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的概念.docx
- 文档编号:8994279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39.22KB
旅游的概念.docx
《旅游的概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的概念.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的概念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旅游的概念
一、旅游概念的形成
我国古代,“旅”和“游”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概念。
“旅游”就是旅行游览,是“旅行”和“游览”二种活动的有机统一。
二、旅游概念的类型
艾斯特定义
三、旅游的概念(Definitionoftourism)
旅游是人们出于和平的目的,离开长住地到异国他乡的旅游和暂时居留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第二节旅游的本质与社会属性
一、旅游的本质)
1、旅游是人类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活动
2、旅游是人类一种积极而健康的交往活动
3、旅游是人类一种以审美为特征的消闲活动
二、旅游的社会属性
1、旅游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2、旅游与社会政治、文化的关系
3、旅游与社会日常生活的关系
第三节旅游活动的构成与特点
一、旅游活动的要素
1、旅游者——旅游活动的主体
2、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客体
3、旅游业——旅游活动的媒体
二、旅游活动的特征
1、审美性
2、享受性
3、异地性
4、暂时性
5、综合性
第四节旅游的基本类型
一、旅游类型的划分标准
1、按地理范围划分
⏹国内旅游
⏹国际旅游
⏹洲际旅游
⏹环球旅游
2、按旅行距离划分
⏹短程旅游
⏹远程旅游
3、按目的归属划分
⏹消遣旅游
⏹公务旅游
⏹个人和家庭事务旅游(VFR)
4、按组织形式划分
⏹团体旅游
⏹散客旅游
5、按计价方式划分
⏹包价旅游
⏹非包价旅游
6、按费用来源划分
⏹自费旅游
⏹公费旅游
⏹奖励旅游:
是一种发展速度非常快的团体旅行,它是公司的一种奖励,是为那些成功地完成某一销售目标的公司成员及其配偶提供的。
参加奖励旅行的团体要同时接受公司的指示,在目的地对新产品进行市场调查。
⏹社会旅游(socialtourism):
是一种由低收入群体进行的旅游,是指那些在没有社会干预情况下,白己无法承担费用的群体所进行的一种旅行形式,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个人所加入的协会的帮助使不可能旅行。
”
7、按享受程度划分
⏹豪华旅游
⏹标准等旅游
⏹经济等旅游
⏹奖励旅行
8、按旅行方式划分
⏹航空旅游
⏹铁路旅游
⏹汽车旅游
⏹游船旅游
⏹骑车旅游
⏹徒步旅游
9、按活动内容划分
⏹观光旅游
⏹度假旅游
⏹公务商务旅游
⏹生态旅游
⏹购物旅游
⏹专项旅游
二、按地理范围划分的旅游类型
1、国内旅游
2、国际旅游
3、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的关系
⏹根本差别:
是否跨越国界
⏹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的比较
三、按活动内容划分的旅游类型
1、观光旅游
⏹概念
⏹基本特点
⏹新兴观光旅游产品
2、度假旅游
⏹概念
⏹基本特点
⏹新兴度假旅游产品
3、文化旅游
⏹概念
⏹基本特点
⏹文化旅游产品
4、宗教旅游
⏹概念
⏹基本特点
5、商务旅游
⏹概念
⏹基本特点
⏹商务旅游的主要产品
6、购物旅游
⏹概念
⏹基本特点
7、生态旅游
⏹概念
⏹基本特点
第五节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国外旅游研究概况
1、国外旅游研究进程
2、国外旅游研究特点
二、我国旅游研究的发展
三、旅游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研究对象
⏹旅游主体──旅游者。
⏹旅游客体──旅游资源。
⏹旅游媒体──旅游业。
⏹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三者的相互关系。
2、研究内容
⏹对旅游活动的研究
⏹对旅游活动产生的关系研究
⏹对旅游活动的影响研究
四、旅游学的科学体系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旅游基础理论方向。
2、旅游经济学方向。
3、旅游管理学方向
4、旅游地理学方向
5、旅游社会学方向
第五节本书编写的指导思想
一、本书编写的指导思想
1、以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重点
2、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
3、结合中国旅游实际,反映中国旅游特色
4、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造型人才
二、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十九世纪中叶以前的旅行发展
一、人类旅行的起源
人类旅行的起源并不是消遣和度假,而是由产品交换而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人们对旅行的需要。
商人开创了人类外出旅行的先河。
二、人类旅行的发展
1、旅行发展同一个阶段和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直接相关。
2、旅行目的主要是贸易经商。
3、就旅行的社会作用看,旅行并非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需要,人们在主观上缺乏旅行度假的要求和习惯。
4、消遣旅行不具备普遍的社会意义。
(一)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
1、中国奴隶制社会
2、西方奴隶制社会
(二)封建社会的旅行活动
1、中国封建社会
2、西方封建社会(落后于中国)
第二节近代旅游的发展和旅游业的诞生
一、产业革命推动了古代旅行向近代旅游转化
1、旅行的发展具有今天意义上的旅游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
第一,因消遣目的而外出旅行观光或度假的人数大量增加,超过了传统占主导地位的商务旅行;
第二,借助专业性的商业服务来完成自己的旅行和游览活动;
第三,团体旅游开始出现;
第四,旅游供给活动迅速发展,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不断完善,旅游业开始兴起。
2、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重要促进作用
二、旅游业的诞生
1、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活动的特点(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开端)
2、1845年夏季托马斯·库克活动的特点
3、两次活动的比较
第三节现代旅游的发展
一、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从需求方面看:
■从供给方面看:
二、现代旅游的特点
1、增长的持续性
2、旅游活动的普及性
■从参加者的范围看,现代旅游已经广泛普及到社会各阶层和普通的劳动大众。
■旅游活动已经发展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基本需要。
3、地理集中性
■宏观来看,全球国际旅游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地理集中性。
全球80%以上的国际旅游者集中分布在欧洲和美洲,而非洲、中东、南亚等地区国际旅游流量很小。
■中观来看,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活动分布格局也呈现出这一特点,旅游者流量和流向较大的地区和线路往往形成旅游热点和热线。
■具体到某一旅游区域或旅游城市,旅游者空间分布的集中性亦十分明显。
4、季节性
5、竞争的激烈性
第四节中国旅游业的产生与发展
一、近代中国旅游业的诞生
20世纪20年代,中国近代作为经济产业的旅游业在上海诞生。
陈光甫先生,1923年8月,在银行创办一个旅游部,专门经营旅游业务,为出游者安排行程及办理各种手续事宜。
1924年春,旅游部组织了第一批国内旅游团,
1924年秋,组织了赴海宁观潮旅游团。
1925年春,旅游部组织赴日本“观樱”旅游团,开始办理出国旅游的业务。
1927年春,旅游部还出版发行了中国第一本《旅行杂志》。
1927年6月,旅游部独立,成立“中国旅行社”。
中国人自己设立最早的规模最大的一家旅行社。
二、现代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第一时期:
建国初至1978年的政治接待时期
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不具备满足现代旅游需求的必要条件,国内旅游活动规模有限。
而就国际环境看,迫切需要打开外交新局面,树立自身的国际形象。
因此,“宣传自己,了解别人”,成为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发展旅游业的主导方针和目的。
(一)初创阶段(1949年--1957年)
(二)开拓阶段(1958年-1965年)
(三)坎坷阶段(1966年-1977年)
第二时期:
1978年以后的全面发展时期。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业从外事接待型转为经济创汇型,确立了旅游业经济产业的属性,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并逐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2、旅游管理体制不断改革与完善
3、三大市场全面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4、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
5、旅游业经济作用日趋重要,综合功能全面显现
6、旅游产品体系初步形成
7、旅游教育从无到有蓬勃发展
第三章旅游者
第一节旅游者的传统概念
一、旅游者的传统定义
(一)国际旅游者的定义
1、临时国际联盟统计委员会的定义
2、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的定义。
3、联合国有关机构的定义。
4、我国的定义。
(二)国内旅游者的定义
1、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2、北美国家的定义。
3、欧洲国家的定义。
4、我国的定义。
国家旅游局在1995年发布的全国旅游统计公报中,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是:
凡一次出行距离大于10千米同时出行时间大于6小时的旅客即为国内旅游者。
显然,这个定义较之于国外定义显得比较宽泛。
二、关于旅游者定义的思考
第二节旅游者产生的条件
一、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意味着支付能力。
它影响着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影响着旅游者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并且还会影响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及其旅行方式的选择等。
所以,收入水平是影响旅游需求的最重要的经济因素。
二、余暇时间
(一)人生时间的构成
人生时间可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i.法定的就业工作时间。
例如,我国实行的八小时工作制。
ii.必需的加班加点工作时间。
例如,必要的加班加点和第二职业工作时间。
iii.用于满足生理需要的生活时间。
例如,吃饭、睡觉、家务等。
iv.必需的社会活动时间。
例如,出席必要的社交约会,学校召开的学生家长会等。
v.余暇时间。
亦称自由时间或可随意支配的时间。
(二)余暇时间的分布
余暇时间就是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及其他必需时间之外,可用以自由支配、从事消遣娱乐或自己乐于从事的任何其他事情的时间。
余暇时间的分布情况可以划分为:
1、每日余暇。
这部分时间很零散,虽可用于娱乐和休息,但却不可用于旅游。
2、每周余暇。
即周末公休时间。
3、公共假日。
即通常所说的节假日。
4、带薪假期。
带薪假期时间长而且集中,因而是人们外出旅游的绝好时机。
总之,旅游需要有时间,对于就业人员来说,需要有一定数量而且比较集中的余暇时间才有可能实现外出旅游。
所以,余暇时间,特别是带薪假期,是实现旅游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将余暇时间作为旅游者实现旅游的必要条件,主要是针对自费消遣旅游而言的。
公务旅游者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而奖励旅游的情况不尽一致,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论。
三、其他条件
收入水平和余暇时间是实现旅游活动的外部条件中的两个必要的基本条件,但仅此两个条件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其他条件:
第一、身体健康状况。
第二、家庭人口状况。
第三节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动机:
是激励人们行动的主观因素。
凡是引起人们去从事某项活动,并使活动指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人需要的愿望或志愿,都叫做这种活动的功机。
旅游动机:
指促使一个人有意于旅游以及到何处去、作何种旅游的内在考虑。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生理需要:
食物、饮水、氧气,等等;
2.安全需要:
治安、稳定、秩序和受保护;
3.爱的需要:
情感、集体荣誉感、(家庭、朋友等)感情联系;
4.受尊重的需要:
自尊、声望、成功、成就;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
从需求方面来看,在就外出旅游作出决定时,旅游者到底为了满足上述哪一层次的需要呢?
一般认为,一个人不大可能会为了满足较低三个层次的需要而希望外出旅游。
有些事实说明,人们决定外出旅游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的两个较高层次的需耍有联系。
就人们外出旅游动机的需要来看,主要包括探新求异的积极需要和逃避紧张现实的消极需要。
而除了探新求异这种积极的需要之外,逃避紧张现实的消极需要是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所无法解释的。
因此,单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难以完全回答人们外出旅游是出于何种需要的问题。
二、麦金托什的旅游动机论(McIntosh’stheory)
美国著名的旅游学教授罗伯特·W·麦金托什提出,旅游动机可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1、身体方面的动机
2、文化方面的动机
3、人际方面的动机
4、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此外,还应考虑再增加一种类型,即经济方面的动机。
三、帕洛格的心理类型模式
帕洛格通过对数千美国人的个性心理因素的研究,发现人们可被划分为五种心理类型:
A.多中心型
B.中间型
C.自我中心型
D.近自我中心型
E.近多中心型
第四节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特点
一、旅游者类型及其划分
(一)根据游客的人口统计特征划分
(二)根据游客出行的外在特征划分
二、根据游客出行目的划分的旅游者的需求特点
(一)消遣型旅游者
(二)差旅型旅游者
(三)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
第四章旅游资源
第一节旅游资源的概念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一)旅游资源等于旅游吸引物
(二)旅游资源包括旅游吸引物和旅游产品
(三)旅游资源仅指旅游吸引物与旅游产品的重合部分
本书定义:
凡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现象和事物,均称为旅游资源。
二、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一)旅游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二)刺激旅游需求的内在动因
(三)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旅游资源的特性控制着旅游活动的周期
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一、旅游资源的分类
1、按景观属性的分类
2、按风景资源的利用现状分类
3、按旅游资源的规模、级别、价值及管理范围分类
4、按保存现状及其程度分类
5、按旅游资源的来源分类
6、按旅游资源的功能分类
7、按旅游资源利用状况分类
二、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
(一)自然旅游资源
1、山光水色。
2、奇石异洞。
3、流泉飞瀑。
4、阳光海滩。
5、气象气候。
6、风景生物。
(二)人文旅游资源
1、历史古迹。
2、民族风情。
3、城乡风光。
4、其他。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
(一)观赏性
(二)综合性
(三)地域性
(四)时间性
1、季节性。
2、变异性。
(五)永续性
第三节旅游资源的评价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一)旅游资源的评价目的
1、确定旅游资源的数量、丰度、类型与组合状况,评估该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价值和地位。
2、明确旅游地的性质(类型),拟定未来的旅游地中旅游资源的结构(主次关系)和新的旅游资源的开发计划。
3、通过对旅游资源及其客观存在开发条件的评价,确定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序和不同类型旅游地的建设顺序。
(二)旅游资源的评价原则
1、客观科学性原则。
2、全面系统性原则。
3、效益估算性原则。
二、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一)旅游密度
(二)旅游容量
(三)旅游节律性
(四)景点的艺术特色、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五)旅游景点的地域组合
不同类型旅游景点的布局和组合状况,是旅游地优势和特色的重要反映,也是影响旅游资源开发效果和效益的重要因素,所以在评价中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其中,旅游资源密度较大,相距甚近,又有多种类型的协调配合,并呈线型、环闭型或马蹄型旅游线排列者,为风景区最佳的组合态势。
(六)旅游开发次序
是旅游资源评价的最后一项工作。
即根据已经得出的各种量的指标,确定旅游资源开发的难易程度及不同类型之间的关联程度,决定各项旅游资源开发的先后顺序,在此基础上根据各项开发费用估计出所需要的总的旅游投资,从而可进行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收周期等定量指标测算。
三、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一)定性评价法
1、历史文化价值。
2、艺术观赏价值。
3、科学考察价值。
(二)定量评价法
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法包括层次分析法和指数表示法等多种。
其中,层次分析法具体评价过程是:
先将评价项目分解成若干层次,然后在比原问题简单得多的层次上逐步分析,最后再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学形式表达和处理。
这种方法是一种综合和整理人们主观判断的客观方法,也是一种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
保继刚教授曾以北京为例,在我国首次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某个区域的旅游资源的评价中,其评价结果见课本列表。
(三)市场评价法
市场评价法适合于景区之司,尤其是旅游地之间旅游资源价值的比较。
1、旅游资源进行市场评价的必要性。
2、市场评价法的基本思路与步骤。
第一、假设某地的旅游资源组合成一种旅游产品,并将该种产品近似地看作该旅游地本身。
第二、建立吸引强度与空间距离的函数关系。
第三、确定旅游地进行旅游资源开发能够保本的游客需求量。
第四、将上述函数关系与保本游客需求量相结合,就可以求出该旅游地的吸引半径和门槛服务范围。
第五、对旅游地的旅游资源价值作出评价。
2、旅游地类型的划分与作用。
依据市场评价法还可以对旅游地的类型进行科学的划分。
特点
优劣势
开发方向
资源型
资源拉力>市场推力,为资源型(如西安、桂林等);如门槛半径(范围)较大,旅游流中以单纯的观光型旅游为主,那么该旅游地属于资源型
从产品组合的优势看,资源型布局就是指在该种旅游产品中资源含量较大,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较差
建设配套设施可能产生的边际经济效益>直接投资旅游吸引物或旅游资源
客源型
市场推力>资源拉力,为客源型(如上海、深圳等)
客源型则是指该种旅游产品中资源含量较小,交通和基础设施较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品需求量较大
新增或"移植"一些人造景观,可能会产生比那些正宗的旅游地更好的经济效益
混合型
资源拉力和市场推力势均力敌时,则为混合型(如北京、南京等)
兼有资源型和客源型两者的优势,但不利之处:
旅游业的发展往往容易与其他工业发展产生"主从"难定的关系,从而出现与旅游业争地、争资金等矛盾
第四节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一)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二)景区的地域组合条件
1.主景与配景的组合状况
2.各类景点的可进入性
(三)景区旅游容量条件
旅游环境容量包括容人量(人/平方米)和容时量(小时/景点)两个指标。
容人量指旅游地单位面积所容纳的游人数量,它是风景区用地、设施和投资规模等指标的设计依据。
容时量指景区游览时所需要的时间,是核定风景区游程、内容、景象、布局和建设时间等指标的重要依据。
显然,旅游景点越复杂、越含蓄、越有趣味、耐看性越强,其容时量就越大。
相反,一目了然的景象,容时量就小。
旅游容量的大小取决于旅游资源的类型:
(四)市场客源条件
(五)施工条件
(六)投资条件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
(一)树立旅游形象
(二)提高旅游地的可进入性
(三)建设和完善旅游设施
1.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凡属主要使用者为当地居民但也必须向旅游者提供或者旅游者也必须依赖的设施,称为旅游基础设施。
它包括以下两种类型:
一是一般公用事业设施;二是满足现代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设施或条件。
2.建设和完善旅游上层设施
那些虽然也可供当地居民使用但主要供外来旅游者使用的服务设施,称为旅游上层设施。
包括宾馆饭店、旅游问讯中心、旅游商店、某些娱乐场所等
(四)旅游点的建设与管理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一)面向市场,掌握市场
(二)个性鲜明,突出独特性
1.个性鲜明,丰富多样。
2.突出民族特色,增强地方色彩
(三)突出重点,通盘建设
1.突出重点,优先开发
2.着眼未来,分期建设
(四)力求经济,保护环境
1.尽可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2.尽量避免对环境的破坏
第五节旅游资源的保护
一、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
(一)旅游者破坏
(二)旅游业破坏
(三)其它因素破坏
二、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一)充分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
1.健全和成立旅游景观的管理机构,加强风景环境保护。
2.制定各种旅游环境保护法规,包括两种类型,一是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和保护办法;二是结合文物保护,建立相应的管理和保护办法。
3.将保护旅游资源列入国家或地区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中。
(二)建立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系统
(三)建立古迹保护区与视觉保护“通廊”
1.文化遗产保护区的划定
2.古建筑的视觉保护
(四)分类型因地制宜采取法律、行政、经济和工程技术等保护措施
1.以自然风光为主体的风景名胜区,应采取多种措施保护生态系统
2.山地旅游点必须注意污水排放
3.古老城市建设应坚持保持原貌,现代化的室内与古色古香的室外相结合
4.在旅游者拥挤不堪、高度密集的地区,应适当控制入园人数
(五)落实保护责职
第五章旅游业
第一节旅游业的概念与构成
一、旅游业的概念
旅游业:
以旅游者为对象,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活动所需产品和服务的行业群体所组成的综合性产业。
科学性体现在以下三点:
Ø体现了旅游产业各行业的内在关联──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
Ø突出了旅游产业大产业的特点。
Ø以服务对象为依据定义旅游业更能体现旅游业第三产业的产业属性──服务性产业。
二、旅游业的构成
旅游产业
(广义旅游业)
旅游核心行业
(狭义旅游业):
旅行业、饭店业、旅游交通业、旅游景观业
旅游依托行业:
公共交通业、餐饮业、商业、娱乐业、邮电通迅业、基础设施(水、电、气等)
各种旅游组织:
国家旅游组织、地方旅游组织、景区旅游组织、旅游协会等
图5-1旅游产业构成
三、旅游业的功能
v经济功能。
v文化功能
v社会功能
v环境功能
第二节旅游业的性质与特点
一、旅游业的性质
具有文化性的经济产业。
二、旅游业的特点
(一)综合性产业
(二)依托性强的产业
(三)服务性的产业
(四)环境密集型产业
第三节旅行社业
一、旅行社的概念、性质与作用
(一)旅行社的概念
(二)旅行社的性质
1、旅行社是旅游中介机构,而非是生产机构
2、旅行社是通过提供中间商服务获取收益的企业
(三)旅行社的作用
1、旅行社是联系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纽带,是旅游业的支柱企业
2、旅行社是旅游业的前锋
二、旅行社的分类
(一)按业务类型划分
1、旅游批发经营商,可分为旅游批发商和旅游经营商。
2、旅游零售商。
(二)按经营范围划分
1、国际旅行社:
包括入境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和国内旅游业务。
具体业务内容有8项。
2、国内旅行社:
仅限于国内旅游业务。
具体业务内容包括3项。
三、旅行社的经营特点
(一)旅行社是知识密集型企业
(二)旅行社是依附性很强的企业
(三)旅行社是脆弱性很强的企业
(四)旅行社是要求具有良好企业形象的企业
(五)旅行社企业的业务是一项复杂的组织工作
四、旅行社的基本业务
(一)设计、组织和促销旅游产品。
(二)公关协调、接待服务
第四节饭店业
一、饭店业的发展
(一)客栈时期
(二)大饭店时期
(三)商业饭店时期
(四)现代新型饭店时期
二、饭店业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饭店业作为旅游业中的支柱行业,是旅游创收的重要渠道。
(二)饭店业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三)饭店业是旅游业关联度高的重要因素
(四)饭店业是旅游业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五)饭店业有助于强化旅游业的社会文化功能
三、饭店的类型
(一)根据饭店市场分类,这是一种传统的分类方法:
1、商务型饭店
2、度假型饭店
3、会议饭店
4、长住饭店
(二)根据饭店的规模分类,按客房数量区分饭店大小。
1、大型饭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旅游 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