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知觉.docx
- 文档编号:8994379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56
- 大小:2.86MB
第4章 知觉.docx
《第4章 知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 知觉.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4章知觉
第四章知觉
上一章我们讨论了感觉问题。
感觉是指人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但是,在人的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仅要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要认识事物的整体,了解它的意义。
还以苹果为例,我们不仅要知道它的颜色和味道,而且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与其他东西(如西红柿、红皮球)区别开来,知道它是一种酸甜的水果,有益于人的健康。
我们认识到事物的整体,并知道它的意义,这就是知觉。
在本章中,我们首先讨论什么是知觉、知觉过程的几种作用、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知觉的生理机制、阈下知觉等。
其次讨论知觉的几种重要特性,包括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知觉的恒常性、知觉学习和知觉适应等,围绕着这些特性,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
其中知觉学习成为近年来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再次介绍空间知觉的基本知识,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和距离知觉、空间定向等。
形状和大小知觉是二维空间的知觉,而深度和距离知觉是三维空间的知觉。
接着介绍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在心理学中对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的研究较少,但这两种知觉在人类生活中同样有重要意义。
最后介绍知觉的一种特殊形态——错觉。
错觉的成因很复杂,研究错觉不仅可以避免它给人类活动带来的危害,而且可以利用错觉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名言荟萃
感觉和知觉的发生,当然是这种进化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在感觉里面,物理事件同心理事件的领域发生了直接的接触,而知觉则属于首先的,也许是最简单的纯粹心理性质的事件。
——冯特
第一节知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知觉
人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
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解释),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并了解它的意义,就是知觉(perception)。
换
普通心理学
句话说,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例如,看到一张桌子、听到一首乐曲、闻到一种菜肴的芳香、微风拂面感到丝丝凉意等,知道这些东西的意义就都是知觉现象。
整体性和意义性是知觉的两个重要特性。
知觉以感觉作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例如,我们看到一个正方形,它的成分是四条直线。
但是,把对四条直线的感觉相加在一起,并不等于知觉到一个正方形。
知觉是按一定方式来整合个别的感觉信息,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根据个体的经验来解释由感觉提供的信息。
它比个别感觉的简单相加要复杂得多。
我们日常看到的不是个别的光点、色调或线段,也不是一大堆杂乱无章的刺激特性,而是由这些特性组成的有结构的整体,如房屋、树木、花草、人物等。
刺激物的个别属性或特性,总是作为一定事物或对象的属性或特性而存在的。
我们看到的红色,不是红旗的红色,就是红花或红衣的红色;我们听到的声音,不是马达的声音,就是说话的声音等。
这些属性与一定的客体相联系,并具有一定的意义。
在这个意义上,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发生,并且总是和客体意义相联系的。
。
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互相联系的几种作用:
觉察、分辨和确认(Moates,1980)。
觉察(detection)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而不知道它是什么。
例如,我们在校园内的马路上散步,忽然发现路旁有一个闪闪发亮的东西。
这时我们只是觉察到一个物体的存在,还不知道它是什么。
分辨(discrimination)是把一个事物或其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其属性区别开来。
确认(identification)是指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给它命名,并把它纳入一定的范畴。
例如,当我们走近路旁那个闪闪发亮的东西,经过仔细观看和摆弄之后,看清它的形状是圆的,它的光亮的表面能够反映出自己面部的形象……从而把它与其他事物区分开来,并断定它是一面镜子,这就是分辨和确认。
在知觉过程中,觉察、分辨和确认一个事物的阈限值是不一样的。
如果说人们觉察一个物体比较容易,那么要确认这个物体就要困难得多,需要的加工时间也较长。
二、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例如,颜色和明度知觉依赖于光的波长与强度;音调和音响知觉依赖于声波的频率与声压水平;形状知觉依赖于物体的原始特征和线条朝向;运动知觉依赖于物体的位移;等等。
对这些特性的加工叫自下而上的加工(bottomupprocessing)或数据驱动加工(datadrivenprocessing)。
知觉还依赖于感知的主体,即具体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孤立的眼睛、耳朵和鼻子。
知觉者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和爱好,或对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和期待,他的一般知识经验,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知觉的过程和结果。
人的知觉系统不仅要加工由外部输入的信息,而且要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
后面这种加工叫自上而下的加工(topdownprocessing)或概念驱动加工(conceptdrivenprocessing)。
例如,我们去火车站接一位不认识的客人,我们对来人的期待,将影响到我们对他的识别和确认。
又如,在阅读课文时,由于个人的知识经验不同,我们从课文中提取的信息也是不一样的。
一般说来,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他们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因而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相反,非感觉信息越少,就需要越多的感觉信息,因而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
三、知觉的生理机制
现代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心理学揭示了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分析、综合机能。
根据鲁利亚的机能系统学说,感觉皮层的一级区实现着对外界信息的初步分析和综合。
这些区域受到损伤,将引起某种感觉的丧失。
感觉皮层的二级区主要负责整合的机能,它的损伤不是引起特定感觉的破坏,而是丧失对复合刺激物的整合能力。
感觉皮层的三级区是视觉、听觉、前庭觉、肤觉和动觉的皮层部位的“重叠区”,它在实现各种分析器间的综合作用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
这个区域受到损伤将引起复杂的同时性(空间)综合能力的破坏(鲁利亚,1975)。
除了皮层感觉区以外,额叶在人的知觉活动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额叶损伤的患者常常失去主动知觉的意图,不能对知觉客体作出合理的假设,并且不能对知觉的结果进行正确的评定。
额叶是人的言语活动的重要器官,是计划、监督和调节行为的重要器官。
因此,额叶损伤患者的知觉障碍,是和言语活动与行为调节的障碍联系在一起的。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对感受野的研究,科学家对神经系统的分析、综合功能,即神经网络的编码作用,有了新的进一步的了解。
在人的神经系统的不同水平上,存在着各种特征觉察器,它们分别对客观事物的各种特性或属性作出反应,也就是把不同的刺激模式分解(分析)成它们的组成部分。
在进行特征觉察的同时,人的神经系统也在不同水平和不同层次上实现着对刺激性质的整合,完成了“特征捆绑”的过程。
这个过程也就是知觉过程。
根据对猴子和人类视觉系统的研究,我们可以把视觉系统粗略地分成腹侧和背侧两个系统。
腹侧系统从枕叶到颞下回,主要负责处理物体形状的信息,因而也称为“What”系统。
物体识别所需要的形状加工就在这里发生(Ungerleider&Mishkin,1982)。
其中,有些细胞与形状分析过程的关系非常密切。
例如,颞下回的一些神经细胞能排除颜色变异的干扰,对形状进行特异化的反应;而另一些细胞则只对颜色敏感。
背侧系统从枕叶到顶叶,主要负责处理空间和位置的信息,因而也称为“where”系统。
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进行的研究表明,视力正常的人看一幅蒙德里安水彩风景抽象画(一种没有任何可识别物的抽象景色)时,大脑局部血流量增加最大的脑区是腹侧通路的梭状回。
当让被试看运动着的黑白方块时,最大的大脑血流量发生在另一个区域。
PET研
究的结果还显示出,在上述两种条件下,初级视觉区也出现了大脑局部血流量增加的现象(Zeki,1992)(图4—1及书前彩图)。
四、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成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例如,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和运动的知觉属于视知觉;对声音的方向、节奏、韵律的知觉属于听知觉。
在这些知觉中,除了起主导作用的感官以外,还有其他感觉成分参加,例如,在视觉空间定向中,常常有听觉或触觉的成分参加;在物体形状和大小的视知觉中,有触觉和动觉的成分参加;在言语听知觉中,常常有动觉或视觉成分参加;等等。
近年来,研究者非常关注的“视听综合效应”,人对语音的判断受到对发音者口型视觉的调节,就是视觉影响语音听觉的一个例子。
根据人脑所认识的事物特性,可以把知觉分成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处理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的信息;时间知觉处理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运动知觉处理物体在空间的位移等。
知觉的一种特殊形态叫错觉。
人在出现错觉时,知觉的映象与事物的客观情况不相符合。
根据知觉中意识参与的程度,可以将知觉分成阈上知觉和阈下知觉。
阈下知觉(subliminalperception)也叫做无觉察知觉,是一种无意识的知觉。
研究发现,当刺激没有被个体意识所觉察时,也能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即个体可以在低于知觉阈限的情况下对刺激进行加工(Berry&Dienes,1993)。
“盲视”是阈下知觉的一个实例。
这些病人认为自己什么都看不见,但是如果强迫他们指出视野中的一个光源,这些病人能很准确地指出来,说明他们能利用残余的视觉系统进行定位,但丧失了对视觉经验的觉知能力。
知识之窗
知觉——主客观世界的统一
神智清醒的幻觉(CharlesBonnet综合征)是一种很罕见的症状,它通常出现在精神正常但部分失明的老年人身上。
患者可能会“看见”人、动物、建筑物、花草和其他物体在他们眼前出现或消失。
一个患有白血病和部分失明的老人总是抱怨他看见屋里有牛和熊等动物(Jacobetal.,2004)。
然而,有这种幻觉的人很容易报告他们的幻觉是不真实的,因为他们检测现实的能力并没有受损。
这种不寻常的经验说明,大脑一直在寻求有意义的感觉输入。
在正常的知觉经验中,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是非常重要的。
(资料来源:
库恩等,2007)
第二节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object),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background),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现象。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的声音成为学生知觉的对象,而周围环境中的其他声音便成为知觉的背景。
在这个意义上,知觉过程是从背景中分出对象的过程。
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
当注意指向某种事物的时候,这种事物便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其他事物便成为知觉的背景。
当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时,原来的知觉对象就成为背景,而原来的背景便成为知觉的对象。
因此,支配注意选择性的规律,也就是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规律。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不仅互相转化,而且互相依赖。
人知觉某一对象,不仅取决于对象本
身的特点,而且受对象所取背景的影响。
这一点对了解知觉过程有重要意义。
如果教室内很
安静,那么即使教师用很低的声音讲课,学生也能听清楚;相反,如果环境中的噪音很大,
那么教师用相同程度的声音讲课,学生就听不清楚了。
可见,人对语音的分辨力,不取决于
信号声音的绝对强度,而决定于信号与背景噪音的比率。
在不同背景下,人们对不同对象的
知觉可能是不同的。
因此,准确地说,人们的知觉是由对象及其背景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
图4—2是一张两歧图形。
它显示了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如果我们把图形中的白
色部分看成是一只杯子,那么图形中的黑色部分就会成为知觉的背景;相反,如果我们把图
形中的黑色部分看成是两个侧面人头,那么它的两侧就会成为知觉的对象,而中间的白色部
分就会转化为知觉的背景。
二、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在知觉活动中,整体与部分是互相依存的。
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为整体的能力。
我们从图4-8中的点子图上可以看出,尽管这些点子没有用线段联结起来,但仍能看到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
在这里,我们的知觉系统把视野中的个别成分综合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
但是,点子的数量不同,它们的空间分布情况不同,我们知觉到的几何形状也不同。
可见,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个成分的特点。
在知觉中,分析事物的特征及其结构关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我们对个别成分(或部分)的知觉,又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特性。
图4—4说明了部分对整体的依赖关系。
同样一个图形“13”,当它处在数字序列中时,我们把它看成数字13;当它处在字母顺序中时,我们就把它看成8了。
有人曾用对图片的感知,说明部分对整体的依赖性。
实验者先给被试呈现一张图片,上面画着一个身穿运动服、正在奔跑的男子,使人一看就断定他是球场上正在锻炼的一位足球运动员。
接着给被试呈现第二张图片,在那个足球运动员的前方,有一位惊慌奔逃的姑娘。
这时被试断定他看到了一幅坏人追逐姑娘的画面。
最后实验者拿出第三张图片,在两个奔跑的行人后面,是一头刚从动物园里逃跑出来的狮子。
这时,被试才明白了画面的真正意思:
运动员和年轻的姑娘为躲避狮子而拼命地奔跑。
可见,离开了整体情境,离开了各部分的相互关系,部分就失去了它确定的意义。
在知觉活动中,人对整体的知觉还可能优先于对个别成分的知觉。
内温(Navon,1977)用实验证明,给被试短暂地呈现由许多小字母组成的一个大字母,如由小字母“H”和“S”组成的大字母“H”,或者组成的大字母“S”。
被试的反应有两种:
局部反应和整体反应。
在局部反应(10calresponse)中,要求被试判断小字母(“H”或“S”);在整体反应(globalresponse)中,要求被试判断大字母(“H”或“S”)(图4-5)。
结果发现,当注意小字母时(局部反应),如果小字母与大字母不一致(如小字母为“S”,大字母为“H”),被试的反应时将变慢;相反,当被试判断大字母时(整体反应),被试的反应时不受组成的小字母的影响。
内温称这种现象为“整体优先”(globalprecedence),即整体水平的加工先于局部水平的加工。
如果在视觉呈现刺激图形后,让被试同时确定从听觉接受的一个字母,结果显示,当听到的字母与视觉呈现的大字母一致时,反应时短;而当听到的字母与视觉呈现的小字母一致时,反应时长。
这同样说明,被试对整体特征比对局部特征更敏感。
可见,在提取事物的细节信息之前,我们对事物的整体可能已经有了粗略的了解。
人物介绍
维特海默
维特海默(MaXWertheimer,1880一1943),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
l880年4月15日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l943年10月12日卒于美国纽约州的新罗谢尔。
早期学习法律和哲学,后转学心理学。
l904:
年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1912年与W.柯勒及K.考夫卡在法兰克福共同研究似动现象。
在这个研究的基础上,他们建立了格式塔心理学。
1916—1929年间,他任职于弗里德里希一威尔海姆大学。
此后又回到法兰克福。
由于对希特勒的不满,他于l933年离开德国,受聘为美国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
他一生著述不多,但是对格式塔心理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格式塔心理学这一术语是他首创的。
他主张从直观上把握心理现象,并把整体结构的动态属性看作是心理现象的本质,认为应从整体到部分“自上而下”地理解心理现象。
他还试图以动态交互作用解释神经活动和知觉的关系。
他总结出了有关知觉的一系列规律。
l933年以后,他对思维也作了深入的研究,反对把联想主义和机械识记作为思维过程的基础,特别强调思维和理解来自对结构的
重组或创新。
他著作以论文为主,“运动视觉的实验研究”(1912)提出了他的格式塔心理学思想;重要专著有《创造性思维》。
(资料来源:
http:
//baike.baidu.com/view/938638.htm)
陈霖(1982,1986)的实验也表明,在视觉加工的早期,人的视觉系统对刺激的整体性质(拓扑性质)更敏感。
在整体加工后,才进行局部成分或特征的分析。
在一个实验中,他采用了三组不同的图形(图4-6),其中圆和正方形、三角形在形状上看去很不一样,但它们都没有“洞”,因而是拓扑等价的;圆和环由于一个有洞,一个没有洞,因而具有不同的拓扑性质。
实验时要求被试注视两个图形中间的注视点,并报告注视点两侧的图形是否一样。
结果显示,被试对拓扑性质不同的图形,有较高的正确报告率,说明知觉系统对拓扑性质的差异更敏感。
知觉的整体性是知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不仅依赖于刺激物的结构,
即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而且依赖于个体的知识经验。
一个不熟悉外文单词的人,他对单词的知觉只能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进行。
相反,一个熟悉外文单词的人,他把每个单词都知觉为一个整体。
知觉的整体性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
如果用速示器快速呈现一个熟悉的汉字或组成这个汉字的个别笔画,那么辨认整个字的时间几乎和辨认个别笔画的时间相同。
另一方面,由于知觉的整体性,人们有时会忽略部分或细节的特征。
做文字校对工作的人,由于对整个文句的感知,有时难以发现句中个别漏字或误写的字词,这就是由于对整体的知觉抑制了对个别成分的知觉。
三、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
人的知觉与记忆、思维等高级认知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认识知觉对象的特点,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在这个意义上,知觉过程也可以看成是“假设检验”的过程(格列高里,1966)。
知觉的这一特性可以用某些隐匿图形来说明(图4-7)。
当人们第一次看到这张图片时,他们不是消极地观看图片上的这些黑白斑点,而是力求理解这些斑点的关系,提出种种假设,对它作出合理的解释。
例如,“这是一块雪地吗?
”“雪地上有什么?
”“这里好像有一只动物。
”“它是什么?
”“是熊吗?
”“不是。
”“是狼吗?
”“不是。
”“是狗吗?
”“哦!
我想起来了,它像一只生活在北极地带的狗。
”在这里,知觉中的理解过程是非常开展的。
人们根据知觉对象提供的线索,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最后作出合理的解释。
当知觉的对象是我们熟悉的事物时,人们对对象的理解往往采取压缩的形式,知觉者能很快给对象命名,把它纳入一定范畴之内,如说“这是一个三角形”“这是一部电视机”等。
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
在前文说过的两歧图形(本书第154页)中,如果我们事先知道它是一只杯子,那么图形的中间部分就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并且使我们对它的知觉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如果我们事先知道它是一张侧面的人头,那么图形的两侧就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而中间部分成为知觉的背景。
理解还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
人对自己理解和熟悉的东西,容易当成一个整体来感知。
相反,在不理解的情况下,知觉的整体性会受到破坏。
在观看某些不完整的图形时(图4-8),
正是理解帮助人们把缺少的部分补充起来。
最后,理解还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
例如,熟悉英语词汇知识的人,在读到字母“WOR…”后,会预期出现D、K、M、N等字母,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这些字母才能与“WOR”组成一个英文单词。
在这里,人们已有的知识结构在当前的感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环境激活的知识结构不同,产生的知觉期待也不一样。
名言荟萃
知觉不是简单地被刺激模式决定的,而是对有效的资料能动地寻找最好的解释。
对物体的知觉是一种假设,它由感觉资料提出,并由感觉资料加以检验。
当一种知觉假设出现错误时,我们就会出现错误的印象。
——格列高里
四、知觉的恒常性
(一)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
我们周围的世界在不停地变化着,它向我们的知觉系统输送的刺激信息也在不停地改变。
我们看到的物体有时离我们近,有时离我们远;有时在我们正前方,有时在我们的两侧;有时处在阳光下,有时又处在阴影中。
在这种不断变化的条件下,人如何保持对物体的正确知觉呢?
幸运的是,自然选择给予了人的知觉系统一种重要的特性,即知觉恒常(perceptualconstancy)(Gleitmarl,1999)。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二)知觉恒常性的种类
在视觉范围内,恒常性的种类有以下几种。
1.形状恒常性
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射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
但是,我们知觉到的物体形状并没有显出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形状的恒常性。
图4-9是一扇从关闭到敞开的门,尽管这扇门在我们视网膜上的投影形状各不相同,但人们看去都是长方形的。
一般说来,看到的形状与物体的实际形状完全相同,叫完全恒常性;看到的形状与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影的形状完全一样,叫无恒常性。
而知觉到的形状处于物体的实际形状和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射的形状之间,而偏于物体的实际形状,叫实际恒常性,习惯上也称其为知觉恒常性或知觉常性。
2.大小恒常性
当我们从不同距离观看同一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大小是有变化的。
距离大,它在视网膜上成像较小;距离小,它在视网膜上成像较大。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看到的对象大小的变化,并不和视网膜映象大小的变化相吻合。
视网膜成像按几何投影的规律变化、随对象的距离按比例增大或缩小,而知觉到的大小却不完全随距离而变化,它趋向于原物的实际大小。
例如,一个人从我面前走向教室后门,尽管他在我的视网膜上的投射大小有很大变化,可是看到的大小并没有明显改变。
当距离逐渐增加时,我们没有把原物看得越来越小。
这就是大小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也处在完全恒常性与无恒常性之间。
3.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
在照明条件改变时,物体的相对明度或视亮度保持不变,叫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
例如,白墙在阳光和月色下看,它都是白的;而煤块在阳光和月色下,看去都是黑的。
从物体反射的光量来说,由于太阳的光量约为月光的80万倍,因此,煤块在E1光下反射的光量约为白墙在月色下反射的光量的5万倍。
在这种情况下,煤块在日光下看去仍是黑的,白墙在月色下看去仍是白的。
可见,我们看到的物体明度或视亮度,并不取决于照明的条件,而是取决于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
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也处于完全恒常性与无恒常性之间。
4.颜色恒常性
一个有颜色的物体在色光照明下,它的表面颜色并不受色光照明的严重影响,而是保持相对不变。
例如,用不太饱和的黄光照射蓝色色盘,我们看到的不是灰色,而是一种饱和度较小的蓝色。
同样,用红光照射白色的物体表面,我们看到的物体表面不是红色,而是在红光照射下的白色。
正如室内的家具在不同灯光照明下,它的颜色相对保持不变一样,这就是颜色恒常性。
(三)影响知觉恒常性的条件
知觉恒常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视觉线索有重要的作用。
所谓视觉线索是指环境中的各种参照物给人们提供的物体距离、方位和照明条件的信息。
这些信息对维持知觉的恒常性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在实验中设法消除环境中的视觉线索,恒常性就会受到破坏。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说明视觉线索的重要性。
在图4-lOa中,我们与后面一人的距离是前面一人的距离的3倍,而他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只是前一人的三分之一。
由于存在距离线索,两个人看上去大小差不多,而在图4-lOb中,我们只是把后一人的图片剪下来贴在前一人的旁边,由于消除了距离线索,两个人的大小差别就非常明显了。
视觉线索的作用说明了人的知识经验对恒常性有重要的影响。
人在实际生活中,建立了大小和距离、形状与观察角度、明度与物体表面反射系数的联系。
当观察条件改变时,人们利用生活中已经建立的这种联系,就能保持对客观世界较稳定的知觉。
恒常性对于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重要意义。
如果人的知觉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时刻变化,那么要想获得任何确定的知识都是不可能的。
研究恒常性
不仅有助于建筑、艺术等实践部门的工作,而且有助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现代的机器人有“视觉”可以看,有“听觉”可以听,但它们没有知觉的恒常性。
因此,当观察条件明显变化时,机器人就难以执行自己原来的任务。
如果我们能够把人和动物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4章 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