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02270142.docx
- 文档编号:897705
- 上传时间:2022-10-13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9.33KB
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02270142.docx
《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0227014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0227014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02270142
衡阳县四中2018-2019年高一年级12月份月考
语文试题卷
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
自拍和镜子、肖像画一样,塑造着人们的自我意识,同时自拍也催生了自我意识的分裂。
在玻璃镜子被发明之前,古人其实很难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模样。
普通人只能从昏暗而晃动的水面中看到自己的模样。
历史学家莫蒂默认为,玻璃镜子虽小,但它在14世纪被威尼斯人发明出来,对于人类有着重要的意义。
几千年来,人类终于可以第一次如此清晰、完整、便捷地看到自己的模样。
这同时也就意味着,人类第一次清晰地了解到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这种神奇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人类自我意识、个人意识的增长。
以西欧为例,此前,人们更多是通过自己的家族、教堂、领主、行业公会来定义自己的身份。
而镜子的发明则让人们开始更多地面对自我,更经常地思考自己的身份,更频繁地从个体化的角度来回答“我是谁”的问题。
也就是说,个人主义的萌芽和镜子的发明也许不无关系。
镜子的出现也和艺术史上肖像画的热潮有着紧密的联系。
莫蒂默说,在西欧,镜子让人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个人外貌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从而催生了肖像画的流行。
尤其是处于社会上层的人,非常乐于邀请画家为自己绘制肖像。
这些肖像画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它们赤裸裸地向他人传递着这样的信息:
不管我长得美还是丑,反正我很重要,请看着我!
无论是镜子还是肖像画,都是技术和媒介塑造自我意识的产物。
当人们从镜子中看到自己,当人们被呈现在肖像画中供人观看,人们看待自我的方式都在悄悄发生变化。
在今天这个时代,和镜子、肖像画一脉相承的媒介技术是自拍。
可以说,自拍是镜子和肖像画的结合体。
一方面,当人们拿起手机,用前置摄像头对准自己的时候,人们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容貌,这甚至比照镜子更有用,经常自拍的人对自己脸上最漂亮和最需遮掩的地方都了如指掌;另一方面,自拍的下一步往往是上传到社交媒体等待点赞,这就类似于几百年前的上流社会人士公开展示自己的肖像画,期待他人的重视和欣赏。
自拍和镜子、肖像画一样,也在深刻塑造着人们的自我意识。
在社交媒体上不断收获点“赞”时,人们的个性和心理得了到张扬和满足,每个人都成了自己的“狗仔”,近距离曝光着自己的生活细节。
然而,自拍并不是单纯的自我表达。
自拍经常看上去是随意、即兴的,但其实,大多数发布在社交媒体的自拍都是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挑选和美化,人们期待这些自拍能够最大限度地符合观众的审美——毕竟,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最多的“赞”。
所以,与其说自拍促进了人们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不如说它催生了自我意识的分裂:
人们可以通过自拍在社交媒体上塑造另一个自我,这个自我更多是在他人面前的自我表演。
有意思的是,在普通人的表演中,他们假装自己是明星,享受着大家的注视;而名人明星则通过自拍假装自己是普通人,拉近与粉丝的距离。
(选自方可成《从镜子、肖像到自拍》有删节)
1.下列各项中不是镜子、肖像画、自拍“塑造自我意识”或“催生自我意识分裂”的表现的一项是(2分)
A.在玻璃镜被发明之前,古代普通人经过昏暗而晃动的水面,看到自己的模样。
B.人们通过肖像画赤裸裸地传递着这样的信息:
我很重要,请看着我。
C.自拍使每个人都成了自己的狗仔队,近距离曝光着自己的生活细节。
D.普通人通过自拍假装成明星,明星则通过自拍假装成普通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莫蒂默认为,在西欧,镜子使人们认识到个人外貌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从而催生了肖像画的流行。
B.个人主义萌芽与镜子的发明有极大的关系,人们开始更多地面对自我,更经常地思考自己的身份。
C.镜子、肖像画和自拍,是通过技术、媒介来塑造自我意识的。
自拍是镜子和肖像画的结合体。
D.为了收获最多的“赞”,大多数发布在社交媒体的自拍都是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挑选和美化,而不是经常看上去的那样随意、即兴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西欧,镜子的出现催生了肖像画的流行。
尤其是处于社会上层的人非常乐于邀请画家为自己绘制肖像,这些肖像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B.人们用前置摄像头对准自己的时候,此时的自拍功能更接近镜子;当照片上传到社交媒体等待点赞时,此时的自拍功能就类似于几百年前的上流社会人士公开展示自己的肖像画,期待得到别人的重视和欣赏。
C.人们可以通过自拍在社交媒体上塑造另一个自我,这个自我更多是在他人面前的自我表演。
这说明了自拍催生了自我意识的分裂。
D.镜子、肖像画和自拍,都在深刻塑造着人们的自我意识,也都能催生自我意识的分裂。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2分)
云吞
林荣之
“师傅,还有云吞卖吗?
”一个清脆的童音很有礼貌地问。
“有,买多少?
”主人抬起头一看,是个盲童,十三四岁,手拄一根竹竿提一饭篮。
“有羊肉做的吗?
”盲童那双凹陷的眼睛对着主人,“我要两碗羊肉云吞,请你快点。
”
“对不起,你来得不巧,羊肉云吞卖光了。
”主人不失礼貌地答道,目光依然盯在盲童的脸上,“明天你再来吧,我给你留两碗。
”
“明天?
明天不需要了。
”盲童听到这话后,顿时脸上出现了一种失望的神态,叹声道:
“四叔公,这就没办法了,看来你吃不上羊肉云吞了……”
“孩子,看你这意思买羊肉云吞必有急用。
”主人见到盲童这副神情,便说:
“这样吧,我把我自己留下来吃的羊肉云吞全让给你。
不过我这些羊肉云吞是特制的,就是说比别的云吞多了一半羊肉。
你要就买,不要就算了。
”
“买,我买,多少钱也买。
”盲童连连点头,恳切地说。
“好,现在就给你做。
”主人迅速揭开锅盖,当他的手伸向那装满云吞的篮子时,突然停住了,他抬起头来,用眼睛仔细地看了看盲童那深深凹陷的眼窝。
他确信,眼前这个孩子确确实实是双目失明时,他手抖动了一下,便拿起了一个云吞当作两个云吞数给盲童听,“二四六八……”
盲童竖起耳朵,侧着头听着。
“总共三十个,三元钱”主人接过盲童递过来的饭篮,装好后,说:
“需不需要数一数?
”
“不用了,不用了。
”盲童笑着说,“大叔,你做的好事,将来一定会有好报的,这是钱。
”盲童递过去五元钱,接着说,“不用找了,你做的好事,钱是买不到的。
”盲童说,“告诉你吧,云吞我是给一位重病的大爷买的。
他一生一世不知为人做了多少好事,现在大爷倒了,想吃羊肉。
也许这是大爷最后一次吃羊肉了……”
“慢!
”云吞主人呆了好一会,突然把盲童叫住了,“回来,我再给你加十五个云吞!
”
“不用了。
”盲童摆了摆手。
“要的。
”云吞主人追上去说,“老大爷一生做了这么多好事,送他十五个云吞算什么!
再说,难得你好心服侍他老人家……”
“一个病人,有十五个云吞已经够了,”盲童认真地说,“再加十五个,他吃不完的。
”
“啊?
你怎么知道刚才我给的是十五个云吞?
”云吞主人吃惊了。
“刚才你把云吞放进水里,我全听到响声了。
”盲童说,“我看不到,但我的心是感觉得到的……”
“好孩子,我错了!
”云吞主人脸刷地红了起来,“这五块钱全还给你。
这云吞,就算我送给老人的,也算我真正开始做一件好事!
”
说完,云吞主人拉住盲童又煮了十五个云吞添上,然后把五元钱塞进盲童的口袋里。
(选自《小小说选刊》)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小说行文质朴,叙述自然,语言生动形象,脉络清晰,写出了一个大公无私的盲童和一个极其自私的云吞主人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
B.当云吞主人看到小男孩失望的神态时说:
“这样吧,我把我自己留下来吃的羊肉云吞全让给你。
”表现出云吞主人热心助人的美好品质。
C.“一个病人,有十五个云吞已经够了,再加十五个,他吃不完的。
”这句话是盲童的气话,表现出小男孩极其失望的心情。
D.《云吞》一文很好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既有盲童与云吞主人品德上的对比,也有云吞主人前后心理的对比,写出了善与恶的矛盾冲突。
5.结合文本,分析题目“云吞”在文中的作用。
(5分)
6.有人说,云吞主人的转变有些突然,对此你怎么看?
请简要分析。
(5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14分)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荆卿曰: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轲曰: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樊於期乃前曰:
“为之奈何?
”荆轲曰: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略:
掠夺,夺取
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的信:
诚信,信用
C.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购:
重金征求
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
狠毒,刻毒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②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B.①樊於期乃前曰:
“为之奈何?
”
②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C.①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②燕王拜送于庭
D.①伏尸而哭,极哀
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且夕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同,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
B.太子丹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辆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既有意向荆辆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C.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D.荆轲赴秦刺杀秦王就必须先接近秦王,因而信物就成了关键。
这段描写表现了荆轲的侠肝义胆,果敢勇决,擅长辞令;而樊於期就显得头脑简单,过于轻信。
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译文: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
译文: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临溪送别
[南北朝]谢朓
怅望南浦①时,徙倚②北梁步。
叶下凉风初,日隐轻霞暮。
荒城回易阴,秋溪广难渡。
沫泣③岂徒然,君子行多露④。
【注】①南浦:
典出《楚辞·九歌》中“送美人兮南浦”,此处代指溪水。
②徙倚:
徘徊。
③沫泣:
哭泣。
④行多露:
典出《诗经·召南·行露》,言路上很潮湿,行人难以行走.
1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
A.诗题中的“临溪”表明了送别时的地点,“送别”二字则既点明了主要事件,同时也表明了本诗的体裁。
B.首联叙事,写诗人送别友人,诗人在岸上相送,友人则已上船,诗人只好对着河水怅望在岸边徘徊。
C.本诗”君子行多露“一句借《诗经》之句,说路上很潮湿,行人难以行走,表明了友人前路将受辛劳。
D.本诗中,山水景物既是诗人惜别之情的载体,同时也是产生惜别之情的主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衡阳县 第四 中学 学年 语文 月考 试题 02270142