并加以修改。
所以他的诗通俗易懂,深受广大人民喜爱。
【分析】事例与观点若即若离,打擦边球。
用这个事例论证“做事要有恒心”显然是不妥的,虽然其中也有“不松懈”、“经常”等字样,却不能用来论证“有恒”。
如果用它来论证“作家应该有严谨的创作态度”则是很切题的。
【例6】
“有志者事竟成”的例子实在不胜枚举。
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年轻时遵父命写史书,遍访天下古迹,花费二十年进行资料搜寻蓄备。
正当他潜心著书时,一场灾难降临了他的头上。
因为他为李陵辩护而惹怒了汉武帝,被捕下狱,遭受宫刑。
这一打击使他痛不欲生,几欲绝命于世。
正是著写史书的大志支撑着他,使他忍辱苟活,终于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
(用例冗长,以叙代议。
这是初学议论文的同学最易犯的毛病。
司马迁的事迹众所周知,无须详细介绍。
这样不仅拉长篇幅,成为赘语,而且冲淡了论点。
▲▲2.以概例证明观点
所谓概例,即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例子排比并举的形式证明语段观点,叙例的文字简约,句式整齐,点到为止。
巧用概例,能使材料丰富,文采斐然。
运用概例排比构段需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排比事例一定要有内容上的某种相关性,这是运用概例排比的基础,如果事例间缺乏这种相关性的,就不能集中运用;
二是在分述事例时,尽可能保持语言句式的相似,从而形成排比,彰显气势与文采。
【例7】
如果没有钟子期的知音之声,也许伯牙的《高山流水》只能埋葬于荒山野林间。
如果没有那位老教授的欣赏,也许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只能长眠于街市深巷间。
如果没有能人善士的指点迷津,那么没有哪一位君主可以成就千秋霸业,名垂千古!
【分析】运用了假设句来形成概例,如果…也许只能…
【例8】
勤学苦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誉;有勤,才有了祖逖“闻鸡起舞”的美谈,也方有了雄才大展、北伐报国的伟业;有勤,才有了张海迪“当代保尔”的称号,也才有了“通五经、贯六艺”的这位当代青年学习的楷模。
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不也曾积数十年辛勤耕耘慨而叹道:
“一分辛苦一分才,勤能补拙是良训”吗?
//由此可见,碌碌无为与大有作为之间差的不就是一个“勤”吗?
勤,有如一架彩桥,把人们从无知引向有知,从有知引向有才,从有才引向有为。
【分析】运用了条件句来形成概例,有了…才有了…,也才有了…
【例9】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已是被无数古今事实证明了的真理。
//邹忌直言讽谏,齐王悬赏纳谏,齐国得以强盛;王平诚心忠告,马谡固执己见,街亭终致失守;/唐太宗任用魏征,开言路、纳直谏,得有贞观之治;朱元璋求教朱升,广积量、缓称王,建立大明天下;/李鼎铭的意见得到采纳,精兵简政,人民拥护;马寅初的理论遭到批判,人口激增、国家受害……//这些事例,不都有力地说明了“从善如流”的重要吗?
【分析】运用了对称句来形成概例,两两对偶,句式整饬,画线句前后两组例句式不一样。
【例10】
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
//人类的史册告诉我们:
凡是留下英名的人,总是创造了永存的事业。
//孔子、司马迁、鲁迅之所以千秋万代传颂,是因为他们为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财富;屈原、岳飞、郑成功之所以载入史册,是因不他们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爱国精;李自成、洪秀全、孙中山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为他们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蔡伦、毕生、祖冲之之所以永远为人民纪念,是因为他们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学领域为后人留下了享用不尽的发明创造。
//谁建树了对人类有益的事业,谁就筑起了一座人生的纪念碑。
【分析】运用因果句形成概例,……之所以……,是因为……;因为……,所以……
【例11】
徒有万般“羡鱼”心,而无一丝“结网”意,结果定会一事无成。
//这道理虽然浅显,但实际上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清楚认识到的。
//有的人希望成为爱迪生式的“发明大王”,可是却畏于钻研科学知识之难;有的人想继莫泊桑之后,再夺“短篇小说之王”的桂冠,但又慑于常年练笔之艰辛;有的人想一鸣惊人成为“音乐巨匠”,却惰于在五线谱的田地上埋首耕耘;有的人愿自己有一副郎平的“铁榔头”,却怠于无数次的扣杀训练。
//如此心怀鸿鹄之志,而身属燕雀之行,连一条小小的鱼都会捉不到,更何况要实现那恢宏的大志呢!
【分析】运用转折句来形成概例,想……,可是却……
对比例与例对比(论据上正反对比
▲1.不同事例间的正反对比(对比例
【例1】
俗话说:
勤能补拙。
//就拿我国明代的张溥来说吧,他小时候很“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
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
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
后来,他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
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
(正面事例
相反,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
凭着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
仲永再也不思进取,长大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
(反面事例,注意其转述的简洁及侧重点
不难看出,张溥虽然很“笨”,但他肯勤学苦练,正是勤学苦练才使他的文思变得逐渐敏捷起来;而仲永虽然天赋出众,但他后来不思进取,终致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
由此可见,尽管先天智力因素的差异不可否认,但后天的勤奋则能弥补先天智力上的不足。
(分别对两个事例作对比分析论证
▲语段结构:
观点+正面事例+反面事例+事例后的对比分析。
【例2】
秦始皇之所以能“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是因为他在父亲的刻意安排下,羁留异国,饱经磨难,终成雄才大略才实现的。
//世界著名文豪小仲马,之所以能写出震动世界的名作《茶花女》,是因为他从父亲大仲马的身上继承的不是万贯家财,而是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描写人物的能力才获得成功的。
//事实告诉我们:
以本事处世,则事业可成,功名可就。
(正面事例,得出观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复习 作文 指导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