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描写颜色的词语.docx
- 文档编号:8995698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0.28KB
诗经中描写颜色的词语.docx
《诗经中描写颜色的词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中描写颜色的词语.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经中描写颜色的词语
诗经中描写颜色的词语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野有死麇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扬之水
扬之水,白石凿凿。
素衣朱襮,从之于沃。
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蒹葭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素冠
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劳心慱慱兮。
菁菁者莪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
既见君子,乐且有仪
白驹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
絷之维之,以永今朝。
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黄鸟
黄鸟黄鸟,无集于谷,无啄我粟。
甫田
裳裳者华,或黄或白。
我觏之子,乘其四骆;乘其四骆,六辔沃若。
青蝇
营营青蝇,止于樊。
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采绿
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白华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
之子之远,俾我独兮!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
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何草不黄
何草不黄?
何日不行?
何人不盢?
经营四方
1,黯形声字。
从黑,音声。
本义是:
“深黑色”。
《说文》:
“黯,深黑色也。
”《广雅》:
“黯,黑也。
”
《史记·孔子世家》:
“黯然而黑。
”现在仍有“黯然”(黑暗的样子)等词语。
常泛指黑色。
2,赫会意字。
从二赤。
《说文》:
“赫,火赤貌。
”
火赤。
本义是“火烧的颜色”,泛指“赤色和火红色”。
如《诗经·邶风·简兮》:
“赫如渥赭。
”现在仍有“赫日(红日),赫赤(深红,火红)”等词语。
3,黛形声字。
从黑,代声。
《说文》:
“黱,画眉也。
从黑,朕声。
”
“黱”也写作“黛”。
锴本作画眉墨。
本义是“青黑色的颜料。
”古代女子用以画眉。
后来泛指“青黑色”,如杜甫《古柏行》: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现在仍有“黛黑”等词语。
4,黑会意字。
小篆字形,上面是古“囱”字,即烟囱;下面是“炎”(火)字,表示焚烧出烟之盛。
合起来表示烟火熏黑之意。
《说文》:
“黑,火所熏之色也。
”
本义是:
“黑色”。
《小尔雅》:
“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
”
后经常表示“黑色”。
如“黑洞洞”“黑暗”等。
5,红形声字。
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
《说文》:
“红,帛赤白色也。
”本义是:
“粉红色。
”
段注:
“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
”《释名·释采帛》:
“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
”
后来也表示各种红的颜色。
如白居易《忆江南》:
“日出江花红胜火。
”
现在红色使用极为普遍,结合其他表示红色的词语使用,如“绯红”“绛红”等。
6,绯形声字。
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非声。
本义是“(帛)红色”。
《说文新附》:
“绯,帛赤色也。
”后常表示“红色,深红色”,如韩愈《送区弘南归》:
“佩服上色紫与绯。
”
现在有“绯红”等词语。
7,赤会意字。
甲骨文,从大(人)从火。
人在火上,被烤得红红的。
一说“大火”为赤。
本义是“火的颜色”,即红色。
《说文》:
“赤,南方色也。
”《书·洪范·五行传》:
“赤者,火色也。
”
后指“红色”,如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椒》:
“色赤椒好。
”8,朱指事字。
小篆字形,从木,一在其中指出这种木是红心的。
《说文》:
“朱,赤心木,松柏属。
”
本义是:
“赤心木”。
后用来指“朱色,大红色”。
如《韩非子·十过》:
“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
”《庄子·达生》:
“紫衣而朱冠。
”
古代又称“朱”为正色,如“朱门”“朱红”等。
9,丹象形字。
甲骨文字形,外面框框象矿井形,里边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表示那里有丹砂。
《说文》:
“丹,巴越之赤石也。
象采丹井。
”本义是“辰砂,朱砂”。
后表示“红色,赤色”。
《周礼·考工记》:
“染羽以朱湛丹秫。
”
10,蓝形声字。
从艹,监声。
本义是:
“蓼蓝”。
《说文》:
“蓝,染青草也。
”
蓝在上古汉语中并不表示颜色,一般都是表示染料“蓼蓝”,如《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用来表示蓝色的形容词是“青”。
“蓝”表示颜色是后起义,指“暗蓝色”。
如杜甫《冬到金华山观》:
“上有蔚蓝天。
”
现在仍有“蓝天”“蔚蓝”等词语。
11,绿形声字。
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录声。
《说文》:
“绿,帛青黄色也。
”
本义是:
“青中带黄的颜色”。
如《楚辞·橘颂》:
“绿叶素荣。
”
后也用来表示“乌黑色”,如杜牧《阿房宫赋》“绿云扰扰。
”(绿云:
女子乌黑光亮的秀发)。
现在仍有“碧绿”“翠绿”“绿树”等词语。
12,白象形字。
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
《说文》:
“白,西方色也。
殷用事物色白。
”古人还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本义是:
“白颜色”。
如《荀子·荣辱》:
“目辨白黑美恶。
”
13,黄象形字。
金文象蝗虫形。
当是“蝗”的本字。
本义是:
“蝗虫。
”
后常指:
“黄色”。
《说文》:
“黄,地之色也。
”
《论衡·騐符》:
“黄为土色,位在中央。
”《易·坤》:
“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
”
《诗·邶风·绿衣》:
“绿衣黄里。
”14,褐形声字。
从衣,曷声。
《说文》:
“褐,编枲袜。
”
(枲:
粗麻。
)本义是:
“用粗麻织成的袜子”。
后表示“黄黑色”,如白居易《三适赠道友》:
“褐绫袍厚暖。
”现在仍有“褐煤,褐铁矿”等词语。
15,灰会意字。
从手,从火。
意思是火已熄灭,可以用手去拿。
《说文》:
“灰,死火余烬也。
”
本义是:
“火灰”。
后指“灰色”,白色和黑色的混合色。
16,绛(绛)形声字。
从糸,夅声。
《说文》:
“绛,大赤也。
”本义是:
“大红色”,《广雅》:
“纁谓之绛。
凡九旗之帛皆用绛。
”(纁:
红色)后表示“深红色”。
如《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为兵作绛衣行縢。
”(行縢:
绑腿。
)
17,紫形声字。
从糸,此声。
《说文》:
“紫,帛黑赤色也。
”本义是“紫色”,也就是“蓝和红组成的颜色”。
后常指“紫色”,如《论语·乡党》:
“红紫不以为亵服。
”现在仍有“紫棠色”(黑里带红的颜色)等词语。
18,彤会意字。
从丹,从彡。
丹就是丹砂。
彡表示装饰。
本义是:
“彩色装饰”。
《说文》:
“彤,丹饰也。
”
《荀子·大略》:
“诸侯彤弓。
”(按:
“丹漆也。
)
本来是动词,后用作形容词指。
⑴.红——活力、健康、热情、希望、太阳、火、血
⑵.橙——兴奋、喜悦、活泼、华美、温和、欢喜、灯火、秋色
⑶.黄——温和、光明、快活、希望、金光
⑷.绿——青春、和平、朝气
⑸.青——希望、坚强、庄重
⑹.蓝——秀白、清新、宁静、平静、永恒、理智、深远、海洋、天空、水
⑺.紫——高贵、典型、华丽、优雅、神秘、丁香、玫瑰
⑻.褐——严肃、浑厚、温暖
⑼.白——纯洁、神圣、清爽、洁净、卫生、光明、雪、云
⑽.灰——平静、稳重、朴素
⑾.黑——神秘、静寂、悲哀、严肃、刚健、恐怖、稳重、夜
⑿.金——光荣、华贵、辉煌鲜艳的红色给人以一种热情、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但同时也能给人以危险的心理反应,用来吸引受众的吸引力是十分有效的。
所以我们在处理一些激情高扬的新闻信息时,就可以佐以红色来配合传播,但在西方,红色则往往与恐惧、流血和淫荡相连。
暮江呤诗中描写颜色的词语是(瑟瑟、红)。
拓展资料:
暮江吟
作者: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
<1>;暮江吟:
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一种诗体。
<2>;残阳:
落山的太阳光。
<3>;瑟瑟:
原义为碧色珍宝,此指碧绿色。
<4>;可怜:
可爱。
<5>;真珠:
即珍珠。
诗中的真是真假的真,而并非珍珠的珍。
<6>;月似弓:
上弦月,其弯如弓。
<7>;九月初三:
农历九月初三
译文
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
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野有死麇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扬之水
扬之水,白石凿凿。
素衣朱襮,从之于沃。
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蒹葭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素冠
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劳心慱慱兮。
菁菁者莪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
既见君子,乐且有仪
白驹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
絷之维之,以永今朝。
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黄鸟
黄鸟黄鸟,无集于谷,无啄我粟。
甫田
裳裳者华,或黄或白。
我觏之子,乘其四骆;乘其四骆,六辔沃若。
青蝇
营营青蝇,止于樊。
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采绿
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白华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
之子之远,俾我独兮!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
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何草不黄
何草不黄?
何日不行?
何人不盢?
经营四方
《洛神赋》曹植有: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扬轻袿(guī)之猗(yī)靡兮,翳(yì)修袖以延伫。
在古代,上曰衣,下曰裳。
《诗经·邶风·绿衣》中就有“绿衣黄裳”。
惨绿少年--身着淡绿色服饰的儿郎。
粉白黛绿--女子的服饰
紫绶金章--绶是汉代官员权力的象征,以其纺织的稀密、长短和色彩的不同标志着官职的高低。
绶以紫色最贵。
紫袍玉带--朱、紫在中国古代曾长期被视为显贵的服色。
黄袍加身--黄袍始终是皇权的象征。
基本上灰、绿、红、黑占据主导,当然朱、紫、黄更显高贵。
五颜六色、万紫千红、绿肥红瘦等等都是描写颜色的词语。
万紫千红,读音:
[wànzǐqiānhóng],造句:
夏日里,滨江公园的花都开了,万紫千红煞是好看。
五颜六色,读音:
[wǔyánliùsè],造句:
雨后的彩虹挂在天边,五颜六色好看极了。
绿肥红瘦,读音:
[lǜféihóngshòu],造句:
这春花老残,绿肥红瘦,怎能惹起她那么深切的悲感呢?
这个世界是多彩的,描写颜色的词语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简单的一个白色就有“苍白、雪白、银白、亮白、莹白、米白、乳白、象牙白、牡蛎白、珍珠白、玉石白、银白、羊毛白”等十几种不同的词语,更有“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样的诗句用花的颜色来代指白色,可以参考“中国颜色”一书,以文化解读颜色,用镜头表现生活,更能增加对颜色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参考资料
黄仁达.中国颜色.上海:
东方出版社,2021年06月
汉辞网:
/
古文中代表颜色的字:
1,黯形声字.从黑,音声.本义是:
“深黑色”.《说文》:
“黯,深黑色也.”《广雅》:
“黯,黑也.”《史记·孔子世家》:
“黯然而黑.”现在仍有“黯然”(黑暗的样子)等词语.常泛指黑色.2,赫会意字.从二赤.《说文》:
“赫,火赤貌.”火赤.本义是“火烧的颜色”,泛指“赤色和火红色”.如《诗经·邶风·简兮》:
“赫如渥赭.”现在仍有“赫日(红日),赫赤(深红,火红)”等词语.3,黛形声字.从黑,代声.《说文》:
“黱,画眉也.从黑,朕声.”“黱”也写作“黛”.锴本作画眉墨.本义是“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后来泛指“青黑色”,如杜甫《古柏行》: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现在仍有“黛黑”等词语.4,黑会意字.小篆字形,上面是古“囱”字,即烟囱;下面是“炎”(火)字,表示焚烧出烟之盛.合起来表示烟火熏黑之意.《说文》:
“黑,火所熏之色也.”本义是:
“黑色”.《小尔雅》:
“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后经常表示“黑色”.如“黑洞洞”“黑暗”等.5,红形声字.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说文》:
“红,帛赤白色也.”本义是:
“粉红色.”段注:
“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释名·释采帛》:
“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后来也表示各种红的颜色.如白居易《忆江南》:
“日出江花红胜火.”现在红色使用极为普遍,结合其他表示红色的词语使用,如“绯红”“绛红”等.6,绯形声字.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非声.本义是“(帛)红色”.《说文新附》:
“绯,帛赤色也.”后常表示“红色,深红色”,如韩愈《送区弘南归》:
“佩服上色紫与绯.”现在有“绯红”等词语.7,赤会意字.甲骨文,从大(人)从火.人在火上,被烤得红红的.一说“大火”为赤.本义是“火的颜色”,即红色.《说文》:
“赤,南方色也.”《书·洪范·五行传》:
“赤者,火色也.”后指“红色”,如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椒》:
“色赤椒好.”8,朱指事字.小篆字形,从木,一在其中指出这种木是红心的.《说文》:
“朱,赤心木,松柏属.”本义是:
“赤心木”.后用来指“朱色,大红色”.如《韩非子·十过》:
“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庄子·达生》:
“紫衣而朱冠.”古代又称“朱”为正色,如“朱门”“朱红”等.9,丹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外面框框象矿井形,里边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表示那里有丹砂.《说文》:
“丹,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本义是“辰砂,朱砂”.后表示“红色,赤色”.《周礼·考工记》:
“染羽以朱湛丹秫.”10,蓝形声字.从艹,监声.本义是:
“蓼蓝”.《说文》:
“蓝,染青草也.”蓝在上古汉语中并不表示颜色,一般都是表示染料“蓼蓝”,如《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用来表示蓝色的形容词是“青”.“蓝”表示颜色是后起义,指“暗蓝色”.如杜甫《冬到金华山观》:
“上有蔚蓝天.”现在仍有“蓝天”“蔚蓝”等词语.11,绿形声字.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录声.《说文》:
“绿,帛青黄色也.”本义是:
“青中带黄的颜色”.如《楚辞·橘颂》:
“绿叶素荣.”后也用来表示“乌黑色”,如杜牧《阿房宫赋》“绿云扰扰.”(绿云:
女子乌黑光亮的秀发).现在仍有“碧绿”“翠绿”“绿树”等词语.12,白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说文》:
“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古人还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本义是:
“白颜色”.如《荀子·荣辱》:
“目辨白黑美恶.”13,黄象形字.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是:
“蝗虫.”后常指:
“黄色”.《说文》:
“黄,地之色也.”《论衡·騐符》:
“黄为土色,位在中央.”《易·坤》:
“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诗·邶风·绿衣》:
“绿衣黄里.”14,褐形声字.从衣,曷声.《说文》:
“褐,编枲袜.”(枲:
粗麻.)本义是:
“用粗麻织成的袜子”.后表示“黄黑色”,如白居易《三适赠道友》:
“褐绫袍厚暖.”现在仍有“褐煤,褐铁矿”等词语.15,灰会意字.从手,从火.意思是火已熄灭,可以用手去拿.《说文》:
“灰,死火余烬也.”本义是:
“火灰”.后指“灰色”,白色和黑色的混合色.16,绛(绛)形声字.从糸,夅声.《说文》:
“绛,大赤也.”本义是:
“大红色”,《广雅》:
“纁谓之绛.凡九旗之帛皆用绛.”(纁:
红色)后表示“深红色”.如《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为兵作绛衣行縢.”(行縢:
绑腿.)17,紫形声字.从糸,此声.《说文》:
“紫,帛黑赤色也.”本义是“紫色”,也就是“蓝和红组成的颜色”.后常指“紫色”,如《论语·乡党》:
“红紫不以为亵服.”现在仍有“紫棠色”(黑里带红的颜色)等词语.18,彤会意字.从丹,从彡.丹就是丹砂.彡表示装饰.本义是:
“彩色装饰”.《说文》:
“彤,丹饰也.”《荀子·大略》:
“诸侯彤弓.”(按:
“丹漆也.)本来是动词,后用作形容词指“朱红色”,如《书·顾命》:
“麻冕彤裳.”《诗·邶风·静女》:
“贻我彤管.”现在仍有“彤日”“彤云”“红彤彤”等词语.19,青会意字.从生,从丹.金文字形上面是个“生”字;下面是“丹”字,丹是井字。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经 描写 颜色 词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