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专家论证方案.docx
- 文档编号:9003113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91
- 大小:566.22KB
高支模专家论证方案.docx
《高支模专家论证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支模专家论证方案.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支模专家论证方案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根据建质【2009】87号文相关要求:
“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
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2及以上”需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且需专家论证。
第1章工程概况
仙林污水处理厂位于栖霞区戴家库村,门牌编号为戴家库117号(厂区如图1-1所示),现有仙林污水处理厂为一期,其现有规模为5万m3/d,此次招标为二期工程建设,将在原一期工程5万m3/d一级B排放标准规模基础上,改扩建新增5万m3/d处理能力,使现有处理能力提升至10万m3/d,并且将排放提升到一级A排放标准。
仙林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施工项目主要的新建建(构)筑物有后缺氧池及膜池、超细格栅间、储泥池、回用水泵房、消毒接触池等,以及改造生化反应池工程。
1.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概况
按建质87号文要求,本工程膜池上部预应力梁及设备间顶板及梁进行高支撑施工方案需进行专家论证。
搭设高度8m以上的板、梁。
(2)搭设跨度18m的梁。
(3)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的梁板。
具体见下表所示。
表1-1危险性较大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
序号
结构
结构部位
截面尺寸(mm)
净高(m)
备注
1
梁
膜池
450*1400
13.7
预应力
2
梁
设备间
350*(800~1080)
9
3
梁
设备间
350*(900~1260)
11.1
4
板
设备间
120厚
9.89~10.544
1.2高支模部位
图1-1高支模区域示意图
图1-2膜池上部预应力梁
图1-3膜池平面图
图1-4设备间高支模平面布置图
图1-5设备间顶板及梁
第2章编制依据
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2.《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
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5.《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194-2009
8.《预应力混凝土钢绞线》GB/T5224-2003
9.《仙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设计施工图》
10.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
第3章施工计划
3.1施工节点计划
膜池及设备间施工计划:
2014年9月11日~2014年11月25日
3.2人员配置
为确保工程进度的需要,同时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征和外脚手架的工程量,拟投入本工程外脚手架搭设人员需要30人,搭拆脚手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必须持有持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作业。
第4章施工工艺技术:
本工程拟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钢管采用φ48×3.0;木方为35×80mm,模板采用优质高强胶合板,厚度15mm。
所有顶撑KTC60、底座均采用KTZ60。
板立杆间距步距常规段采用90×90×160。
对拉螺杆采用M14对拉螺杆。
4.1板模板支架参数表
板厚
竹胶板
方木(次龙骨)
立杆布置
主龙骨
备注
12cm
15mm
35×80mm@300
90×90×160
单根48×3.0
加顶撑、底座
(设备间顶板)
注:
1、板支架体系根据层高选择对接扣件对接,注意连接的稳定性。
2、利用顶撑、底座调节支架高度。
3、剪刀撑按照标准5步4跨布置
4.2梁模板支架参数表
梁尺寸
竹胶板
底面、侧面方木(次龙骨)
底面主龙骨
侧面主龙骨
立杆布置
对拉螺杆设置
350*(800~1080)
15mm
35×80mm@150(梁侧);
梁底沿平行梁跨方向设置一层,4根次龙骨
48×3.0
双根48×3.0
425(梁宽度方向)×450(梁跨度方向)×160(步距)
设置上下2道
竖向间距400
水平间距450
下层螺杆距梁底200
350*(900~1260)
15mm
35×80mm@150(梁侧);
梁底沿平行梁跨方向设置一层4根次龙骨
48×3.0
双根48×3.0
425(梁宽度方向)×450(梁跨度方向)×160(步距)
设置上中下3道
竖向间距400
水平间距450
下层螺杆距梁底200
450×1400
15mm
35×80mm@150(梁侧);
梁底沿平行梁跨方向设置一层4根次龙骨
48×3.0
双根48×3.0
475(梁宽度方向)×400(梁跨度方向)×160(步距)
设置上中下3道
竖向间距400
水平间距450
下层螺杆距梁底300
注:
1、梁中间设置立杆一道。
2、剪刀撑按照标准5步4跨布置。
4.3柱模板支架参数表
柱尺寸
竹胶板
侧面方木(次龙骨)
X方向对拉螺杆
Y方向对拉螺杆
竖愣主龙骨(抱箍)
300<b≤450
15mm
35×80mm@200
0(400)
0(400)
同螺杆竖向间距
450<b≤800
15mm
35×80mm@200
0(400)
1(400)
同螺杆竖向间距
800<b≤1200
15mm
35×80mm@200
1(400)
2(400)
同螺杆竖向间距
注:
1、表中b为柱任意边长度,X、Y为柱两边方向,2(400)表示对拉螺杆2道,竖向间距40mm,水平向均匀布置。
2、竖向钢管主龙骨间距同对拉螺杆间距@400。
3、对拉螺杆数量不包含每个截面的另外2根柱箍对拉螺杆数量。
4、柱截面尺寸每增加400mm,加设M14螺杆一道。
5、柱高较高时,可采用分层吧浇筑,第二次浇筑时,必须在柱周围设置操作脚手架,固定要牢靠。
4.4支架施工要求
对进场的钢管扣件可调托座等架体构配件进行抽样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可调托座螺杆直径不小于32mm。
搭设架体必须保证架体每步水平杆及扫地杆纵横双向满设,立杆顶部自由端不大于400mm。
膜池预应力梁高支模架体待预应力张拉结束后方可拆除。
竖向剪刀撑沿架体四周外侧、柱网轴线及纵横跨中设置,间距不大于5m;水平剪刀撑沿架体搭设高度设置不少于3道;架体和四周已浇筑完成的主体结构柱进行可靠拉结;钢筋安装绑扎过程,加工完毕的钢筋严禁集中堆放在模板支架上,应分散、对称堆放。
支撑架在使用过程中,应设有专人监护施工,若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停止施工,并应迅速撤离作业面上人员。
工地临时用电线路的架设及脚手架接地、避雷措施等,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4.4.1对扫地杆的要求
立好立杆后,及时设置扫地杆和第一步大小横杆,扫地杆距地面高度应小于或等于20厘米。
支架未交圈前应随搭设设置抛撑作临时固定。
4.4.2对立杆的要求
1、立杆是脚手架受力的主要杆件,落地立杆必须设有可调底座或固定底座,必须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立杆上端包括可调螺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的长度不得大于0.4m。
2、外立杆须高出梁或者板面1.2m,防护栏杆不少于2道。
3、可调底座及可调托撑丝杆与螺母捏合长度不得少于4-5扣,螺杆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cm。
4.4.3对剪刀撑的要求
剪刀撑按照五步四跨布置
1、模板支撑架四周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纵、横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其间距应小于或等于5m。
2、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应为45º~60º之间,斜杆应每步与立杆扣接。
3、顶部和底部必须设置水平剪刀撑,中间水平剪刀撑设置间距应小于或等于4.8m。
4.4.4对辅助和防护措施的要求
1、每步外立杆内侧应设1.2m高防护栏杆和200mm高挡脚板必须满铺且固定。
2、用于行人道的斜道,搭设位置应符合作业要求,其宽度不得小于1m,坡度以不陡于1:
3为宜。
3、脚手架必须满足荷载要求,并设缆风绳,确保脚手架的稳定性。
按规定搭设安全网,系安全带,戴安全帽,确保人身安全。
4、安全网在剪刀撑等设置完毕后设置,架体外侧必须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网体与操作层不应有大于10mm的缝隙;网间不应有25mm的缝隙
5、使用前必须经过验收合格方可使用。
6、脚手架必须有供操作人员上下的阶梯、斜道。
严禁施工人员攀爬脚手架。
7、班组日常进行安全检查,项目部每周进行安全检查。
8、日常检查、巡查重点部位: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等构造是否符合要求。
(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3)连接扣件是否松动。
(4)架体是否有不均匀的沉降、垂直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5)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
(6)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7)脚手架体与脚手架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
4.4.5脚手架拆除要求
1.脚手架在施工完毕后才能撤除,不允许边施工边拆除。
2.脚手架在拆除前应据实际情况编制脚手架的拆除施工方案或。
3.由单位工程负责人对有关人员进行脚手架拆除的安全技术交底。
4.在拆除施工前应全面对脚手架的杆件搭设、连墙杆、支撑体系等部位进行全面的检查。
5.清除脚手架上的杂物及地面上的障碍物。
6.不允许先将连墙杆拆除完毕后再进行脚手架拆除。
4.5混凝土浇筑施工要求
高支模混凝土施工先浇筑柱子,三天以后再浇筑梁板。
混凝土浇筑时应分层对称进行,浇筑过程严格控制施工荷载,严禁集中堆料。
4.6架体搭设质量验收要求
脚手架搭设质量的检查验收工作应遵守以下规定:
(1)脚手架的验收标准规定
1)构架结构符合前述的规定和设计要求,个别部位的尺寸变化应在允许的调整范围之内。
2)节点的连接可靠。
其中扣件的拧紧程度应控制在扭力距达到40~60N/m;
3)钢脚手架立杆的垂直度偏差应≤1/300,且应同时控制其最大垂直偏差值:
当架高≤20m时为不大于50mm;当架高>20m时为不大于75mm
4)纵向水平杆的水平偏差应≤1/250,且全架长的水平偏差值应不大于50mm。
5)作业层铺板、安全防护措施等均应符合前述要求
(2)脚手架的验收和日常检查按以下规定进行,有以下情况之一应经检查合格后,方允许投入使用或继续使用:
1)搭设完毕后;
2)连续使用达到6个月;
3)施工中途停止使用超过15天,在重新使用之前;
4)在遭受暴风、大雨、大雪、地震等强力因素作用之后;
5)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显著的变形、沉降、拆除杆件和拉结以及安全隐患存在的情况时。
(3)模板工程及落地脚手架应根据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由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搭设班组长和监理单位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否则严禁使用。
第5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1技术保障措施
5.1.1技术措施
A、脚手架搭设前,应按相关规定编制施工方案,经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并按规定进行方案论证。
项目部组织有关部门审核,经签字后,方可执行本方案,按方案要求向搭设和使用人员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安装脚手架时,技术人员必须在现场监督安装情况,保证安装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B、对钢管架、配件、加固件应进行检查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钢管架、配件。
不配套的钢管架、配件不得混合使用。
C、脚手架安装应自一端向另一端延伸,自下而上按步架设,并逐层改变搭设方向,不得从两端向中间进行,以免结合处错位,难于连接。
D、水平加固杆、剪刀撑安装应符合构造要求,并与脚手架的搭设同步进行。
E、脚手架搭设完备,依据施工方案与单项作业验收表对脚手架进行验收,发现不符合要求处,必须限时立即整改。
F、该满堂脚手架作为模板支撑系统,严禁承受其他施工荷载。
G、应避免装卸物料对模板支撑或脚手架产生偏心、振动和冲击。
H、脚手架经单位工程负责人检查验证并确认不再需要时,方可拆除。
I、拆除时应采用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施工顺序。
J、拆除模板脚手架时应采用可靠安全措施,严禁高空抛掷。
5.1.2高支模支撑系统施工组织管理及验收
A、高支模支撑系统施工管理
a.严格按支撑架设计书进行操作。
b.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负责施工全过程的安全工作,应在高支模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前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c.支模完毕,经施工高支模管理机构有关人员组织验收合格后,立即通知公司工程技术部和质保部到现场检查、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钢筋安装。
d.严格按设计尺寸和要求搭设。
搭设前在施工员、测量员参与下先弹出纵、横立杆位置线,再据此搭设立杆。
e.支撑支架系统必须连为一体,不得因班组施工区域的划分而断开。
f.严格控制实际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
严禁在支撑架上集中堆放材料。
在实际操作中,施工荷载不能超过设计荷载(3kN/m²)。
g.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在砼浇筑开始后,派人检查支架及其支承情况,发现有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予以解决。
B、高支模支撑系统质量验收
模板工程检查验收必须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有关规定,本工程模板工程应符合下述具体规定。
主控项目:
a.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
一般项目:
a.模板接缝不应漏浆,可以使用贴胶带纸或封水泥砂浆。
在浇筑砼前,应浇水湿润模板,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b.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c.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实测允许偏差项目:
a.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
轴线位置5mm;底模上表面标高±5mm;柱、梁截面内部尺寸+4mm、-5mm;层高垂直度(不大于5m)6mm;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mm;表面平整度5mm。
b.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3mm;插筋中心线位置5mm;插筋外露长度+10mm;预留洞中心线位置10mm;预留洞尺寸+10mm。
C、高支模支撑系统整体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验收
模板高支撑架搭设完毕后应进行安全可靠性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对高大模板支架的验收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130-201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的相关规定进行验收。
5.1.4混凝土浇筑方法的控制措施
(1)混凝土浇筑应分层、对称浇筑,墙板、柱子应分层浇筑,先浇筑一层,待初凝前浇筑至顶,并振捣密实。
(2)混凝土浇筑前,用人工及吹风机将模板内杂物清除干净,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全面检查,同时对吊车和振捣棒等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确保万无一失。
(3)混凝土浇筑应从跨中向两端连续分层浇筑。
混凝土分层厚度不得超过30cm,浇注过程中,随时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
(4)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作用半径约为振动棒半径的8~9倍。
(5)振动棒振捣时与侧模保持5~10cm的距离,避免振捣棒接触模板和预应力管道等。
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要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左右。
对每一振动部位振捣至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表面平坦、泛浆为止,避免漏振或过振,每一处振完后应徐徐提出振动棒。
(6)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安排专人配备对讲机跟踪检查支架和模板的情况,模板若出现漏浆现象,要及时汇报,并采用海绵条进行填塞。
若发生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浇筑混凝土,查明原因后再继续施工。
(7)浇筑完成后,初凝前,用提浆棍滚压,使其表面出浆,便于抹面。
提浆棍滚压后,紧跟着人工抹面,抹面时要架设木板,不得踩砼面,以免影响平整度。
待抹面后约半小时左右,采用抹光机再次进行抹面整平,最后再人工进行收浆抹面。
(8)混凝土养生采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生,保证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养生时间不少于14天。
用于控制张拉、落架的混凝土强度试块放置在室内及同条件进行养生。
养生期内,严禁堆放材料。
(9)浇筑混凝土时,梁面严禁堆放材料,作业人员不能聚集在梁体一侧,派专职安全员负责监测模板及支撑系统的稳定性,检查支顶有无松动、倾斜、弯曲,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混凝土浇筑,迅速疏散人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待排除险情并经现场安全责任人检查同意后方可复工。
5.1.5预防坍塌事故的措施
(1)模板作业时,支撑立柱基础应牢固,并按设计计算严格控制模板支撑系统的沉降量,基础采取排水措施。
(2)模板作业时,指定专人指挥、监护,出现位移时,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将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待险情排除后,方可作业。
(3)模板上堆放材料时,严格控制数量、重量,防止超载。
堆放数量较多时,应进行荷载计算,并对支架进行加固。
(4)作业人员在下班时对已铺好而来不及钉牢的定型模板或散板等要拿起稳妥堆放,以防坍塌事故发生。
(5)拆模间歇时,应将已活动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固定牢固,严防突然掉落、倒塌伤人。
5.1.6预防高空坠落事故的措施
(1)支、拆模板时应保证作业人员有可靠立足点,作业面应按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施工荷载应均匀堆置,并不得超过设计计算要求。
(2)所有高处作业人员应学习高处作业安全知识及安全操作规程,工人上岗前应依据有关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办好签字手续。
特种高处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3)高处作业人员应经过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
对身体不适或上岗前喝过酒的工人不准上岗作业。
施工现场项目部应为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等必备的安全防护用具,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
(4)安全带使用前必须经过检查合格。
安全带的系扣点应就高不就低,扣环应悬挂在腰部的上方,并要注意带子不能与锋利或毛刺的地方接触,以防摩擦割断。
(5)项目部应按类别,有针对性地将各类安全警示标志悬挂于施工现场各相应部位。
(6)已支好模板的四周必须用临时护栏围好,护栏要牢固可靠,护栏高度不低于1.2m,然后在护栏上再铺一层密目式安全网。
(7)安全防护设施应做到定型化、工具化。
(8)作业人员不得从支撑系统上爬上、爬下,应从施工便梯进入工作面。
5.2安全保证体系及组织结构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保证体系领导小组,其他各职能部门为其小组成员,贯彻落实安全保证体系的各项制度,具体下叙述。
5.2.1安全管理组织
(1)建立相应管理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办法和奖惩制度,明确各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的安全工作职责。
(2)各级各类人员各负其责,定期检查、考核,奖惩兑现。
引入竞争机制,把安全生产纳入承包内容,与业主签订安全生产协议,与施工队逐级签订安全生产包保责任状,做到上对下一级包一级,下对上一级保一级。
主管必须管安全,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3)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工区内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区安全质量部。
5.2.2安全保证措施及控制要点
(1)施工区域应设警示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出入。
(2)施工应注意安全,排查安全隐患和潜在危险源,避免对人员、施工机具造成危害。
(3)为保证安全,现场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安排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工作,坚持班前进行安全教育制度。
(4)现场设专人指挥、调度,确定合适的机械车辆走行路线,并设立明显标志,防止相互干扰碰撞,机械作业要留有安全距离。
(5)遇六级大风时现场停止施工作业。
5.2.3自然灾害应急方案
为了预防雨雪造成的危害,应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落实防雨雪物质及防雨雪措施,及时掌握天气预报信息,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根据项目部实际情况,成立应急领导小组。
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对天气预报资料的收集,根据天气情况对施工计划和安排进行调整,提前将物资、机料转移至安全地带。
(2)施工场地应整平,地表不积水,确保水流畅通。
(3)预先采取有效措施,将工地上的各种设备、人员撤离至安全地点,各种设备、临时设施、工程标志牌等进行固定,确保安全。
(4)暴雨来临之前,必要时应在施工场地内设横向截水沟,以防洪水倒流。
5.3临边防护
5.3.1临边防护要点
(1)由于主体结构施工作业面较大,在施工中应及时做好临边防护,并在显要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牌。
(2)施工现场所有临边(两个作业面高差大于等于2米均为临边高处作业)、洞口必须有可靠牢固安全的防护措施,并且必须有安全标志、标牌及警示牌等,安全标志、标牌及警示牌等应设在明显、不妨碍施工、不影响交通通道的位置。
(3)所有标志、标牌的材料必须合格,在施工前必须加以检查,确认其完好后方能投入使用,并定期进行检查确认其完好和安全性。
(4)攀登和悬空高处作业人员以及搭设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5)施工现场所有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必须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
临边、洞口、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均应堆放平稳,不妨碍通行和卸装。
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卸下、拆下的物件及余料和废料均应及时清理运走,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
传递物件禁止抛掷。
(6)所有结构留置洞口或施工洞口时,均必须对其进行防护,以防人与物有坠落及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发生。
5.3.2防护图例
(1)预留洞口安全防护(边长小于1500mm时)
楼板、屋面和平台等面上短边尺寸小于1500mm的洞口,必须用坚实的盖板盖住洞口。
盖板须保持四周搁置均衡,并用钉在盖板上的木方顶紧洞口边框,防止盖板移位。
盖板上表面涂刷黄黑相间警戒色和红色“严禁挪移”字样。
图5.3.2-1预留洞口的安全防护(边长小于1500mm)
(2)预留洞口安全防护(边长大于1500mm时)
1)洞口四周用钢管搭设三道防护栏杆,第一道栏杆距楼面1200mm,第二道栏杆距楼面600mm,第三道栏杆距楼面100mm,立杆高度1300mm。
2)洞口尺寸不大于2000mm时,中间设一道立杆;洞口尺寸大于2000mm时,立杆间距不大于1200mm。
3)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洞口采用木模板和方木封闭,安装及装修阶段,洞口采用水平安全网封闭。
4)防护栏杆外侧满挂密目安全网。
防护栏和密目网外侧悬挂12号提示牌。
图5.3.2-2预留洞口的安全防护(边长大于1500mm)
(3)楼梯边安全防护
1)分层施工的楼梯口和梯段边,必须安装临时防护栏杆和踢脚板。
2)防护栏杆应搭设三道,第一道栏杆离地1200mm,第二道栏杆离地面600mm,第三道栏杆离地面150mm。
立杆高度1300mm,立杆间距不大于2000mm。
踢脚板高200mm。
3)防护栏杆和踢脚板均涂刷红白相间安全警戒色。
4)独立楼梯,若两边均无有效遮挡,则两边均应设置防护栏杆和踢脚板。
图5.3.2-3楼梯临边防护
5.4环境保护措施
5.4.1环境管理目标
建筑与绿色共生,发展和生态谐调。
创建花园式的施工环境,营造绿色建筑。
5.4.2环境管理体系
我公司依据ISO14001环境管理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环境指标,配备相应的资源,遵守法规,预防污染,节能减废,力争达到施工与环境的和谐。
1、环境管理组织机构
我们将建立由政府相关部门、企业环境管理部门和业主及监理组成的支持,以项目经理为首,由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项目安全总监、项目安全环境管理部、项目工程技术管理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及施工作业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支模 专家论证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