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
- 文档编号:8984906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1.20KB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消灭》教案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消灭》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要怎么写呢?
下面是的五年级《圆明园的消灭》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小节。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通过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突出它的消灭是祖国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
(一)三分钟练说
学生汇报有关圆明园的。
(二)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明园的消灭》这课的生字、词语,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现在我们来听记词语,有信心吗?
(学生听记、订正。
)
2、检查词语,学习生字。
3、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了解了文中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
课件出示: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4、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它──辉煌,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归纳的,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圆明园的辉煌?
(三)品读课文
过渡:
那么,作者是怎么把圆明园的辉煌写具体的呢?
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
读读句子,品品关键的词语,说说感受。
1、走进辉煌。
(1)品读布局。
①指名读,课件随机泛红: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
主要从“举世闻名”这个词体会出圆明园的地位很高,从“众星拱月”这个词可以感受到它的布局与众不同,而且也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园林很多,圆明园很大。
②课件随机出示:
圆明园分布图,然后出示《众星拱月》图。
看着图,谁能说说“众星拱月”的意思?
(“拱”就是环绕;“众星
拱月”,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这里的“月”指的是──圆明三园;“星”指的是──许多小园。
③这就是圆明园的总体布局。
(2)品读建筑。
精致的布局让人留恋,宏伟的建筑更让人感慨,默读第三自然段,有哪些景点?
各有什么特点?
(抓住七个“有”感受到圆明园中建筑的多,景观的多。
)
①结合图片理解这几个关键的词语,感受风格的各异。
金碧辉煌:
形容建筑物异常华美,光荣夺目。
玲珑剔透:
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西洋景观:
文中指位于长春园内的“西洋楼”。
②引导学生读出园内景观的奇异。
是啊!
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非凡的买卖街,幽静的山乡村野。
圆明园的景观真可以说是风格各异。
③圆明园既有华美的美,又有精巧的美;既有繁华的美,又有幽静的美;不仅有灵动的美,还有典雅的美,谁来朗读这如诗如画的圆明园?
(指导学生用语速的快慢和声调的上下来表达景观不同的特点。
)置身其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闻到了什么?
我仿佛听到了鸟儿清脆的叫声,我仿佛看到了夕阳西下,高耸的雷峰塔,我仿佛闻到了园内百花的沁人的香气
④圆明园中的景物岂止书中介绍的这么多,圆明园内可以说是一步一景,一景一物,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
课件出示: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梦想的境界里。
⑤小结:
圆明园里的建筑宏伟,风格各异,怪不得作者称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⑥根据提示背诵。
课件出示:
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苏州的(),杭州西湖的()、();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建造的,如,(),()。
园中不仅有(),还有()。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饱览着();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
(3)品读历史文物。
过渡:
圆明园不仅有华美的外表,更有着深刻的内涵。
请同学们驻足园内,一起细数园内的珍藏。
◆抓住“上自”“下至”感受到所收藏的文物年代跨度大──两千四百多年。
◆抓住“奇珍异宝”,体会珍贵。
①老师适当补充一些具体内容,让学生深入体会圆明园的文物价值。
从收藏时间看:
先秦──清朝有两千多年。
从收藏价值看:
有两千多年前祭奠用的青铜礼器,有历代名人书画,而这些绝大局部是真迹,许多是孤本;还有很多珍宝,及外国进贡的珍稀礼品。
所有这些文物,对于研究中国社会的开展和中国古代的文明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不少都是无价之宝,所以用“最珍贵”来形容。
②小结:
所以说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升华
1、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消灭”,但作者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题目为“消灭”,作者却用大量的笔墨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消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这正是作者表达的巧妙之处。
)
2、在我们祖国逐渐强大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
让我们永远记住历史告诉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因此,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同学们,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1、知识目标:
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语文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②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开展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情感。
重点: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难点:
①在辉煌与消灭的强烈比照下,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②体会作者安排材料匠心。
1、教师: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提供学生学习的资料库。
2、学生:
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源、影音资源,查找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自主研究。
教学内容:
探究问题,深入学习课文,体会圆明园的辉煌和消灭的过程。
教学过程:
1、让学生说出自己最想知道,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2、师生归纳,出示探究问题:
(1)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
(2)圆明园是怎样被消灭的?
(3)圆明园现在是什么样子?
围绕上述问题听课文录音,注意听准字音。
1、整体把握,紧扣中心。
(1)自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高度评价圆明园的两个中心句,画出来,读一读。
(2)围绕中心句,大胆质疑,提出探究的问题。
①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②圆明园是世界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2、自主选择第2、3或第4自然段,合作、探究学习。
3、汇报交流,深化提高。
(1)第二、三自然段的汇报。
①学生汇报。
②教师小结,简要介绍圆明园景点建筑的朝代、时间、人力物力的付出等,丰富学生的知识,让学生更深地体会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③欣赏图片,让学生朗读感悟,读出欣赏、赞美、自豪之情。
(2)第四自然段的回报
①学生汇报。
②教师抓住过渡句“圆明园不但有宏伟的建筑,还珍藏真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介绍一些历史文物(如马首、猪首铜像等),让学生体会圆明园是当时的历史博物馆和艺术馆。
1、多媒体放映“火烧圆明园”片段,感知英法联军的罪行。
2、回归课文,找出最能表达英法联军罪恶的句子和重点词语,让学生想象英法联军抢、掠、烧圆明园的消灭的情境,并指导感情朗读,读出痛惜、仇恨之情。
3、回归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从两个“不可估量”,再次体会圆明园历史地位,体会圆明园消灭的痛恨之情。
1、多媒体出示圆明园残迹图,进行情境说话:
假设,你现在就在废墟旁,你会说什么?
2、明理,提出殷切期望,引导学生屡次深情朗读“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因此学生的共鸣。
3、结合祖国当今的辉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
努力学习。
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那找得怎么样呢?
请几位同学来汇报一下。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22课《圆明园的消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呢?
请大家来谈一谈。
板书:
圆明园——————布局、景观、文物
上节课有位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
”。
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前去游览圆明园,你便会知道的。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然后同桌交流读后的体会。
2、你读懂了什么?
3、“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
在文中“星”指什么?
“月”又指什么?
“
4、齐读体会。
(二)我们刚刚大致了解了圆明园的布局。
那园中的景观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吧。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根据哪些句子写景观?
哪些句子写感受来分层?
2、提问分层
3、同学们先仔细自读第一层,划出文中介绍的景观
4、(出示幻灯片)学生答复,教师点拨
5、我们先来看第一句话
A指名读
B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景观的美?
C自由读句子,体会景观的美
D齐读体会体会
6、园中的景观在建筑上有哪些特点呢?
A快速自渎第2—5句
B(出示幻灯片)提问:
有哪些特点?
(用曲线划出)
C哪几个景观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
D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有哪些呢?
E前两类的景观是属于民族建筑,还有一类是属于什么的?
7、圆明园中的景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
美不胜收)
8、下面老师就带大家去领略园中美不胜收的景观吧。
(放映录象)
9、有感情的读第二层,仔细回味美丽的景观。
(三)我们在园中游览了一圈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1、(出示幻灯)请同学们看黑板,自己试带者感情读句子。
2、指名读
3、解释“饱览、流连”问:
作者舍不得离去?
4、同桌互读体会带点的词
5、齐读体会作者舍不得离去的心情
园中的景观实在是太美了,看了总舍不得离去。
同学们自由读第3自然段,再次回味美丽的景观。
(四)下面,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老师朗读,想象园中美不胜收的景观。
(配音范读)
(出示幻灯)练习背诵(会的站起来,不会的可以看书)
(五)学到这里,我们知道圆明园的布局是众星拱月,园中有美不胜收的景观,所以作者称它是园林艺术的?
,建筑艺术的?
(板书:
瑰宝、精华)那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呢?
1、带着问题自由读第4自然段
2、提问:
?
(板书:
博物馆、艺术馆)
3、文中用了哪个词来说明文物的珍贵?
4、齐读体会作者对文物的喜爱之情。
1、请看录象
2、看了录象之后,你有什么看法。
请大家自由发表意见。
3、从哪些句子看出侵略者的贪婪、凶残?
四人小组自由读第5自然段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4、提问:
(出示幻灯,前面提的问题)
5、同学们,请看黑板,齐读这几个句子,体会带点的词
6、从带点的词体会出什么?
7、再读句子,代作者表达对侵略者憎恨的感情
8、侵略者贪婪、凶残的本性又能从那几个动词表达出来。
(板书:
掠、搬、烧)
9、齐读第5自然段,仔细体会。
这样一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却被英法联军化为灰烬(出示幻灯)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
学习了课文之后,我们就要牢记这段屈辱的历史,努力学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懂的?
提出来,让其他同学帮助你解决。
1、请家长当老师,检查你第三自然段的背诵情况。
2、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请把它写下来吧。
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图片)
孩子们,你们读懂了什么?
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废墟只是几处啊,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呀!
你们知道圆明园有多大吗?
347公顷。
师:
一公顷相当于多少平方米?
生:
10000平方米。
师:
你算一下有多少万平方米?
生:
3470000平方米。
师:
估算一下我们的学校有多大?
生:
200多平方米。
师:
你说这么大一个圆明园相当于多大一个教室?
生:
大约10000多个
师述:
法国大作家雨果在这封信中提及的“世界奇迹”是指——圆明园。
是的,它就是140年前,在北京西郊的圆明园。
(板书:
圆明园)这座园林现在还有吗?
没有了,它被消灭了。
今天老师就带着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消灭》。
(图片出现废墟)
请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来把课题书写完整。
毁的笔顺要特别注意。
齐读课题。
再读。
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毁于一旦,令人痛心。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古老的故事。
现在请同学们翻开书本,大声自由的朗读课文,注意老师的要求: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大家读得非常认真。
老师先来检查生字词
出示:
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举世闻名皇家园林众星拱月瑰宝精华
掠走销毁灰烬损失不可估量
自由读
个人领读
(仔细观察,第一组都是描写什么的?
圆明园内景色的词语)
(第三组呢?
描写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造成的损失的词语)
请再仔细观察,作者用了哪一个词语来形容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造成的损失的程度?
不可估量。
是的,谁能告诉我这个词语的意思呢?
不可计算的损失,无法统计的损失。
你的预习很充分。
圆明园的损失是如此的巨大,以至于我们根本无法去统计。
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既然圆明园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必须先要走进去看看。
现在我请三位同学分别来读课文的2、3、4自然段,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思考,试着说说圆明园里有些什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圆明园的毁灭 年级 语文 圆明园 毁灭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