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庄煤矿煤矿动用储量计划.docx
- 文档编号:8988963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32.98KB
云庄煤矿煤矿动用储量计划.docx
《云庄煤矿煤矿动用储量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庄煤矿煤矿动用储量计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庄煤矿煤矿动用储量计划
云庄煤矿2014年度
动用储量计划
云庄煤矿
2014年5月
云庄煤矿2014年动用储量计划
第一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交通位置
云庄煤矿位于三板桥镇,距普安县城西约10km,普安县目前尚无铁路,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煤矿距贵阳—盘县公路(320国道)北侧约1km,距镇胜高速公路普安县城入口收费站约10km,交通较方便。
交通位置示意图
第二节矿证相关情况
云庄煤矿为技改矿井,采矿许可证证号C5200002011801120116429,2012年2月颁发,有效期12.8年,井田面积1.5574km2,矿区范围由5个拐点圈定。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序号
直角坐标
地理坐标
横坐标(X)
纵坐标(Y)
东经
北纬
1
2853741.399
35488730.48
2
2853741.399
35489745.486
3
2853401.393
35490300.488
4
2852541.389
35489810.483
5
2852581.393
35488730.477
开采标高为+1500m—+1200m,开采M1、M17煤层。
第三节矿井设计及生产情况
一、矿井设计情况:
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属于技改矿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
服务年限12.8年,矿井开拓方式为平硐暗斜井开拓。
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采煤法,矿井划分为二个水平。
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走向长约1.57km,倾向宽约1.2km,面积1.5574km²,准采标高为+1500~+1200m标高之间。
全矿井划分两个水平四个采区开采,1#煤层划分为一个水平二个采区,水平标高为:
+1455m;17#煤层划分一个水平二个采区,水平标高为+1308m。
1#煤层划分为二个采区,+1455m以上为一采区,+1455m以下为二采区;17#煤层划分为二个采区,+1308m以上为三采区,+1308m以下为四采区;
本矿煤层间的开采顺序为下行式,即先开采1#号煤层后开采17#号煤层。
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设计一、三采区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二、四采区采用倾斜长壁后退式。
二、矿井建设情况:
矿井于2011年10月开始技改,预计2014年7月份开始联合试运转,8月份通过安全生产许可证验收。
第四节矿井储量及审批情况
根据贵州省西能煤炭勘查开发有限公司2010年5月编制的《贵州省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和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黔国土资储备字【2010】184号,关于《贵州省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及(黔国土规划院储审字【2010】108号)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核实截至2009年12月31日止,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1500-1200m标高)保有资源量为831万吨,其中:
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11b)98万吨,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132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601万吨。
另有消耗资源储量(即采空区的资源储量122b空)73万吨。
矿井2008年3月至今未进行过开采。
第二章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
第一节地层及构造
(一)地质构造及特征
1、区域地层
本区域出露的地层有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下第三系及第四系。
其中,以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分布最广,其余地层零星分布。
2、区域构造
本区域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扬子准地台(Ⅰ级)黔北台隆(Ⅱ级)六盘水断陷(Ⅲ级)普安旋扭构造变形区(Ⅳ级)。
3、陷落柱、剥蚀带发育情况及其分布规律
地质报告未提供相关资料,在原矿井及相邻矿井生产过程中未发现陷落柱、剥蚀带发育情况。
4、火成岩侵入情况及对煤层和煤层顶底板的影响
地质报告未提供相关资料,在原矿井及相邻矿井生产过程中未发现火成岩侵入。
(二)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
1#煤层:
顶板岩性为灰色泥质灰岩,较致密坚硬,较稳固,采空区顶板经多年风化后呈大块状垮落,小煤矿开采需支护。
底板岩性为灰色、浅灰色薄层状泥岩,其下为粉砂岩。
17#煤层:
顶板岩性为灰色、浅灰色薄层状粉砂岩,局部为泥质粉砂岩。
底板岩性主要为浅灰色薄层状泥岩,其下为细砂岩。
综上,区内可采煤层的顶板除1#煤层为泥质灰岩外,均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属半坚硬岩石,稳定性中等。
可采煤层大多有厚度不大(一般0.3~5m)的泥岩、粉砂质泥岩伪顶,属软弱岩层;且顶板粉砂岩、细砂岩或泥质粉砂岩中常夹泥岩、粉砂质泥岩等软弱层,致使强度降低。
1#煤层顶板泥质灰岩、较致密坚硬,相对较稳固,但矿井采空区范围较大时,仍有大片垮落现象。
可采煤层底板均有0.3~1m左右的泥岩或粉砂质泥岩伪底,岩石软弱,易发生“鼓底”现象。
其下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等底板,岩体质量属中等。
(三)工程地质类型
本区地形地貌条件复杂,沟壑纵横,地层岩性多变,含煤地层中软弱夹层较多,断层较发育,地质构造中等,煤层顶板多为半坚硬—较软弱的粉砂岩、泥质粉砂岩。
故本区工程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
第二节煤层与煤质
1)煤层
1、含煤性
本区含煤地层为龙潭组,厚约452m。
含煤20~23层,煤层总厚度约7.62m,含煤系数约1.7%。
含可采煤层2层(1#、17#),可采总厚度4.60m,可采系数为1.0%,在垂向上,龙潭组上部含煤性较好,可采煤层(1#、17#)均赋存于该层段;中、下部含煤性变差。
2、可采煤层
区内可采煤层共2层:
即1#、17#煤层,均为全区可采煤层,属较稳定煤层。
1#煤层:
位于龙潭组顶部,为主要可采煤层。
煤层厚(可采厚度,以下同)1.37-2.30m,平均1.94m。
全区见煤点20个,其中,钻孔见煤点3个(703、805、902)、井巷测煤点17个,全部可采,见煤点可采率100%,面积可采指数100%,为全区可采煤层,属较稳定煤层。
煤层结构较简单,含夹石0-1层,厚0.05-0.30m,为炭质泥岩。
煤层顶板为灰色泥质灰岩(标一),盛产动物化石,局部地段顶板为粉砂质泥岩,亦含动物化石。
煤层直接底板为泥岩,含植物根部化石,其下为粉砂岩。
1#煤层的厚煤地带,在南东部h5、h14、h12一带,煤厚在2.0-2.3m左右;由该带向NW、向SE方向,煤层均变薄,一般在1.3-2.0m左右。
17#煤层:
位于龙潭组上部,上距1#煤层约113.92m。
煤层厚0.88-3.56m,平均2.66m,全区见煤点共8个,其中,钻孔见煤点3个,井巷测煤点5个,全部可采。
见煤点可采率100%,面积可采指数100%,为全区可采煤层,属较稳定煤层。
煤层结构较简单,含夹石0-3层,多为单一结构。
煤层顶板为粉砂岩或细砂岩,局部为泥质粉砂岩,有时含动物化石。
煤层直接底板为泥岩,含植物根部化石,其下为细砂岩。
17#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其厚煤区位于矿区南部802孔—h1—h5一带,煤厚一般大于3m,最厚点(802孔)达3.56m。
向北西方向,煤层有逐渐变薄之势,至北部805孔煤厚仅1.17m。
其它煤层:
据区内703孔资料,F2断层下盘尚残留有20#、25#、26#、27#、29#煤层,并且厚度均大于最低可采厚度(0.8m),因为区内仅有东南角1个孔(703)资料,上述煤层在区内的可采性难以评价;同时,因F2断层破坏,煤层残存范围很小(一般0.1—0.2km²),且均位于东南角;见图4-3。
因此上述煤层作不可采煤层处理。
2)煤质
(1)煤的物理性质
本区煤层为黑色、灰黑色,玻璃光泽及金刚光泽;中、细条带状结构为主,少数为均一结构;层状及块状构造。
以参差状断口为主,部分为棱角状及阶梯状断口;煤质一般较硬易碎,裂隙较发育,常有铁质、方解石薄膜充填;各煤层富含黄铁矿,多呈结核状、瘤状、浸染状、线理状、薄层状、细晶状及鸡粪状。
(2)煤的化学性质
根据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煤质特征见下表
煤层
编号
煤样
类别
水(Mad)%
(平均)
灰份Ad(%)
(平均)
挥发份Vdaf(%)
(平均)
全硫S,td(%)
(平均)
发热量Qgr,d(MJ/kg)
煤类
1#
煤
1.24
15.33
13.31
2.14
29.16
贫
煤
17#
煤
2.05
20.67
13.03
1.46
27.70
本区可采煤层煤类为贫煤,主要煤质特征:
特低水分、低~中灰、低挥发分、中~中高硫、特高发热量、低磷、中等软化和流动温度灰、难选至很难选煤。
根据该矿煤类和煤质特征,区内煤炭适宜作化工用煤和火电厂用煤,部分煤层经洗选后可作为碳素或电石材料。
第三节开采技术条件
一、矿井水文地质概况
1、地层富水性
根据岩性组合,岩层富水性和可采煤层赋存空间因素,自上而下将矿区内及周边地层含水性简述如下。
(1)第四系(Q):
浅层松散孔隙含水层
主要为坡积、崩积、残积亚粘土、粘土、冲积砂、砾石等松散沉积物。
其面积较小,断续、零星呈厚薄不一分布于其余各地层之上,尤其以河谷、岩溶洼地、含煤地层出露地带较多。
其孔隙度相对大,透水性相对良好,含孔隙水,与下伏地层有直接水力联系。
富水性与大气降水关系密切,雨季后在斜坡脚、冲沟处有成片出露泉点或渗水,泉水多数雨后不久即干涸。
(2)飞仙关组(T1f):
碎屑岩层间裂隙含水带-富水性弱
岩性主要为灰绿色、灰色、紫灰色、灰紫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中夹少量灰岩薄层,厚度约550m,浅部风化裂隙发育,含裂隙水。
随埋深增加,裂隙减少,富水性减弱。
该组泉点流量小,一般为0.134l/s左右;矿化度为0.05~0.07g/l;水质类型为重碳酸钙水。
为相对隔水层。
(3)龙潭组(P3l):
碎屑岩层间裂隙含水带-富水性弱
为本区含煤地层。
岩性由灰色、深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泥岩、泥质灰岩、灰岩及煤层组成,厚度约452m。
地表大片被第四系掩盖,其浅部含风化裂隙水和小煤窑积水。
深部富水性减弱。
矿井掘进该层时,巷道浅部顶、底、帮有渗水、滴水、淋水现象。
据九峰普查报告,该组泉点流量均不大,旱时流量一般在0.15l/s左右,矿井水的酸性较强,PH值为4.06~5.43。
水质类型为硫酸钙、镁水,该层含水性较弱。
(4)峨眉山玄武岩组:
玄武岩裂隙含水带—富水性弱
矿区内无出露。
岩性主要为暗绿色玄武岩,中夹火山角砾岩及凝灰岩。
含风化裂隙水,泉点流量小,一般在0.1~0.58l/s;矿化度0.068g/s;水质类型为重碳酸钙水。
该层富水性弱,为相对隔水层。
地表水、地下水靠大气降水补给,动态变化与大气降水密切相关,水量变化的丰、枯季与雨、旱季变化成正比。
每年5月中、下旬流量开始回升;6~8月为最大值,出现2~4次峰值;10~12月进入平水期,流量、水位逐步递减,次年4月份降到最低值。
区域内大部分煤矿床标高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其上、下均有含水性良好的灰岩地层,含煤地层与上覆及下伏中~强含水层(段)有一部分隔水层相隔,正常情况下,对矿床开采影响较小,但区域内构造发育,使含水层与煤矿床相通。
因此,水文地质类型均属二类二型,即以裂隙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2、断层带水文地质特征
本区全部为正断层,均位于煤系和飞仙关组地层中,大多为塑柔性岩石。
断层破碎带部位以粉砂、泥岩为主,胶结程度较好,富水性弱,在断层带周边无井、泉出露,故在自然状态下断层带含水性弱,导水性差。
据九峰勘查区普查报告,全区有10个钻孔遭遇断层,一般动水位和耗水量无明显变化,仅902孔见F2断层时,动水位和耗水量有突变现象。
技改井巷中遇F40断层,断层破碎带较窄,胶结紧密,裂隙不发育,且多被方解石充填,揭穿处无涌水现象,仅有少量渗水,说明断层破碎带富水性差,断层导水性弱。
综上,区内断层一般情况下导水性弱,但大断层(F2等)的局部地段,断层可能有一定导水性。
3、小煤矿、老窑水文地质特征
矿区调查老窑7个,老窑开采历史较长,以斜井为主,见煤后沿煤层掘进,开采斜长一般100—300m。
由于井口垮塌、排水困难、通风困难等原因而停采。
大部分老窑经天长日久内部积存着一定的矿坑水。
矿区煤层露头及浅部地带,由于当地村民私挖乱采,遗留一定数量的1号、17号煤老窑,这些老窑分布零乱,一般均汇聚大量老窑积水。
该矿东南角为原矿井(1号煤)开采区,其采空区范围约0.041km²,其中亦汇聚大量积水。
因此,在老窑和原矿井附近开采时,应注意防范突水事故发生。
4、充水因素分析
(1)、充水水源
a地表冲沟水
冲沟水沿途接受泉水及煤窑水补给,雨季还有较大面积大气降水汇入,水量较大,这些冲沟多位于含煤地层露头地带,冲沟附近的网状、脉状裂隙密集,它们与煤层风化、氧化带直接接触,将来沿沟溪一带开采煤层时,冲沟水可能沿风化裂隙或采矿裂隙渗入或突入矿井,为矿井浅部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
b第四系孔隙水
矿区内覆盖的第四系,含水性弱,加之厚度不大,蓄水量有限,对煤矿开采影响小。
c龙潭组弱裂隙含水层
该组主要为碎屑岩,富水性总体微弱,在构造断裂及应力破坏影响的地段,含水量相对会较大,矿床开采到这些地段,矿井出水量会比正常出水量增大。
该组为煤矿床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
d老窑采空区积水
老窑内存在着一定的积水,是浅部矿井开采的重要充水因素,在开采浅部煤层时,采空区积水易渗入矿井而成为矿井直接充水水源。
(2)充水通道
a岩石天然节理裂隙
矿区内的龙潭组含煤地层在接近地表附近,岩石风化节理、裂隙很发育,而深部则发育成岩或构造节理、裂隙,尤其是内部菱铁质细砂岩等脆性岩石更为发育,它们是地下水活动的良好通道,并沟通上覆含水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
b人为采矿冒落裂隙
未来的采煤活动将产生大量的采矿裂隙,这些人为裂隙也会沟通上覆含水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成为地下水活动的良好通道。
c断层破碎带
矿区内有3条20m以上断层,井下发现4条1-5m的小断层,断层降低了岩石的力学强度,在塑性岩石中断层破碎带含水性和导水性不强,刚性岩石中断层破碎带有一定含水性和导水性,可能连通含煤地层上部的中强含水层或地表水,加之未来矿床开采中,人工采矿裂隙大量出现,改变了断层带附近应力场和地下水的天然流场,地表水、地下水更可能沿断裂带进入矿井。
d老窑采空区
矿区内老窑,其废弃采面或巷道会成为老窑水、采空区积水、部分地表水进入矿井的通道。
(3)充水方式
由于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露头分布不广,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不强,为中等~弱含水层,充水通道主要以岩石原生和采矿节理、裂隙为主,规模一般不大,少量为断层、老窑巷道、岩溶管道导水。
5、水文地质类型
云庄煤矿可采煤层基本上出露于本区最低排泄面(1410m)以上,地表无大的水体,含煤地层富水性弱,地下水补给条件差,一般情况下断层导水性差,老窑和原矿井积水对矿井开采威协较大。
综上,本矿属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类型中等。
但在接近老窑和原矿井采空区附近,水文地质条件相对复杂。
6、矿井涌水量
矿区以裂隙充水为主,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10m3/h,最大涌水量为15~25m3/h。
二、矿井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
各煤层顶底板为泥岩、泥质粉砂岩,强度低,稳定性差,易风化崩解,遇水易软化。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中等。
因早期采煤方法为巷道式采煤法,采空区地面无塌陷、变形及滑坡。
三、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1)瓦斯
瓦斯等级鉴定为高瓦斯矿井。
2)煤尘爆炸性
煤尘具有爆炸性,应加强防尘工作。
3)煤的自燃倾向
区内煤层自燃倾向性为二类,自燃煤层。
4)地温和冲击地压
矿区地温和冲击地压无异常现象。
第三章矿井动用储量计划
一、年度产量计划
根据矿井技改进度,预计7月份进入联合试运转,至12月份验收,试运转为4个月,试运转回采工作面为1011采面,具体位置见采掘工程平面图。
回采产量3.6万吨,技改掘进煤0.8万吨。
二、本年度动用储量预算结果
1、动用储量
本年度动用M1煤层331储量和2块段332储量共4.4万吨。
2、损失量预算2736吨。
三、年度回采率计划
年度工作面回采率为94%。
本矿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巷道布置简单,回采率高。
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不丢失浮煤和顶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动用 储量 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